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胡荫奇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经验

赵敏;杨元斐

关键词:风湿性多肌痛, 名医经验, 中医药, 胡荫奇
摘要:风湿性多肌痛属于中医“肌痹”范畴,国家名老中医胡荫奇教授认为其基本病机为脾肾亏虚为本、湿热内蕴为标,并认为血瘀贯穿肌痹整个发病过程.治疗上活动期清热除湿,多选健脾化湿之剂以达培土固本之效,缓解期补益脾肾、益气养血,使生化有源、分肉得养,并将活血通络贯穿治疗始终,且选用活血养血之品通补并用、化瘀扶正;同时善于辨证施治与辨病用药相结合,遣方用药擅长运用经现代药理研究具有类激素作用的中药药对治疗,疗效显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肾主骨”机理研究——左归丸对Hepcidin、Fpn1及OPG/RANKL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从Hepcidin对其下游OPG/RANKL通路调节的角度,初步探讨左归丸对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理,并为进一步揭示“肾主骨”理论的科学内涵提供实验依据.方法:60只雌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12只,假手术组12只,造模组36只共3组,造模组大鼠实行双侧卵巢切除术以制作骨质疏松症模型.造模结束后再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OVX组、E2组、左归丸组,每组各12只,开始给予相应药物.给药3个月后,检测大鼠胫骨骨量(TBV%)、骨吸收(TRS%)和骨形成(TFS%、OSW、MAR、mAR)情况;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Hepcidin mRNA及胫骨骨髓中Fpn1、OPG及RANKL mRNA的表达.结果:OVX组大鼠胫骨TBV%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而TRS%、TFS%、OSW、MAR、mAR较假手术组均有显著增高;与OVX组比较,左归丸组的TBV%显著增高,而TRS%、TFS%、OSW、MAR、mAR水平明显低于OVX组.与假手术组比较,OVX组大鼠肝脏中Hepcidin的mRNA表达强度均明显降低,大鼠胫骨骨髓中Fpn1和RANKL mRNA表达强度则明显增强,OPG mRNA的表达强度明显降低.与OVX组比较,左归丸组的大鼠肝组织中Hepcidin mRNA表达强度明显增高,胫骨骨髓中OPG mRNA表达强度明显增高,Fpn1和RANKL mRNA表达强度则明显下调.结论:左归丸可通过提高Hepcidin水平,增加与受体Fpn1的结合,进而对下游OPG/RANKL信号通路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使OPG表达上调而下调RANKL的表达,从而降低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量丢失,这是其能够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理之一.

    作者:吴佳莹;李岳泽;刘红;李艳;潘静华;赵宏艳;王少君;汪文来;张治国;鞠大宏;刘梅洁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中医“督-肾-骨失调”病机理论研究

    腰椎退行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的腰椎老化的生理病理过程,分析本病的病机理论可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故首先引中医古籍原文阐述督-肾-骨三者的关系,三者从解剖、生理学角度联系为一体与本病密切相关;其次分析本病的病名、症状和病机,从这三个方面说明本病与“督-肾-骨失常”密切相关;后结合中医经典、作者的导师及其他现代医家的临床经验,从补肾-壮督-强骨的中药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个方面论证腰椎退行性病变应从“督-肾-骨”论治.

    作者:谢晚晴;郑洪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督脉火龙灸治疗肾阳虚型腰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督脉火龙灸治疗肾阳虚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肾阳虚型腰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从大椎穴至腰腧穴所属督脉及膀胱经覆盖区域的火龙灸治疗,1周治疗1次,共治疗8次,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主要结局指标为临床疗效,次要结局指标为肾阳虚症状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入组后、第4周末、第8周末时2组进行评价.结果:督脉火龙灸治疗肾阳虚型腰痛的有效率82.14%(23/28).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肾阳虚症状评分和ODI评分在第4周末、第8周末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治疗组肾阳虚症状评分和ODI评分在第4周末、第8周末时均明显低于入组后,第8周末低于第4周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督脉火龙灸治疗肾阳虚腰痛的临床疗效较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阳虚症状,改善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会生;房繄恭;李晓彤;尚洁;许焕芳;白田雨;尹雅倩;高德强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伤寒杂病论》中附子与半夏的配伍运用研究

    附子配半夏属于中药“十八反”,是中药配伍禁忌内容乏一,但古往今来二者同方配伍屡见不鲜且疗效显著.追本溯源,二者临床配伍的使用早见于被尊为方书之祖《伤寒杂病论》中的小青龙汤“若噎者、附子粳米汤、赤丸及竹叶汤方”中,故分别从病因病机、配伍用量、炮制方式、煎煮用量及毒性探讨等方面对附子与半夏安全有效配伍的条件进行论述,结合荆楚刘氏妇科的临床治疗经验,发现二者合用对临床辨证属脾肾阳虚、痰湿内阻的病证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余婷;肖苏;曹丰;刘丽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扬刺临床研究与分析

    扬刺为十二刺之一,是《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所载针灸治痹的主要方法.在现代临床研究中,扬刺的主治范围、选穴组方、操作方法等即秉承古法又各有特点,临床疗效也大相径庭,有关其理论研究方面的文献数量也相对较少.故通过对扬刺相关文献的梳理,分析总结古今扬刺方法的异同、疗效特点、目前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等,旨在为扬刺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王兵;胡静;张宁;焦玥;刘天怡;吴中朝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甘露消毒丹在肺心病治疗中的运用

    探讨甘露消毒丹在肺心病中的运用.从历代文献及现代研究相关药物的功效出发,运用中医处方法中以方测证的理论,对该方的结构进行分析,推断该方对肺心病可能的作用,再引用现代临床实例加以证明.从病机上提出肺心病水肿属于心水,辨证从肺心脾肾论治,重点在肺与心.

    作者:李亚红;杨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证型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证型分布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236例,探讨各证型的发生频率、中医治疗效果、性别、病因和疗次的分布特点,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中医证型的相关因素.结果:不同证型的发生频率比较,肾阳虚型92例39%,肾阴虚型66例28%,肾阴阳两虚型78例33.1%;不同证型的疗效比较,肾阳虚组总有效率80.43%,肾阴虚78.79%,肾阴阳两虚组56.4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患者中医分型作为因变量,以肾阴阳两虚作为参照对象进行多分类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肾阳虚的影响因素是年龄、病因、疗次,而肾阴虚的影响因素是年龄、病程、病因和疗次.结论:年龄、病因、疗次是影响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证型分布的相关因素.

    作者:杨丽;王树庆;王海霞;李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升麻增效口腔溃疡散治疗口腔溃疡大鼠模型的研究

    目的:研究升麻对口腔溃疡散治疗口腔溃疡大鼠增效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溃疡散组、溃疡散+升麻组,除空白组外,以NaOH晶体化学烧灼法建立溃疡模型,检测各组溃疡面积、愈合率,HE染色法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IFN-γ和1L-6含量,Western-blot检测MMP-2、MMP-9蛋白表达.结果:造模大鼠溃疡明显,周围组织红肿;给药后溃疡面积缩小,其中口腔溃疡散联合升麻组在溃疡面积、IFN-γ、IL-6和MMP-2、MMP-9表达水平上较单独用药组均显著降低.结论:升麻增效口腔溃疡散发挥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以及下调MMP-2、MMP-9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金钊;郑涛;严航;艾黄萍;左渝陵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论清透养三法在卫气营血辨证中的综合应用

    温病的本质是郁热在里,其治则不外“清、透、养”三法,即清泄里热、透邪外出、养阴生津,是针对温病以发热为主症,发病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热郁”这一病机特点而确立的治疗温病的基本法则,其运用贯穿温病发生发展的始终,适用于温病卫气营血分各个阶段的治疗.温病卫气营血各阶段病机复杂、证候各异且多有兼夹,故“清、透、养”三法在运用过程中,必须结合不同的病变特点灵活搭配、主次分明,才能更有效地驱除病邪、固护正气、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作者:段颖;王浩中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王国斌运用阳和汤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经验

    乳腺增生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学称之为乳癖.王国斌教授认为乳癖虚证多因素体阳虚、肾阳不足、气血亏虚导致寒凝痰滞、乳络不通,治以阳和通腠、温补气血、化痰通络,运用阳和汤化裁治疗乳癖临床疗效甚佳,现对其经验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乳腺增生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

    作者:车志英;谈佳玮;何磊;樊尊峰;崔利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针刺早期干预脑卒中预防脑卒中后抑郁的研究

    目的:探讨针刺早期干预脑卒中患者是否能够降低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针刺组选穴大椎、本神(双侧)、百会、悬钟(双侧)、神门(双侧)每日针刺1次,每次30 min,共治疗4周;对照组给予空白对照,无任何干预措施.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皆不使用抗抑郁药物,并在基线期、4周后、8周后使用HAMD进行评分.结果:2组受试者HAMD量表评分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2组受试者HAMD量表评分变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周后2组受试者HAMD量表评分变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行醒脑开窍针刺可有效预防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

    作者:焦黛妍;邓海鹏;顾和燕;王璐;张若尘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从厥阴之义论厥阴病

    《伤寒论》厥阴病篇条文繁杂,使得后世对于厥阴病的认识亦说法不一,争议颇多.故认为厥阴病既以“厥阴”为名,从“厥阴”一词的含义入手探究厥阴病的病机当有其合理性.认为厥阴的含义,一为阴寒凝盛,一为阳气待发,综合两者可知厥阴病之病机在于阴寒闭郁阳气,阳气当发而不发,故厥阴病主证当为寒凝阳郁证,其主方应为当归四逆汤,而当归四逆汤进一步演变则成为乌梅丸.同时基于对“厥阴”含义的探究得出,厥阴病阴极阳生的变化以阳气不虚为前提,故厥阴病并非六经病之后阶段.

    作者:陈梓越;李奕诗;周红;黄绍刚;胡延滨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医者意也”考

    “医者意也”观念形成已久,历代学者说解不一,语义不明.从“医”“意”的上古音节构成考证其语源义,发现这两个词声韵所表达的运动状态相似,语义相近.根据“医”“意”二词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具体运用,发现“医”的内涵随时代变化而改变,但精神、思维、情志等“意”的活动一直是医疗活动的必要因素,并在医疗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内经》中“意”对“医”的主导方式主要是通过心意调节,不医而医;不假砭石汤药,以意医病;通过思维能力诊治疾病,把握患者心意治病.

    作者:范崇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论筋性脏腑病

    经筋病包括经筋痹病与筋性脏腑病,但目前中医学界对于经筋病的认识与研究多局限于经筋痹病,对于筋性脏腑病缺乏系统的认识,使筋性脏腑病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经筋理论不仅可用于指导经筋痹病的诊治,亦可指导筋性脏腑病的诊治.筋性脏腑病与非筋性脏腑病并不等同,需严格区分.故旨在通过经筋理论从筋性脏腑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治疗4个方面探讨此类疾病,希望借此引发大家对筋性脏腑病的关注与研究,从而正确应用经筋理论指导筋性脏腑病的诊治.

    作者:苏鑫童;刘琪;薛立功;刘元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理论探讨

    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活动能力减退、思维与认知功能迟缓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心境障碍,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针灸治疗该病疗效明确、毒副作用小、患者易接受,目前多应用传统针刺、电针、头针、耳针等方法.对其作用机制,现代医学多从神经递质、信号通路及内分泌、免疫系统等角度展开研究.从中医理论出发,可从治疗选取经络及穴位探讨其机理.总结针灸临床治疗该病所选的经络及穴位可发现,一方面选穴突出中医扶阳抑阴的大法,即从提升阳气、推动气血着手,如督脉及印堂、百会等;另一方面选穴从理气解郁、调理情志、改善症状出发,如足厥阴肝经及内关、三阴交等.总结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中医机理,归纳其辨证选穴规律,可为临床治疗该病提高效率提供参考.

    作者:李卫国;付星;杜渐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胡荫奇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经验

    风湿性多肌痛属于中医“肌痹”范畴,国家名老中医胡荫奇教授认为其基本病机为脾肾亏虚为本、湿热内蕴为标,并认为血瘀贯穿肌痹整个发病过程.治疗上活动期清热除湿,多选健脾化湿之剂以达培土固本之效,缓解期补益脾肾、益气养血,使生化有源、分肉得养,并将活血通络贯穿治疗始终,且选用活血养血之品通补并用、化瘀扶正;同时善于辨证施治与辨病用药相结合,遣方用药擅长运用经现代药理研究具有类激素作用的中药药对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赵敏;杨元斐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中医药治疗肥胖的研究概述

    肥胖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需要引起临床关注.故从中医内治法、外治法、综合疗法以及动物实验几方面着手,就中医药在控制肥胖、防治肥胖相关疾病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邓岚;艾玉珍;李鸣镝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隐症与治未病再探讨

    引入隐症一名原为延伸中医四诊诊法,使中医诊断学进入微观水平,为进一步完善整体辨证而设.而今笔者在治未病理论的指导下,回顾了未病和隐症的相关文献却有着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隐症和未病关系非常密切,隐症可以归属于未病之隐而未发的状态中.同时又结合目前国内治未病的现况,提出在当前建设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将隐症纳入到治未病范畴中,提高对隐症的重视,并将隐症作为开展治未病的切入口,这样对于当前治未病的有序开展以及将来治未病的全面推广和普及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王涛丽;魏晓玉;徐强;李小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李鲲运用病络学说辨治黑苔经验

    黑苔指舌苔呈现黑色,临床黑苔多见于疾病的慢性阶段或急危重症阶段,目前对黑苔的诊治还在探索阶段.王永炎院士认为病络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病机,是邪气侵袭络脉或正虚以及络脉本身的癌变,导致络脉的形质改变或功能异常,造成相应脏腑组织器官损伤的一种基本病机.笔者整理导师从病络的角度辨治黑苔的验案,以期为病络学说在临床疑难病的诊疗中提供依据.

    作者:张学彬;李鲲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清开灵注射液对老年痴呆小鼠血液、脑组织Aβ含量及神经递质的影响

    目的:观察清开灵注射液对老年痴呆小鼠血液和脑组织中β-淀粉样蛋白(Aβ)含量以及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h)、一氧化氮(N0)水平的影响,探讨清开灵防治老年痴呆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转基因快速老化痴呆小鼠Sam P8模型,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清开灵注射液组、阳性药对照组,以正常老化小鼠Sam R1为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清开灵注射液1个月后比较各组血清及脑组织中Aβ水平,并检测脑组织中Ach、NO含量.结果:清开灵可明显降低痴呆小鼠血液中Aβ含量,增加脑内神经递质Ach、NO水平.结论:清开灵注射液改善老年痴呆的作用可能与清除血液中Aβ、增加神经递质Ach、NO水平有关.

    作者:常佩芬;唐蓓蕾;郭宁;赵红霞;赵勇;高永红;朱海燕 刊期: 2017年第11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