学术投稿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护理体会

周应清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 中医辨证施治, 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探讨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有效中医护理及健康教育。方法:通过对我院内科门诊收治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78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78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关节疼痛全部缓解。血尿酸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饮食护理是预防痛风再发的关键,急性期根据临床辨证施治,并给予更多的生活护理和照顾。尽量减少关节疼痛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在护理工作中时十分关键的。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上海市虹口区养老机构环境卫生状况检测

    为了解养老机构卫生状况,参照《托幼机构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卫生标准》(DB31/8-2004)进行检测评价。结果合格率为83.6%,民办未定级的养老机构合格率相对公办和民办评级的更低。合格率低的环节是工作人员手,为66.7%。建议应尽快制订针对养老院特点的卫生标准,加强对民办养老机构的管理和工作人员相关知识培训,为老年人群的身心健康提供更好的保证。

    作者:唐漪灵;陆珏磊;王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心血管疾病联合用药及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分析心血管疾病联合用药及不良反应。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期间心血管患者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以合理用药监测系统监测,分析其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用药包括:噻嗪类利尿剂与保钾利尿剂、二氢砒啶类钙拮抗剂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以及β受体阻滞剂与α1受体阻滞剂,不良反应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悸、便秘等。结论:临床应重点监测心血管疾病中联合用药,掌握药物禁忌证,注意药物之间相互作用,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

    作者:许志斌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无痛管理在肛肠疾病围手术期的应用

    目的:观察无痛管理在肛肠疾病围手术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对360例围手术期的肛肠病患者采用无痛管理的临床资料。结果:疼痛轻,并发症少,无肛门狭窄及肛门功能减退,伤口愈合时间20天左右。结论:在肛肠疾病围手术期中,无痛管理方法简单易行、疗效好、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不受客观条件限制,有推广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孙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脑梗死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的异常,在脑梗塞中的衍变及意义;方法:检测血浆蛋白C(PC)、蛋白S(PS)和抗凝血酶-Ⅲ(AT-Ⅲ)用酶联法;结果:(1)病患组血浆蛋白C、蛋白S、AT-Ⅲ的活性低于健康组,组间比较P<0.05,差异显著;(2)单因素分析:r=0.441,P=0.152,病患组血浆PC与PS显著正相关;结论:在脑梗塞致病的众多危险因素中,凝血异常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监测凝血功能,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及转归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刘徐桂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万华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验案举隅

    介绍万华主任应用疏散风热药物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验案。

    作者:孙佳晔;万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癌症患者宜戒烟少饮酒

    日本大阪府立成人病中心的研究发现,吸烟、嗜酒的癌症患者在10年内患上其他癌症的风险可达戒烟酒癌症患者的3倍。因此,癌症患者更要注意戒烟,并尽量戒酒。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浅谈手术前后访视的实践及体会

    目的:探讨手术前后访视手术患者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提高术前访视的效果及质量,终促进手术室护理工作不断进步和完善。方法:综述本院手术室护理人员在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所实施的1832例住院手术患者手术前后访视情况,规范流程及进行效果评价。结论:围手术期患者的术前术后访视已成为手术室优质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及术后回访,在护患间建立起信任的桥梁,使患者顺利度过手术期,使护患关系更和谐发展,确保优质护理服务真正落实。

    作者:邓瑞婷;麦淑萍;黄秀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浅议创伤患者院前救治体会

    目的:旨对急性创伤患者院前救治工作的组织实施与救治措施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120院前救治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与借鉴。方法:回顾分析总结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间我市120出诊急救急性创伤患者200例的救治资料,并就急性创伤患者年龄、性别、创伤部位、致伤原因等进行详细统计分析。结果:本组200例急性创伤患者中,男性占62.0%,女性38.0%;其中21~35岁发生急性创伤患者居首。本组患者存活195例(97.5%),死亡5例(2.5%),其中1例在到达现场已死亡,4例在途中死亡;其急性创伤死亡原因主要为重度颅脑外伤、交通伤、多发伤以及刀伤。结论:急性创伤是院前急救第一病因,以颅脑伤、肢体伤为常见,而颅脑伤也是主要致死因素。同时,在全面控制救治反应时间的基础上,院前急救医师还须全面掌握基本颅脑伤、骨科检查等技能,有效提升现场急救技术水平是降低各类创伤漏诊率,避免或降低致死率、致残率的关键环节。

    作者:王庆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优质护理在慢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慢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优质护理的4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时期在我院接受常规护理的4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且差异较大,P<0.05。结论:给予慢性胃炎患者优质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李云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药物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随机择取在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进行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90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普通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联合组给予药物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复发率和受孕情况,根据数据探讨药物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症状均有缓解,但联合组患者比普通组患者效果更加明显,且复发率低、受孕率高,差异明显有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效果明显,可降低复发率,提高受孕率,安全可靠,适合临床使用。

    作者:娄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61例,均采用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d测量病椎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6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背部疼痛消失54例,背部疼痛缓解7例。骨水泥注射量为3.0~5.7ml,平均(4.06±1.43)ml。术后3dVAS评分低于术前,病椎前柱高度高于术前,Cobb角低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占11.48%。结论: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好、手术时间及X线暴露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

    作者:王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腹泻病并高渗性脱水的急诊治疗

    目的:研究腹泻病并高渗性脱水的急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急诊收治的腹泻并高渗性脱水患儿55例的临床资料,对急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5例患儿入院后,经过补液、纠正酸等治疗,脱水症状得到纠正,均康复出院,治疗有效率100%。结论:腹泻病并高渗脱水的急诊治疗要及时、安全、有效,从而使脱水症状得到纠正,有利于患儿的康复。

    作者:黄共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不同类型的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的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听阈变化分为低频听力下降组、高频听力下降组及全频听力下降组,分别给予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比较其临床疗效及负面情绪评分等差异。结果:低频听力下降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高频听力下降组的56.86%及全频听力下降组的73.17%(P<0.05);负面情绪评分HAMA(12.43±3.56)、HAMD(14.53±3.21)明显低于高频听力下降组及全频听力下降组(P<0.05)。结论:低频听力下降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具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有效性。

    作者:张建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外周血D-二聚体与CRP的检测分析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肺炎轻重患儿外周血D-二聚体、CRP数值的变化,研究其相关性,探讨D-二聚体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2014年5月-2015年5月住于我院经确诊肺炎支原体肺炎的114位儿童,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81例)、重症组(33例),同时选取门诊健康体检儿童57人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入院后的D-二聚体、CRP数值,比较有无差异,探讨相关性,评价D-二聚体在判断肺炎支原体肺炎严重程度的价值。结果:支原体肺炎患儿年龄小8个月,大12岁,平均年龄6岁,男女比例均等。将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组与轻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组、对照组比较,将检测的D-二聚体、CRP值进行方差分析,F值分别为:118.32(P<0.05)、17.8(P<0.05)。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组患儿D-二聚体水平高,与轻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组正常对照组两两比较,显著性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二聚体与CRP的相关系数为0.165,t值0.014,P值<0.05。结论:外周血D-二聚体、CRP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中升高明显,二者存在相关性,提示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存在明显的凝血功能异常和炎症反应。

    作者:熊丽君;陈琅;阮琰;林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措施

    目的:对产科发生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积极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2例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生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积极的治疗措施。结果:21例宫缩乏力,9例胎盘植入,5例胎盘粘连,4例产妇凝血功能异常,3例软产道损伤;有效40例,有效率为95.2%;无效2例,无效率为4.8%;其中,38例患者保留子宫,占90.5%。结论:宫缩乏力、例胎盘植入、胎盘粘连以及产妇凝血功能异常等因素为导致发生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根据出血性休克原因应用补充血容量、止血、子宫切除术以及纠正酸中毒等方法,进而大大降低死亡率。

    作者:李世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新疆四种维药对白色念珠菌体外抑菌实验的研究

    目的:研究新疆4种维药没食子、石榴皮、玫瑰花、薰衣草对白色念珠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60%乙醇分别萃取四种维药,利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试管倍比稀释法测定低抑菌浓度(M I C)和低杀菌浓度(M B C)。结果:四种维药醇提物中没食子、石榴皮、玫瑰花对白色念珠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低抑菌浓度(M I C)分别为15.6m g/m l,62.5m g/ml,62.5mg/ml,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31.2mg/ml、125mg/ml、125mg/ml。结论:没食子醇提物的抑菌浓度低,抑菌效果好,石榴皮和玫瑰花醇提物次之,薰衣草醇提物对白色念珠菌无明显抑菌作用。

    作者:倪萍;阿曼古丽·牙生;田慧;贺恺;李祥;刘坤;强鑫;张春桃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药补肾壮筋汤治疗肝肾不足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对肝肾不足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采用中药补肾壮筋汤治疗的临床分析。方法:在我院治疗肝肾不足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平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骨康胶囊,实验组患者采用口服补肾壮筋汤,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Lysholm总评分和主次症状体征积分进行比较,记录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ysholm总评分均较各自治疗前升高,实验组患者的分数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总评分和各项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低,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分数均低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肝肾不足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中药补肾壮筋汤治疗方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作者:刘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动脉微灌注配合湿性再生治疗糖尿病足溃疡

    评价动脉微灌注配合湿性再生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率和长期疗效。方法:对38例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下肢轻、中度血管病变缺血所致足溃疡患者在动脉微灌注治疗基础上,对溃疡创面进行了清创和创面湿性再生治疗。结果:38例足趾溃烂中36例愈合(94%)微灌注配合湿性再生愈合时间,59例中42例愈合(71%)微灌注配合湿性再生愈合时间为67天,常规治疗愈合时间93天,微灌注配合湿性再生重度瘢痕率3/36(8%),常规换药组重度瘢痕率12/42(28%)。一年后溃疡复发,微灌注配合湿性再生4/36(8%),常规换药组9/42(19%),微灌注配合湿性再生治疗与常规换药治疗组比较,愈合率增加23%,愈合时间缩短26天,重度瘢痕率减少20%,复发率降低11%。结论:动脉微灌注配合湿性再生治疗,可以提高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率,缩短愈合时间,减少重度瘢痕率,而且方法简单,费用较低,适合在临床上普遍应用。

    作者:王爱林;隋丽娟;王国楠;韩宏胜;孟昕;秦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围绝经期综合征芬吗通补充治疗86例分析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妇女芬吗通激素补充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1月妇科门诊就诊的86例围绝经期妇女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芬吗通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状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7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2.79%。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的治疗加用芬吗通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围绝经期症状,有效的提高了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

    作者:苗洪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3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抽取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中医治疗。结果:2月后对比治愈率与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元红;黄国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