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罗哌卡因用于预防导尿患者术后躁动效果分析

林大勇;刘晏辛;李倩

关键词:罗哌卡因, 留置导尿, 术后躁动
摘要:目的:研究低浓度罗哌卡因预防全身麻醉后留置导尿患者在术后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行择期手术全身麻醉后留置导尿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后选择小一号导尿管留置导尿,试验组在手术结束前30分钟经导尿管注入0.2%罗哌卡因20m l夹毕导尿管15分钟后松开导尿管,观察并记录术后苏醒期患者的躁动分级情况。结果:试验组仅出现轻微躁动8例、不躁动42例,对照组出现4级躁动3例、3级躁动14例、轻微躁动18例、不躁动15例,试验组术后苏醒期躁动分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可以有效预防全身麻醉后留置导尿患者的术后苏醒期躁动。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100例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及分析

    目的:探析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及分析。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婴幼儿腹泻患儿,分别实施常规细菌培养与免疫胶体金方法检测病原微生物。结果:100例患儿中共检出54例病原微生物,病毒阳性率为39%,致病菌为15%,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100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检测中,5例非伤寒沙门菌,占13.2%,3例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占7.9%,12例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占31.6%,5例非伤寒沙门菌,占13.2%,共20例,均属于沙门菌属;4例福氏志贺菌,占11.1%,7例宋内志贺菌,占19.4%,共11例,均属于志贺菌属,1例白色假丝酵母菌,占2.8%,属于气单胞菌属,4例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在免疫胶体金技术病毒检测过程中,34例轮状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占34%,4例腺道病毒为阳性,2例埃可病毒与柯萨奇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占2%,共40例。结论: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以轮状病毒为主,因此在临床诊断中,需实施针对性检测,以确定患儿的感染病菌,给予有效治疗,以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时止泻,保障患儿的身体健康。

    作者:陈开军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预防控制分析

    目的:分析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并探究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措施。方法:选择综合医院出现医院感染的18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医院感染病原菌和耐药性情况。结果:医院感染神经外科所占比重高,其次为普通外科、保健医疗部和血液科;所有1858例医院感染患者分离出1675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为69.43%,革兰阳性菌占27.22%,真菌占3.34%;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以及粪肠球菌均具有较高耐药性,只有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敏感率高;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以及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性较高,而大肠埃希菌和鲍氏不动杆菌的对各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更低。结论:综合医院发生医院感染的现象较为严重,需要加强病原菌相关监测工作,强化细菌消毒等预防措施,并且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

    作者:李伟红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中心药房口服拆零药品的管理

    目的:探讨中心药房拆零药品管理方法。方法:从中心药房现阶段口服拆零工作的实际出发,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完善制度、改善环境、加强培训、完善记录,从而改进拆零药品管理。结论:规范拆零药品管理,减少安全隐患,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顾晓娟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浅析我院常见超说明书用药

    目的:收集整理本院的超药品说明书用药情况并分析,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在日常工作中收集整理并归纳出我院常见的几种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院各类超说明书用药多数较为合理,亦有少数属不合理用药。结论:虽然临床实践中超说明书用药现象非常普遍,但必须慎重,应找出对策,通过药剂科与医务科的共同干预,尽量减少或避免。

    作者:杨益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PVP与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骨折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 V 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 K 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骨折近期疗效。方法:将65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结果:观察组VAS疼痛评分和椎间隙高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桂曙光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压疮管理小组在降低院内压疮发生率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压疮管理小组在降低院内压疮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对2014年第一季度到2015年第四季度我院的院内压疮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成立压疮管理小组,进行现状分析及要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实施。结果:在压疮管理小组的跟踪及指导下,院内压疮发生率由2014年1~6月份的0.677‰降至2015年7~12月份的0.147‰。结论:压疮管理小组在降低院内压疮发生率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嘉宁;杨爱菊;董晓玲;葛红霞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26例临床护理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良好23例,中残1例,重残1例,死亡1例。结论;护士能够及时发现动脉瘤患者的颅高压症状和脑血管痉挛等表现。患者的并发症降至低,患者的痛苦减轻。

    作者:马松萍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甘草锌辅助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性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甘草锌辅助小儿RV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70例RVE患儿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均予合理饮食、微生态疗法、补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加甘草锌颗粒1.5g/次,3次/d,共10天治疗。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48.6%和31.4%,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两组比较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甘草锌辅助治疗RVE有较好疗效。

    作者:王傲杰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疤痕子宫自然分娩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疤痕子宫自然分娩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于我院待产的疤痕子宫孕妇共90例,作为研究对象,为观察组,并同时选取非疤痕子宫产妇9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通过阴道试产分娩方式分娩,对照组产妇通过自然方式分娩,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成功率,并对比两组产妇的产时出血量、产程耗时等。结果:观察组90例疤痕子宫产妇,阴道试产76例,成功率84.44%;对照组非疤痕子宫产妇,自然分娩79例,成功率87.78%。两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χ2=0.418);两组产妇的产时出血量和产程耗时经对比(T=0.861),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上,针对疤痕子宫孕妇,自然分娩可行性较高。在进行分娩时,要根据孕妇的身体状况,选择自然分娩方式或者剖宫产方式。

    作者:覃惠凤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60例,已随机的方式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有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腹腔引流时间皆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具有康复迅速、安全可靠等特性,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周华君;李忠国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分析踝关节术后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50例踝关节骨折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给予对照组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的患者采取全面性的护理措施,护理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为9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卫晓花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研究甲状腺全切除术在甲状腺癌外科治疗中的影响效果

    目的:研究甲状腺全切除术在甲状腺癌外科治疗中的影响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中抽取5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25例,A组甲状腺癌患者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B组采取双叶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甲状腺癌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0.5±18.5)min,术中出血量为(59.2±10.8) ml,住院时间为(6.2±1.4)d,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0%;B组甲状腺癌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09.6±25.3)min,术中出血量为(97.8±18.2) ml,住院时间为(7.8±1.3)d,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4.0%,A组状腺癌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优于B组(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甲状腺癌患者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甲状腺癌外科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兆兴;郭晓峰;杨少军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荧光标记聚合物胶束在实验性肝癌小鼠体内的靶向效应研究

    目的:探讨荧光标记聚合物胶束在实验性肝癌小鼠体内的靶向效应。方法:选取10只昆明种小鼠,将其随机分为罗丹明胶束组与游离罗丹明组,每组5只。比较两组小鼠活体成像情况及小鼠药物注射后的1,3,6,12,24,48h活体成像荧光强度值。结果:(1)游离组小鼠给药1h以内,游离的罗丹明会随着血液循环快速地遍布患者全身,药物代谢速度较大,24h之后药物代谢保持较大程度;罗丹明胶束组给药之后,小鼠体内药物水平会缓缓升高,3h肿瘤发生药物集聚情况,6h药物水平达到峰值,12h时药物水平仍然处于较高水平;(2)罗丹明胶束组小鼠在不同时间点活体成像荧光强度比值均高于相应时间点的游离罗丹明组(P<0.05~0.01)。结论:荧光标记聚合物胶束在实验性肝癌小鼠体内具有非常明显的靶向效应,从而为选择合理抗癌药物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吕欧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护理程序在骨科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实践研究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骨科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实践运用。方法:60名在本院实习的护理中职学生依据学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人;实验组应用护理程序进行骨科护理教学查房,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教学查房方式,对两组护生理论成绩与实践成绩以及带教质量(包括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增加、交流水平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提升等)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护生成绩比较,实验组护生理论与实践成绩分别为(83.12±10.91)、(94.11±4.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90±8.10)、(81.76±4.1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生带教质量比较,实验组护生均明显强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护理程序在骨科护理教学查房中值得推广。

    作者:陈小琴;王翠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螺旋CT诊断肺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双排螺旋C T诊断肺癌的方法,并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26例肺部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均经过螺旋C T诊断为肺癌,请外院专家来我院会诊穿刺,在螺旋C T引导下对该26为患者进行穿刺活检,并对螺旋CT诊断结果的准确率和病理活检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析和对比评价。结果:CT征象主要包括:“三阻”征、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等。双排螺旋C T检出28例肺癌患者,穿刺活检病理检查诊断其中肺癌22例,螺旋C T对肺癌诊断准确率高达78.57%。22例肺癌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10例,腺癌16例,鳞癌5例,小细胞肺癌1例,另外6例为炎性组织和结核肉芽组织,临床诊断价值较高。结论:螺旋CT诊断肺癌临床价值较高,可以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诊断方法值得临床借鉴和广泛的推广使用。

    作者:王丹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2014年5月~2015年11月)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58例。对照组给予瑞格列奈,实验组再给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2组空腹血糖、餐后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2型糖尿病的患者,瑞格列奈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姜利军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小剂量右美托咪啶与七氟烷控制性降压方案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脊柱手术中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探讨小剂量右美托咪啶与七氟烷控制性降压方案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脊柱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将80例行脊柱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啶,研究组采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啶联合七氟烷控制性降压方案,均使用同一种的麻醉诱导与维持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T0-T6的MAP(平均动脉压)、HR(心率)、SEVO(吸入七氟烷浓度)以及血乳酸浓度值。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和T2-T5的HR、MA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中的T3~T6血乳酸浓度值与麻醉诱导后5分钟相比有所增加,而研究组的增加幅度比对照组低,并没有发现对机体代谢有明显影响。结论:小剂量右美托咪啶与七氟烷控制性降压方案可以有效改善老年高血压脊柱手术患者术中出血量,安全可行。

    作者:罗成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介入溶栓术治疗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的护理探讨

    目的:探析介入溶栓术治疗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塞的观察与护理。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治疗的84例进行了介入溶栓术治疗的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实验,采用掷币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患者。对照组采取神经外科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率明显高于观察组,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观察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取介入溶栓术治疗的的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塞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心理舒适度和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杜志红;王密密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西药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及对策

    目的:应用统计学方法探讨西药处方中的不合理之处并对相应应对对策进行分析讨论。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4月~12月西药处方10000份,统计10000份西药处方的不合理用药问题,以选药不合理、药物配伍禁忌、药物用法、用量或疗程不合理、重复用药、处方书写不规范等作为观察指标,其中联合用药的不合理性包括联合用药后产生副作用或者导致药效降低。结果:统计结果表明,10000份处方中不合理处方共计532份,占统计总量的5.32%,主要问题包括选药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药物用法、用量或疗程不合理、重复用药、处方书写不规范等。结论:选药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药物用法、用量或疗程不合理、重复用药是我国西药处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展开具体探讨,制定相应的应对对策对于降低西药处方中不合理用药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解丹平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卵巢癌筛查显著降低疾病死亡率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发表报告说,该校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针对卵巢癌筛查效果的试验显示,基于血液检测的筛查可显著降低这类疾病的死亡率。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