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少腹合剂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

桑海莉;贾淑华;李亚萍;崔文

关键词:少腹合剂, 神阙贴, 湿热瘀结, 慢性盆腔炎
摘要:目的:探讨少腹合剂保留灌肠配合神阙贴敷脐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试验组应用自制少腹合剂保留灌肠配合神阙贴外敷神阙穴,对照组应用康妇消炎栓纳肛,10d为1个疗程,2组各治疗2个疗程.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3.3%,对照组87.8%,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在改善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症状及体征,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子宫动脉血流,降低TNF-α,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降低CD8+亚群数量和升高CD4+/CD8+比值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少腹合剂保留灌肠配合神阙贴敷脐法,对于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进一步研究并广泛用于临床治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小世界网络的经穴相关性涌现计算

    形似“六度分离”的小世界网络广泛存在于真实世界.故基于该理论的基本内容,即以经穴为节点,将经穴间因主治相同产生的联系抽象为连边.使用现行教材中的经穴与主治数据,对经穴主治表述进行规范化预处理,按经穴间有相同主治则形成连边的构建原理形成经穴-主治的复杂网络.计算出该网络具备高聚类系数和低平均路径长度等特征,定量证明以经穴为节点、主治作为连边的网络呈现小世界效应,并首次提出“十四经特异性”的概念且给出定量分析数据.为定量研究经脉及经穴间联系提供新的手段,促进经穴相关性研究进入统计学层次,并为数字经络智能针灸机器人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徐天成;李诗园;徐先红;卢梦叶;林祺;孙建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从脾肾论治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探析

    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IAS)是引起低血糖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以机体免疫异常为基础.中医学“脾”“肾”与现代医学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证实,中医学“脾”“肾”是机体免疫的基础.结合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明确了健脾、补肾、益气、温阳等中药具有促进免疫细胞增殖及活性、调节T细胞亚群平衡、促进免疫活性物质表达等多靶点免疫调节作用.笔者通过临床实践探索认为,脾肾两虚是IAS的中医基本病机,IAS的中医辨治以培补脾肾为基本治法,重用健脾补肾方药,在辨证施治的同时多靶点调控免疫系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标本兼治,临床收效甚佳.

    作者:张锦明;黄国圣;曾慧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肾着”病名考辨

    通过对甘姜苓术汤理法方药分析得出肾着病的发病与五脏相关,其根本在肾;其临床表现虽多,但均为肾阳不足、寒湿之邪侵犯肾之外府所致,用药体现“见肾之病,知脾所传,当先实脾”“下病上取”“先后天资生”等思想,这些思想无不与肾有关,故张仲景将该病命名为肾着病,是杂病脏腑辩证重要性的具体体现.

    作者:林连美;李云海;刘建忠;田玉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注射用血塞通对不同中医证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微栓子信号的影响

    目的:探讨注射用血塞通对MCA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伴MES阳性T1A患者MES数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住院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和注射用血塞通组,常规治疗组给予TIA常规二级预防治疗,注射用血塞通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血塞通治疗15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MES数量及不同中医证型患者治疗前后MES数量,并在第3、6个月随访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通过TCD对MES监测,2组MES的数量都明显减少,注射用血塞通组MES数量减少更明显,注射用血塞通组阴虚风动型、风痰入络型患者治疗前后MSE差值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并在随访中发现,注射用血塞通组缺血性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注射用血塞通增加了常规二级预防,减少MCA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伴MES阳性T1A患者MES数量和缺血性事件发生率.常规二级预防减少阴虚风动型患者MES数量为明显,注射用血塞通为明显地增加了常规二级预防减少风痰入络型患者MES数量的作用.

    作者:史敏;杨东东;罗丹青;肖文;王倩男;宁金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略论桂枝汤的补益中焦作用

    桂枝汤被称为“伤寒第一方”,张仲景在遣方用药、饮食调护中时时以固护脾胃为重.多数医家认为桂枝汤为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之方,现代方剂学亦把其归入解表剂之列.然而对桂枝汤平补阴阳、建中补虚的作用重视不足,故从桂枝汤方义及其加味方论述其补益中焦作用.桂枝汤方中的5味组成均为温补中焦之品,其中桂、姜、枣、草皆为厨中常用之品,均能鼓舞胃气,有健脾开胃之功.桂枝汤实为调补脾胃之方,通过温补脾胃从而达到启化源、滋营卫、益气血、和阴阳、补脏腑、祛病邪之目的.

    作者:张敏;张雪亮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耳穴压豆疗法治疗艾滋病失眠患者前后生存质量评价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疗法对艾滋病失眠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状况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符合艾滋病失眠诊断标准患者272例给予耳穴压豆疗法,使用WHOQOL-HIV-BREF中文简表对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调查,计算生存质量总分及各领域得分.结果:艾滋病失眠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各个领域得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除心理领域外各领域得分及总得分都较常模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婚姻情况、文化程度及CD4+T细胞计数对患者各个领域及总得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多因素结果分析显示生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精神世界领域及总分与年龄呈正相关,生理领域、精神世界领域及总分与性别呈正相关,心理领域、环境领域与学历呈正相关,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精神世界领域及总分与婚况呈负相关,CD4+T细胞计数与各个领域及总分呈正相关.结论:耳穴压豆疗法可改善艾滋病患者失眠症状,且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张敏;陈秀敏;金艳涛;李政伟;张丽;刘静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土家族麝针疗法“活血生新”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土家族麝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作用机制,揭示其活血化瘀诱导血管新生的药理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缺血性脑中风大鼠模型,以Zea-longa为1~3分的大鼠为研究对象,以土家族麝针疗法干预3个疗程后,TrC染色法观察其对大脑梗死灶体积的影响,激光散斑成像技术观察其对脑皮质区整体血流速度的影响,western-blot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1(VEGFR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缺血性脑中风大鼠脑梗死体积显著增加,脑皮质区血流速度明显减缓,脑组织中VEGF蛋白和VEGFR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经给予土家族麝针疗法治疗后,脑梗死体积显著降低,脑皮质区的血流速度显著加快,脑组织中VEGF蛋白和VEGFR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且其影响随着疗程的延长更为显著.结论:土家族麝针疗法能显著改善缺血性脑中风所致的脑梗死体积,其“活血生新”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脑皮质区的血流速度、增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涂星;张燕;文德鉴;胡泽华;郜红利;向阳;袁德培;王利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青藤碱诱导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青藤碱(Sinomeine,SlN)诱导K562细胞凋亡实验,研究SIN诱导K562细胞凋亡机制.方法:CCK-8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FMC)检测细胞凋亡,Hoechst 33258染色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Real-time PCR检测bcl-2和bax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CCK-8和FCM结果显示,SIN可抑制K562细胞增殖并诱导其早期凋亡;Hoechst 33258染色结果显示,经SIN诱导48h后表现出细胞凋亡的典型变化;Real-time PCR结果显示,SIN组bax基因表达升高,bcl-2基因表达降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IN组中Caspase-3、Bax蛋白表达升高,Bcl-2蛋白表达降低.结论:SIN可诱导K562病细胞凋亡从而抑制细胞增殖.

    作者:牟凤林;陈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黄永生治疗冠心病用药规律研究

    目的:探索名老中医黄永生教授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方法:以黄永生教授门诊病例为数据源,采用频教分析及聚类分析确定处方中的核心药物组合.结果:共收集治疗冠心病初诊处方659则,总用药频次为13673次,共使用190味药,39味核心药物,占总用药频次的88.94%.对39味核心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出三类核心处方.结论:黄永生教授治疗冠心病组方特色鲜明,多采用滋肾疏肝、温阳益气、利湿化痰法治疗及预防冠心病,其用药规律体现其临床治疗冠心病是基于“先天伏寒”与“瘀能化水”的理论.

    作者:姜丽红;李俊;魏岩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发手束悗疗法探讨

    以《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原文为依据,发掘出“发手束悗”是一种古老的治疗手法,其操作核心在于重力压迫脐旁腹主动脉和腹股沟股动脉并快速松手,使热感产生和下传.对于该手法的中医治疗机理,依据《内经》冲脉等条文入手,认为寒气客于冲脉,痹阻血脉,需用温热驱寒治血脉.又由于冲脉是巨脉不能针刺,于是施以手法使热气通、血气行.其治疗机制的现代研究方面,主要是改善病肢微循环、调节交感神经网络,加快脊柱椎管内外的血液循环和脑脊液循环等,从而激活组织的自愈力.

    作者:傅平;黄智远;樊效鸿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吴颢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经验

    介绍吴颢昕教授对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临证治疗经验.吴颢昕教授临证30余载,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审因施治,形成独到的治疗方法每获良效.吴颢昕教授认为该病的病位主要在肾,其次心肝,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肾虚为主,标实以心肾不交、血虚肝郁为要,治疗强调补肾为主、阴阳同调,佐以清心安神、养血疏肝,自拟经验方更年宁汤标本兼治,把分型与分证的思想贯穿于随证加减之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徐达;吴颢昕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毛德西辨治冠心病经验

    全国名老中医毛德西教授以“阳微阴弦”定冠心病“本虚标实”病机,认为冠心病多虚实夹杂证候.临床上选方用药有自己独到见解,遵古而有突破,如根据心气亏虚程度不同选用不同参类,以宽胸丸治疗胸痹寒凝心脉证,以真武汤治疗心阳不振胸痹,以消瘰丸治疗三高引起的冠心病.同时根据冠心病的病机,历代医家的认识,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创立五参顺脉方治疗冠心病,该方以益气养阴为基础,兼有活血、理气、化湿、安神等功效,以原方或加减方治疗各证型冠心病效果显著.

    作者:曾垂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黄九龄治疗疑难杂病经验总结

    通过分析儿童肝脓肿术后持续高热案、顽固恶风多汗案、麻醉意外神昏案巧治多寐案,反映了黄九龄主任医师治疗疑难杂病倡导经典的指引作用,善于明辩寒热,精于平调气机;把握主证,切中核心病机,用药精简;构思巧妙,异病同治.

    作者:雷枭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伤寒学说与温病学说舌诊之异同

    舌诊早载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伤寒杂病论》首开以舌象变化指导疾病处方用药之先河,后代医家陆续对舌诊进行补充,但舌质舌苔的论述混淆,直至明清时期才得以明确区分及不断完善.故从伤寒学说与温病学说的角度出发,通过辨寒热、辨津液盈亏、划分疾病传变、指导治疗与用药、判断预后等方面阐述舌诊在该两门学科运用上的共同点,通过舌质和舌苔的形态、色泽等方面的变化分析舌诊在该两门学科运用上的差异.

    作者:吴清梅;鲁玉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刺山柑总生物碱对系统性硬皮病小鼠Endoglin等影响

    目的:观察刺山柑总生物碱对系统性硬皮病(SSc)小鼠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Endoglin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9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青霉胺组及刺山柑总生物碱低、中、高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背部皮下注射盐酸博莱霉素建立SSc模型.成模后给药8周,ELISA法测定小鼠皮肤和肺组织α-SMA、皮肤组织Endoglin和血清MMP-1、IL-6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皮肤和肺组织α-SMA、皮肤组织Endoglin和血清IL-6水平升高,血清MMP-1水平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刺山柑总生物碱高剂量组α-SMA、Endoglin和IL-6水平降低,MMP-1水平升高.结论:刺山柑总生物碱可减少SSc α-SMA表达,降低Endoglin和IL-6的异常升高,升高MMP-1水平,改善SSc组织纤维化.

    作者:康小龙;何承辉;卢军;刘晶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论清解宣透肺卫法治疗外感热病邪郁肺卫证

    根据临床实际,结合温病学理论,综合各家之言提出目前治疗外感热病初期多重视苦寒清热解毒方药,但该法易致寒凝闭滞,外邪不易透达.明确提出外感热病初起多为外邪从口鼻而入,易侵袭肺卫致肺失宣降、表气郁闭,辩证属邪郁肺卫证.采用清解宣透肺卫方药随证加减可有效治疗该病证,所研制的清解宣透肺卫方药银花平感颗粒(金银花、生麻黄、杏仁、生葛根、虎杖、生甘草)治疗外感热病邪郁肺卫证具有安全有效特点.系列研究明确提出清解宣透肺卫法是治疗外感热病邪郁肺卫证的重要治法,可达到标本兼治,提出外感热病初起诊治的新证型、新治法和新方药.

    作者:万海同;杨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目的论驱动下的中医药英语翻译探析

    中医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思维结构和语言特点.在传统医学日益走向国际化的今天,如何做好中医药英语翻译工作已经成为广大中医译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故对德国翻译家汉斯·威密尔提出的功能主义目的论进行了深入分析,详述目的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以及在其指导下对中医病证名称、中医方剂名称以及中医药文献的翻译策略.目的论应用于中医药翻译中,以翻译目的为首要原则,既充分考虑译文受众的接受性,又保留了源语的文化内涵,对提高中医药英译的可读性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于洋;高峰;尹雪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半夏在《金匮要略》中的配伍运用规律

    半夏为张仲景《金匮要略》常用之药,并常以半夏之燥燥湿化痰,温化寒痰、寒饮;以半夏之降降逆止呕、降逆平喘、降逆平冲,以治疗各种气机上逆之证;以半夏之散散结化痰、散结除痞、散结通痹、散结行滞.通过不同配伍,灵活组方,广泛治疗多种疾病,遣方用药之妙堪称后世典范,充分体现了张仲景辨证论治的思想.

    作者:李博文;高长玉;王聪;张成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益气开窍清心法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理论刍议

    老年性痴呆病属于本虚标实,在疾病的不同阶段表现出病机虚实寒热的不同,“虚、痰、火”是导致痴呆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年高者身体机能退化,气虚生痰、痰迷清窍、久郁化火,针对不同疾病阶段我们提出“益气、开窍、清心”的治法,在不同阶段有所侧重,随证化裁.远志散出自《圣济总录》,全方由远志、茯苓、人参、石菖蒲、黄连组成,切中痴呆虚、痰、火的病机关键,是治疗痴呆的有效方剂.故就老年性痴呆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以及具有益气开窍清心功效的远志散治疗本病作出相关的理论探讨.

    作者:孙中莉;王明杰;王丽娟;王飞;李斌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中药传统知识保护的研究现状及应有改变

    中药被世界逐步认可并深度开发,但我国的中药产业却同时失去国内国际2个市场,中药传统知识保护不力是一重要原因.目前中药传统知识保护的研究主要有借用西方知识产权制度、创设专门制度和采用技术手段保护3个方向,没有研究中药传统知识的本质和中药传统知识向产品转化的路径,也忽视了经济背景、政治环境变化与中药传统知识保护之间的相互影响.所以研究应转向深入认识中药传统知识本质,调研“新常态”下的保护现状,寻找符合“依法治国”理念的保护策略.

    作者:王树华;蔡维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