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林杰;于智敏
高荣林教授擅长治疗中医内科疑难杂病,对失眠症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认为睡眠与五脏六腑的功能有关,尤其与肝胆关系密切,在治失眠症方面着重从肝胆论治[1].笔者跟随其临证学习,发现他运用膏滋方治疗以血虚肝郁型为主的失眠症疗效明显.膏滋方善于补虚扶弱,对气血不足、五脏亏损、体质虚弱等疾病患者能有效促使虚弱者达到恢复健康、增强体质、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血虚肝郁型失眠症本质系虚证,属于膏滋方善调疾病范畴.
作者:吕品;提桂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后应用会厌逐瘀汤加减治疗对患者声音恢复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甲状腺全切除术因局部水肿影响神经功能出现声音嘶哑的患者共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一组给予传统西医治疗(西医治疗组),一组给予联合口服会厌逐瘀汤和运用金嗓雾药液雾化的治疗方法(中医综合治疗组),一组不给予特殊治疗(对照组),评价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7d、15d后各项症状积分均为中医综合治疗组<西医治疗组<对照组.3组患者治疗15 d后临床总有效率为中医综合治疗组>西医治疗组>对照组.结论:会厌逐瘀汤加减治疗甲状腺术后因局部水肿影响神经功能出现声嘶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阮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麦低聚肽是否具有健脾作用.方法:先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2只,造模组36只2组,雌雄各半.给予造模组大鼠灌服10 g生药/kg体质量的大黄水溶液,每天1次,连续2周.然后,再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小麦低聚肽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3组各12只,雌雄各半.小麦低聚肽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277 g/kg体质量和0.554 g/kg体质量的小麦低聚肽,每日1次,连续7周.在给药同时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继续灌胃相同剂量的大黄水溶液,隔天1次,连续7周.实验结束后,将各组大鼠处死取材进行各项指标检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小麦低聚肽高剂量组大鼠的脾虚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大鼠胃黏膜厚度均明显增加,外周血清中D-XY、AMY水平均明显增高.结论:小麦低聚肽能够改善大黄所致的大鼠脾虚证并具有健脾作用.
作者:胡明华;潘静华;汪文来;张方珍;赵宏艳;刘梅洁;鞠大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芎芷煎方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取随机、对照方法将122例偏头痛患者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口服中药芎芷煎方,对照组口服西比灵胶囊;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和头痛发作频率及头痛程度变化情况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浆5-羟色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一氧化氮含量、脑电图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8.5%、53.2%,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及3个月偏头痛发作频率和头痛程度评分均明显降低,组间治疗后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血浆5-HT含量较前升高,CGRP、NO含量明显下降,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和脑电图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芎芷煎方治疗偏头痛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与升高血浆5-HT含量、降低血浆CGRP、NO含量以及改善血液流变学和脑电图改变有关.
作者:李乐军;杨崇河;李玉梅;杨赞;顾静;杜青;李祥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证治心传》是明末医家袁班的临证随笔.其中的相关篇目清晰勾勒出温病诊疗纲要,对温病学的发展本应起到开创性作用,却由于战火未得刊行,未能发挥其应有的历史贡献.但独立于袁班著作发展的温病学派主体理论却与之不谋而合,如病因上皆重视季节因素的作用,病机上都有营卫、气血的分层,传变上皆认为有顺传、逆传的规律,深刻体现了中医学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必然性.
作者:段润章;张福利;宋颖星;马伯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石药发瘨”出自《素问·腹中论》,导致发瘨的石药是指经高温炼制的矿石类药物.“发瘨”即引起、引发、产生瘨疾之意.研究表明,发瘨包含发癫、发狂、发疽三重含义.石药愈疾与致病与否与诸多因素相关,“石药发瘨”是药物因素、躯体因素与心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作者:栗林杰;于智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延缓复发、转移是肿瘤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多年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药在预防肿瘤的复发、转移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故结合临床实践,阐述通调气血法及其在肺癌辨治中的运用,并指出其预防肺癌复发、转移的机制在于大限度地恢复肺主气及主治节的生理功能,从本源上消散“癌毒”.并在此基础上“观其脉证”,“攻其所得”,不断清扫造成“癌毒”复发、转移的“土壤”,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祥麒;张克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体质类型分布及体质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方法: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采用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方法研究,使用中医体质量表对被调查的对照组(287例)和病例组(273例)进行调查,收集调查得到的数据资料,观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体质分布情况,继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来探索体质类型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关联.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体质类型单因素非条件逻辑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阳虚体质、阴虚体质、血瘀体质、平和体质分别对应的P值均低于0.05,阳虚体质的OR值为2.223,阴虚体质的OR值为1.968,血瘀体质的OR值为2.568,平和体质的OR值为0.326.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易患病体质有阴虚体质、阳虚体质、血瘀体质,保护性体质是平和体质.
作者:岳新;冯志海;王庆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八区八穴取穴眼针疗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海马组织中p38MAPK、ERK1/2、JNK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八区八穴取穴眼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病的部分机制.方法:健康SPF级雄性SD大鼠40只,体质量(280±20)g.按体质量随机分组,分为空白对照组(8只)、假手术组(8只)和模型复制组(24只).对模型复制组24只大鼠采用线栓法进行模型复制,模型评价后,筛选模型合格的大鼠进行亚组划分,分别为模型对照组、眼针对照组,即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眼针组4组.眼针组大鼠给予眼针干预,再灌注即刻以及之后的每8h进行1次针刺治疗,至再灌注24 h取材进行相关指标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P38MAPK、ERK1/2和JN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和眼针组大鼠海马组织中P38MAPK、ERK1/2、JNK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眼针组大鼠脑组织中P38MAPK、ERK1/2、JN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结论:眼针可能通过抑制p38-MAPK信号传导通路而发挥其脑保护作用.
作者:张威;马贤德;田维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头痛是临床常见病症,陈宝田教授认为头痛病因病机复杂,但以风、瘀为主,所以治疗大法为活血疏风,基本方选用桃红四物汤加防风、独活、羌活、白芷、鸡血藤,再依风寒、风热、瘀血、痰湿、阴虚阳亢不同见证,随证加减.
作者:龙亚秋;何文星;李华;秦劭晨;陈宝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常见的女性内分泌失调性疾病,以高雄激素血症、持续无排卵和卵巢多囊性改变等一系列表现为主要特征,属于妇科疾病中常见且较复杂的病种之一.笔者以“肾脾两虚,痰瘀壅络”探讨本病的中医病机,认为本病多由肾脾两虚、阴阳失调、化生无力、精亏血少、炼液成痰、痰瘀互结、壅塞胞络且久而不化发为本病,临证治疗以“补肾健脾、调和阴阳,活血祛瘀、化痰通络”为本病的主要治则,强调以调和肾脾阴阳为治疗之本,从祛痰湿、化瘀血入手治疗本病,临床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陈旭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浮针联合补肾强督治尪汤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病例按随机卡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浮针联合补肾强督治尪汤,对照组口服吲哚美辛肠溶片、柳氮磺胺吡啶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Bath 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Bath AS功能指数(BASFI)、腰痛、晨僵时间、中医证侯评分及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2组在Harris评分、BASDAI、BASFI、腰痛、晨僵时间、中医证候评分及ESR、CRP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浮针联合补肾强督治尪汤对改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等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王英杰;丘文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环境毒邪是在工业化进程中导致疾病发生的一种病因,有着独特的致病特点和演变规律.故首先提出环境毒邪的概念,指出环境毒邪与人类破坏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并探讨了环境毒邪作为独立的致病因素具有的病因学特点.由此进一步分析环境毒邪与肺系疾病的关系,探讨了环境毒邪所致肺系疾病的临床特点,并论述了相关治疗策略,这将有助于环境毒邪所致肺系疾病的治疗,提高此类疾病的防治水平.
作者:王振兴;王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方家选教授认为哮喘病发生与患者宗气亏虚关系密切,治疗哮喘应在辨清发作期与缓解期、虚实寒热的基础上,补益宗气与祛邪利气并举.发作期治疗当以祛邪利气为主,兼补宗气;缓解期治疗当以补益宗气为主,兼以化痰平喘.在寒热虚实辩证的基础上,将哮喘病急性发作期分为寒性哮喘、热性哮喘、外寒内热及肾不纳气4个基本证型,缓解期分为宗气亏虚、元气亏虚2个基本证型进行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作者:陈吉全;唐年亚;方家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气”是中医学的核心概念,与“气”相关的表达贯穿《黄帝内经》针灸理论之中.以《灵枢·行针》27个“气”的概念内涵和具体所指为研究对象,划分为观念之气与现象之气,并逐一分析“气”在不同语境中的实际意义.其中观念之气为古人阐述医理内在逻辑所依托的抽象概念,对针灸理论体系的建构有一定启发;现象之气是古人对直观可见、可感的具体现象的概括,对临床中理论的实践运用有重要价值.
作者:姜姗;赵京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失眠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健康问题,发病率呈渐增趋势.由于长期服用镇静荆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副作用,使很多病人寻求中医治疗.张智龙教授依据《黄帝内经》中五脏藏神的理论提出失眠的本质在于五神不能安舍于五脏,依据《素问·脏气法时论》“五脏苦欲补泻”理论灵活运用,以安其神、复其性,使神凝、魂藏、魄静、意安、志宁,治疗失眠效如桴鼓.
作者:张萍;张智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益肾活血方联合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Rho/Rho激酶表达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缬沙坦组、高剂量中药加缬沙坦组和低剂量中药加缬沙坦组.成模后空白组和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缬沙坦组给予缬沙坦,高、低剂量中药加缬沙坦组分别按成人用药量的12.5倍、6.25倍给予中药,同时给予缬沙坦.8周后检测24 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ALB)等指标,过碘酸-雪夫氏(PAS)染色观察肾脏病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肾组织RhoA、ROCK1的浓度值.结果:中药干预后尿蛋白明显减少,ALB升高,RhoA、ROCK1表达下调,肾脏病理改善.结论:益肾活血方可能通过影响DN大鼠肾RhoA、ROCK1的表达而发挥上述治疗作用.
作者:宋纯东;张绿凤;秦林芳;张相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中医温阳健脾法治疗泻药性便秘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复制便秘大鼠模型,通过温阳健脾颗粒对模型组大鼠进行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实验组、模型组以及健康组大鼠肠道的运输功能以及c-kit、SC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3种不同剂量治疗均有疗效,其中大剂量疗效佳,健康组c-kit蛋白及SCF蛋白的表达均比模型组高.c-kit蛋白方面,小、中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CF蛋白方面,治疗后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温阳健脾法治疗泻药性便秘的治疗效果确切,能够使c-kit及SCF蛋白表达提高.
作者:程辉;李艳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近年来,关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已经成为生殖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中医学认为“肾藏精,主生殖”,在该理论的指导下,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多从补肾入手,并结合现代研究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和实验效果.故从超声评价、组织形态学、激素受体表达、分子水平、基因水平等5个层次,就补肾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在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方面的应用提供依据,同时借助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揭示补肾方药的作用机理,为进一步深化中医药在生殖方面的理论研究提供基础,使中西医相互促进联合应用进一步提高临床妊娠率成为可能.
作者:李婷婷;连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根据五行生克原理认为运用开穴可以治疗开穴经本经、子经及与开穴经有表里关系经脉的疾病;当开穴经与治疗经脉是相合关系时不能用开穴;当开穴经与治疗经脉是相克关系时也不能用开穴.逢输过原时若主克经脉处于旺盛状态,不能运用旺盛经脉的开穴;若主克经脉未处于旺盛状态则可以同时运用两个腧穴.
作者:杜金凯;赵福康;尤恩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