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白血病体外药敏试验的实验研究

赖毅妍;谭获;冯莹;蔡晓东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 体外药敏试验, 临床选择, 联合化疗, 个体化治疗, 白血病细胞, 白血病患者, 治疗手段, 药敏结果, 临床疗效, 化疗方案, 敏感性, 缓解率
摘要:化疗是急性白血病重要的治疗手段,应ATT法对白血病细胞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对判断急性白血病患者对联合化疗的敏感性,观察体外药敏结果与临床疗效的关系,对临床选择敏感的化疗方案,施行个体化治疗,提高临床缓解率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一次性真空定量静脉采血器的临床应用体会

    我院自2000年开始应用一次性真空定量静脉采血器采血,二年来,由于其具有操作简单、取样准确、安全方便、省时省力、一针多管、标本不易溶血等优点,深受护士及病人的欢迎,现将临床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凤芹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并发脑血管意外的观察与康复护理

    通过对3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观察与康复护理,发现脑血管意外是股骨颈骨折患者致命性的并发症之一,所以,作者认为,除对疾病本身的观察康复护理外,脑血管意外的观察与康复护理尤为重要.

    作者:宋玉凤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剖宫产指征的变迁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为保障母体健康及提高新生儿成活质量,近几年剖宫产率居高不下,而且逐渐上升.据资料[1]报道达50%以上,甚至更高.剖宫产率上升到一定水平后再盲目提高剖宫产率,不但不能降低围产儿病死率,反而会使其增加,母体并发症因此而增加.所以探讨剖宫产指征的变化趋势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我院1991年1月至2000年12月的剖宫产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温兰英;孙智慧;张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血糖升高的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血糖水平与出血量、意识状态、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对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于发病3~24h内测定空腹血糖,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血糖升高的发生率为42%,急性期出血量意识障碍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随血糖升高而升高.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血糖升高可反映病情严重程度.

    作者:刘建正;赵红梅;郝彩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常温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器械护士的配合

    我院采用常温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将常温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的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作者:李美莲;贾会荣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纤维胃镜下异物的取出及护理体会

    消化道异物多由于误吞所致,也有少数是出于某种原因故意吞服或被迫吞服的.有些异物可以经消化道自行排出,但那些尖锐的、体积太大不易自然排出的,有腐蚀性或有毒的异物,需经内镜下取出.

    作者:宋爱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10%葡萄糖输液pH值对头孢哌酮钠溶解性的影响

    头孢哌酮钠(cfoperazone,CPZ)为头孢哌酮的钠盐,是目前较为常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临床在与10%葡萄糖输液(10%G·S)混合应用中,偶尔会产生混浊或白色沉淀现象.头孢哌酮极微溶于水,pH值为2.00~4.00;而其钠盐极易溶于水,pH值为4.50~6.50[1].因此推断当CPZ与pH值较低的10%G·S(pH值3.50~5.50)混合时,随着混合溶液的pH值降低可使部分头孢哌酮游离出来,从而产生混浊或沉淀.笔者考查了10%G·S的pH值对CPZ溶解度影响,以供临床用药参考.

    作者:赵穗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脂质代谢紊乱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关系探讨(附100例临床分析)

    本文总结了我院1999年~2000年收治的,经血脂分析、心电图及临床表现确诊的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100例,以探讨心绞痛及心肌梗塞与脂质代谢紊乱的关系.

    作者:杨子江;郑文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髌骨部分切除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

    髌骨下极骨折临床较少见.其中部分粉碎严重的髌骨下极骨折治疗较困难,疗效欠佳[1].自1993~1998年我们采用髌骨部分切除张力带固定,配合早期功能锻炼和中药外洗的方法治疗该症23例,获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翠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16例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的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的病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16例临床资料,对其诱发因素、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本组16例中15例经保守治疗治愈,另1例误行手术治疗,于再次手术后20天恢复.结论:①腹部手术合并严重营养不良、糖尿病,术前胃流出道梗阻以及毕Ⅱ式胃肠吻合的病人发病率较高;②X线检查和胃镜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③保守治疗效果肯定,应予首选;④本病在术后3周左右多能恢复,应避免再次手术.

    作者:谢良宝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射频治疗功血180例分析

    近两年内,我们应用西安半边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BBT99-A型妇科多功能射频治疗仪治疗功血18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蒋佩茹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急性动脉栓塞23例行溶栓术的护理

    我院对23例急性动脉栓塞患者治疗后得出急性动脉栓塞行溶栓术促使阻塞血管再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利平;赵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198例布加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回顾总结198例布加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分析总结郑大二附院1976~2001年收治的布加综合征198例.结果:本组病人发病率男女之比为1.96:1,发病年龄10~76岁,病程10天~25年.临床表现前3位分别是腹胀(74.75%)、双下肢水肿(65.66%)和肝肿大(60.61%).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B超和下腔静脉造影,诊断成功率分别为97.98%和100%.143例接受手术治疗,术式为B超或CT引导下带囊导管破膜术、各种类型的分流或转流术及血管内支架植入术.58例(29.29%)有过误诊,误诊的前2位疾病是肝硬化(86.20%)、下肢静脉血栓(5.17%).结论:需提高布加综合征的早期诊断率,积极介入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崔静;李健;王晓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103例中老年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因及临床分析

    随着脑血管病人的不断增多,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成了近年来门诊及住院的常见病.本文对103例VBI的病因、顾危险因素、年龄特点进行分析,发病年龄50~86岁,均突然眩晕、视物旋转、行走步态不稳.伴恶心、呕吐44.6%,耳鸣耳聋33%,构音障碍19.4%,一例肢体无力10.6%,85.4%头位及体位改变诱发.本组10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87例颈椎X线摄片符合颈椎病改变,40例伴有高血压病.经扩溶,抗眩晕,改善脑循环,钙离子拮抗剂,颈椎牵引等治疗,66%24小时内症状缓解,95%72小时内缓解.

    作者:赵纯雁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金葡液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金葡液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86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均行胸腔置管引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经导管灌注金葡液,对照组经导管灌注顺铂.结果:治疗组43例,有效率95.3%,对照组43例,有效率55.8%(P<0.005).结论:金葡液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好,优于胸腔内化疗.

    作者:顾伟;杜坚;丁玉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鼻腔鼻窦炎性病变的CT诊断

    目的:探讨CT在鼻腔鼻窦炎性病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鼻腔鼻窦炎性病变的CT表现,结合手术病理,了解其特点.结果:鼻腔鼻窦炎性病变CT表现特点有三:①粘膜改变为粘膜肥厚和息肉样团状软组织密度病灶;②窦腔内积液及坏死组织积聚;③骨质增生、吸收及破坏.结论:CT对鼻腔鼻窦炎性病变有相当的诊断价值.

    作者:周红军;王道清;周瑾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静注丙种球蛋白在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中的观察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免疫球蛋白(Ig)变化.方法:将62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分成两组,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IVIG,按每次500~1000mg/kg给予,仅用1次.应用前后观察临床疗效并测定免疫球蛋白.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IgG明显升高(P<0.01).结论:IVIG治疗SIRS临床疗效确切并可调节免疫机制,改善预后,且安全,可作为佐治SIRS的主要药物.

    作者:程海瑛;王英姿;卢雪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LC)的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65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结果:出现各种并发症39例,胆管损伤、胆瘘、出血等严重并发症18例,其中死亡2人,均为非技术性死亡,轻度并发症21例.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注意胆囊三角的解剖关系及存在变异情况,避免盲目自信是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程守服;王修奎;方继承;姜光辉;周刚;王文忠;王海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低分子肝素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应用LMWH治疗38例TIA患者,进行临床及实验室指标观察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LMWH的基本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率明显,较治疗前改善(P<0.05),血小板计数、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无明显并异,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LMWH是治疗TIA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潘更毅;潘刘幸;刘梅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带蒂包皮内板皮管法尿道下裂一期成形术的护理体会

    我院用带蒂包皮内板皮管法一期治疗先天性尿道下裂,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对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晓利;王爱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