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门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潜在法律问题及护理对策

姜春英;李燕华;刘颖;张翀旎

关键词:门诊部, 护理工作, 法律问题, 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门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潜在法律问题,提出防范,从而提高门诊护理质量,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方法:设立简易门诊,增设导诊护士;人性化环境管理,推出便民措施;弹性排班,人员搭配合理;加强护理人员各项知识技能培训;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法律知识及搞好各种协调工作。结果:提高了护理质量,赢得病人好评。结论:门诊护理工作繁杂、面广、线长,稍有不慎,就会存在诸多潜在法律问题,但我们注意防范,提出各种护理对策,能够很好地化解。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剖宫产手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镇痛药物应用于剖宫产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差异。方法:将90例剖宫产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芬太尼1.5m g、甲氧氯普胺10m 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舒芬太尼150μg,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寒战、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2.2%,(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11.1%,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麻醉联合用药应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效果肯定,起效速度快,且不良反应少,可作为剖宫产术后镇痛的理想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药房中药材变色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探析

    为了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降低由于药效问题而带来的医疗事故与纠纷,需要进一步加强中药材的存储工作,中药房药材在保存过程中防止药材变色是非常常见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影响中药材变色的相关因素,后也提出相对应预防中药材变色的有效措施。

    作者:罗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肠痉挛性腹痛36例

    目的:对中医辩证治疗小儿肠痉挛性腹痛的临床疗效予以探究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3年8月-2014年2月期间诊治的肠痉挛性腹痛患儿共3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结合患儿的病情及临床资料,对其均采用中医辩证进行治疗。结果:36例肠痉挛性腹痛患儿经中医辩证治疗后,痊愈者占17例,好转者占17例,无效者占2例。结论:对肠痉挛性腹痛患儿实施中医辩证治疗,有效减轻了患儿的腹痛程度,其临床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是痉挛性腹痛患儿的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马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图谱研究揭示蛋白质间交互作用链

    一国际研究团队通过大规模蛋白图谱研究发现,有机生物细胞内的不同蛋白质间具有较深联系,正是它们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细胞和生物体的构建。而蛋白图谱的绘制,或可帮助科学家探寻导致人类错综复杂的各种疾病的根源。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EDTA诱导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检验

    目的:探析EDTA诱导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检验结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1例临床检验中出现EDTA诱导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患者临床检验结果与异常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临床检验显示,手工法血小板计数结果为142×109/L,而EDTA抗凝法全自动细胞分析仪分析显示血小板计数结果在(14-142)142×109/L,与手工法相比明显减少,枸橼酸钠抗凝法血小板计数结果与手工法一致,P<0.05;此外,EDTA抗凝法血涂片检验结果与枸橼酸钠抗凝法检验结果也存在较大差异。结论:EDTA可能导致患者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临床中应注意采用枸橼酸钠抗凝法与手工法进行检验确认,以确保诊断准确性。

    作者:杨小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人性化护理在宫颈炎护理中的合理运用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宫颈炎护理中的合理运用。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我院100例宫颈炎患者。将其随机分组,普通组患者护理措施采纳常规方案,人性化组患者护理措施采纳人性化护理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患者满意情况、依从情况、身心舒适情况差异。结果:与普通组相比较,人性化组疗效更高,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与普通组相比较,人性化组满意水平、依从水平和身心舒适水平更高,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宫颈炎护理中的合理运用可提升疗效和患者满意度、依从度和舒适度,促进炎症消退,值得推广。

    作者:崔丽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治疗和护理

    目的:总结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临床实践,精心护理,优质服务,得到满意的护理效果。结论:大面积烧伤患者护理的关键在于运用抗生素治疗,液体法的同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积极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及时发现并发症,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可提高治愈率,促进创面再生修复。

    作者:薛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无缝隙服务在接台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手术室对接台病人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的经验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月接台手术病人1068例为观察组,在整个接台过程中实施无缝隙护理服务,选择:2014年10月~2014年11月接台手术病人1084例为对照组,在接台过程中实施常规接台护理服务。统计两组接台时间、病员满意度、麻醉诱导术前抗生素是否输注完毕等,比较两种护理效果结果采用无缝隙护理的观察组接台病人满意率提高,接台时间缩短,麻醉诱导前术前抗生素均已输注完毕,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接台病人中开展无缝隙护理服务既保证了手术安全,又缩短了接台时间,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也得到提升。同时工作流程更加顺畅,既提高了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也是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和实践。

    作者:王晓璐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对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于2012年3月~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糖尿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5例)进行对照研究,对常规检验和生化检验的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正确率为91.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8%,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显著提高糖尿病诊断的准确性,值得进行大力推广。

    作者:孙园圆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针对重度子痫前期早产与自发性早产临床结果的对比

    目的:对比重度子痫前期早产与自发性早产的临床结果,分析重度子痫对早产母婴的影响及其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5月来我院进行分娩的重度子痫前期孕妇60例作为观察组,后选取同一时期来我院进行分娩的60例自发性早产孕妇为对照组,对其临床分娩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比较。结果:经记录统计,观察组60例孕妇中有51例孕妇进行了剖宫产,剖宫产率为85%;对照组60例孕妇中有13例孕妇进行了剖宫产,剖宫产率为21.7%,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孕妇胎死率为15%,观察组孕妇胎死率13.3%,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相关疾病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早产和自发性早产对胎儿均有影响,都有一定的胎死率,但重度子痫前期早产对新生儿的生命质量影响较重,因此应对孕妇早产采取一定的产前诊断和干预措施,降低死亡率和提高新生儿质量。

    作者:高永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探讨手术麻醉信息系统功能拓展及其有效运用

    目前,我国手术量呈现为逐年增加的趋势,对于麻醉科护士而言,劳动强度较大,以往传统麻醉信息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手术麻醉科工作需求,且有较多的问题慢慢显露出来,其中包括通知单重复递交、通知单无法及时传送、麻醉信息统计不够全面等问题,大大降低了麻醉科工作效率。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手术麻醉信息系统被应用于麻醉科工作中,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冉华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瑞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短时间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效果探究

    目的:探究瑞芬太尼应用于妇科腹腔镜短时间手术患者中的麻醉诱导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7月~215年7月我院妇科接收并行短时间手术治疗的患者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麻醉,研究组实施瑞芬太尼麻醉,分析两组麻醉效果。结果:麻醉后,研究组麻醉的时间、睁眼的时间以及拔管的时间等,与对照组比较的时间更短,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血氧饱和度下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腹痛发生率与研究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短时间手术患者中的麻醉诱导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强;彭兴辉;黄卉;刘蕙;罗兴均;郑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68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8例胆囊结石患者,6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40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腹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均有显著疗效,但腹腔镜手术还具有出血少、用时短、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胆囊结石的理想术式。

    作者:李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脑梗死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的异常,在脑梗塞中的衍变及意义;方法:检测血浆蛋白C(PC)、蛋白S(PS)和抗凝血酶-Ⅲ(AT-Ⅲ)用酶联法;结果:(1)病患组血浆蛋白C、蛋白S、AT-Ⅲ的活性低于健康组,组间比较P<0.05,差异显著;(2)单因素分析:r=0.441,P=0.152,病患组血浆PC与PS显著正相关;结论:在脑梗塞致病的众多危险因素中,凝血异常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监测凝血功能,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及转归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刘徐桂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品管圈活动在危重病人转运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危重病人转运中的应用。方法:以“降低危重病人转运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为品管圈活动主题,解析问题,并制定对策。结果:开展6个月的品管圈活动,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5%,较实施前明显下降。同时提高了临床护士的管理能力,增加了责任心、凝聚力、创新力等。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增强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提高工作效率,有效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是提高护理品质管理的重要手段。

    作者:吴天霞;秦玉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动脉微灌注配合湿性再生治疗糖尿病足溃疡

    评价动脉微灌注配合湿性再生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率和长期疗效。方法:对38例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下肢轻、中度血管病变缺血所致足溃疡患者在动脉微灌注治疗基础上,对溃疡创面进行了清创和创面湿性再生治疗。结果:38例足趾溃烂中36例愈合(94%)微灌注配合湿性再生愈合时间,59例中42例愈合(71%)微灌注配合湿性再生愈合时间为67天,常规治疗愈合时间93天,微灌注配合湿性再生重度瘢痕率3/36(8%),常规换药组重度瘢痕率12/42(28%)。一年后溃疡复发,微灌注配合湿性再生4/36(8%),常规换药组9/42(19%),微灌注配合湿性再生治疗与常规换药治疗组比较,愈合率增加23%,愈合时间缩短26天,重度瘢痕率减少20%,复发率降低11%。结论:动脉微灌注配合湿性再生治疗,可以提高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率,缩短愈合时间,减少重度瘢痕率,而且方法简单,费用较低,适合在临床上普遍应用。

    作者:王爱林;隋丽娟;王国楠;韩宏胜;孟昕;秦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置管与传统方法深静脉置管的比较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的优越性。方法:将130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分为65例对照组和65例观察组,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对患者行PICC置管,观察组则在视锐5超声引导下对患者行PICC置管。结果:对照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静脉炎和血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结论:视锐5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比常规置管更能准确定位靶向血管,降低局部组织损伤,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等。

    作者:刘华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布地奈德吸入疗法治疗小儿慢性支气管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吸入法治疗小儿慢性支气管炎治疗方法以及效果。方法:我院选取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来治疗的80例小儿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8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咳嗽好转时间、肺部啰音好转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0%,对照组为20%。两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使用药物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可促进患者病情及时好转,应临床推广。

    作者:徐云芳;史敏康;徐乐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讨论护理管理模式在我科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创建中的应用效果,为新型护理模式的不断发展提供经验。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入院的893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419例)和对照组(474例)。对照组采取一般的护理模式;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结果:观察组护士的考核优秀率、护理质量和护理差错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具体明显差异(P<0.05)。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护理质量,还可以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也取得了较好成效,使得我们对示范工程工作的不断发展充满了信心。

    作者:付莉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无保护会阴分娩技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无保护会阴分娩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通过无保护会阴分娩技术与常规接产技术的临床观察比较。结果:无保护会阴分娩技术有利于降低会阴侧切率、减轻产妇会阴水肿及疼痛度,不增加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论:无保护会阴接产术提高了自然分娩产妇产后的生活质量,这一技术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袁文娟;沈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