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志英;谈佳玮;何磊;樊尊峰;崔利宏
基于“络病”学说和“风邪”理论及其在慢性肾脏病中的长期运用与实践,构建以“肾络瘀阻,脾虚风动”为主的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的基本病机.故认为慢性肾衰钙磷代谢紊乱以脾肾衰败为本,因“久病入络”“久病多瘀”形成“肾络瘀滞”证,而风邪是导致慢性肾衰钙磷代谢紊乱进展的重要因素.脾气虚弱,外风乘袭,潜伏于肾,鼓动肾络;脾肾衰亏,阴血乏源,阴不敛阳,阳亢化风成为病机关键.临床应重视调整脾胃之气、补肾健脾、益气扶正,建立“和络泄浊,培土宁风”为主的治疗原则,为中医辨治拓展新思路.
作者:郝媌;于俊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瘢痕灸肝俞穴、足三里穴对原发性肝癌大鼠Wnt/β-catenin信号传导通路中Wnt3a、Wnt1ob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阿霉素组、肝俞组、足三里组,通过注射二乙基亚硝胺制备肝癌模型,用RT-PCR检测各组Wnt3a、Wnt1ob表达量,观察肝细胞结构和形态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阿霉素组、肝俞组和足三里组Wnt3a、Wnt10b表达量均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阿霉素组、肝俞组和足三里组表达量降低;与阿霉素组比较,肝俞组、足三里组表达幅度下降;与肝俞组比较,足三里组表达量升高.镜下观察可见,对照组为正常肝细胞,模型组细胞有假小叶形成,阿霉素组有明显增生灶,肝俞组细胞核多形、核浆部分消失,足三里组纤维样变.结论:瘢痕灸肝俞穴、足三里穴对原发性肝癌大鼠有治疗效果,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Wnt/β-catenin信号传导通路中Wnt3a、Wnt1ob的表达量来实现的.
作者:王颖;赵万爽;张晓露;李迪;胡晓龙;李梦迪;陈金;王琪格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PHG)中医证型与其胃镜下表现及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对临床经胃镜确诊为PHG的81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按Tanoue分类法记录PHG分级及Child-Pugh分级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PHG的中医证型与其胃镜下表现及Child-Pugh分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本研究的81例PHG患者中,各证型分布按所占比例大小依次顺序为肝郁脾虚型>瘀血阻络型>湿热内蕴型>肝(脾)肾两虚型,其中肝郁脾虚型、湿热内蕴型患者的胃黏膜以Ⅰ级改变为主,与其他各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瘀血阻络型和肝(脾)肾两虚型患者的胃黏膜以Ⅱ级为主,与其他各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功能以Child A级和Child B级分布为主(分别占48.1%和34.6%),在肝郁脾虚型中以Child A级为主占62.5%,与其他各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肝(脾)肾两虚型中以Child C级为常见占55.6%,与其他各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Child B级中,各证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卡方检验以及列联表进行分析,PHG患者中医各证型与其胃镜下表现、Child-Pugh分级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PHG患者中医各证型和胃镜下表现的分级、Child-Pugh分级之间存在相关性,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和确立治法的客观依据.
作者:胡永生;黄海华;廖军;危伸;刘升凡;罗敬福;刘海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清代医家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创立了温病学三焦辨治纲领,丰富了温病的治法方药,在温病学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温病条辨》中所载方剂之后的相关加减变化能够充分反映出吴鞠通的用药规律.他灵活运用辛凉清解、甘寒生津、成寒滋润、苦寒泻火、甘润化痰、辛温发表、苦辛通降、甘淡利湿8种方法对方剂进行有效化裁,展现出吴氏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以及高超的临床诊疗水平,加减变化之后的方剂更加贴合临床实际诊疗需要,疗效也更加显著.故认真归纳总结吴鞠通的用药规律,对我们当今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畅;董晓薇;徐建云 刊期: 2017年第11期
肠易激综合征是消化科常见的肠功能障碍性疾病,其症状主要表现在大便异常等,其中长期慢性应激等精神因素是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之一.胆腑是六腑之一又是奇恒之腑,其兼具参与情志和消化活动等功能.故从胆失决断、情志不宁,胆失和降、便泄异常等两方面,以探讨从胆腑论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为中医学研究肠易激综合征开拓思路.
作者:冯文林;伍海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自拟扶正通腑汤联合常规西医治疗时第三型腹膜炎(TP)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TP患者做回顾性研究,其中21例西医常规治疗,采用手术引流、肠内外营养、抗生素等常规治疗.22例中西医综合治疗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以自拟扶正通腑汤胃管注入、保留灌肠,配合电针、艾灸、芒硝外敷等,比较2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入住ICU天数、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症(MODS)发生率、死亡率等差异.结果:2组入住ICU天数、MOD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西医综合治疗组治疗后的APACHEII评分、死亡率均低于西医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自拟扶正通腑汤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第三型腹膜炎可降低死亡率,临床推广价值较大.
作者:杜进龙;曹玉平;齐建华;王丕;陈俊平;王晓琳;杜渐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基于清·景日珍《嵩崖尊生》提出的“升阳解毒”法,参考刘完素“玄府气液”说、王好古“阴证”论、李杲“益气升阳”法等前人学术观点,对“升阳解毒”法中“升阳”的含义与方法、“毒”的由来及性质、“升阳解毒”的机理和用药思路等做了详细阐述.并结合慢性湿疹的临床发病特点,构建起“阳虚不运-阴毒蕴积-毒损络脉-气液不行、皮肤失养、邪气凑之”的慢性湿疹发病模型,进而发掘“升阳解毒”法治疗慢性湿疹的理论思路.
作者:苏化;杨川;周新颖;刘渊;杨越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活动能力减退、思维与认知功能迟缓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心境障碍,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针灸治疗该病疗效明确、毒副作用小、患者易接受,目前多应用传统针刺、电针、头针、耳针等方法.对其作用机制,现代医学多从神经递质、信号通路及内分泌、免疫系统等角度展开研究.从中医理论出发,可从治疗选取经络及穴位探讨其机理.总结针灸临床治疗该病所选的经络及穴位可发现,一方面选穴突出中医扶阳抑阴的大法,即从提升阳气、推动气血着手,如督脉及印堂、百会等;另一方面选穴从理气解郁、调理情志、改善症状出发,如足厥阴肝经及内关、三阴交等.总结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中医机理,归纳其辨证选穴规律,可为临床治疗该病提高效率提供参考.
作者:李卫国;付星;杜渐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民国时期是近现代中医药教育传承方式的转型期,这一时期对中药学教材的编写开展了有益的探索.这一时期的中药学教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或秉持传统中药基本理论体系框架,或融会中西体现中药科学化萌芽,或注重临床用药实用性,或研究对象具体化,逐渐促成中药学学科分化.这些教材体现了近现代中药学教育模式的思路,并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中药理论体系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及其特点,对建国后中药学教材的编写具有启示意义.
作者:孙鑫;钱会南;何流;张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证型分布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236例,探讨各证型的发生频率、中医治疗效果、性别、病因和疗次的分布特点,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中医证型的相关因素.结果:不同证型的发生频率比较,肾阳虚型92例39%,肾阴虚型66例28%,肾阴阳两虚型78例33.1%;不同证型的疗效比较,肾阳虚组总有效率80.43%,肾阴虚78.79%,肾阴阳两虚组56.4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患者中医分型作为因变量,以肾阴阳两虚作为参照对象进行多分类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肾阳虚的影响因素是年龄、病因、疗次,而肾阴虚的影响因素是年龄、病程、病因和疗次.结论:年龄、病因、疗次是影响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证型分布的相关因素.
作者:杨丽;王树庆;王海霞;李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曹洪欣教授对干燥综合征证候演变规律见解独到,善于动态把握疾病变化而综合调治疗效显著.他认为干燥综合征的治疗不仅应从滋阴润燥入手,更当注重痰湿、瘀血、毒邪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针对阴虚血瘀、湿热蕴结、实邪郁久化毒的复杂病变机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灵活运用会厌逐瘀汤、上中下通用病风方、解毒活血汤等经方化裁,平中见奇.故结合验案总结导师经验,探索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论治规律,以飨同道.
作者:许继文;李金霞;曹洪欣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督脉火龙灸治疗肾阳虚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肾阳虚型腰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从大椎穴至腰腧穴所属督脉及膀胱经覆盖区域的火龙灸治疗,1周治疗1次,共治疗8次,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主要结局指标为临床疗效,次要结局指标为肾阳虚症状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入组后、第4周末、第8周末时2组进行评价.结果:督脉火龙灸治疗肾阳虚型腰痛的有效率82.14%(23/28).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肾阳虚症状评分和ODI评分在第4周末、第8周末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治疗组肾阳虚症状评分和ODI评分在第4周末、第8周末时均明显低于入组后,第8周末低于第4周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督脉火龙灸治疗肾阳虚腰痛的临床疗效较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阳虚症状,改善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会生;房繄恭;李晓彤;尚洁;许焕芳;白田雨;尹雅倩;高德强 刊期: 2017年第11期
附子配半夏属于中药“十八反”,是中药配伍禁忌内容乏一,但古往今来二者同方配伍屡见不鲜且疗效显著.追本溯源,二者临床配伍的使用早见于被尊为方书之祖《伤寒杂病论》中的小青龙汤“若噎者、附子粳米汤、赤丸及竹叶汤方”中,故分别从病因病机、配伍用量、炮制方式、煎煮用量及毒性探讨等方面对附子与半夏安全有效配伍的条件进行论述,结合荆楚刘氏妇科的临床治疗经验,发现二者合用对临床辨证属脾肾阳虚、痰湿内阻的病证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余婷;肖苏;曹丰;刘丽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骨质疏松症是目前临床中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本病的发生不仅与肾脏相关,与肝脾两脏的关系亦为密切.其中肝虚筋失所养是骨质疏松发病的重要方面,脾虚失其健运、生化乏源是骨质疏松发病的重要病因,肾精亏虚、骨减髓空是骨质疏松发病的根本原因.在治疗上应着眼于肝、脾、肾三脏,同时在补肾、健脾、疏肝等方法的基础上兼顾痰、瘀、寒湿等合邪犯病,注意化痰、温阳化湿、利水渗湿等药物的运用,使肾精充盈、脾得健运、肝得疏泄、气血调和,如此才能达到标本同治、内外兼顾、正胜邪却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旭;陈瀚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脾胃气虚证是脾胃疾病中较常见的证候,古代不同时期对其症状描述及治疗各具特色.故选取《金匮要略方论》《华佗神方》《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太平圣惠方》《脾胃论》《世医得效方》《普济方》和《医方集解》9部两汉至明清各时期代表性医书,通过对其中脾胃气虚证的症状及治疗方药进行分析比较发现,脾胃气虚证的症状描述逐渐向细化发展,治疗在补气的同时,汉晋时期多兼用温补药物,金元时期多兼用升提药物,明清时期多兼用利湿药物,各时期对于脾胃疾病中脾胃气虚证的治疗及学术思想不断发展完善.
作者:王家琪;王彩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引入隐症一名原为延伸中医四诊诊法,使中医诊断学进入微观水平,为进一步完善整体辨证而设.而今笔者在治未病理论的指导下,回顾了未病和隐症的相关文献却有着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隐症和未病关系非常密切,隐症可以归属于未病之隐而未发的状态中.同时又结合目前国内治未病的现况,提出在当前建设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将隐症纳入到治未病范畴中,提高对隐症的重视,并将隐症作为开展治未病的切入口,这样对于当前治未病的有序开展以及将来治未病的全面推广和普及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王涛丽;魏晓玉;徐强;李小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扬刺为十二刺之一,是《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所载针灸治痹的主要方法.在现代临床研究中,扬刺的主治范围、选穴组方、操作方法等即秉承古法又各有特点,临床疗效也大相径庭,有关其理论研究方面的文献数量也相对较少.故通过对扬刺相关文献的梳理,分析总结古今扬刺方法的异同、疗效特点、目前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等,旨在为扬刺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王兵;胡静;张宁;焦玥;刘天怡;吴中朝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针刺对哮喘大鼠肺组织中PI3K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SPF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和阻断剂组各10只,各组分别给予相应干预后用生理记录仪检测大鼠肺功能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肺组织PI3K蛋白的表达.结果:呼吸功能测定显示模型组大鼠肺顺应性降低,肺弹性阻力升高,较空白组、针刺组和阻断剂组改变明显;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示模型组PI3K蛋白表达较空白组、针刺组、阻断剂组升高;针刺后PI3K蛋白表达降低,阻断剂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可降低大鼠肺组织中PI3K蛋白表达以减轻气道重塑,改善和恢复肺功能.
作者:杨金华;赵叶;李双;韩君萍;虞跃跃;樊志忠;崔建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清开灵注射液对老年痴呆小鼠血液和脑组织中β-淀粉样蛋白(Aβ)含量以及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h)、一氧化氮(N0)水平的影响,探讨清开灵防治老年痴呆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转基因快速老化痴呆小鼠Sam P8模型,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清开灵注射液组、阳性药对照组,以正常老化小鼠Sam R1为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清开灵注射液1个月后比较各组血清及脑组织中Aβ水平,并检测脑组织中Ach、NO含量.结果:清开灵可明显降低痴呆小鼠血液中Aβ含量,增加脑内神经递质Ach、NO水平.结论:清开灵注射液改善老年痴呆的作用可能与清除血液中Aβ、增加神经递质Ach、NO水平有关.
作者:常佩芬;唐蓓蕾;郭宁;赵红霞;赵勇;高永红;朱海燕 刊期: 2017年第11期
五运六气推演的始点,目前广为热议的学术观点主要有《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的正月朔日说和后世的大寒说、立春说3种,故逐一剖析《内经》、王冰注说及气候变化说的理论源流.正月朔日说源出《内经》正文,分别从一年之六气论、六十甲子历说、测病灾实例、从运说,辨析天气始冬至、地气始大寒、人气始立春的历法内涵.王冰次注《内经》,涉及运气推演的艮南说始于寅、立春说始岁首、大寒说候脉气.气候变化说诠释了五运六气知常达变及太阳历主寒热变化、阴阳合历主风雨气候等,并辨析立春、始春之异,探讨气象资料分析方法的数据偏移问题.综观而论《内经》正月朔日说是正确的六气开始时间.
作者:田合禄 刊期: 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