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金凯;赵福康;尤恩玉
目的:探讨推拿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为推拿的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CTR、CNKI、VIP、万方等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收集推拿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5.2软件统计分析数据.结果:共16项研究总计109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Fugl-Meyer评分中有7个亚组、Ashworth评分和NDS评分各有4个亚组、Barthel指数评分有3个亚组、CSI量表有1个亚组,均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据目前临床证据表明,推拿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有效,但本评价所纳入的研究质量不高,仍期待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提供更有力的证据.
作者:范江华;黄永;王开龙;马甜;雷龙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石药发瘨”出自《素问·腹中论》,导致发瘨的石药是指经高温炼制的矿石类药物.“发瘨”即引起、引发、产生瘨疾之意.研究表明,发瘨包含发癫、发狂、发疽三重含义.石药愈疾与致病与否与诸多因素相关,“石药发瘨”是药物因素、躯体因素与心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作者:栗林杰;于智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环境毒邪是在工业化进程中导致疾病发生的一种病因,有着独特的致病特点和演变规律.故首先提出环境毒邪的概念,指出环境毒邪与人类破坏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并探讨了环境毒邪作为独立的致病因素具有的病因学特点.由此进一步分析环境毒邪与肺系疾病的关系,探讨了环境毒邪所致肺系疾病的临床特点,并论述了相关治疗策略,这将有助于环境毒邪所致肺系疾病的治疗,提高此类疾病的防治水平.
作者:王振兴;王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降糖通脉片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修复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昆明种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降糖通脉片组、阳性对照组(水飞蓟宾胶囊)4组各10只.预防性灌胃给药5d后,通过腹腔注射0.2% CC14花生油溶液,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小鼠血清中ALT、AST、TG、TBIL、LDH和ALP水平及肝组织中MDA含量和SOD活力,计算肝脏指数并对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降糖通脉片组能降低CCl4导致的急性肝损伤小鼠肝脏指数和血清中ALT、AST等指标水平,降低肝脏组织中MDA的含量,增强SOD的活力.通过病理学检测,降糖通脉片组能明显改善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结论:降糖通脉片对四氯化碳引起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显著的修复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清除体内自由基和抗氧化应激有关.
作者:宋新龙;鲁碧楠;苏冷高娃;陈书;张耀丹;庞宗然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中医推拿敷贴疗法对小儿乳食积滞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名便秘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推拿手法联合中药穴位敷贴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小儿化食丸口服治疗,期间观察经治10 d中医证候积分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经治10 d,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90%,治疗组在总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推拿敷贴治疗小儿乳食积滞型便秘的临床疗效确切,适于推广应用.
作者:陈艳霞;郭凯;毛娜;王红娟;张丽;龙小雅;杨兵宾;黄长婷;侯甜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中医温阳健脾法治疗泻药性便秘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复制便秘大鼠模型,通过温阳健脾颗粒对模型组大鼠进行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实验组、模型组以及健康组大鼠肠道的运输功能以及c-kit、SC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3种不同剂量治疗均有疗效,其中大剂量疗效佳,健康组c-kit蛋白及SCF蛋白的表达均比模型组高.c-kit蛋白方面,小、中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CF蛋白方面,治疗后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温阳健脾法治疗泻药性便秘的治疗效果确切,能够使c-kit及SCF蛋白表达提高.
作者:程辉;李艳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张磊教授从医近70年,医理纯熟,医术精湛,善治临床各种疑难杂症.故撷取张磊教授治疗汗血、食亦两奇证病案各一则,分析其病因病机及其治疗方法,总结其辨证治疗的思路,以飧同道,希冀能为临床医生提供些许借鉴.
作者:崔家康;陈晓;刘晓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冠心Ⅴ号合剂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大鼠心室重构及心肌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56只,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分别给予冠心Ⅴ号合剂小剂量(0.5 g/ml)、中剂量(1 g/ml)、大剂量(2 g/ml)及血脂康胶囊连续干预4周,以心脏彩超观察心脏结构及心功能,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LR4mRNA、Myd88mRNA、NF-κB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实验大鼠心功能明显下降,梗死区心肌组织TLR4mRNA、Myd88mRNA、NF-κBmRNA表达上调,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药物干预组各组上述指标均低于模型组;冠心Ⅴ号合剂大剂量组上述指标低于余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Ⅴ号合剂能够抑制急性心肌梗死大鼠TLR4信号通路并改善心室重构.
作者:左可可;柯峰;顾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探讨将“肝主疏泄”与“五脏应四时”理论相结合,运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选择气温条件相似的春分、秋分两个观察时点,从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性三个维度对健康大学生进行追踪观察.结果:处于健康状态的大学生,在躯体和心理两个维度、春秋两季的表现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且处于春分节令时各种不适表现更为明显,主要集中在肝的疏泄功能不能适应自然界气机消长变化所呈现的善太息、纳呆、腹胀等躯体表现以及多梦、抑郁等心理表现.
作者:赵勇;杜彩凤;梁文静;谷加族;赵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浮针联合补肾强督治尪汤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病例按随机卡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浮针联合补肾强督治尪汤,对照组口服吲哚美辛肠溶片、柳氮磺胺吡啶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Bath 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Bath AS功能指数(BASFI)、腰痛、晨僵时间、中医证侯评分及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2组在Harris评分、BASDAI、BASFI、腰痛、晨僵时间、中医证候评分及ESR、CRP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浮针联合补肾强督治尪汤对改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等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王英杰;丘文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对《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脉诊理论中的时间因素做简要分析,并探讨了年份的气运、季节、月相、昼夜等对脉象的影响.《内经》将时间因素与脉象结合,不仅可以确定脉象属于生理还是病理,而且还可以根据脉象确定病位、预后,表明《内经》时期时间相关的脉诊理论在临床中已有广泛运用.
作者:姜瑞雪;马作峰;王平;黄密;张六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支气管哮喘属于呼吸科常见难治病,发病机制复杂,而发病率日益上升.西医以吸入表面激素抗气道慢性炎症等治疗为主.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哮喘专主于痰”,与肺脾肾虚、宿痰内伏有关.治疗哮喘“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要”.但临床很多哮喘患者仍反复发作,缺乏有效控制方法.故综述近10年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辨治思维与方法及研究动态,从“风、痰、虚、瘀、热、毒”及五脏论治哮喘,以期为支气管哮喘的中医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及用药经验,增加哮喘的控制率.
作者:朱金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常见的女性内分泌失调性疾病,以高雄激素血症、持续无排卵和卵巢多囊性改变等一系列表现为主要特征,属于妇科疾病中常见且较复杂的病种之一.笔者以“肾脾两虚,痰瘀壅络”探讨本病的中医病机,认为本病多由肾脾两虚、阴阳失调、化生无力、精亏血少、炼液成痰、痰瘀互结、壅塞胞络且久而不化发为本病,临证治疗以“补肾健脾、调和阴阳,活血祛瘀、化痰通络”为本病的主要治则,强调以调和肾脾阴阳为治疗之本,从祛痰湿、化瘀血入手治疗本病,临床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陈旭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法对肾虚血瘀型大鼠雌孕激素及其受体的影响.方法:选动情前期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补肾活血方药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五子组造肾虚血瘀模型,妊娠第4天处死大鼠,留取血清及子宫标本,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子宫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含量.结果:模型组E2、P、ER、PR明显低于空白组;各治疗组E2和P、高剂量组ER和PR、低剂量组和五子组的PR比模型组明显升高.多元相关性分析,ER、PR与E2呈正相关,间质PR与P呈正相关.结论:补肾活血法可升高肾虚血瘀型大鼠E2、P水平,调控ER、PR表达,利于子宫内膜成熟及胚泡着床.
作者:冯玉霞;王田平;曾倩;王毅;黄金珠;邓琳雯;韩雪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近年来,关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已经成为生殖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中医学认为“肾藏精,主生殖”,在该理论的指导下,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多从补肾入手,并结合现代研究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和实验效果.故从超声评价、组织形态学、激素受体表达、分子水平、基因水平等5个层次,就补肾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在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方面的应用提供依据,同时借助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揭示补肾方药的作用机理,为进一步深化中医药在生殖方面的理论研究提供基础,使中西医相互促进联合应用进一步提高临床妊娠率成为可能.
作者:李婷婷;连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总结近10年来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研究进展,为今后科研和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贴敷时机、药物选择、刺激量、疗效评判等方面对近10年来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文献进行综述报道.结论: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确切,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在今后临床中改进.
作者:李红玉;宣丽华;姜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延缓复发、转移是肿瘤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多年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药在预防肿瘤的复发、转移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故结合临床实践,阐述通调气血法及其在肺癌辨治中的运用,并指出其预防肺癌复发、转移的机制在于大限度地恢复肺主气及主治节的生理功能,从本源上消散“癌毒”.并在此基础上“观其脉证”,“攻其所得”,不断清扫造成“癌毒”复发、转移的“土壤”,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祥麒;张克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关于中风病的病机,中医学术界历来有唐宋以前以“外风”立论,金元以后主张“内风”为主的论断.《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理论奠基之作,虽未明确提出“中风”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有许多描述性的名称,如卒然昏扑,不省人事者名之以“仆击、大厥、薄厥、煎厥”,半身不遂、语言不利者以“痱风、偏枯”等为名,并对其病因病机进行了详细论述.故通过详细解读《黄帝内经》诸篇条文提出《黄帝内经》不但是中风病“内虚邪中”外风病机的理论源头,更是中风病“内虚积损”内风病机的学术肇端.
作者:邱敏;孙科;陶劲;曾定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儿推拿特定穴位及手法在防治儿童视力低下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51名一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手法培训,合格后令其自行按摩,每日1次,连续操作20个月,以治疗前后裸眼视力、角膜曲率及眼轴变化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视力低下组双眼裸眼视力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双眼角膜曲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双眼眼轴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视力正常组右眼裸眼视力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眼角膜曲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双眼眼轴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裸眼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角膜曲率及眼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2种小儿特定穴的手法配伍应用取得了理想的疗效,对儿童视力低下的防治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张珍珠;左伟斌;朱琳;张慧;姜苗;翁志文;唐棠;王昊;许家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探讨米子良教授用经方治疗妇科疾病临证经验.米子良诊治妇科疾病的伤寒学术特点概括有三:一是法仲景,妙用桂枝;二是治络病,善用虫藤;三是疗妇疾,每以活血利水.故以经方治疗瘢瘕、绝经前后诸症、乳癖为例,与同道分享治疗心得,以期提高临证水平.
作者:任存霞;麻春杰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