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向东;高亮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与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生与复发、慢性胃炎、胃癌等的发病密切相关,我国属HP高感染率国家,普通人群中HP感染率高达40%~60%[1],检测HP感染对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施正超;李荣洲;蔡积武;任宗海;季婷婷;林勇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对乙肝后活动性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54例乙肝后活动性肝硬化患者,单纯以拉米夫定100mg/d,观察3~36个月,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谷酰氨传酞酶(r-GT),白细胞和血小板,eAg/eAb血清转换及HBV-DNA的阴转情况,B超观察肝脾及门脉情况.结果:ALT,AST,ALB,r-GT四项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P<0.05),治疗12个月HBV-DNA阴转率为82.3%.结果:拉米夫定对乙肝后活动性肝硬化患者近期疗效显著,可作为治疗首选药物.
作者:叶蕾;朱肖鸿;赵慧敏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大面积脑梗死的超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大面积脑梗死和46例非大面积脑梗死病人的超早期临床表现和OCSP(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分型以及CT特点.结果:大面积脑梗死病人的超早期意识障碍18例、眼球同向凝视18例.头部CT有异常改变30例,OCSP分型大面积脑梗死组以TACI型为主占80%.结论:将脑梗死的头部CT改变、眼球同向凝视、OCSP分型为TACI(total anterior ciculation infarction)型等三个方面相结合可超早期诊断大面积脑梗死.
作者:孟宜良;金杨;赵荣荃;顾柏林;叶颖峰;宣海仙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射山莨菪碱(654-Ⅱ)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初治的有中等量以上的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抗结核方案相同,均予以抽胸腔积液,治疗组在抽腔腔积液后注入654-Ⅱ30mg,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胸腔穿刺次数较对照组少(P<0.05),胸腔积液完全吸收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用药后胸膜厚度0.58士1.0cm较用药前0.93±0.15cm减轻(P<0.05),治疗组用药后胸腔积液中的蛋白含量、白细胞数、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含量较用药前明显下降(均为P<0.05).结论:胸腔内注射654-Ⅱ有缩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程,减轻胸膜肥厚和粘连的作用.
作者:钟炳图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我科自1997年1月~2003年1月行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术686例,其中发生术后出血48例(占7.0%),与Melchier[1]报告占6.2%相近.现将其术后出血原因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梁荣兴;郭建军;杨英刚;袁鹏飞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我们近来临床应用硫酸依替米星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感染的病例25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海华;李爱静;杨万勇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提高对老年肺结核的认识.方法:分析102例老年肺结核的临床资料特点.结果:①临床症状主要是咳嗽、乏力和饮食下降,常无明显的盗汗、发热和咯血等表现;②X胸片示:52例(50.97%)有陈旧性钙化灶;30例(29.41%)病灶在中下肺野;③痰涂片找抗酸杆菌的阳性率(22.55%)和痰培养的阳性率(26.32%)都很低;④结核菌素(PPD)试验的阳性率(21.56%)也很低.结论: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症状无结核病的特异性表现,易漏诊、误诊,临床医师应充分重视,认识老年肺结核这一疾病.
作者:王喜琴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我院于2002年2月22日成功为-74岁高龄的冠心病、心肌梗塞病人实施了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效果确切.现将该例围术期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刘君美;张正芳;于美;贾进 刊期: 2003年第12期
67例闭合性腹部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有恶心、呕吐51例,腹膜刺激征58例,移动性浊音39例.伴有休克者40例.诊断性腹腔穿刺59例,阳性率93.1%.合并腹部以外损伤26例(38.8%).对腹腔内大出血,有失血性休克经抗休克治疗无改善以及空腔脏器穿孔,主张尽早剖腹探查,正确诊断和及时手术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张克斌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我科于2000年12月~2002年12月应用异维A酸胶丸(泰尔丝)治疗重度痤疮,取得了很好疗效.
作者:甘才斌;张艳菊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骨骼肌以外器官、组织受损的可能性.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83例MG患者的器官特异性抗体和抗核抗体.结果:器官特异性抗体分布以Ⅰ、Ⅱ、Ⅳ型为主,抗核抗体分布以全身Ⅱa、Ⅱb、Ⅲ型为主.其中伴胸腺瘤的MG患者抗心肌抗体阳性率为84.6%(14/17),而非胸腺瘤患者中阳性率为10.6%(7/66).结论:MG病人中广泛存在器官特异性抗体和抗核抗体,从而提示MG可能是一种全身性的自身性免疫病.
作者:沈淑波;黄金英;刘建平;艾桂萍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与原发性肝癌共存的临床特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以及探讨防止肝癌误诊的措施.方法:选择我科1993年6月~2003年6月间住院病历30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临床表现从无症状、到类似肝硬化以及特殊表现,症状特异性差.实验室诊断符合率AFP>r-GT>ALP.影像学诊断符合率CT=MRI>BUS.结论:尽管乙型肝炎与原发性肝癌病人临床表现特异性差,如果定期检查AFP、B超或CT、肝癌的漏诊和误诊可以避免.
作者:昌荣林;张照如;刘轶群;陈红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患者左室功能变化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24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和8例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结果:两种肺动脉高压患者,其左室射血分数在正常范围,二尖瓣E峰流速降低,舒张早期快速充盈减速时间(EDT)延长,E/A<1,心室等容舒张时间间期(IVRT)明显延长,表现为舒张功能指标变化为主.
作者:袁晓晨;沈立新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静脉补充营养,直至吞咽呼吸功能协调再用经口喂养,观察组采用早期经口插入胃管,间歇喂养,至能自行吸吮,并对二组患儿在住院后7天、14天体重增长值、胆红素水平及住院期间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7天、14天二组体重增长差异显著,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亦具有显著性.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能提高早产儿对喂养的耐受性,改善胃肠道动力.
作者:李素芳;潘开宇;邵缓仙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对于高龄心脏病病人行非脏手术,病人是否能安全渡过手术期,围麻醉期处理非常关键.现将1例安装起搏器病人行直肠癌根治术的麻醉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刚;李俊杰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给病人和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其病情发展和转归与病人的遵医行为有很大的关系.对30例社区糖尿病人实行护理干预,并与26例未实施干预的病人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在规律用药、定期复查、规律生活、合理饮食几个方面的遵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院外糖尿病的治疗效果,而加强健康教育,促使病人主动自觉遵医.
作者:唐云菊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临床上,因婴幼儿年龄小,不易配合,喂药较为困难.易洒漏造成资源浪费;或引起患儿呛咳、误吸造成窒息,甚至危及生命;同时因用药剂量小,不易准确掌握,过多、过少都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现结合我们的经验,介绍一种简便安全有放的喂药方法.
作者:庞志敏;葛玲侠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我科于2000年4月~2003年4月使用胺碘酮合并电击除颤等治疗抢救心脏骤停病人30例与传统抢救方法相比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自正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我们搜集总结了30例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腺瘤超声和CT资料,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杨建秀;于卫中;姜成旭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缬沙坦与氢氯噻嗪联合治疗原发性老年人高血压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方法:通过56例原发性老年人高血压患者自身前后对照的临床试验,在停用原降压药的洗脱期后,使用缬沙坦80mg加氢氯噻嗪12.5mg联合治疗,连续使用四周,观察血压、心率、血钾、肾功能及引起的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两药联合可以平稳而有效地降低血压,第一周有效率达58.7%,到第四周达86%,不良反应少.结论:两药联合治疗原发性老年人高血压是安全有效的,是值得推荐的用药方法.
作者:沈国强;周文君 刊期: 200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