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首发肺外表现的肺癌的诊断体会

彭书芹;王晓华;方继锋

关键词:肺外表现, 肺癌,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临床医师, 呼吸困难, 多发病, 常见病, 症状, 胸闷, 体检, 咯血, 咳嗽, 患者
摘要:肺癌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常见临床表现如咳嗽、咯血、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为我们临床医师所熟悉,但有一些患者未有以上临床表现,经体检、实验室检查确诊为肺癌.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氨曲南治疗肝硬化并原发性腹膜炎初步观察

    目的:探索治疗肝硬化并发的原发性腹膜炎的有效方法,选择疗效显著的抗菌药物.方法:应用氨曲南短程(5天)治疗肝硬化并原发性腹膜炎,观察患者血白细胞和腹水细胞计数、患者症状和体征(发热、腹痛、腹部压痛及反跳痛等)的变化.结果:肝硬化并发的原发性腹膜炎经氨曲南治疗48小时,血中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和腹水细胞数显著降低(P<0.01);治疗5天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结论:氨曲南治疗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腹膜炎疗效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经验用药的选择.

    作者:张锁才;翟德芳;谈维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肺结核涂阳103例临床分析

    1999年1月~1999年12月,我院肺结核专科门诊共诊治肺结核涂阳病例124例.由于多种病因,有21例没有正规治疗及常规检查.

    作者:翁明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多巴胺治疗新生儿硬肿症22例疗效观察

    近年来我科用多巴胺治疗新生儿硬肿症22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迎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青壮年胃癌48例分析

    目的:探讨青壮年胃癌的临床特点,评价不同手术方法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6年1月~1997年6月收治的48例青壮年胃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男女之比为1.29:1,早期胃癌2例(4.2%),疾病早期先后被误诊的达33例(68.8%),分化不良者36例(75%);癌肿切除率为72.9%(35/48),其中根治切除率43.8%(21/48),姑息性切除率29.2%(14/48);5年生存率为20.5%(9/44),其中根治性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为47.4%(9/19).结论:青壮年胃癌具有症状隐匿、早期误诊率高、恶性程度高、根治性切除率低、女性患者相对较多等特点.早期诊断,加强以根治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以提高疗效.

    作者:陈新文;黄跃衡;罗群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小儿合理应用抗生素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抗菌药物是临床常用的药物之一,也是儿科常用和应用范围广泛的药物.由于小儿生理的特殊性,各器官功能只有随着年龄的增长才能不断成熟[1].因此在合理使用抗生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作者:张丽芬;马秀月;张志筠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骨科外伤病人的心理护理

    在骨科外伤患者中,有的需要产即截肢,有的外伤造成高位截瘫,有的需要长期卧床不动.

    作者:陈宁;赵方;田艾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门冬氨酸钾镁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7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钾镁对72例老年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102例老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单纯用心律平150mg 3次/日;治疗组72例,用门冬氨酸钾镁50~100ml加入葡萄糖水200~500ml中静脉滴注,治疗组根据有无心衰分为心衰组40例,无心衰组32例.治疗前后各组均作动态心电图,分别作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1.9%,对照组有效率63.3%(P<0.05)差异有显著性,心衰组显效率45%,无心衰组显效率21.9%(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门冬氨酸钾镁有确切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尤其适用于心衰患者.

    作者:梅丽;周丽萍;王琴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肺癌合并胸腔积液136例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合并胸腔积液的肺癌诊断率.方法:对我院近10年住院的有病理学确诊的136例肺癌合并胸腔积液的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年龄45岁以下的23例,45岁以上(含45岁)113例.胸水渗出液133例(97.8%),漏出液3例(2.2%).132例血清癌胚抗原(CEA)(41.92±20.76)μg/L,其中109例(82.6%)增高,69例血清癌糖类抗原(CA19-9)(56.53±20.36)kU/L,其中51例(73.9%)增高.107例胸水CEA(86.94±20.87)μg/L,其中98例(91.6%)增高.136例中71例(52.2%)胸水找到癌细胞.X线胸片首诊为肺癌34例,胸部CT首诊为肺癌58例.结论:对胸腔积液患者进行全面检查,结合血清CA19-9、CEA检测可提高肺癌的诊断率.

    作者:丛远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微波凝固法治疗宫颈炎673例疗效观察

    慢性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约占已婚妇女的40%左右,而且和子宫颈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张敬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乳癌术后发生皮瓣坏死的原因分析及其预防

    乳癌术后发生皮瓣坏死较为常见.我们总结了自1990~1995年间施行乳腺癌手术42例.

    作者:侯文浩;钱大霖;钱鹤翔;杨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重症胰腺炎术后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的分期应用

    目的:观察肠外、肠内分期营养支持在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近年来我院收治的重症胰腺炎病例21例.观察其应用肠外、肠内分期营养的治疗效果.结果:21例病例中,除2例死亡外,其余19例患者均顺利进行了分期营养支持,在术后28天血清血蛋白和总淋巴细胞计数均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营养支持是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一项重要措施,分期营养支持是一条安全、有效的重要途径.

    作者:李明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貌似急性脑血管病低血糖9例临床分析

    低血糖临床较常见,而低血糖以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表现为首发症状较为少见.现将我院诊治的9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鑫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76例疗效分析

    消化性溃疡发病率高、易复发、需持续治疗.近几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7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吴新镰;张坚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脑脊液置换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8例

    我院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共收治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38例,采用脑脊液置换疗法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施绍用;谭广华;何颖;刘文合;方丽娟;周进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膀胱的诊疗作用

    2000年以来,我院利用导管技术代替膀胱造瘘,成功地应用于尿道损伤、前列腺增生伴急性尿潴留患者,可进行引流尿液、灌注药物及膀胱冲洗.效果显著,创伤轻微,报告如下.

    作者:蒋燕;杨家荣;张家启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检测淋球菌三种方法的阳性率比较

    目前检查淋球菌的方法很多,我们选择常用的直接涂片法、淋球菌培养分离法和淋球菌试纸条法三种方法对门诊和妇科门诊的100例可疑淋病患者进行检查,比较其在临床诊断中价值,其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艳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射频治疗Little area鼻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射频治疗Little area鼻出血的疗效.方法:对118例Little area鼻出血患者进行射频治疗.结果:1次性治愈109例,治疗率92.37%,2次治愈9例,治愈率7.63%.结论:射频治疗Little area鼻出血局部反应轻、时间短、见效快,患者痛苦小,无副作用,且简便易行.

    作者:刘冬琴;刘锦梅;刘锦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异种无细胞真皮基质与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的临床应用

    目的:为深度烧伤、瘢痕切除后的创面寻求一种能控制瘢痕增生与组织凹陷,且廉价,对人体无害,质地良好的永久性覆盖物.方法:选用健康白色小猪,活杀后取皮,用高渗盐水法去除表皮,用酶化学剂脱除皮肤细胞,保留完整的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形态,制成网状异种无细胞真皮基质.结果:对13例烧伤病人Ⅲ°烧伤创面切痂后行异种无细胞真皮基质与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采用一步法11例,二步法2例,皮片成活率达97%~100%,二种方法无明显差异,复合移植皮片成活后创面平坦,无瘢痕增生或轻度瘢痕增生.结论:异种无细胞真皮基质与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是修复深度烧伤创面较理想的材料.

    作者:钱铁石;钱桂芳;潘银根;许明;薛江涛;沈春明;张琦;王颂峰;顾侃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穿刺术式疗效分析

    我科从1999年4月至2002年4月,共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78例,分别采用常规的钻孔冲洗引流及颅内血肿微创穿刺闭式引流术,认为后者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简单有效.

    作者:杨培备;魏雪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胎盘绒毛膜血管瘤合并新生儿血小板缺乏症1例报道

    患者,女,32岁.G2P1L1,住院号:02296,因停经39+5周,阴道流水1+小时,于2002年4月22日320/pm入院,孕妇既往身体健康,无血液病史及家族史,入院查体,BP130/85mmHg,一般情况好,双下肢水肿(+),产科检查腹围106cm,宫底32cm,ROT胎心136次/分,有不规律宫缩,宫口开大4cm,胎膜已破,有大量羊水流水,先露浮、血分析:RBC3.59×1012/L,Hb94g/L,PLT145×109/L,B超示:单胎头位,胎儿双顶径9.0cm胎盘前壁,I+级,内见7.0×8.2cm强弱不等回声区,边界清,欠规则,羊水过量,胎儿监护反应型初步诊断,39+5周妊娠临产G2P1L1,RoT,胎膜早破,妊娠贫血,胎盘绒毛膜血管瘤?入院后,给予催产素3u加液体静滴,产程进展顺利,于下午6点55分,自然分娩一男婴,评9分,体重2800g,发育可,右顶骨有一2cm× 3cm产瘤,胎盘胎膜自然娩出,母体面离脐带附着处距胎盘中央约4cm处有一直径约1cm、0.2cm两条血管约6cm,连结一紫红色肿物约16cm×15cm×5cm不规则组织,表面覆盖一层羊膜样假膜,质中呈结节状,其肿物重量为400g,胎盘重700g,脐带与肿物血管连接处,无胎盘组织,仅有血管走行.

    作者:张学玲;柴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