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心病猝死7例分析

邹霞英;陈小容;张为民

关键词:肺心病, 猝死
摘要:目的:了解肺心病猝死病因.方法:分析1980年至1998年我院住院7例肺心病猝死患者.结果:①猝死患者肺动脉平均压在(mPAP)均>30mmHg(1mmHg=0.1333kPa),全肺血管阻力(TVR)增加为113.4±32.6kPa@S-1@L-1,心排量(CI)减少2.47±0.72L@min-1@m-2.②存在气道明显阻塞,合并Ⅱ型呼衰,伴有氧代谢障碍.③7例患者1例合并阻塞性夜间睡眠呼吸暂停(OSA),1例经尸检证实合并肺血管栓塞及肺梗塞.④死亡时间以凌晨较多,2~6时4例,8~10时1例,14~16时2例,其中熟睡时5例.结论:肺动脉压力显著增高,气道阻塞明显伴有OSA以及活动较少的患者,可能为肺心病猝死的高危人群.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内镜下橡皮圈结扎孤立性食管静脉瘤5例

    本文收集我院自2000年11月至2002年6月胃镜检查时发现的食管孤立性静脉瘤、并在胃镜下行橡皮圈套器结扎术5例,疗效好,未见明显副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迎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貌似急性脑血管病低血糖9例临床分析

    低血糖临床较常见,而低血糖以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表现为首发症状较为少见.现将我院诊治的9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鑫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肺心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41例临床分析

    肺部真菌感染尤以慢性阻塞性肺病继发肺真菌感染多见.随着广谱抗生素和激素的广泛应用,其发病率日益增多.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我院共收住慢性肺心病462例,符合支气管肺真菌感染的诊断者41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王新荣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腮腺炎脑膜脑炎6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腮腺炎脑膜脑炎发病情况及治疗效果.方法:对68例临床诊断为腮腺炎、脑膜脑炎患儿总结分析.结果:腮腺炎脑膜脑炎是流行性腮腺炎常见并发症,发病率高.该组68例患儿,5~9月份发病48例(占70.6%),发病年龄以7~12岁为主(占72.1%).全部病例经抗病毒、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有颅内压增高者给予甘露醇、地塞米松治疗,住院病例均治愈出院.结论:腮腺炎脑膜脑炎在非流行季节及年长儿发病率高,预后良好.

    作者:孙文英;闫一兵;魏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附152例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对应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大骨窗血肿清除术、穿刺血肿吸引术三种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总结.方法:本组152例,其中小骨窗血肿清除术51例,随访40例;对照组101例,(其中大骨窗血肿清除术48例,随访35例;穿刺血肿吸引术53例,随访37例).结果: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后死亡7例,死亡率13.7%;大骨窗血肿清除术后死亡9例,死亡率18.7%;穿刺血肿吸引术后死亡12例,死亡率22.6%.随访1年,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评价,功能恢复至Ⅰ、Ⅱ、Ⅲ级水平的总例数:小骨窗血肿清除术35例,占随访人数的87.5%;大骨窗血肿清除术28例,占随访人数的80%;穿刺血肿吸引术30例,占随访人数的81%.结论: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手术时间短,减压充分,止血彻底,并发症少,死亡率低,远期恢复效果好.

    作者:魏少伟;李智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甲状腺血流多普勒特征与血清T3T4的关系

    甲状腺是血管密集血供丰富的器官,在血清游离甲状腺素(T3、T4)水平正常时,超声只能显示其主干动脉--甲状腺上,下动脉的血流多普勒信号,一旦T3、T4浓度异常,尤其是明显增高时,腺内的分枝小动脉就会因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而显示出具有特征性的多普勒信号[1].

    作者:刘平;艾金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氨曲南治疗肝硬化并原发性腹膜炎初步观察

    目的:探索治疗肝硬化并发的原发性腹膜炎的有效方法,选择疗效显著的抗菌药物.方法:应用氨曲南短程(5天)治疗肝硬化并原发性腹膜炎,观察患者血白细胞和腹水细胞计数、患者症状和体征(发热、腹痛、腹部压痛及反跳痛等)的变化.结果:肝硬化并发的原发性腹膜炎经氨曲南治疗48小时,血中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和腹水细胞数显著降低(P<0.01);治疗5天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结论:氨曲南治疗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腹膜炎疗效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经验用药的选择.

    作者:张锁才;翟德芳;谈维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结肠恶性肿瘤合并阑尾炎误诊21例分析

    目的:探讨结肠恶性肿瘤合并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误诊原因.方法:对我院近18年收治的125例结肠恶性肿瘤中合并阑尾炎误诊者21例(16.8%)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发生率以中老年人占多数(81.0%),临床表现以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为主要症状者18例(85.7%),首次入院发现右下腹肿块8例(33.3%);误诊急性阑尾炎16例,阑尾脓肿5例.结论:认真细致结合病史、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是防止结肠恶性肿瘤合并阑尾炎误诊的关键.

    作者:徐振国;马立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清热解毒凉血汤治疗血精症30例

    笔者自1996年以来用自拟的清热解毒凉血汤治疗血精症30例,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周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健康促进群体预防是遏制高血压病的有效途径

    作者:刘全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少女卵巢肿瘤50例临床分析

    青少年期女性卵巢肿瘤一般发展较慢,除少数产生内分泌的功能性表现外,早期多无明显症状[1],因而很难获得早期诊断.

    作者:毛锦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3例普外科术后病人严重低磷血症的病因分析和营养治疗

    目的:对3例出现严重低磷血症的普外科病例的病因进行分析,并对补磷治疗的经验进行总结.方法:经静脉营养补磷,起始剂量:20~30mmol/天,即0.4~0.5mmol/kg体重/天,2~3天后根据病情、血磷情况维持原剂量或剂量增至30~40mmol/天,即0.75~0.9mmol/kg体重/天,总治疗时间为7~9天,测定治疗前后的血磷、血钙.结果:3病例经治疗后血磷均升至正常范围,血钙无异常.结论:普外科术后病人在严重应激状态、有大量消化液丢失或肠吸收面积丧失时、对有长期营养不良病史患者行营养支持时、较长时间磷摄入不足等情况容易发生低磷血症,应加强对这些外科病人的血磷监测,防治低血磷的发生.对严重低磷血症的治疗采取个体化、渐进的方法是有效的和安全的.

    作者:潘丹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家庭长程氧疗三年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长程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低氧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46例缓解期COPD低氧血症患者,分为氧疗组21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前、2年后和3年后分别测定周围血象、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肺功能.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外,氧疗组接受家庭长程氧疗,氧流量1~2.5L/min,每日吸氧时间不少于15小时.结果:3年后氧疗组的死亡率为28%,对照组的死亡率为36%,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氧疗组2年后和3年后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计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氧疗组2年后和3年后心电图RV1+SV5均低于对照组(P<0.05).超声心动图显示氧疗组患者2年后和3年后的肺动脉平均压(mPAP)及右心室内径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2年后和3年后的肺动脉平均压及右心室内径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增加(P<0.05);氧疗组2年后和3年后的的肺功能指标FEV1%及右心功能亦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程家庭氧疗能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命质量.

    作者:尚玉龙;韩宝华;杨凝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班布特罗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哮喘

    目的:观察班布特罗(帮备)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方法:选择106例儿童哮喘,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3例).治疗组口服班布特罗片剂,配合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必可酮),对照组只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结果:治疗组症状缓解迅速,峰值流速(PEFR)能较快达到预计值的80%以上.结论:班布特罗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哮喘效果满意.

    作者:彭立新;龙一成;解福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浅谈护士的心理负荷训练

    心理负荷实际上是指心理压力或心理承受力,护士的心理负荷是指护士的心理承受力,平时在护理工作中,加强护士心理负荷训练是临床上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作者:刘建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重症胰腺炎术后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的分期应用

    目的:观察肠外、肠内分期营养支持在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近年来我院收治的重症胰腺炎病例21例.观察其应用肠外、肠内分期营养的治疗效果.结果:21例病例中,除2例死亡外,其余19例患者均顺利进行了分期营养支持,在术后28天血清血蛋白和总淋巴细胞计数均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营养支持是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一项重要措施,分期营养支持是一条安全、有效的重要途径.

    作者:李明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76例疗效分析

    消化性溃疡发病率高、易复发、需持续治疗.近几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7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吴新镰;张坚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肺心病猝死7例分析

    目的:了解肺心病猝死病因.方法:分析1980年至1998年我院住院7例肺心病猝死患者.结果:①猝死患者肺动脉平均压在(mPAP)均>30mmHg(1mmHg=0.1333kPa),全肺血管阻力(TVR)增加为113.4±32.6kPa@S-1@L-1,心排量(CI)减少2.47±0.72L@min-1@m-2.②存在气道明显阻塞,合并Ⅱ型呼衰,伴有氧代谢障碍.③7例患者1例合并阻塞性夜间睡眠呼吸暂停(OSA),1例经尸检证实合并肺血管栓塞及肺梗塞.④死亡时间以凌晨较多,2~6时4例,8~10时1例,14~16时2例,其中熟睡时5例.结论:肺动脉压力显著增高,气道阻塞明显伴有OSA以及活动较少的患者,可能为肺心病猝死的高危人群.

    作者:邹霞英;陈小容;张为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锥管内脊膜瘤合并锥管内外哑铃形神经鞘瘤1例

    患者:女性,23岁,以双下肢麻木2年,不能活动并腰骶部疼痛3月主诉人延大附属医院.

    作者:王小龙;吴生贵;张民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微波凝固法治疗宫颈炎673例疗效观察

    慢性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约占已婚妇女的40%左右,而且和子宫颈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张敬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