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四亚甲基二砜四胺中毒207例临床分析

张雪琴

关键词:四亚甲基二砜四胺中毒, 毒鼠强, 神经性, 灭鼠药, 诊治, 剧毒, 患者, 报告
摘要:四亚甲基二砜四胺(毒鼠强)属强烈的剧毒神经性灭鼠药.本文报告我们于2001年4月~2004年1月间所收治的毒鼠强患者207例的诊治经过,并分析如下: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心肌酶水平在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4例急性氟乙酰胺(CK,CK-MB,AST,LDH,α-HBDH)中毒者进行连续动态观察.结果: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者入院时的心肌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中毒后第1~7d血清心肌酶均明显升高(P<0.01),第3~7d达到高峰.入院时中、重度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明显高于轻度中毒患者(P<0.01),重度中毒组与中度中毒组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结论:氟乙酰胺中毒确可引起心肌损害,且中毒程度越重,心肌酶升高越明显.心肌酶可作为一个判断氟乙酰胺中毒病情变化、预后和指导治疗的重要临床指标.

    作者:孙杰;潘超雄;彭晓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更昔洛韦间隙性疗法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更昔洛韦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6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分两组,更昔洛韦组36例以间隙疗法静脉滴注更昔洛韦250mg,1次/日,连续7d;阿昔洛韦组30例以抑制疗法口服阿昔洛韦200mg,5次/日,连续服6个月.治疗后随访一年.结果:更昔洛韦组早期疗效明显好于阿昔洛韦组(P<0.01),而后期疗效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者均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是安全的、速效的.

    作者:苏铭;麦土兴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42例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个体化血液透析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个体化血液透析治疗的经验方法.方法:对我院血透中心2000年1月~2003年12月间,开展的血液透析个体化治疗的42例老年CR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患者通过个体化透析治疗后,透析期间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明显减少,患者病情稳定,生活质量提高.结论: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个体化血液透析治疗,是提高老年CRF治疗成功率的关键之一.

    作者:张满生;王关乔;寿苗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肝功能测定及意义

    甲亢合并肝脏损害在临床上较为多见.为了探讨甲亢患者甲状腺素(thyroiu hormore,TH)变化,对肝功能的影响,本文对92例甲亢患者血清进行测定,并与43例健康对照者相比较.

    作者:江榕;林峻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喉癌P16基因纯合缺失和异常甲基化检测

    目的:以原发性喉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喉癌组织中P16抑癌基因纯合缺失和异常甲基化情况.方法:采用PCR、多重PCR、限制性内切酶解-PCR方法对25例喉癌患者和25例喉部非恶性肿瘤(息肉、慢性炎症)患者,进行P16基因纯合缺失和异常甲基化检测.结果:25例喉癌患者纯合缺失20%(5/25),异常甲基化24%(6/25),25例非恶性肿瘤患者纯合缺失未检出(0/34),异常甲基化8(2/25).结论:本研究喉癌患者P16抑癌基因总失活率44%(11/25),表明P16基因失活在喉癌患者中是较为常见的基因变化.喉癌患者中甲基化异常是P16基因失活的另一重要途径,值得引起重视.

    作者:周明;吴宏;崔金环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咳嗽变异性哮喘2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诱发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6例本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以咳嗽为主要症状,肺部听诊及胸部X线检查基本正常,血MP-IgM检测均阳性,大部分病人有家族过敏史或个人过敏史.单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无效,应用支气管扩张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疗效明显.结论:对MP感染患儿,要警惕诱发CVA可能,必要时应用支气管扩张剂,以避免本病诊断上的疏漏.

    作者:应仲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11例垂体泌乳素瘤的临床治疗

    在垂体腺瘤中泌乳素瘤占40%~60%,经治疗2~6个月小腺瘤妊娠可达70.3%,大腺瘤为39.5%.本文收集了1997年~2003年11月间收治该类患者1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欣;周爱萍;粟春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利多卡因与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比较

    目的:利多卡因与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近期疗效比较.方法:偏头痛病人69例,随机分为2组.利多卡因组:用利多卡因1.2mg/kg加入50%G·S 10ml静注,4~6min注完,qd,连用3d.氟桂利嗪组:用氟桂利嗪胶囊2粒(5mg/粒),po,qd,用药3d.结果:利多卡因组显效率74.3%,总有效率91.4%,氟桂利嗪组显效率52.9%,总有效率91.2%,2组间显效率存在差异(P<0.05),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2组用药后起效时间,利多卡因组0.4±0.3d,氟利桂嗪组是1.5±0.8d,P<0.01.结论:两药治疗偏头痛近期总疗效近似,但利多卡因组比氟桂利嗪组显效比例高,作用明显迅速,利多卡因可作为急诊控制偏头痛的有效药物.

    作者:许志均;王强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人工CO2气腹对心肌损伤的研究

    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中人工CO2气腹对心肌的损伤情况.方法:选择26例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用人工气腹机注入CO2压力12mmHg,麻醉前及人工气腹后4Hr各采左肘静脉血3ml,分别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心肌钙蛋白(cTnT)水平.结果:人工气腹后CK、CK-MB、LDH均明显高于术前,而cTnT水平较麻醉前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人工气腹可引起心肌酶谱的变化,尤其是原有冠心病及高血压患者易致心肌损伤.

    作者:徐晨婕;朱健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超声诊断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患者,女,31岁,因周期性尿频、尿急、尿痛2年,加重2个月就诊.患者2年前开始随月经周期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无血尿.抗炎治疗无效,可自行缓解.多次血常规、尿常规检查正常.患者6年前曾作剖宫产术,后出现渐进性痛经,月经过多.

    作者:罗小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笑气吸入性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笑气吸入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疗效.方法:将260例自愿要求终止早孕的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手术过程中给予吸入50%的笑气),对照组(手术过程中不用任何药物),观察术中、术后的反应.结果:观察组术中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观察组无一例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术中出血少,术前、术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笑气吸入方法简便、安全、能有效减轻孕妇人工流产术中的痛苦.

    作者:李新;丁彩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52例人工心脏起搏术后并发症的分析和处理

    我科自1996年~2003年共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53例,术后并发症18例,发发率为33.9%.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术中操作欠熟练、病情较重有关.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13例,占72.2%;与起搏方式有关的并发症4例,占22.2%;1例导线绝缘层破裂,占5.6%.本组并发症经及时处理大部分得以纠正,并发症的防止重点放在严把手术操作和合理选用起搏器上.

    作者:申源生;马伟东;朱楚豪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前胆汁引流利弊的探讨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术前胆汁引流(PBD)减轻梗阻性黄疸对于手术后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自1991年以来收治的胰头及总胆管下段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病例89例,其中35例患者PD术前进行胆汁引流减黄手术,54例患者未行PD术前减黄手术,从术前血清胆红素水平、术中胆汁培养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PD术前减黄组由于PBD引起胆汁性腹膜炎2例,胆道感染1例.术前减黄组PD术中胆汁培养阳性16例,明显高于未减黄组3例(P<0.05).减黄组PD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7/35)明显低于未减黄组(28/54)(P<0.05).结论:PD术前减黄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并发症,但减黄确能降低PD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季堃;乔世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脑钠肽的来源结构及作用

    利钠肽类(natriuretic-peptide,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心血管调节肽,具有排钠利尿,松弛血管平滑肌及抑制醛固酮分泌等作用,参与心血管系统的病理生理学全过程.

    作者:任节;段宝祥;毛建华;陈爱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拮抗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合理性.方法:76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使用苯那普利(n=25)、氯沙坦(n=27)及两药合用(n=24)治疗6周,治疗前后分别测24hUAE、血清尿素(BUN)、血清肌酐(Cr),进行同期组间比较及组内治疗后比较.结果:3组治疗后24hUAE、Cr、BUN浓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苯那普利组与氯沙坦组比较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联用组疗效明显优于苯那普利组及氯沙坦组.结论:ACEI与AT1拮抗剂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肾病是合理的、安全的.

    作者:龚旭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小脑梗死32例分析

    小脑梗死的临床表现缺少特异性,常有误诊,漏诊,现将我院近5年来经头颅CT和核磁共振证实的32例小脑梗死分析如下:

    作者:蔡亦强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经阴道超声(TVS)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价值.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56例子宫内膜息肉的经阴道超声图像表现与病理的比较.结果: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准确率为91.1%(51/56).结论:经阴道超声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一种简便有效的诊断方法.

    作者:栗河舟;栗河莉;刘云;李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小剂量肝素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小剂量肝素对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对53例接受下肢手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治疗组接受预防性肝素治疗,对照组没有接受预防性治疗.结果:治疗组深静脉血栓发病率为40.9%;对照组的发病率为58.1%.两组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小剂量肝素治疗可以降低下肢手术的深静脉血栓发病率,但不是完善的预防手段,仍需要寻求更好的方法.

    作者:张涛;李国强;武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NK细胞检测

    目的: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NK细胞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6例乙脑极期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NK细胞.结果: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极期体液免疫反应亢进,而细胞免疫有不同程度的抑制.

    作者:徐志伟;陈益平;卢朝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乳腺导管内视镜对乳头溢液的检查应用

    目的:对照研究乳头溢液病人的单纯溢液细胞学检查与乳腺导管内视镜乳管冲洗液细胞学检查对乳腺恶性病诊断的差别.方法:乳头溢液病人325例先行单纯溢液细胞学检查,然后再行乳腺导管内视镜乳管冲洗液沉积细胞学检查,比较两者乳腺恶性病的阳性率.结果:乳腺导管内视镜乳管冲洗液细胞学检查对乳腺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纯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结论:用乳腺导管内视镜行乳管冲洗液检查能够更准确、更早的检出乳腺恶性病.

    作者:王文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