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娟;沈霞
目的:分析中医骨伤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4年6月收治的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性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针对两组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中对照组采取中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加中医骨伤手法治疗,术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观察组中显效28例,有效30例,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中显效24例,有效29例,总有效率为88.33%。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骨伤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较之仅采用中药治疗,其临床效果更卓著,建议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韩锁柱;崔明;王辉;吴迪;张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高血压心力衰竭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6例慢性肺心病合并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采取常规强心、利尿等内科治疗,而试验组6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肺动脉压及心脏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肺动脉平均压及肺动脉收缩压降低,也其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及射血分数升高,也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高血压心力衰竭效果显著,其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肺动脉压,显著改善其心功能指标,进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身心健康,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杨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日本研究人员在美国《细胞报告》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社会时差”会对动物的排卵周期产生不良影响,成为它们随年龄增加而出现不孕的一个原因。符合生物钟的有规律生活,可能有助于治疗随年龄增加而出现的不孕症。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的异常,在脑梗塞中的衍变及意义;方法:检测血浆蛋白C(PC)、蛋白S(PS)和抗凝血酶-Ⅲ(AT-Ⅲ)用酶联法;结果:(1)病患组血浆蛋白C、蛋白S、AT-Ⅲ的活性低于健康组,组间比较P<0.05,差异显著;(2)单因素分析:r=0.441,P=0.152,病患组血浆PC与PS显著正相关;结论:在脑梗塞致病的众多危险因素中,凝血异常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监测凝血功能,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及转归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刘徐桂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可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来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坎地沙坦是一种ARB类药物,属于联苯四唑类非肽类ARB。多年来研究表明坎地沙坦不仅仅具有降压作用,还可以对心力衰竭、对冠心病、对心房颤动均有保护作用,本文针对上述坎地沙坦的心血管保护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李静;杨志明;鲁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促进自然分娩降低会阴侧切率的临床应用效果,为制定护理措施及质量控制指标提供依据。方法:成立品管圈,以回顾分析的方法对2013年4~6月分娩的低危初产妇92例及成立品管圈后2015年4~6月分娩的低危初产妇106例的侧切率及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会阴侧切率由成立品管圈前的48.91%降至品管圈成立后的1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品管圈成立前后会阴Ⅱ度及Ⅲ度裂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对护理服务理念、助产技术和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改善,可显著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同时并未增加会阴Ⅱ度及Ⅲ度裂伤发生率,从而有效保障产妇生殖健康,促进自然分娩。
作者:彭慧玲;刘艳玲;严彩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许多研究已证实鱼肉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日常多吃有益健康。一项新发布的研究结果则显示,多吃鱼肉的人患抑郁症的风险或许更低。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阑尾炎围手术期的影响作用。方法:将86例患者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症状好转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满意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的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干预,康复效果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成人腹股沟疝实施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在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实施治疗的成人腹股沟疝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依照患者治疗方式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实施传统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对比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离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偏少,差异显著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V A S评分显著偏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沈志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测定山东、安徽、浙江不同产地灵芝的三萜及甾醇含量。方法: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三萜及甾醇含量。结果:三萜及甾醇含量高的为山东灵芝,其次为浙江灵芝,再次为安徽灵芝。结论:山东、安徽、浙江三产地灵芝中三萜及甾醇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
作者:林绍瑜;胡晓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中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采用药物联合治疗的疗效及对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我院于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中老年R A患者,将其平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均采用硫酸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治疗,对照组加用调脂药物,观察疗效。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血脂指标、ESR、CRP水平及临床特征均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硫酸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治疗中老年RA患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崔若玫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妇女芬吗通激素补充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1月妇科门诊就诊的86例围绝经期妇女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芬吗通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状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7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2.79%。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的治疗加用芬吗通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围绝经期症状,有效的提高了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
作者:苗洪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本论文探讨了泌尿外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结果表明,年龄大、留置尿管时间长、基础病多及住院时间长等均是引起泌尿外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应从病患及环境两方面切入以预防感染的发生,在临床中应引起重视。
作者:许春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核糖核酸Ⅱ联合放化疗治疗鼻咽癌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68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核糖核酸Ⅱ联合放化疗组和单纯放化疗组各34例。核糖核酸Ⅱ联合放化疗组在缓解率、生活质量改善都比单纯放化疗组明显要好,而且在白细胞减少、急性口腔粘膜反应及颈部皮肤反应的毒副反应程度上相对轻。结论:核糖核酸Ⅱ联合放化疗治疗鼻咽癌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了毒副反应,可作为鼻咽癌治疗的常用方法。
作者:陈斌;裴冬;侍红泰;朱海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针对尿动力学检查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排尿障碍的原因予以分析探讨。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排尿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术后发生排尿障碍的原因。结果:术后排尿障碍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膀胱出口梗阻、膀胱逼尿急括约肌协同失调、逼尿肌收缩乏力或无力、逼尿肌不稳定原因。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易发生排尿障碍等并发症,应用尿动力学对其发生原因进行检查,能够及早对患者进行有效地治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窦红珍;陈先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儿科药品的不良反应、探究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药品不良反应患儿的报告,并分析儿科药品的不良反应结果及临床合理用药的相关策略。结果:60例药品不良反应患儿中,有55例患儿通过静脉滴注给药,从而诱发不良反应,占91.67%;诱发患儿出现不良反应药品的药物共有18种,其中主要诱发药物有:抗菌药物类共有6个品种21例次,占33.33%;中成药类共有5个品种23例次,占27.78%。结论:针对不同体质的儿童进行适量口服,按照新生儿的体重进行酌量给药,提高对儿科药物的检查力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粟乃叶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在白内障临床医疗中实施临床路径治疗方法并对其医疗效果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方法:收集临床路径前后的诊疗信息,以此得出实施临床路径后白内障患者的满意度等数据并对其进行研究分析。结果:通过收集实施临床路径白内障患者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满意度等数据,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患者的满意度较临床路径前有提高,(P<0.05)。结论:临床路径能够优化诊疗服务和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崔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肺炎轻重患儿外周血D-二聚体、CRP数值的变化,研究其相关性,探讨D-二聚体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2014年5月-2015年5月住于我院经确诊肺炎支原体肺炎的114位儿童,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81例)、重症组(33例),同时选取门诊健康体检儿童57人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入院后的D-二聚体、CRP数值,比较有无差异,探讨相关性,评价D-二聚体在判断肺炎支原体肺炎严重程度的价值。结果:支原体肺炎患儿年龄小8个月,大12岁,平均年龄6岁,男女比例均等。将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组与轻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组、对照组比较,将检测的D-二聚体、CRP值进行方差分析,F值分别为:118.32(P<0.05)、17.8(P<0.05)。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组患儿D-二聚体水平高,与轻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组正常对照组两两比较,显著性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二聚体与CRP的相关系数为0.165,t值0.014,P值<0.05。结论:外周血D-二聚体、CRP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中升高明显,二者存在相关性,提示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存在明显的凝血功能异常和炎症反应。
作者:熊丽君;陈琅;阮琰;林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中风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本科住院的脑血管意外中风老年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四周进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疾病治疗功能评估调查问卷(FACT-G)调查。结果:干预后脑血管意外中风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分提高;疾病治疗功能评分均有显著性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是对脑血管意外中风老年患者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是心理关怀的有效方法。
作者:黄建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客观评估用药情况,为合理调控用药结构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4年用药数据,从药品金额、药理分类、用药金额排名等几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用药结构稳定,用药情况基本合理。
作者:杨雪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