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补肾方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机制研究进展

李婷婷;连方

关键词:补肾, 子宫内膜容受性, 生殖
摘要:近年来,关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已经成为生殖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中医学认为“肾藏精,主生殖”,在该理论的指导下,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多从补肾入手,并结合现代研究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和实验效果.故从超声评价、组织形态学、激素受体表达、分子水平、基因水平等5个层次,就补肾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在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方面的应用提供依据,同时借助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揭示补肾方药的作用机理,为进一步深化中医药在生殖方面的理论研究提供基础,使中西医相互促进联合应用进一步提高临床妊娠率成为可能.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通络救脑注射液及其组分对拟缺血损伤脑微血管内皮细胞GluR3表达及其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通络救脑注射液及其有效组分对拟缺血损伤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谷氨酸受体3(glutamate receptor 3,GluR3)表达及其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原代培养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氧糖剥夺法制备拟缺血模型,分别用通络救脑注射液及其2组分栀子苷、三七总皂苷对细胞进行干预,采用PCR和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GluR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并用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GluR3调节的下游分子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通络救脑注射液及其组分能够从基因到蛋白水平显著下调GluR3的表达,对CD147、MMP-9也有显著下调作用,且通络救脑注射液疗效优于2组分.结论:通络救脑注射液及其组分可调节拟缺血损伤脑微血管内皮细胞GluR3的表达及其功能,这可能是其在脑缺血性损伤中保护血脑屏障、减轻炎症反应的机制之一.通络救脑注射液效果优于2组分,显示了复方配伍发挥整合调节的疗效优势.

    作者:马家宝;李兴广;李卫红;徐雅;张赛;姜昭妍;胡艳红;苏靖;张凡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从虚邪痰瘀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的辨治

    虚、邪、痰、瘀在类风温关节炎(RA)的发生、发展及病理改变中具有重要作用.正气亏虚是RA发生的内因,为病之本;邪气盛是RA发病的外因,为病之标;痰瘀阻络是内外因综合因素作用后的病机转归.辨治中常以扶正祛邪、缓急止痛、标本兼顾,活血祛瘀、豁痰通络立法,将扶正固本贯穿于RA治疗始终.运用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根据感邪性质之轻重缓急分期、联合用药,体现中西医合参、优势互补,达到有效缓解病情并阻止病情进展的目的.

    作者:王红权;詹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补肾活血法对肾虚血瘀型大鼠雌、孕激素及其受体的影响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法对肾虚血瘀型大鼠雌孕激素及其受体的影响.方法:选动情前期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补肾活血方药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五子组造肾虚血瘀模型,妊娠第4天处死大鼠,留取血清及子宫标本,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子宫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含量.结果:模型组E2、P、ER、PR明显低于空白组;各治疗组E2和P、高剂量组ER和PR、低剂量组和五子组的PR比模型组明显升高.多元相关性分析,ER、PR与E2呈正相关,间质PR与P呈正相关.结论:补肾活血法可升高肾虚血瘀型大鼠E2、P水平,调控ER、PR表达,利于子宫内膜成熟及胚泡着床.

    作者:冯玉霞;王田平;曾倩;王毅;黄金珠;邓琳雯;韩雪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从循证医学角度分析推拿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

    目的:探讨推拿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为推拿的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CTR、CNKI、VIP、万方等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收集推拿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5.2软件统计分析数据.结果:共16项研究总计109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Fugl-Meyer评分中有7个亚组、Ashworth评分和NDS评分各有4个亚组、Barthel指数评分有3个亚组、CSI量表有1个亚组,均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据目前临床证据表明,推拿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有效,但本评价所纳入的研究质量不高,仍期待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提供更有力的证据.

    作者:范江华;黄永;王开龙;马甜;雷龙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方家选从宗气亏虚论治哮喘病经验

    方家选教授认为哮喘病发生与患者宗气亏虚关系密切,治疗哮喘应在辨清发作期与缓解期、虚实寒热的基础上,补益宗气与祛邪利气并举.发作期治疗当以祛邪利气为主,兼补宗气;缓解期治疗当以补益宗气为主,兼以化痰平喘.在寒热虚实辩证的基础上,将哮喘病急性发作期分为寒性哮喘、热性哮喘、外寒内热及肾不纳气4个基本证型,缓解期分为宗气亏虚、元气亏虚2个基本证型进行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作者:陈吉全;唐年亚;方家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黄帝内经》时间相关的脉诊理论及其应用

    对《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脉诊理论中的时间因素做简要分析,并探讨了年份的气运、季节、月相、昼夜等对脉象的影响.《内经》将时间因素与脉象结合,不仅可以确定脉象属于生理还是病理,而且还可以根据脉象确定病位、预后,表明《内经》时期时间相关的脉诊理论在临床中已有广泛运用.

    作者:姜瑞雪;马作峰;王平;黄密;张六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推拿敷贴治疗小儿乳食积滞型便秘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中医推拿敷贴疗法对小儿乳食积滞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名便秘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推拿手法联合中药穴位敷贴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小儿化食丸口服治疗,期间观察经治10 d中医证候积分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经治10 d,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90%,治疗组在总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推拿敷贴治疗小儿乳食积滞型便秘的临床疗效确切,适于推广应用.

    作者:陈艳霞;郭凯;毛娜;王红娟;张丽;龙小雅;杨兵宾;黄长婷;侯甜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甲状腺手术后应用会厌逐瘀汤加减对患者声音恢复的作用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后应用会厌逐瘀汤加减治疗对患者声音恢复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甲状腺全切除术因局部水肿影响神经功能出现声音嘶哑的患者共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一组给予传统西医治疗(西医治疗组),一组给予联合口服会厌逐瘀汤和运用金嗓雾药液雾化的治疗方法(中医综合治疗组),一组不给予特殊治疗(对照组),评价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7d、15d后各项症状积分均为中医综合治疗组<西医治疗组<对照组.3组患者治疗15 d后临床总有效率为中医综合治疗组>西医治疗组>对照组.结论:会厌逐瘀汤加减治疗甲状腺术后因局部水肿影响神经功能出现声嘶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阮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张智龙运用“五脏苦欲补泻”理论治疗失眠经验探析

    失眠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健康问题,发病率呈渐增趋势.由于长期服用镇静荆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副作用,使很多病人寻求中医治疗.张智龙教授依据《黄帝内经》中五脏藏神的理论提出失眠的本质在于五神不能安舍于五脏,依据《素问·脏气法时论》“五脏苦欲补泻”理论灵活运用,以安其神、复其性,使神凝、魂藏、魄静、意安、志宁,治疗失眠效如桴鼓.

    作者:张萍;张智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肺癌靶向药物相关皮肤不良反应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肺癌是目前世界上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随着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个体化靶向治疗应运而生.近年来,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等为靶点的靶向药物研制取得重大进展,有些药物已经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其临床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肺癌靶向药物中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皮肤毒性,运用中医辩证结合西医治疗,患者相应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可有效降低.故对近年来肺癌靶向药物相关皮肤不良反应进行归纳总结,探讨皮疹、皮肤干燥瘙瘁、甲沟炎等皮肤不良反应的中西医治疗方法,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张誉华;龙麟;杨婕;沈洋;孙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气滞的特异性症状临床特征

    目的:给出证候要素气滞的确认方法.方法:依托中医症状病机数据库的症状病机解释,找出能且仅能用气滞作出直接病机解释的症状临床特征.结果:(胸闷或闷痛)太息缓解、(脘腹胀或胀痛)嗳气缓解、(腹部)攻冲作痛、(腹部)瘕聚、(胁肋胀或胀痛或窜痛、腹部胀或胀痛或攻冲作痛)矢气缓解.结论:传统中医认识气滞中的气应是指呼吸道和胃肠道中的气体,气滞发生的部位也仅限于中医学的肺藏、胃府和肠府.证候要素的确认依据是其具有特异性的症状临床特征.病机解释是建立证候要素与症状临床特征之间密切关系的依据.临床上出现上述5个症状的临床特征之一,即可直接诊断为气滞.

    作者:龙捷;张启明;白玉莹;王义国;牟梓君;高艳;郭春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辨治思维与方法研究

    支气管哮喘属于呼吸科常见难治病,发病机制复杂,而发病率日益上升.西医以吸入表面激素抗气道慢性炎症等治疗为主.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哮喘专主于痰”,与肺脾肾虚、宿痰内伏有关.治疗哮喘“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要”.但临床很多哮喘患者仍反复发作,缺乏有效控制方法.故综述近10年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辨治思维与方法及研究动态,从“风、痰、虚、瘀、热、毒”及五脏论治哮喘,以期为支气管哮喘的中医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及用药经验,增加哮喘的控制率.

    作者:朱金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由《证治心传》的埋没看温病学派发展

    《证治心传》是明末医家袁班的临证随笔.其中的相关篇目清晰勾勒出温病诊疗纲要,对温病学的发展本应起到开创性作用,却由于战火未得刊行,未能发挥其应有的历史贡献.但独立于袁班著作发展的温病学派主体理论却与之不谋而合,如病因上皆重视季节因素的作用,病机上都有营卫、气血的分层,传变上皆认为有顺传、逆传的规律,深刻体现了中医学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必然性.

    作者:段润章;张福利;宋颖星;马伯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益肾活血方联合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RhoA/ROCK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益肾活血方联合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Rho/Rho激酶表达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缬沙坦组、高剂量中药加缬沙坦组和低剂量中药加缬沙坦组.成模后空白组和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缬沙坦组给予缬沙坦,高、低剂量中药加缬沙坦组分别按成人用药量的12.5倍、6.25倍给予中药,同时给予缬沙坦.8周后检测24 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ALB)等指标,过碘酸-雪夫氏(PAS)染色观察肾脏病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肾组织RhoA、ROCK1的浓度值.结果:中药干预后尿蛋白明显减少,ALB升高,RhoA、ROCK1表达下调,肾脏病理改善.结论:益肾活血方可能通过影响DN大鼠肾RhoA、ROCK1的表达而发挥上述治疗作用.

    作者:宋纯东;张绿凤;秦林芳;张相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李浩“调气三法”辨治绝经前后诸证经验

    “调气三法”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李浩教授根据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机特点总结出的相应治法,包括调理阴阳、调和营卫以及行气解郁.李浩认为气机失于敛降是绝经前后诸证的病机核心,治疗当以调理气机为本.临证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选用,阴阳调则升降有序,营卫和则出入有节,气机畅则枢运有常,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郗川月;李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观察及其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临床疗效观察及其安全性评价.方法:将本组纳入的9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辩证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治疗组治疗后PaO2变化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治疗后PaC02变化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治疗后FEV1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林文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评述近20年传统医学“气本质”的理论研究进展

    整合近20年对“气学”理论的成果,提出气为不具固定形态,并通过渗透、聚散、出入等形式贯穿于一切事物之间的暗物质、信息流、势能力场以及生物电磁场.同时整合哲学、医学、现代生物学、物理学、信息领域相应之观点进行扼要概述,并肯定“气”的实质即诠释事物“生成-衍变-终结”过程的线索,同时医学领域之气亦为探究生命体自平衡、自稳态模式构建之纲领.

    作者:吴昊天;魏聪;常成成;位庚;常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小麦低聚肽对大黄所致大鼠脾虚证的影响

    目的:探讨小麦低聚肽是否具有健脾作用.方法:先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2只,造模组36只2组,雌雄各半.给予造模组大鼠灌服10 g生药/kg体质量的大黄水溶液,每天1次,连续2周.然后,再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小麦低聚肽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3组各12只,雌雄各半.小麦低聚肽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277 g/kg体质量和0.554 g/kg体质量的小麦低聚肽,每日1次,连续7周.在给药同时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继续灌胃相同剂量的大黄水溶液,隔天1次,连续7周.实验结束后,将各组大鼠处死取材进行各项指标检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小麦低聚肽高剂量组大鼠的脾虚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大鼠胃黏膜厚度均明显增加,外周血清中D-XY、AMY水平均明显增高.结论:小麦低聚肽能够改善大黄所致的大鼠脾虚证并具有健脾作用.

    作者:胡明华;潘静华;汪文来;张方珍;赵宏艳;刘梅洁;鞠大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眼针八区八穴对脑缺血再灌注24h大鼠海马组织中MAPK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

    目的;观察八区八穴取穴眼针疗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海马组织中p38MAPK、ERK1/2、JNK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八区八穴取穴眼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病的部分机制.方法:健康SPF级雄性SD大鼠40只,体质量(280±20)g.按体质量随机分组,分为空白对照组(8只)、假手术组(8只)和模型复制组(24只).对模型复制组24只大鼠采用线栓法进行模型复制,模型评价后,筛选模型合格的大鼠进行亚组划分,分别为模型对照组、眼针对照组,即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眼针组4组.眼针组大鼠给予眼针干预,再灌注即刻以及之后的每8h进行1次针刺治疗,至再灌注24 h取材进行相关指标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P38MAPK、ERK1/2和JN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和眼针组大鼠海马组织中P38MAPK、ERK1/2、JNK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眼针组大鼠脑组织中P38MAPK、ERK1/2、JN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结论:眼针可能通过抑制p38-MAPK信号传导通路而发挥其脑保护作用.

    作者:张威;马贤德;田维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医温阳健脾法对泻药性便秘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探究

    目的:探究中医温阳健脾法治疗泻药性便秘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复制便秘大鼠模型,通过温阳健脾颗粒对模型组大鼠进行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实验组、模型组以及健康组大鼠肠道的运输功能以及c-kit、SC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3种不同剂量治疗均有疗效,其中大剂量疗效佳,健康组c-kit蛋白及SCF蛋白的表达均比模型组高.c-kit蛋白方面,小、中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CF蛋白方面,治疗后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温阳健脾法治疗泻药性便秘的治疗效果确切,能够使c-kit及SCF蛋白表达提高.

    作者:程辉;李艳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