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检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

龚泽璠

关键词:超声检测, 原发性高血压,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临床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心内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之间收治的76例住院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原发性高血压38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18例、合并冠心病20例,同时选择2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各组观察对象超声检查结果。结果:高血压患者斑块出现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各组高血压患者斑块出现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观察对象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对比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检查是一种较为准确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检查和诊断技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瑞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短时间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效果探究

    目的:探究瑞芬太尼应用于妇科腹腔镜短时间手术患者中的麻醉诱导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7月~215年7月我院妇科接收并行短时间手术治疗的患者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麻醉,研究组实施瑞芬太尼麻醉,分析两组麻醉效果。结果:麻醉后,研究组麻醉的时间、睁眼的时间以及拔管的时间等,与对照组比较的时间更短,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血氧饱和度下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腹痛发生率与研究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短时间手术患者中的麻醉诱导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强;彭兴辉;黄卉;刘蕙;罗兴均;郑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针灸与艾灸治疗面瘫的疗效初步观察与评估

    目的:研究针灸和艾灸的联合疗法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按照针灸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进行针灸疗法的同时加入艾灸疗法实施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面瘫患者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与艾灸联合疗法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显著,可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张俊秀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塞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对患有急性心肌梗塞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行胺碘酮治疗,观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数字抽签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1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后室颤以及室速病患28例,在对病患行电复律后或是病患处于心律失常状态时,向病患静脉注射负荷量为75~150m g的胺碘酮,静脉滴注速率为每分钟0.5~1.0m g,并对病患行胺碘酮口服治疗措施,口服用量为每天400~600mg。记录病患窦律转复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治疗副作用。结果:在治疗24小时以内,有18例病患转为窦律,转复率为64.3%,治疗48小时后21例病患转为窦律,转复率为75.0%,72小时后转为窦律的病患有25例,转复率为89.3%,治疗无效例数为3个,治疗总有效率是89.3%。在胺碘酮静脉注射期间,病患的QRS、QTc、PR间期改变并不明显,有5例病患出现心动过缓症状,且降低药物使用量后症状消失。结论:对患有急性心肌梗塞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行胺碘酮治疗,副作用较小,整体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汪俊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品管圈活动在危重病人转运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危重病人转运中的应用。方法:以“降低危重病人转运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为品管圈活动主题,解析问题,并制定对策。结果:开展6个月的品管圈活动,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5%,较实施前明显下降。同时提高了临床护士的管理能力,增加了责任心、凝聚力、创新力等。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增强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提高工作效率,有效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是提高护理品质管理的重要手段。

    作者:吴天霞;秦玉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健康教育在验光配镜治疗中的实证研究

    目的:深入探讨健康教育在验光配镜治疗中的实际效果。方法:通过选取自2015年以来我院收治的重度近视患者作为抽样的对象,对其在入院之后接受的健康教育进行一定的分析,探讨健康教育在验光配镜治疗上的一般规律,对于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之后的表现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健康教育在验光配镜治疗中的积极影响,对于当前我院在验光配镜治疗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探讨,以求更好的完善验光配镜治疗健康教育的措施和体系,提高近视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的心态,为进一步的治疗做好充分的准备。结果:通过对近期收治的近视患者进行基础性,系统性的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心理水平,并有效消除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患者对于更进一步治疗的准备,并有利于医院进行下一步的保养和治疗方案,为医院进行的健康教育分析提供了充分和有力的依据。尤其是医院工作人员在对验光配镜治疗进行充分的健康知识讲解之后,患者对于近视的认识更是大大提高。结论:通过对于重度近视患者的健康教育,充分提高了患者在近视疾病等方面的理解,因此,健康教育在验光配镜治疗上的临床应用是必不可少的,系统性的健康教育不仅是提高近视患者对于眼部结构了解的关键,同时也为医院的眼科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便于医院进行完善的眼科,从而整体上提高医院验光配镜治疗的治疗水平。

    作者:高凤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尿激酶溶栓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观察并探讨尿激酶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治疗的临床疗效,同时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合理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2.2~2015.3这一时间段来我院就诊的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一共20例,分为两组,观察组一共有10例、对照组一共有10例,对照组为血栓形成时间为2天以上,使用尿激酶治疗。观察组为血栓形成时间为2天以内,使用尿激酶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相关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分析上述20例患者的恢复情况,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分析上述20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2天以内效果比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用药治疗结束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值得提倡临床医生针对该病采用此项药物进行有效治疗。

    作者:冯向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乳腺癌筛查中乳腺超声检查和乳腺钼靶检查应用分析比较

    目的:分析和比较乳腺超声检查和乳腺钼靶检查在乳腺癌筛查中BI-RADS分类和应用特征,以期提高乳腺癌筛查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11月同时进行乳腺超声检和乳腺钼靶检查的1746例乳腺癌筛查妇女,采用美国放射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提出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第4版和第5版,进行规范化的乳腺影像评估分类,对终评估为BI-RADS 0类、4类和5类妇女进行临床随访,结合影像评估分类和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46例乳腺癌筛查妇女中,乳腺超声检查评估为BI-RADS 0类52例,BI-RADS 1~3类1680例,BI-RADS 4类12例,BI-RADS 5类2例;乳腺钼靶检查评估为BI-RADS 0类285例,BI-RADS 1~3类1416例,BI-RADS 4类42例,BI-RADS 5类3例。临床随访手术病理证实乳腺癌11例;乳腺超声检查评估为BI-RADS 5类2例,4类4例,0类4例,2类1例;乳腺钼靶检查评估为BI-RADS 5类3例,4类7例,0类1例。结论:乳腺超声检查和乳腺钼靶检查各有其影像学表现特征,两者相结合可以提高乳腺癌筛查质量。

    作者:朱德兴;梁伟;吴小兵;龚鹏翔;张维维;梁福恩;吴一萍;钟倩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脑梗死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的异常,在脑梗塞中的衍变及意义;方法:检测血浆蛋白C(PC)、蛋白S(PS)和抗凝血酶-Ⅲ(AT-Ⅲ)用酶联法;结果:(1)病患组血浆蛋白C、蛋白S、AT-Ⅲ的活性低于健康组,组间比较P<0.05,差异显著;(2)单因素分析:r=0.441,P=0.152,病患组血浆PC与PS显著正相关;结论:在脑梗塞致病的众多危险因素中,凝血异常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监测凝血功能,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及转归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刘徐桂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考核分值申辩制与纠偏奖励制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考核分值申辩制与纠偏奖励制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科自2014年11月建立考核分值申辩制与纠偏奖励制,现将2014年1~10月设为对照组,2014年11月~2015年8月设为观察组,分两组分析护士在工作积极性、操作考核分值、不良事件、病人满意度、护理纠纷、护士满意度6个方面的比较情况。结果:实行考核分值申辩制与纠偏奖励制后,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及满意度明显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学习氛围更浓,不良事件上报及时,数量减少,纠纷发生率降低。结论:考核分值申辩制与纠偏奖励制的实施,确保当月分值的准确性,便于大家相互监督,终达到良性循环,提高病人满意度,保证工作质量及科室的和谐,提升科室正能量。

    作者:胡东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手术并发症及发生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手术并发症及发生因素。方法:对2014年8月~2015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7例(43)眼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行三切口闭合式玻璃体术,术后随访发现37例(43)眼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7眼(16.28%),术中玻璃体出血5眼(11.63%),术后玻璃体出血7眼(16.28%),角膜水肿8眼(18.6%),视网膜脱离3眼(6.98%),虹膜红变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4眼(9.3%);并发白内障19眼(44.19%)。结论: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手术技巧、病变程度以及术中术后病灶是否得到彻底处理等。术中、术后加强对眼部病变的正确处理,同时术前、术后有效评估患者全身情况,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陈军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三联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三联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19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等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茵栀黄口服液、布拉氏酵母菌加蓝光照射进行三联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布拉氏酵母菌可加强蓝光治疗的退黄疗效,三联疗法疗效确切,应用安全。

    作者:高钦;李强;郑华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急诊肠梗阻合并中重度低血钾症患者麻醉处理1例

    患者,男,75岁,体重60k g,因不完全性肠梗阻于10月25日入院,给予保守治疗,期间因腹胀时现时隐,考虑曾有手术史,为肠粘连所致,家属要求保守治疗。11月12日因腹胀明显家属要求手术。术前访视,患者面色略苍白,精神尚可,腹部膨隆明显,有3次胆总管胰腺手术史,具体不详;有糖尿病史15年,从初口服降糖药至目前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发现低血钾史3~5年,曾在三甲医院接受低钾治疗,效果不佳,临床无低钾症状;入院至手术日末梢血糖5.0~15.1m m o l/L。目前病区内给予优R6u/日,补达秀口服3天后改10%氯化钾30m l/日,输血球400m l。入院后部分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异常情况:E C G:电轴左偏,T波改变;胸片:两肺正常,右侧胸膜病变;血钾:2.1~2.8 mmol/L;血糖:8.2~11.0mmol/L;Hb:48~89g/L;白蛋白:29~34g/L。

    作者:王建珍;祁喆;李蔚波;薄志华;李国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七氟醚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七氟醚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在腹腔镜切术手术之前,对这些患者实行全身麻醉。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麻醉方法,观察组采用七氟醚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方法。然后对两组麻醉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在腹腔镜切除手术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短,定向恢复能力强,麻醉效果比对照组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胆囊结石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之后,采用七氟醚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王金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2013年和2014年医院感染的细菌药敏实验结果分析

    目的:研究2013年和2014年医院感染的细菌药敏实验结果,为经验性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以达到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方法:对本院分离出的774株细菌进行分析。结果:2014年G+菌与2013年G+菌比较,χ2=4.1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监测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部分药物的耐药性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感染的细菌仍以G-杆茵为主。菌种及细菌耐药敏感的变化使经验性的选择抗生素变得复杂。临床医师应尽量合理用药,以控制耐药菌的产生。

    作者:宋爱芹;孟秀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外科伤口的观察处理及换药指导

    目的:合理的伤口处理及换药指导是保证创口愈合的重要条件,有利于创口尽快愈合,从而缩短治疗周期,减轻病人痛苦。其目的是为了观察伤口情况,清除伤口的分泌物、异物及坏死组织,保持引流通畅,使肉芽组织健康生长,并利用心理干预得到病人及家属的有效配合,以利于伤口早日愈合。

    作者:陈晓芳;王秀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讨论护理管理模式在我科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创建中的应用效果,为新型护理模式的不断发展提供经验。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入院的893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419例)和对照组(474例)。对照组采取一般的护理模式;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结果:观察组护士的考核优秀率、护理质量和护理差错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具体明显差异(P<0.05)。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护理质量,还可以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也取得了较好成效,使得我们对示范工程工作的不断发展充满了信心。

    作者:付莉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中米非司酮的应用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们在医院当中选取了一百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来进行研究,这些患者随机分成了实验组以及对照组人数都是五十人,两组都进行手术治疗,实验组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米非司酮治疗。结果:实验组当中的总有效率为百分之九十五点二,痊愈率是百分之八十四点一,对照组总有效率是百分之五十六点七,痊愈率是百分之四十三点三。结论:手术治疗联合米非司酮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能够十分有效的提高手术效果,降低复发几率。

    作者:张亚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癌症患者宜戒烟少饮酒

    日本大阪府立成人病中心的研究发现,吸烟、嗜酒的癌症患者在10年内患上其他癌症的风险可达戒烟酒癌症患者的3倍。因此,癌症患者更要注意戒烟,并尽量戒酒。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医院药房中药管理现存问题与改善对策研究

    中药房不仅是医院销售药品的窗口,更是药品供应和药品保管的重要平台,中药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都会严重影响医院的经营和管理,因此要找出中药管理的现存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处理,从而保证药品质量、促进医院管理。

    作者:侯山岭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小儿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特异性的存在于神经元及神经内分泌细胞中,是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质。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神经元烯醇化酶是中枢神经元损伤的敏感和特异性标志,而且,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水平的变化与小儿疾病早期诊断、临床预后等方面密切相关。

    作者:马涌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