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书沁
目的:探讨饮食管理及护理干预对小儿过敏性紫癜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132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均予抗组胺药物、皮质类固醇激、对症治疗,观察组(78例)进行系统的饮食管理及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54例)禁食鱼、虾、蟹,其它按常规进食及一般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快,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结论:加强对过敏性紫癜患儿的饮食管理及综合护理干预,能促进疾病的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复发率。
作者:杨琼;杨翠琼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连续性护理在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到2015年在我院就诊的80名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照护理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名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呼吸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使用连续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肺功能各项指标明显的低于观察组患者,观察组具有显著性的优势,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性护理在慢阻肺患者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患者病情得到明显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到很大的改善,因此可以在临床护理中大力的推广和使用。
作者:彭琼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患者,男,75岁,体重60k g,因不完全性肠梗阻于10月25日入院,给予保守治疗,期间因腹胀时现时隐,考虑曾有手术史,为肠粘连所致,家属要求保守治疗。11月12日因腹胀明显家属要求手术。术前访视,患者面色略苍白,精神尚可,腹部膨隆明显,有3次胆总管胰腺手术史,具体不详;有糖尿病史15年,从初口服降糖药至目前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发现低血钾史3~5年,曾在三甲医院接受低钾治疗,效果不佳,临床无低钾症状;入院至手术日末梢血糖5.0~15.1m m o l/L。目前病区内给予优R6u/日,补达秀口服3天后改10%氯化钾30m l/日,输血球400m l。入院后部分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异常情况:E C G:电轴左偏,T波改变;胸片:两肺正常,右侧胸膜病变;血钾:2.1~2.8 mmol/L;血糖:8.2~11.0mmol/L;Hb:48~89g/L;白蛋白:29~34g/L。
作者:王建珍;祁喆;李蔚波;薄志华;李国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慢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优质护理的4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时期在我院接受常规护理的4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且差异较大,P<0.05。结论:给予慢性胃炎患者优质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李云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电动切吸腺样体切除术和常规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63例腺样体肥大儿童随机分成A、B两组;A组32例行鼻内镜下电动切吸腺样体切除术,B组31例行常规腺样体切除手术,并对2组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A组总有效率94%,B组总有效率71%;A组与B组手术后术后出血、咽鼓管损伤、继发感染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腺样体切除术中,鼻内镜下电动切吸腺样体切除手术优于常规腺样体切除手术,具有疗效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莫炼;唐向荣;敬尚林;林楠;温慧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肺炎轻重患儿外周血D-二聚体、CRP数值的变化,研究其相关性,探讨D-二聚体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2014年5月-2015年5月住于我院经确诊肺炎支原体肺炎的114位儿童,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81例)、重症组(33例),同时选取门诊健康体检儿童57人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入院后的D-二聚体、CRP数值,比较有无差异,探讨相关性,评价D-二聚体在判断肺炎支原体肺炎严重程度的价值。结果:支原体肺炎患儿年龄小8个月,大12岁,平均年龄6岁,男女比例均等。将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组与轻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组、对照组比较,将检测的D-二聚体、CRP值进行方差分析,F值分别为:118.32(P<0.05)、17.8(P<0.05)。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组患儿D-二聚体水平高,与轻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组正常对照组两两比较,显著性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二聚体与CRP的相关系数为0.165,t值0.014,P值<0.05。结论:外周血D-二聚体、CRP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中升高明显,二者存在相关性,提示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存在明显的凝血功能异常和炎症反应。
作者:熊丽君;陈琅;阮琰;林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前,我国手术量呈现为逐年增加的趋势,对于麻醉科护士而言,劳动强度较大,以往传统麻醉信息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手术麻醉科工作需求,且有较多的问题慢慢显露出来,其中包括通知单重复递交、通知单无法及时传送、麻醉信息统计不够全面等问题,大大降低了麻醉科工作效率。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手术麻醉信息系统被应用于麻醉科工作中,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冉华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钦州地区受检者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断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4423疑诊患者标本用支原体药敏试剂盒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4423例标本中阳性标本为1966例,阳性率为44.44%,男309例(6.98%),女1657例(37.46%)其中单纯U u感染为1337例(68%),单纯M h感染为75例(3.8%),U u和M h混合感染为554例(28.2%)。交沙霉素,多西环素,美满霉素,阿奇霉素敏感率较高分别为89%、78%、77%、69%。结论:女性支原体阳性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解脲脲原体(U u)感染率高于人型支原体(M h),支原体阳性患者对交沙霉素、多西环素、阿奇霉素有较强的敏感率,对甲砜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高,药敏结果有助于临床用于筛选药物,指导合理用药。
作者:苏玉芬;Li Qiongfang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核糖核酸Ⅱ联合放化疗治疗鼻咽癌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68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核糖核酸Ⅱ联合放化疗组和单纯放化疗组各34例。核糖核酸Ⅱ联合放化疗组在缓解率、生活质量改善都比单纯放化疗组明显要好,而且在白细胞减少、急性口腔粘膜反应及颈部皮肤反应的毒副反应程度上相对轻。结论:核糖核酸Ⅱ联合放化疗治疗鼻咽癌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了毒副反应,可作为鼻咽癌治疗的常用方法。
作者:陈斌;裴冬;侍红泰;朱海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新生儿肝炎综合征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8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患儿48例,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62.5%,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AST(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TBIL(总胆红素)等肝功能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肝炎综合征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可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治疗效果良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秀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喉罩插管在院前急救中抢救危重症患者186例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需行院前急救的危重症患者364例,其中行喉罩插管患者186例,称为观察组;行气管插管患者178例,称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置管情况及一次插管成功率。结果:(1)观察组插管时间、插管时心率、插管后3m i n心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插管后3min SpO2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插管在院前急救中抢救危重症患者较气管插管耗时短、刺激小,安全有效,成功率高,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宋清泉;周晓宏;程缙;汪浩波;李传明;张建容;谷雨;马良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住院突聋患者按时服药率中的效果观察。方法:对本科室存在的护理缺陷进行调查,成立质量控制品管圈,分析住院突聋患者未按时服药的原因,制定按时服药的评估量表和落实整改措施。结果:住院突聋患者按时服药率由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的79.74%提高至活动后的94.89%。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住院患者未按时服药率,提高护理管理效能,保证用药安全,提高满意度。
作者:阮露;卫琦琼;李言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静脉留置针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体会。方法:认真沟通,取得配合,选择血管粗直,弹性好,血流丰富的血管进行穿刺进针,选择合适的留置针型号(1)左右转动针芯。(2)嘱握拳(清醒患者),持单翼,绷紧皮肤,在消毒范围的1/2-1/3处以15-30度角直刺静脉,(3)进针速度慢,(4)见回血后降低到5-10度角再进针0.2CM,(5)先将针芯后撤0.2~0.3CM,(6)送管:右手持针座及白色针翼,将导管与针芯一起全部送入血管。(7)松止血带、松拳、松调节器,看输液通畅。(8)固定:以穿刺点为中心,用无菌透明敷贴固定,敷贴要将白色隔离塞完全覆盖。延长管U型固定,肝素帽高于导管尖,且与血管平行,注明置管时间。输液过程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输液结束后使用脉冲式正压封管,并做好告知义务。结果:本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在97.3%(109/112)未发生因护理不当、管路滑脱、液体渗漏及静脉炎及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黄超英;甘雅玲;陈桂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8例胆囊结石患者,6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40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腹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均有显著疗效,但腹腔镜手术还具有出血少、用时短、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胆囊结石的理想术式。
作者:李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中风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本科住院的脑血管意外中风老年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四周进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疾病治疗功能评估调查问卷(FACT-G)调查。结果:干预后脑血管意外中风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分提高;疾病治疗功能评分均有显著性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是对脑血管意外中风老年患者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是心理关怀的有效方法。
作者:黄建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危象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急救方法及其安全性,为老年高血压危象患者的个体化救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的分析于我院治疗的60岁以上共114例高血压危象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特点及急救治疗措施进行整理总结,并评估其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急救治疗,患者中均未出现死亡情况,34例(29.82%)治疗效果显著,78例(68.42%)有效,2例治疗无效(1.75%),治疗总有效率为98.25%。结论:及时的院内急救措施对于提高高血压危象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十分重要,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以对症治疗为原则,及时有效的控制血压,选择正确的治疗药物,给予其相应的个体化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
作者:杨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和分析米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药物经济学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70例抑郁症患者,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甲组(n=35)及乙组(n=35),甲组患者采用帕罗西汀治疗,乙组患者采用米氮平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药物经济学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甲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82.86%、34.29%与乙组患者85.71%、28.57%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甲组成本低于乙组。结论:在抑郁症患者治疗中,帕罗西汀与米氮平均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帕罗西汀经济学效果优于米氮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改红;安红卫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设计对照试验,探讨后腹腔镜与开放手术在治疗泌尿外科疾病方面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5年5月住院部150例泌尿外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设计对照试验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75例,其中治疗组75例患者为接受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泌尿外科患者,对照组75例患者为同期接受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的泌尿外科疾病患者,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临床体征改善状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治疗显效率、临床体征恢复时间、手术时间长短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手术创口小、患者失血量少、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后腹腔镜手术在治疗泌尿外科疾病方面具有治疗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郭举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诊断乳腺增生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乳腺增生症患者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的分析。结果:经彩色多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增生性斑块的患者有51例,增生性包块或结节的患者有1例,导管扩张与增生性囊肿的患者有17例,乳腺弥漫性回声异常的患者有25例,其中发生误诊的患者有5例,均怀疑为恶性病灶,诊断的总符合率为95.0%。结论:彩色多普勒彩生检查具有无创,无损,无副作用等特点,能全面观察患者乳腺体内部的结构,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田艳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老年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老年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1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症状(发热、咳嗽咳痰)及WBC、hs-CRP变化情况;治疗过程中观察治疗组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出现。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退热时间、咳嗽咳痰消失时间及治疗后W B C、h s-C R P下降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未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老年肺炎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程雪松;孙洪岩;周平;汪伟民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