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梅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电动切吸腺样体切除术和常规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63例腺样体肥大儿童随机分成A、B两组;A组32例行鼻内镜下电动切吸腺样体切除术,B组31例行常规腺样体切除手术,并对2组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A组总有效率94%,B组总有效率71%;A组与B组手术后术后出血、咽鼓管损伤、继发感染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腺样体切除术中,鼻内镜下电动切吸腺样体切除手术优于常规腺样体切除手术,具有疗效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莫炼;唐向荣;敬尚林;林楠;温慧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70例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给予肌苷、肝泰乐和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和观察组3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1.43%(32/35),显著高于对照组77.14%(27/35),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抗结核药物所引发的肝炎患者来说,主要采取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治疗成效性高,而且经临床试验患者的肝功能以及身体症状均得到显著的变化,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
作者:游长胜;林华强;周清霞;张晓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比较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与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在梅毒诊断和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63例性病门诊就诊者、120例非梅毒病例患者、120例健康体检者、100例梅毒治疗患者随访3个月、6个月后的血清标本用TRUST法与TPPA法联合检测,记录结果并分析。结果:1763例性病门诊就诊者中,TRUST检出阳性303份(17.19%), TPPA检出阳性493份(27.96%),TRUST和TPPA均阳性296份(16.79%);120例非梅毒患者的TRUST和TPPA阳性率分别为6.67%和0;120例健康体检者的TRUST和TPPA阳性率分别为0.83%和0;TRUST阳性滴度>1:4、滴度≤1:4的样品TPPA检测结果有差异;100例梅毒治疗患者随访检测结果显示,TPPA均为阳性,TRUST出现滴度下降或转阴。结论:TRUST和TPPA都是梅毒诊断快速有效的方法, TPPA特异度和灵敏度均明显高于TRUST,但TRUST适合大批量标本筛查,且在疗效观察价值上明显好于TPPA,建议对高危人群就诊者、初诊患者使用TRUST和TPPA联合检测,在治患者可只进行TRUST检测。
作者:罗德维;王开宇;王顺东;周林碧;彭焕文;袁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头孢匹胺为人工半合成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具有广泛的抗菌谱和杀菌力,对G+和G-以及厌氧菌均有强大的抗菌活力,对B-内酰胺酶相当稳定。该药用于临床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主要是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约占1.2%。其次是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不良反应,亦有个别患者用药出现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本例在临床应用中,引起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较少见。
作者:何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采用品管圈活动缩短住院患者输液等候时间。方法:选择我科2014年5月至2014年6月住院的100例患者和病区护理人员发放输液时间问卷调查表,发放率100%,回收率100%,结果99%的患者及护理人员希望缩短输液等候时间,科室通过品管圈活动,改进交接班、晨晚间护理、健康教育等工作流程,优化护理人员分工。结果:患者每日输液时间提前39.3m i n,患者满意度及护士满意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的治疗时间相对集中,患者满意度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工作流程优化,夜班工作量减少,员工满意度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银瓶;周晓琴;朱亚萍;苏莉丹;徐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的异常,在脑梗塞中的衍变及意义;方法:检测血浆蛋白C(PC)、蛋白S(PS)和抗凝血酶-Ⅲ(AT-Ⅲ)用酶联法;结果:(1)病患组血浆蛋白C、蛋白S、AT-Ⅲ的活性低于健康组,组间比较P<0.05,差异显著;(2)单因素分析:r=0.441,P=0.152,病患组血浆PC与PS显著正相关;结论:在脑梗塞致病的众多危险因素中,凝血异常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监测凝血功能,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及转归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刘徐桂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还原型谷胱甘肽与左卡尼汀联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研究。对照组接受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组则接受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左卡尼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A L T、A S T、A L P值分别为34.36±13.41U/L、40.37±11.23U/L、52.44±21.40U/L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55.49±15.18U/L、57.47±12.56U/L、89.43±23.57U/L,数据之间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6.67%,并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与左卡尼汀联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疗效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取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新疆4种维药没食子、石榴皮、玫瑰花、薰衣草对白色念珠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60%乙醇分别萃取四种维药,利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试管倍比稀释法测定低抑菌浓度(M I C)和低杀菌浓度(M B C)。结果:四种维药醇提物中没食子、石榴皮、玫瑰花对白色念珠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低抑菌浓度(M I C)分别为15.6m g/m l,62.5m g/ml,62.5mg/ml,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31.2mg/ml、125mg/ml、125mg/ml。结论:没食子醇提物的抑菌浓度低,抑菌效果好,石榴皮和玫瑰花醇提物次之,薰衣草醇提物对白色念珠菌无明显抑菌作用。
作者:倪萍;阿曼古丽·牙生;田慧;贺恺;李祥;刘坤;强鑫;张春桃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切除采用开放式与经腋窝单孔腹腔镜切除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入选我院符合标准的行甲状腺切除患者150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经腋窝单孔腹腔镜甲状腺切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的相关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及伤口满意度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病情均得以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使用止痛药率14.7%显著低于对照组40.0%,观察组患者术后满意度93.3%显著优于对照组70.7%,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腋窝单孔腹腔镜行甲状腺切除术,有效的减轻了患者术后的疼痛感,促进了患者术后的恢复时间,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切口的美容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思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手术护理是手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护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手术的成功率和疗效。因此对于手术护理需要高度重视。传统的手术护理缺乏整体护理的概念,对优质护理服务的作用等方面缺乏认识。目前优质护理已在医疗服务行业中开展,能使患者享受到满意的服务,减少护理不周导致手术失败。
作者:詹莹昱;刘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索在基层医疗机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小儿咳喘的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在西医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全程加服中药加味止嗽散并辨证加减,对照组48例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83.2%,P<0.05。结论:中西药合用治疗小儿咳喘,标本兼治,有协同作用,提高了临床疗效。
作者:尹彩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中医骨伤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4年6月收治的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性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针对两组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中对照组采取中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加中医骨伤手法治疗,术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观察组中显效28例,有效30例,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中显效24例,有效29例,总有效率为88.33%。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骨伤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较之仅采用中药治疗,其临床效果更卓著,建议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韩锁柱;崔明;王辉;吴迪;张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们在医院当中选取了一百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来进行研究,这些患者随机分成了实验组以及对照组人数都是五十人,两组都进行手术治疗,实验组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米非司酮治疗。结果:实验组当中的总有效率为百分之九十五点二,痊愈率是百分之八十四点一,对照组总有效率是百分之五十六点七,痊愈率是百分之四十三点三。结论:手术治疗联合米非司酮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能够十分有效的提高手术效果,降低复发几率。
作者:张亚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心理资本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抽样选取急诊科护士40名和内外科护士40名,运用工作倦怠量表、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和心理资本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职业倦怠中情感衰竭和去人格化与工作压力呈正相关(P<0.05),个人成就感与工作压力呈负相关(P<0.05);心理资本各维度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P<0.05)。结论:护理管理者应采取积极措施降低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提升心理资本,从而降低职业倦怠,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
作者:严鹏;王兴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龄阑尾炎伴糖尿病病人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高龄阑尾炎伴糖尿病3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16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n=16例采取特殊护理,对比两组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经过特殊护理干预,在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阑尾炎伴糖尿病患者进行外科手术风险较大,而给予患者特殊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切口感染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董红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50例,对这50例患者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结果: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短,治疗的有效率高,并发症及复发率低,且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向孝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分析早期运动护理措施在预防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64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内科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用早期运动护理措施。比较两组DVT发生率以及干预前后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速度。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10% VS 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均较对照组明显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早期运动护理措施可以改善患者的股静脉血流,降低DVT发生率,具有在临床广泛推广的价值。
作者:叶凤仙;谭正巧;杨文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促甲状腺激素检测及超声应用于甲状腺微小结节临床诊断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129例甲状腺微小结节患者,甲状腺微小结节共计181枚,针对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前的TSH水平以及超声检查中的异常现象进行综合分析。结果:T S H浓度水平与甲状腺微小结节恶变风险呈正比例关系,浓度越大风险越大;181枚甲状腺微小结节超声检查中,微钙化灵敏度及特异度明显高于其他征象,边界不清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次之。结论:接受手术治疗前T S H浓度超过4.95m I U/L会导致甲状腺微小结节恶变风险出现明显增高,如果T S H浓度超过4.95m I U/L的同时,患者接受超声检查发现异常征象微钙化以及边界不清等,可促使甲状腺微小结节临床诊断工作更加科学及准确。
作者:杨建强;董翠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和比较乳腺超声检查和乳腺钼靶检查在乳腺癌筛查中BI-RADS分类和应用特征,以期提高乳腺癌筛查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11月同时进行乳腺超声检和乳腺钼靶检查的1746例乳腺癌筛查妇女,采用美国放射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提出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第4版和第5版,进行规范化的乳腺影像评估分类,对终评估为BI-RADS 0类、4类和5类妇女进行临床随访,结合影像评估分类和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46例乳腺癌筛查妇女中,乳腺超声检查评估为BI-RADS 0类52例,BI-RADS 1~3类1680例,BI-RADS 4类12例,BI-RADS 5类2例;乳腺钼靶检查评估为BI-RADS 0类285例,BI-RADS 1~3类1416例,BI-RADS 4类42例,BI-RADS 5类3例。临床随访手术病理证实乳腺癌11例;乳腺超声检查评估为BI-RADS 5类2例,4类4例,0类4例,2类1例;乳腺钼靶检查评估为BI-RADS 5类3例,4类7例,0类1例。结论:乳腺超声检查和乳腺钼靶检查各有其影像学表现特征,两者相结合可以提高乳腺癌筛查质量。
作者:朱德兴;梁伟;吴小兵;龚鹏翔;张维维;梁福恩;吴一萍;钟倩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肺炎轻重患儿外周血D-二聚体、CRP数值的变化,研究其相关性,探讨D-二聚体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2014年5月-2015年5月住于我院经确诊肺炎支原体肺炎的114位儿童,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81例)、重症组(33例),同时选取门诊健康体检儿童57人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入院后的D-二聚体、CRP数值,比较有无差异,探讨相关性,评价D-二聚体在判断肺炎支原体肺炎严重程度的价值。结果:支原体肺炎患儿年龄小8个月,大12岁,平均年龄6岁,男女比例均等。将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组与轻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组、对照组比较,将检测的D-二聚体、CRP值进行方差分析,F值分别为:118.32(P<0.05)、17.8(P<0.05)。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组患儿D-二聚体水平高,与轻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组正常对照组两两比较,显著性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二聚体与CRP的相关系数为0.165,t值0.014,P值<0.05。结论:外周血D-二聚体、CRP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中升高明显,二者存在相关性,提示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存在明显的凝血功能异常和炎症反应。
作者:熊丽君;陈琅;阮琰;林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