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苳莎;曾秀华
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厄本纳-香槟分校通过学校网站发布消息称,该校一个生化研究团队通过“基因组挖掘”(Genome Mining)技术搜寻了1万种细菌,仅用4年时间就发现了19种前所未知的天然磷酸盐新产品,每种都有望成为有潜力的新药,其中之一已确认可作为抗生素。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德国弗朗霍夫激光技术研究所研究人员成功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人造血管,这一技术突破有望广泛应用在治愈皮肤创伤、人工皮肤再造和人造器官等医学领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测定山东、安徽、浙江不同产地灵芝的三萜及甾醇含量。方法: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三萜及甾醇含量。结果:三萜及甾醇含量高的为山东灵芝,其次为浙江灵芝,再次为安徽灵芝。结论:山东、安徽、浙江三产地灵芝中三萜及甾醇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
作者:林绍瑜;胡晓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前,我国手术量呈现为逐年增加的趋势,对于麻醉科护士而言,劳动强度较大,以往传统麻醉信息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手术麻醉科工作需求,且有较多的问题慢慢显露出来,其中包括通知单重复递交、通知单无法及时传送、麻醉信息统计不够全面等问题,大大降低了麻醉科工作效率。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手术麻醉信息系统被应用于麻醉科工作中,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冉华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先天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弱视情况及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60例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均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术后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弱视,分析临床治疗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不同手术年龄患儿弱视程度及预后情况均存在很大差异,年龄越小,视力预后越理想,其中双眼白内障患儿临床疗效优于单眼白内障患儿,患儿依从性直接影响到治疗的有效性。结论:先天性白内障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和重视屈光矫正,对弱视进行综合治疗,有助于促进患者视功能恢复,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罗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单眼分体式医用水凝胶眼疗贴在全麻鼻窦镜手术患者眼部护理中的应用。方法:240例全麻鼻窦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术中常规采用眼内涂红霉素眼膏外覆盖小纱条然后用3L透明手术膜封住双眼的方法,观察组术中采用单眼分体式医用水凝胶眼疗贴封住双眼的方法。分别于术后24小时、48小时、7天观察两组术后眼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眼部不适感、疼痛、流泪、畏光、结膜充血、异物感、眼睑水肿或视物模糊等均属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术后眼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观察组术后眼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麻鼻窦镜手术患者术中护眼用单眼分体式医用水凝胶眼疗贴可以减少术后眼部并发症的发生,眼贴一次性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值得使用。
作者:王丽娜;姚林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心血管疾病联合用药及不良反应。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期间心血管患者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以合理用药监测系统监测,分析其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用药包括:噻嗪类利尿剂与保钾利尿剂、二氢砒啶类钙拮抗剂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以及β受体阻滞剂与α1受体阻滞剂,不良反应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悸、便秘等。结论:临床应重点监测心血管疾病中联合用药,掌握药物禁忌证,注意药物之间相互作用,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
作者:许志斌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目标BIS监测下等效剂量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全麻诱导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全麻下行开腹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等分为F组和S组。F组:芬太尼3μg/k g;S组:舒芬太尼0.3μg/k g。两组患者均采用咪唑安定、异丙酚、顺式阿曲库铵麻醉诱导,BIS值为(45±5)时行气管插管。观察并记录麻醉前(T0)、气管插管前(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5min(T3)、插管后10min(T4)时MAP、HR、BIS值及血糖水平。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T0)及插管前(T1)BIS值及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但麻醉诱导后MAP、HR均较T0时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并无统计学差异。气管插管后S组M A P、H R波动明显小于F组(P<0.05),B I S、血糖水平较插管前升高,但均低于F组。结论:B I S监测下等效剂量舒芬太尼、芬太尼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但舒芬太尼诱导的抑制效果比芬太尼诱导的抑制效果更好。
作者:詹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建立归芍止痛胶囊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Thermo C18(4.6×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13:87);流速为0.8mL?min-1;柱温为35℃;波长为230 nm。结果:芍药苷在0~96.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且回归方程为Y=8603.3X-6646.7,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09%(n=9),RSD为0.7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灵敏、稳定、可靠,可以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罗成元;金桂花;陈健龙;南善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危重病人转运中的应用。方法:以“降低危重病人转运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为品管圈活动主题,解析问题,并制定对策。结果:开展6个月的品管圈活动,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5%,较实施前明显下降。同时提高了临床护士的管理能力,增加了责任心、凝聚力、创新力等。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增强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提高工作效率,有效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是提高护理品质管理的重要手段。
作者:吴天霞;秦玉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在宫腔镜检查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行宫腔镜检查术患者300例分为联合治疗组和丙泊酚组,每组150例,联合治疗组使用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丙泊酚组单纯使用丙泊酚麻醉,记录麻醉前至术毕各时间段患者的心率(H R)、平均动脉血压(M A P)、血氧饱和度(S p O2)和呼吸频率(R R),并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1- T2时间段,两组MAP、SpO2、RR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发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麻醉可显著降低呼吸、循环系统抑制,安全性高。
作者:段修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比重度子痫前期早产与自发性早产的临床结果,分析重度子痫对早产母婴的影响及其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5月来我院进行分娩的重度子痫前期孕妇60例作为观察组,后选取同一时期来我院进行分娩的60例自发性早产孕妇为对照组,对其临床分娩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比较。结果:经记录统计,观察组60例孕妇中有51例孕妇进行了剖宫产,剖宫产率为85%;对照组60例孕妇中有13例孕妇进行了剖宫产,剖宫产率为21.7%,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孕妇胎死率为15%,观察组孕妇胎死率13.3%,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相关疾病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早产和自发性早产对胎儿均有影响,都有一定的胎死率,但重度子痫前期早产对新生儿的生命质量影响较重,因此应对孕妇早产采取一定的产前诊断和干预措施,降低死亡率和提高新生儿质量。
作者:高永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的优越性。方法:将130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分为65例对照组和65例观察组,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对患者行PICC置管,观察组则在视锐5超声引导下对患者行PICC置管。结果:对照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静脉炎和血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结论:视锐5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比常规置管更能准确定位靶向血管,降低局部组织损伤,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等。
作者:刘华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开胸手术患者疼痛评分的意义。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124例开胸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通过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后12h、手术后1d、手术后2d、手术后3d的疼痛评分分别为(4.92±0.78)、(4.12±0.52)、(3.10±0.79)、(2.09±0.4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后1d、手术后3d的焦虑评分分别为(40.34±7.33)、(32.12±5.12),相对于对照组来说,明显较低(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开胸手术患者临床中有效应用,不但能改善患者心理不良情绪,同时可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值得全方位推广应用。
作者:代书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配合方法、措施。方法:对我院31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相关临床经验。结果:在相关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下,手术均顺利完成,没有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良好的医护配合、规范化的手术护理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确保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顺利完成的重要条件。
作者:王景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钢板螺钉置入物的设计方法,及其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8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两组患者均在本院接受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疗效,并减少并发症,护理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冯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外周血粘附分子表达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30例白血病患者及30例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组和对照组。对两组实验者采取流式细胞仪技术对脑出血患者外周血粘附分子表达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C D11b+、C D54+以及C D18+外周血粘附分子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C D3+、C D4+、C D8+以及C D4+/C D8+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研究组患者CD3+、CD4+以及CD8+T淋巴细胞亚群明显减少,且两组患者的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值明显变小,证明患者的免疫功能出现异常。结论:脑出血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外周血自细胞粘附分子C D11b、C D54以及C D l8表达增多,而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4+、CD8+以及CD4+/CD8+比值下降。
作者:王洪流;刘胜武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9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单纯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联合采用阿司匹林及硫酸氢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及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脑梗塞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手术前后访视手术患者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提高术前访视的效果及质量,终促进手术室护理工作不断进步和完善。方法:综述本院手术室护理人员在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所实施的1832例住院手术患者手术前后访视情况,规范流程及进行效果评价。结论:围手术期患者的术前术后访视已成为手术室优质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及术后回访,在护患间建立起信任的桥梁,使患者顺利度过手术期,使护患关系更和谐发展,确保优质护理服务真正落实。
作者:邓瑞婷;麦淑萍;黄秀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减少在医疗过程中的肾内科方面的纠纷现象。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肾内科近5年来发生的10起护理纠纷引起的原因,分析护理纠纷的多发环节。结果:发现了诸多问题,主要是由服务意识和操作不当引起。其次还有一些在护理过程中的细节需要注意等问题。结论:医患纠纷现在是社会的热点问题,是社会民生都非常关注的问题,所以一定要尽可能的减少和避免类似的医患纠纷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的时候加强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将护理纠纷杜绝在萌芽状态。
作者:薛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