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预防子宫肌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

刘晓玲

关键词: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预防, 子宫肌瘤, 下肢深静脉血栓
摘要:目的:分析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预防子宫肌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子宫肌瘤术的230例患者进行研究,将其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15)和观察组(n=115),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按摩,观察组予以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在此基础上两组均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χ2=4.678,P<0.05,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为(91.5±2.4)分,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96.8±2.7)分,组间比较,t=8.609,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用于预防子宫肌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应用价值。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无缝隙服务在接台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手术室对接台病人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的经验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月接台手术病人1068例为观察组,在整个接台过程中实施无缝隙护理服务,选择:2014年10月~2014年11月接台手术病人1084例为对照组,在接台过程中实施常规接台护理服务。统计两组接台时间、病员满意度、麻醉诱导术前抗生素是否输注完毕等,比较两种护理效果结果采用无缝隙护理的观察组接台病人满意率提高,接台时间缩短,麻醉诱导前术前抗生素均已输注完毕,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接台病人中开展无缝隙护理服务既保证了手术安全,又缩短了接台时间,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也得到提升。同时工作流程更加顺畅,既提高了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也是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和实践。

    作者:王晓璐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弱视治疗的研究

    目的:探究先天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弱视情况及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60例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均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术后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弱视,分析临床治疗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不同手术年龄患儿弱视程度及预后情况均存在很大差异,年龄越小,视力预后越理想,其中双眼白内障患儿临床疗效优于单眼白内障患儿,患儿依从性直接影响到治疗的有效性。结论:先天性白内障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和重视屈光矫正,对弱视进行综合治疗,有助于促进患者视功能恢复,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罗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健康体检人群中甲状腺结节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

    目的:对健康体检人群中的甲状腺结节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1069例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通过超声行甲状腺结节检查,统计健康人群中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并结合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分析甲腺结节的发病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等因素的相互关系。结果:1069例健康体检者中,甲状腺结节阳性检出率为31.90%(341/1069)。其中,女性、年龄在40~59岁之间、肥胖的受检者患病比例高。结论:健康人群中的甲状腺结节患病率比较高,定期检查并加强对甲状腺结节高发病风险人群的筛查,对于保证患者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晓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考核分值申辩制与纠偏奖励制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考核分值申辩制与纠偏奖励制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科自2014年11月建立考核分值申辩制与纠偏奖励制,现将2014年1~10月设为对照组,2014年11月~2015年8月设为观察组,分两组分析护士在工作积极性、操作考核分值、不良事件、病人满意度、护理纠纷、护士满意度6个方面的比较情况。结果:实行考核分值申辩制与纠偏奖励制后,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及满意度明显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学习氛围更浓,不良事件上报及时,数量减少,纠纷发生率降低。结论:考核分值申辩制与纠偏奖励制的实施,确保当月分值的准确性,便于大家相互监督,终达到良性循环,提高病人满意度,保证工作质量及科室的和谐,提升科室正能量。

    作者:胡东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强化降压能减少死亡风险

    美国政府科研机构的专家建议,高血压患者尤其50岁以上的患者应采用强化降血压措施治疗,因为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研究表明,强化降压将显著减少心血管疾病发作与死亡的风险。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大承气汤治疗出血性脑卒中后胃动力缺乏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大承气汤在治疗出血性脑卒中后胃动力缺乏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在胃动力缺乏治疗中的具体机制。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与对照组,每组给予对应的治疗药物,检测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以及胃泌素变化。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降低,但中药组水平下降幅度显著,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NIHS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但以中药组改善效果显著。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胃泌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中药组胃泌素水平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对于出血性脑卒中后胃动力缺乏的患者应用大承气汤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单大勇;范士春;迟延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3D打印人造血管技术获重大突破

    德国弗朗霍夫激光技术研究所研究人员成功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人造血管,这一技术突破有望广泛应用在治愈皮肤创伤、人工皮肤再造和人造器官等医学领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上海市虹口区养老机构环境卫生状况检测

    为了解养老机构卫生状况,参照《托幼机构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卫生标准》(DB31/8-2004)进行检测评价。结果合格率为83.6%,民办未定级的养老机构合格率相对公办和民办评级的更低。合格率低的环节是工作人员手,为66.7%。建议应尽快制订针对养老院特点的卫生标准,加强对民办养老机构的管理和工作人员相关知识培训,为老年人群的身心健康提供更好的保证。

    作者:唐漪灵;陆珏磊;王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优质护理在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鼻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鼻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共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同时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1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93.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0.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鼻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有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束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5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采用中药熏洗治疗)和对照组29例(给予低周波治疗和口服吲哚美辛胶囊),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3.10%(27/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21%(25/29),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且具有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特点,适合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常吃辣食或可降低死亡风险

    与不常吃辣食的个体比,常吃辣食者总死亡风险降低14%。同时,常吃辣食者死于肿瘤、缺血性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也存在类似的降低。国际权威医学杂志《英国医学杂志》在线发表了由北京大学、哈佛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和牛津大学学者共同完成的这项新研究结果,即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 K B)项目发现常吃辣食与降低死亡风险存在关联。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门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潜在法律问题及护理对策

    目的:通过分析门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潜在法律问题,提出防范,从而提高门诊护理质量,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方法:设立简易门诊,增设导诊护士;人性化环境管理,推出便民措施;弹性排班,人员搭配合理;加强护理人员各项知识技能培训;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法律知识及搞好各种协调工作。结果:提高了护理质量,赢得病人好评。结论:门诊护理工作繁杂、面广、线长,稍有不慎,就会存在诸多潜在法律问题,但我们注意防范,提出各种护理对策,能够很好地化解。

    作者:姜春英;李燕华;刘颖;张翀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西医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的应用

    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224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穴位贴敷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2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96%,对照组为82.14%,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不良反应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肖军;李晓燕;高艺真;张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显露喉返神经在甲状腺手术中预防喉返神经损伤作用探讨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过程中显露喉返神经对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80例,按照是否显露喉返神经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显露喉返神经)与对照组(不显露喉返神经)分别有40例,对两组患者喉返神经损伤情况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观察组喉返神经损伤率为0%(0/40),显著低于对照组7.5%(3/4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能够有效降低喉返神经损伤的概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冯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布地奈德吸入疗法治疗小儿慢性支气管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吸入法治疗小儿慢性支气管炎治疗方法以及效果。方法:我院选取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来治疗的80例小儿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8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咳嗽好转时间、肺部啰音好转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0%,对照组为20%。两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使用药物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可促进患者病情及时好转,应临床推广。

    作者:徐云芳;史敏康;徐乐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布鲁氏菌病治疗进展概述

    目的:对布病治疗进展简要综合介绍。方法:急性期布病患者抗生素治疗;慢性活动期布病患者治疗中医中药疗法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抗生素远期疗效不巩固,愈后容易复发,慢性活动期布病患者中医疗法疗效确切,动用灵活,药源广。结论:我国治疗急性期布病患者和慢性活动期布病患者主要方法。

    作者:宋维旭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丙种球蛋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目的: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丙种球蛋白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3月到2014年10月收治的50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通过常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BNP、LVEF、LVEDD等参数分别为(600±115)、(48.33±11.55)、(43.25±9.24);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通过丙种球蛋白进行临床治疗,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对心功能可明显改善,加快患者疾病痊愈速度,具有极大的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吴传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传统术式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对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对2014年2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8例胆囊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将48例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采取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照组采取采取传统手术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与传统手术相比,操作相对简单,耗时少,术中损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临床治疗过程中可适当选择应用。

    作者:韩松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HPLC法测定归芍止痛胶囊中芍药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归芍止痛胶囊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Thermo C18(4.6×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13:87);流速为0.8mL?min-1;柱温为35℃;波长为230 nm。结果:芍药苷在0~96.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且回归方程为Y=8603.3X-6646.7,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09%(n=9),RSD为0.7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灵敏、稳定、可靠,可以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罗成元;金桂花;陈健龙;南善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独山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处方点评分析

    目的:对我中心门诊处方进行点评和分析,减少不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中心2012年2月~2013年10月的门诊处方每月随机抽取150张,运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并点评。结果:从2012年到2013年,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为2种,抗菌药物使用率从19.31%下降到8.9%,注射剂使用率均控制在20%以下,基本药物使用率和药品通用名的使用率均为100%,处方不合格数量显著减少。结论:处方点评工作开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针对问题采取措施以提高门诊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张银玲;戴芸;闫晓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