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二甲双胍联合津力达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吴文莉;何志群;杨莉玲

关键词:二甲双胍缓释片, 津力达, 初发2型糖尿病,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初发2型糖尿病采用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津力达进行治疗的有效性。方法:抽取2014年3月1日~2014年8月1日到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缓释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津力达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用药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5.3±2.1)、(6.2±2.9)、(5.3±2.1),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性分别为93.33%、73.33%,观察组治疗效果较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33%、30.00%,观察组不良反应较低(P<0.05)。结论:二甲双胍缓释片用于初发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中,获得较为明显降糖效果的效果,可控制患者的血糖,,而津力达可促进患者便秘、口干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两者联合使用,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患者治疗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缬沙坦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高血压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高血压心力衰竭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6例慢性肺心病合并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采取常规强心、利尿等内科治疗,而试验组6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肺动脉压及心脏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肺动脉平均压及肺动脉收缩压降低,也其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及射血分数升高,也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高血压心力衰竭效果显著,其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肺动脉压,显著改善其心功能指标,进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身心健康,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杨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乳腺癌筛查中乳腺超声检查和乳腺钼靶检查应用分析比较

    目的:分析和比较乳腺超声检查和乳腺钼靶检查在乳腺癌筛查中BI-RADS分类和应用特征,以期提高乳腺癌筛查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11月同时进行乳腺超声检和乳腺钼靶检查的1746例乳腺癌筛查妇女,采用美国放射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提出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第4版和第5版,进行规范化的乳腺影像评估分类,对终评估为BI-RADS 0类、4类和5类妇女进行临床随访,结合影像评估分类和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46例乳腺癌筛查妇女中,乳腺超声检查评估为BI-RADS 0类52例,BI-RADS 1~3类1680例,BI-RADS 4类12例,BI-RADS 5类2例;乳腺钼靶检查评估为BI-RADS 0类285例,BI-RADS 1~3类1416例,BI-RADS 4类42例,BI-RADS 5类3例。临床随访手术病理证实乳腺癌11例;乳腺超声检查评估为BI-RADS 5类2例,4类4例,0类4例,2类1例;乳腺钼靶检查评估为BI-RADS 5类3例,4类7例,0类1例。结论:乳腺超声检查和乳腺钼靶检查各有其影像学表现特征,两者相结合可以提高乳腺癌筛查质量。

    作者:朱德兴;梁伟;吴小兵;龚鹏翔;张维维;梁福恩;吴一萍;钟倩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品管圈在缩短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输液等候时间中的应用

    目的:采用品管圈活动缩短住院患者输液等候时间。方法:选择我科2014年5月至2014年6月住院的100例患者和病区护理人员发放输液时间问卷调查表,发放率100%,回收率100%,结果99%的患者及护理人员希望缩短输液等候时间,科室通过品管圈活动,改进交接班、晨晚间护理、健康教育等工作流程,优化护理人员分工。结果:患者每日输液时间提前39.3m i n,患者满意度及护士满意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的治疗时间相对集中,患者满意度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工作流程优化,夜班工作量减少,员工满意度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银瓶;周晓琴;朱亚萍;苏莉丹;徐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血站采血护理中的运用

    目的:探究持续质量改进在血站采血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6月116例无偿献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在自愿的情况下都签订了知情同意书,并将全部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护理过时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无偿献血人员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6.55%,明显比对照组的91.38%高,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模式在血站采血护理的应用,能够对护理质量明显改善,确保采血质量,促使无偿献血人员对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

    作者:杨锦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开胸手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开胸手术患者疼痛评分的意义。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124例开胸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通过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后12h、手术后1d、手术后2d、手术后3d的疼痛评分分别为(4.92±0.78)、(4.12±0.52)、(3.10±0.79)、(2.09±0.4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后1d、手术后3d的焦虑评分分别为(40.34±7.33)、(32.12±5.12),相对于对照组来说,明显较低(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开胸手术患者临床中有效应用,不但能改善患者心理不良情绪,同时可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值得全方位推广应用。

    作者:代书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泌尿外科医院感染的护理干预

    本论文探讨了泌尿外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结果表明,年龄大、留置尿管时间长、基础病多及住院时间长等均是引起泌尿外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应从病患及环境两方面切入以预防感染的发生,在临床中应引起重视。

    作者:许春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浅谈我院护生医院感染教育的主要做法

    目的:探讨加强实习生医院感染管理的做法。方法:将医院感染知识作为实习生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培训认识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性,从思想上重视;熟悉造成医院感染的因素,从工作上预防;掌握控制医院感染的方法,从操作上杜绝。结果:实习生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普遍提高,有效避免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加强实习生医院感染管理很有必要,是提高和保证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途径。

    作者:梅花;李渠;李占彪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心理资本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心理资本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抽样选取急诊科护士40名和内外科护士40名,运用工作倦怠量表、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和心理资本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职业倦怠中情感衰竭和去人格化与工作压力呈正相关(P<0.05),个人成就感与工作压力呈负相关(P<0.05);心理资本各维度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P<0.05)。结论:护理管理者应采取积极措施降低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提升心理资本,从而降低职业倦怠,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

    作者:严鹏;王兴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尿激酶溶栓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观察并探讨尿激酶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治疗的临床疗效,同时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合理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2.2~2015.3这一时间段来我院就诊的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一共20例,分为两组,观察组一共有10例、对照组一共有10例,对照组为血栓形成时间为2天以上,使用尿激酶治疗。观察组为血栓形成时间为2天以内,使用尿激酶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相关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分析上述20例患者的恢复情况,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分析上述20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2天以内效果比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用药治疗结束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值得提倡临床医生针对该病采用此项药物进行有效治疗。

    作者:冯向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不同手术途径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电动切吸腺样体切除术和常规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63例腺样体肥大儿童随机分成A、B两组;A组32例行鼻内镜下电动切吸腺样体切除术,B组31例行常规腺样体切除手术,并对2组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A组总有效率94%,B组总有效率71%;A组与B组手术后术后出血、咽鼓管损伤、继发感染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腺样体切除术中,鼻内镜下电动切吸腺样体切除手术优于常规腺样体切除手术,具有疗效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莫炼;唐向荣;敬尚林;林楠;温慧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有效中医护理及健康教育。方法:通过对我院内科门诊收治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78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78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关节疼痛全部缓解。血尿酸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饮食护理是预防痛风再发的关键,急性期根据临床辨证施治,并给予更多的生活护理和照顾。尽量减少关节疼痛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在护理工作中时十分关键的。

    作者:周应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连续性护理在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连续性护理在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到2015年在我院就诊的80名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照护理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名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呼吸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使用连续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肺功能各项指标明显的低于观察组患者,观察组具有显著性的优势,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性护理在慢阻肺患者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患者病情得到明显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到很大的改善,因此可以在临床护理中大力的推广和使用。

    作者:彭琼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CT联合钡餐造影用于评价食管癌放疗近期疗效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CT联合钡餐造影在临床评价食管癌放疗后近期疗效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总结的方法对研究对象应用CT联合钡餐造影进行食管癌放疗后近期治疗疗效评价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所有放疗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42%、40.14%、31.47%。接受CT联合钡餐造影诊断的食管癌患者仅3例患者CT区域无法确定,有2例患者放疗后发现了新病灶(PD),78例患者中18例(23.08%)患者癌症症状完全缓解(CR),57例(73.08%)患者癌症症状部分缓解(PR),5例(6.41%)患者癌症症状无变化(NR)。结论:CT联合钡餐造影在评价食管癌患者放疗后的近期临床治疗效率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颖;杨培金;魏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小儿呼吸道感染雾化吸入治疗中的护理配合体会

    目的:考察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护理干预效果,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4年11月,采用雾化吸人治疗呼吸道感染的小儿80例,总结吸入过程相关护理方法和护理体会。结果:采用雾化吸人治疗并配合有效护理,所治疗患儿中,显效47例,有效28例,无效5例。结论:从雾化环境、雾化量、雾化时间、体位等各方面综合考虑进行小儿雾化吸入治疗,可有效提升患儿本身舒适度,改善患儿的依从性,从而加快患儿治愈。

    作者:张文琼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腹泻病并高渗性脱水的急诊治疗

    目的:研究腹泻病并高渗性脱水的急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急诊收治的腹泻并高渗性脱水患儿55例的临床资料,对急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5例患儿入院后,经过补液、纠正酸等治疗,脱水症状得到纠正,均康复出院,治疗有效率100%。结论:腹泻病并高渗脱水的急诊治疗要及时、安全、有效,从而使脱水症状得到纠正,有利于患儿的康复。

    作者:黄共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对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运用效果加以探讨。方法:按入院前后顺序,将我院所收治的86例儿科患者均分成常规组与观察组,前者予以一般护理,后者在前者基础上予以细节管理,并观察其运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差错、医院感染、护患纠纷等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3.0%)高于常规组(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科患者实施细节管理,效果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满意度高,值得推行。

    作者:徐艳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肠痉挛性腹痛36例

    目的:对中医辩证治疗小儿肠痉挛性腹痛的临床疗效予以探究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3年8月-2014年2月期间诊治的肠痉挛性腹痛患儿共3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结合患儿的病情及临床资料,对其均采用中医辩证进行治疗。结果:36例肠痉挛性腹痛患儿经中医辩证治疗后,痊愈者占17例,好转者占17例,无效者占2例。结论:对肠痉挛性腹痛患儿实施中医辩证治疗,有效减轻了患儿的腹痛程度,其临床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是痉挛性腹痛患儿的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马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门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潜在法律问题及护理对策

    目的:通过分析门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潜在法律问题,提出防范,从而提高门诊护理质量,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方法:设立简易门诊,增设导诊护士;人性化环境管理,推出便民措施;弹性排班,人员搭配合理;加强护理人员各项知识技能培训;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法律知识及搞好各种协调工作。结果:提高了护理质量,赢得病人好评。结论:门诊护理工作繁杂、面广、线长,稍有不慎,就会存在诸多潜在法律问题,但我们注意防范,提出各种护理对策,能够很好地化解。

    作者:姜春英;李燕华;刘颖;张翀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坎地沙坦对心血管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可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来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坎地沙坦是一种ARB类药物,属于联苯四唑类非肽类ARB。多年来研究表明坎地沙坦不仅仅具有降压作用,还可以对心力衰竭、对冠心病、对心房颤动均有保护作用,本文针对上述坎地沙坦的心血管保护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李静;杨志明;鲁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骨皮质剥脱术联合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长骨骨不连

    目的:研究四肢长骨骨不连患者采用骨皮质剥脱术联合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120例我院2010.8~2015.6期间收治的四肢长骨骨不连患者,将所有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60例。其中60例患者采用骨皮质剥脱术治疗作为对照组,另60例患者在上述基础上联合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作为观察组。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3.33%、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16.67%,均P<0.05。结论:四肢长骨骨不连患者采用骨皮质剥脱术联合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姚建兴;蒋业平;黄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