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外科疾病的腹腔镜联合手术

王修奎;周刚

关键词:外科, 腹腔科, 联合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腹腕镜在同时治疗两种外科疾病的作用.方法:用腹腔镜行胆囊切除的同时施行阑尾切除术36例.结果:除4例因阑尾严重粘连或后位阑尾、腹腔镜难以找到阑尾改行右下腹麦氏切口切除阑尾外,其余32例均获成功,手术时间短36分钟,长90分钟,住院天数2~7天,平均4.2天、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同时治疗两种外科疾病能明显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院天数,降低治疗费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途.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剖宫产指征的变迁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为保障母体健康及提高新生儿成活质量,近几年剖宫产率居高不下,而且逐渐上升.据资料[1]报道达50%以上,甚至更高.剖宫产率上升到一定水平后再盲目提高剖宫产率,不但不能降低围产儿病死率,反而会使其增加,母体并发症因此而增加.所以探讨剖宫产指征的变化趋势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我院1991年1月至2000年12月的剖宫产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温兰英;孙智慧;张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金葡液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金葡液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86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均行胸腔置管引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经导管灌注金葡液,对照组经导管灌注顺铂.结果:治疗组43例,有效率95.3%,对照组43例,有效率55.8%(P<0.005).结论:金葡液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好,优于胸腔内化疗.

    作者:顾伟;杜坚;丁玉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老年结直肠癌81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和总结老年结直肠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5岁以上老年结直肠癌8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76.5%病人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合并症,以心血管系统疾病为主.结论: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常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做好术前准备非常重要,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尤其通过肠内营养灌注,提高全身营养状况是减少术后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俞伟辰;贺夫林;兰友青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髌骨部分切除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

    髌骨下极骨折临床较少见.其中部分粉碎严重的髌骨下极骨折治疗较困难,疗效欠佳[1].自1993~1998年我们采用髌骨部分切除张力带固定,配合早期功能锻炼和中药外洗的方法治疗该症23例,获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翠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198例布加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回顾总结198例布加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分析总结郑大二附院1976~2001年收治的布加综合征198例.结果:本组病人发病率男女之比为1.96:1,发病年龄10~76岁,病程10天~25年.临床表现前3位分别是腹胀(74.75%)、双下肢水肿(65.66%)和肝肿大(60.61%).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B超和下腔静脉造影,诊断成功率分别为97.98%和100%.143例接受手术治疗,术式为B超或CT引导下带囊导管破膜术、各种类型的分流或转流术及血管内支架植入术.58例(29.29%)有过误诊,误诊的前2位疾病是肝硬化(86.20%)、下肢静脉血栓(5.17%).结论:需提高布加综合征的早期诊断率,积极介入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崔静;李健;王晓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纤维胃镜下异物的取出及护理体会

    消化道异物多由于误吞所致,也有少数是出于某种原因故意吞服或被迫吞服的.有些异物可以经消化道自行排出,但那些尖锐的、体积太大不易自然排出的,有腐蚀性或有毒的异物,需经内镜下取出.

    作者:宋爱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哈伯因片剂的稳定性试验

    哈伯因(HuperzineA Tablets)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制,河南竹林安特制药有限公司独家生产的一种从中草药千层塔中提取的可逆性真性胆碱酯酶抑制剂,对记忆力衰退、中老年记忆障碍和脑器质性痴呆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雷万学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急性白血病体外药敏试验的实验研究

    化疗是急性白血病重要的治疗手段,应ATT法对白血病细胞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对判断急性白血病患者对联合化疗的敏感性,观察体外药敏结果与临床疗效的关系,对临床选择敏感的化疗方案,施行个体化治疗,提高临床缓解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赖毅妍;谭获;冯莹;蔡晓东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应用监护机ST段功能观察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监护机ST段分析功能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中的应用,以代替频频的心电图检查.方法:尿激酶静脉溶栓43例,将监护导联(或电极)和ST段分析功能置于ST段抬高显著的导联,在监护心律失常的同时重点观察溶栓开始后3小时内ST段变化.结果:连续观察到输注溶栓剂后2小时内ST段下降≥50%25例,多在输入溶栓剂后1~1.5小时内.结论:应用监护机ST段分析功能观察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疗效,方便、可靠.

    作者:邹昌海;李淑娟;周丕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心理治疗在脑梗塞患者恢复中的作用评价

    目的:探讨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心理治疗,脑梗塞患者的恢复情况.方法:设置治疗组(86人)和回顾性对照组(78人),治疗组采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治疗在脑梗塞患者恢复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段冠民;杨立新;郭林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10%葡萄糖输液pH值对头孢哌酮钠溶解性的影响

    头孢哌酮钠(cfoperazone,CPZ)为头孢哌酮的钠盐,是目前较为常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临床在与10%葡萄糖输液(10%G·S)混合应用中,偶尔会产生混浊或白色沉淀现象.头孢哌酮极微溶于水,pH值为2.00~4.00;而其钠盐极易溶于水,pH值为4.50~6.50[1].因此推断当CPZ与pH值较低的10%G·S(pH值3.50~5.50)混合时,随着混合溶液的pH值降低可使部分头孢哌酮游离出来,从而产生混浊或沉淀.笔者考查了10%G·S的pH值对CPZ溶解度影响,以供临床用药参考.

    作者:赵穗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尿Ⅳ型胶原检测在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了解糖尿病(DM)患者尿中Ⅳ型胶原(Ⅳ-C)的变化,探讨其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及在D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103例DM患者尿中Ⅳ-C水平,并以33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DM患者尿中Ⅳ-C水平[(27.71±13.31)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9.01±3.43)μg/L],(P<0.001),且随肾病加重和病程延长而升高,血糖控制差组较控制良好组水平明显升高.在根据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属于正常白蛋白尿组的DM患者中,尿Ⅳ-C阳性率为44%.尿Ⅳ-C水平不受性别、年龄及血压的影响,和反映肾小球及肾小管功能的指标均显著相关.结论:2型DM存在Ⅳ-C代谢异常,尿Ⅳ-C测定是一个比UAER更好的预测和监测DN发生和发展的指标.

    作者:刘娟;朱本章;郭辉;习杰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弹咬合板在磨牙症治疗中的应用

    磨牙症是由于咀嚼肌产生的一种功能性收缩,使下颌正常生理休息位中断,表现为磨动牙齿或将牙齿咬紧.对人体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有害影响,如牙列不正常的磨耗,

    作者:张培军;张学征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脂质代谢紊乱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关系探讨(附100例临床分析)

    本文总结了我院1999年~2000年收治的,经血脂分析、心电图及临床表现确诊的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100例,以探讨心绞痛及心肌梗塞与脂质代谢紊乱的关系.

    作者:杨子江;郑文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胆道结石合并肝硬化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胆道结石合并肝硬化的手术方式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2例胆道结石合并肝硬化患者施行的胆道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32例患者共死亡3例,死亡率9.38%,术后并发症17例,发生率53.1%.结论;胆道结石合并肝硬化行胆道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为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选择合理的手术时机、方式及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非常重要.

    作者:王东杰;贺夫林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15例双子宫的B超诊断分析

    双子宫属于先天性子宫发育畸形,临床少见.我院自1997年8月~2001年4月间,经B超诊断双子宫患者15例,其中6例临床妇科检查证实,9例经手术证实.双子宫患者在临床上以月经过多、腹部包块、带环妊娠就诊.

    作者:祁月霞;朱亚丽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带蒂包皮内板皮管法尿道下裂一期成形术的护理体会

    我院用带蒂包皮内板皮管法一期治疗先天性尿道下裂,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对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晓利;王爱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高血压病人血压波动与心肌缺血关系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昼夜血压波动是否可诱发心肌缺血,以及血压波动的程度是否与心肌缺血的程度相一致.方法:选择高血压病人为观察对象,同时佩带动态血压仪及动态心电图仪,测量时间上午9~10时至次日上午9~10时,以上午9~10时至当日晚上10时为昼间血压,晚上10时至次日早6时为夜间血压,每30分钟测量一次.结果:ST段血压低组和无压低组间的平均血压值以及年龄、体重、办公室血压,24小时平均心率等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心率与ST段压低相关分析中,所有89次ST段压低时的心率较ST段压低前的心率有明显增加,P<0.01.结论:本组资料显示,动态血压与心肌缺血ST段压低之间无明显相关而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诱发心肌缺血出现ST段压低.

    作者:贾文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开封市城区3~5岁儿童铅水平及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开封市城区3~5岁儿童体内铅水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末梢血锌原卟啉(ZPP)检测技术及问卷调查法.结果:排除缺铁性儿童,对1089例儿童的末梢血ZPP值进行测定,1089例儿童的ZPP值呈正态分布,平均值(x)为0.58umol/L,标准差(S)为0.015umol/L.同时对入选的正常儿童230名ZPP值进行描述分析:呈正态分布,x±1.96s=0.5565,±0.25548umol/L.结论:开封市城区3~5岁儿童ZPP正常参考值为0.56umol/L,上限值为0.81umol/L;对ZPP影响因素依大小为:幼儿园装修材料(油漆、仿瓷涂料),家庭装修材料(板材、仿瓷涂料),手口不良习惯、年龄、父母职业、户外活动时间及住房年代.

    作者:刘石岭;付保玲;何建业;郝建华;罗继霞;王成现;贾小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内感染分析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内感染的易感因素、好发部位及致病菌特点.方法:对143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院内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部感染89例,泌尿系感染30例,消化道感染10例,其他部位感染14例,在培养出的227株致病菌中,G-菌168株,G+菌43株,真菌16株.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存在多种易感因素,尽可能去除易感因素,做好各种预防措施,合理使用预防性药物,才能使院内感染控制在小的程度.

    作者:黄海能;赵邦;邓元央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