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分子肝素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

潘更毅;潘刘幸;刘梅红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摘要: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应用LMWH治疗38例TIA患者,进行临床及实验室指标观察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LMWH的基本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率明显,较治疗前改善(P<0.05),血小板计数、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无明显并异,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LMWH是治疗TIA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股骨颈骨折并发脑血管意外的观察与康复护理

    通过对3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观察与康复护理,发现脑血管意外是股骨颈骨折患者致命性的并发症之一,所以,作者认为,除对疾病本身的观察康复护理外,脑血管意外的观察与康复护理尤为重要.

    作者:宋玉凤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25例小儿急性中毒误诊颅内感染临床分析

    小儿急性中毒并非少见,其后果严重.特别是小儿中毒时病史不清,毒物种类繁多,临床表现复杂,极易误诊.本文就我院近10年来25例小儿急性中毒误诊为颅内感染进行分析.

    作者:文海燕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急性白血病体外药敏试验的实验研究

    化疗是急性白血病重要的治疗手段,应ATT法对白血病细胞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对判断急性白血病患者对联合化疗的敏感性,观察体外药敏结果与临床疗效的关系,对临床选择敏感的化疗方案,施行个体化治疗,提高临床缓解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赖毅妍;谭获;冯莹;蔡晓东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髌骨部分切除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

    髌骨下极骨折临床较少见.其中部分粉碎严重的髌骨下极骨折治疗较困难,疗效欠佳[1].自1993~1998年我们采用髌骨部分切除张力带固定,配合早期功能锻炼和中药外洗的方法治疗该症23例,获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翠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心理治疗在脑梗塞患者恢复中的作用评价

    目的:探讨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心理治疗,脑梗塞患者的恢复情况.方法:设置治疗组(86人)和回顾性对照组(78人),治疗组采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治疗在脑梗塞患者恢复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段冠民;杨立新;郭林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分析

    我院于1998年5月至2000年5月采用明胶海锦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脾亢)患者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张连琴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16例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的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的病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16例临床资料,对其诱发因素、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本组16例中15例经保守治疗治愈,另1例误行手术治疗,于再次手术后20天恢复.结论:①腹部手术合并严重营养不良、糖尿病,术前胃流出道梗阻以及毕Ⅱ式胃肠吻合的病人发病率较高;②X线检查和胃镜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③保守治疗效果肯定,应予首选;④本病在术后3周左右多能恢复,应避免再次手术.

    作者:谢良宝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带蒂包皮内板皮管法尿道下裂一期成形术的护理体会

    我院用带蒂包皮内板皮管法一期治疗先天性尿道下裂,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对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晓利;王爱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103例中老年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因及临床分析

    随着脑血管病人的不断增多,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成了近年来门诊及住院的常见病.本文对103例VBI的病因、顾危险因素、年龄特点进行分析,发病年龄50~86岁,均突然眩晕、视物旋转、行走步态不稳.伴恶心、呕吐44.6%,耳鸣耳聋33%,构音障碍19.4%,一例肢体无力10.6%,85.4%头位及体位改变诱发.本组10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87例颈椎X线摄片符合颈椎病改变,40例伴有高血压病.经扩溶,抗眩晕,改善脑循环,钙离子拮抗剂,颈椎牵引等治疗,66%24小时内症状缓解,95%72小时内缓解.

    作者:赵纯雁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金葡液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金葡液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86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均行胸腔置管引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经导管灌注金葡液,对照组经导管灌注顺铂.结果:治疗组43例,有效率95.3%,对照组43例,有效率55.8%(P<0.005).结论:金葡液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好,优于胸腔内化疗.

    作者:顾伟;杜坚;丁玉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宫腔镜在子宫内膜息肉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66例因异常子宫出血及不孕症的患者行宫腔镜检查.结果:镜下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66例患者,其中58例检查后所得组织送病理,报告为子宫内膜息肉者51例,镜下及病理诊断符合率达88%.宫腔镜检查均顺利无并发症.结论:宫腔镜检查可提高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率,安全、可靠.

    作者:陈淑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154例门诊哮喘患者药物防治的调查分析

    支气管哮喘作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因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及美国心肺血液研究所于1995年制定了(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为哮喘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观念及诊疗规范,特别是哮喘的药物防治方面比以前有了较大的变更.

    作者:刘忠祥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两种外科疾病的腹腔镜联合手术

    目的:探讨腹腕镜在同时治疗两种外科疾病的作用.方法:用腹腔镜行胆囊切除的同时施行阑尾切除术36例.结果:除4例因阑尾严重粘连或后位阑尾、腹腔镜难以找到阑尾改行右下腹麦氏切口切除阑尾外,其余32例均获成功,手术时间短36分钟,长90分钟,住院天数2~7天,平均4.2天、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同时治疗两种外科疾病能明显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院天数,降低治疗费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途.

    作者:王修奎;周刚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老年结直肠癌81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和总结老年结直肠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5岁以上老年结直肠癌8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76.5%病人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合并症,以心血管系统疾病为主.结论: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常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做好术前准备非常重要,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尤其通过肠内营养灌注,提高全身营养状况是减少术后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俞伟辰;贺夫林;兰友青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纤维胃镜下异物的取出及护理体会

    消化道异物多由于误吞所致,也有少数是出于某种原因故意吞服或被迫吞服的.有些异物可以经消化道自行排出,但那些尖锐的、体积太大不易自然排出的,有腐蚀性或有毒的异物,需经内镜下取出.

    作者:宋爱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胆道结石合并肝硬化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胆道结石合并肝硬化的手术方式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2例胆道结石合并肝硬化患者施行的胆道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32例患者共死亡3例,死亡率9.38%,术后并发症17例,发生率53.1%.结论;胆道结石合并肝硬化行胆道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为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选择合理的手术时机、方式及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非常重要.

    作者:王东杰;贺夫林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脂质代谢紊乱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关系探讨(附100例临床分析)

    本文总结了我院1999年~2000年收治的,经血脂分析、心电图及临床表现确诊的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100例,以探讨心绞痛及心肌梗塞与脂质代谢紊乱的关系.

    作者:杨子江;郑文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射频治疗功血180例分析

    近两年内,我们应用西安半边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BBT99-A型妇科多功能射频治疗仪治疗功血18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蒋佩茹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尿Ⅳ型胶原检测在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了解糖尿病(DM)患者尿中Ⅳ型胶原(Ⅳ-C)的变化,探讨其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及在D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103例DM患者尿中Ⅳ-C水平,并以33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DM患者尿中Ⅳ-C水平[(27.71±13.31)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9.01±3.43)μg/L],(P<0.001),且随肾病加重和病程延长而升高,血糖控制差组较控制良好组水平明显升高.在根据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属于正常白蛋白尿组的DM患者中,尿Ⅳ-C阳性率为44%.尿Ⅳ-C水平不受性别、年龄及血压的影响,和反映肾小球及肾小管功能的指标均显著相关.结论:2型DM存在Ⅳ-C代谢异常,尿Ⅳ-C测定是一个比UAER更好的预测和监测DN发生和发展的指标.

    作者:刘娟;朱本章;郭辉;习杰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肝硬化螺旋CT门脉系血管成像的临床意义

    SCTA是一种新的微创血管成像术,近年逐渐应用于临床,笔者对正常对照组和肝硬化患者门脉系进行SCTA检查,旨在探讨SCT对门脉系血管成像的可行性,评价肝硬化及门静脉高压时该系统血管成像的临床诊断价值和意义.

    作者:杨纪周;皇甫幼田;侯国欣;赵华;单国用;薛鹏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