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云菊
我院自1996年6月以来,对多种中晚期癌症进行放射介入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丽丽;欧阳丽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我院近期临床常见病原菌检测及其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敏感性进行分析,为临床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降低病人费用,提高医院床位周转率提供依据.方法:各类细菌的培养、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均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结果:519份标本中分离出17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34.1%(59/173),革兰氏阴性菌45.7%(79/173)真菌20.2%(39/173).结论:临床上在治疗因病原菌而感染的疾病时应考虑致病菌的菌种,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正确、有效、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重视细菌检测.
作者:蒋翠霞;刘祥朝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与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生与复发、慢性胃炎、胃癌等的发病密切相关,我国属HP高感染率国家,普通人群中HP感染率高达40%~60%[1],检测HP感染对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施正超;李荣洲;蔡积武;任宗海;季婷婷;林勇 刊期: 2003年第12期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剖宫产率已由50年代的1~2%至90年代后期上升到40%[1],但并没有相应降低围产儿死亡[2].故正确掌握剖宫产适应征,既有利于减少围产儿死亡,又有利于降低剖宫产术后并发症.剖宫产增多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何辉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外阴皮赘、巴氏腺囊肿和脓肿是外阴部常见疾病,我院门诊采用高频电波刀行外阴皮赘切除、巴氏腺囊肿造口及巴氏腺脓肿切开引流,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晓兰;李琴;黄玲葱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对乙肝后活动性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54例乙肝后活动性肝硬化患者,单纯以拉米夫定100mg/d,观察3~36个月,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谷酰氨传酞酶(r-GT),白细胞和血小板,eAg/eAb血清转换及HBV-DNA的阴转情况,B超观察肝脾及门脉情况.结果:ALT,AST,ALB,r-GT四项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P<0.05),治疗12个月HBV-DNA阴转率为82.3%.结果:拉米夫定对乙肝后活动性肝硬化患者近期疗效显著,可作为治疗首选药物.
作者:叶蕾;朱肖鸿;赵慧敏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分析7000例腹腔镜胆囊切术中26例胆漏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开腹手术,5例用腹腔镜探查缝合修复并置管引流,6例保守治疗.死亡1例.结论:胆漏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谨慎处理可预防,一旦发生及时正确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高广壁;江涌;马祖泰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TV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方法: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治疗BPH患者360例.结果:手术时间30~165min,平均62min.切除前列腺组织重量20~180g,平均46g,术后36~48h拔除导尿管,排尿通畅,IPSS由术前28.9±2.0,下降至术后7.2±0.3(P<0.01),膀胱穿孔并电切综合征1例,暂时性尿失禁2例.ED3例,360例均未输血.结论:TVP治疗BPH疗效显著.
作者:刘世雄;章祖招;张鑫圣;袁耀宇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我院于1999年1月~2003年3月诊治76例慢性咳嗽患者,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6例均符合慢性咳嗽的诊断标准[1].男32例,女44例,年龄20~66岁,平均46岁.咳嗽76例,伴咳痰52例,咽痒29例,有分泌物流动感18例,声嘶13例,烧心感7例及反酸8例,无咯血.
作者:刘艳丽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对一宗小儿暴发性伤寒的肝功能酶学进行临床分析,以探讨小儿伤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发生于2002年9月~10月本市一所小学伤寒感染的78例儿童进行临床分析,并与成人伤寒进行对照.结果:儿童共发生肝功能损害46例,占58.9%,肝功损害者均有酶学升高,ALT、AST明显高于成人组(均P<0.05),肝损害与发热热程呈正相关,随热程延长,肝功能酶学逐步升高,不同热程间酶学改变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小儿伤寒肝损害临床表现不典型,以血清酶学改变为主,并与临床病情的发展相一致,与发热呈正相关,随热程的延长,酶学升高也越明显,热退后肝功能逐步恢复,预后较好.
作者:王仁和;陈维顺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我科于2000年4月~2003年4月使用胺碘酮合并电击除颤等治疗抢救心脏骤停病人30例与传统抢救方法相比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自正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临床上,因婴幼儿年龄小,不易配合,喂药较为困难.易洒漏造成资源浪费;或引起患儿呛咳、误吸造成窒息,甚至危及生命;同时因用药剂量小,不易准确掌握,过多、过少都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现结合我们的经验,介绍一种简便安全有放的喂药方法.
作者:庞志敏;葛玲侠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我科采用中药灌肠的方法治疗多发性结肠息肉,取得较好疗效,现就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胡艳芳;曾晓鸣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不同他汀制剂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3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20例)和辛代他汀组(18例),除外慢性活动性肝病,原因不明的转氨酶持续升高者,对他汀类过敏者等,于发病24h内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辛伐他汀10mg,晚上睡前一次服,总疗程一年,观察主要终点为心脏事件发生率,次要终点为安全性.结果:阿托伐他汀及辛伐他汀除有显著的降脂作用外,还可减少各种心脏事件发生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用他汀疗效可靠,使用安全.
作者:王少学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非胆源性急性复发性胰腺炎临床诊治方法.方法:所有病例都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非胆源性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然后,根据病情轻重分别予禁食、抑制胰酶分泌、抗感染、以及解痉止痛等内科综合治疗.结果:43例病人中41人均通过药物治疗使病情得到控制,只有1例病人因胰周及腹腔感染而行手术治疗,另1例因胰腺囊肿而行内镜下囊肿穿刺术.结论:非胆源性急性复发性胰腺炎应以内科综合治疗为主.
作者:沈夏萍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射山莨菪碱(654-Ⅱ)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初治的有中等量以上的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抗结核方案相同,均予以抽胸腔积液,治疗组在抽腔腔积液后注入654-Ⅱ30mg,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胸腔穿刺次数较对照组少(P<0.05),胸腔积液完全吸收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用药后胸膜厚度0.58士1.0cm较用药前0.93±0.15cm减轻(P<0.05),治疗组用药后胸腔积液中的蛋白含量、白细胞数、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含量较用药前明显下降(均为P<0.05).结论:胸腔内注射654-Ⅱ有缩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程,减轻胸膜肥厚和粘连的作用.
作者:钟炳图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我们近来临床应用硫酸依替米星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感染的病例25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海华;李爱静;杨万勇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我科于2000年12月~2002年12月应用异维A酸胶丸(泰尔丝)治疗重度痤疮,取得了很好疗效.
作者:甘才斌;张艳菊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羟基脲联合干扰素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疗效.方法:41例患者为治疗组,应用羟基脲联合干扰素治疗,选择单用羟基脲治疗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变化剂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均下降,较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较对照组下降明显,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羟基脲联合干扰素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疗效较单用羟基脲好.
作者:赵锋;李明景 刊期: 2003年第12期
随着风湿性心瓣膜病的减少及人口老龄化,老年性退行性钙化性心瓣膜病(SDCVD)发病率日趋增加,是一种常见非风湿性心瓣膜病,也是一种常见老年病.我院1997年3月至2003年3月共收治老年退行性钙化性瓣膜病30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杨国林;林伟;成正凡;刘健 刊期: 200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