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庆市实施出院患者社区家庭延续性护理模式的探索

张欢欢

关键词:社区, 延续护理, 家居访视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患者在出院后的护理需求增加,但是医院的人力资源相对紧张,无法为出院患者提供完善的医疗护理服务,社区护理中开展延续性护理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满足患者出院后的康复需求。社区家庭开展延续性护理可以将医院与社区卫生站工作联系在一起,以医院为中心,联合多个社区的服务模式,为居民提供从医院到社区的完整医疗服务。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脱落细胞涂片染色法的细胞涂片结果分析

    脱落细胞涂片染色法是病理科常用的、较可靠的一种检查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清晰地显示出细胞结构,从而较容易发现异常细胞,特别是能早期发现癌细胞。由于方法简单,检查速度快,阳性率和准确率较高,也是肿瘤普查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取含有脱落细胞的体液或分泌物制成涂片以镜下观察脱落下来的正常或异常细胞形态的变化。

    作者:于立伟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中西医结合防治剖宫产产后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益母草注射液与缩宫素结合使用于防治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4年5月~2015年12月进行剖宫产术的产妇27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141例,观察组137例。对照组单独使用缩宫素,观察组则将益母草注射液与缩宫素结合使用。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30%和95.62%,且观察组出血天数更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益母草注射液与缩宫素结合使用于防治剖宫产产后出血效果良好,且能保证安全性,应当在临床工作中广泛使用。

    作者:何芳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普外科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通过探讨普外科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疗效,旨在为减轻患者疼痛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普外科手术患者36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24h、术后48h、术后72h的VAS评分情况及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24h、术后48h、术后72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普外科术后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减轻疼痛,提高护理满意率。

    作者:黄大敏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当归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分析

    目的:对当归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方法:总结和分析近些年国内外有关文献。结果:当归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化学成分。结论:当归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中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作者:母月红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PVP与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骨折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 V 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 K 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骨折近期疗效。方法:将65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结果:观察组VAS疼痛评分和椎间隙高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桂曙光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改进护理流程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本文详细地探讨了通过改进护理流程,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的疗效产生的影响。有利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的伤口愈合。方法:本文案例全选自于我院外科2015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由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的患者共36例临床资料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分类。并对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采取改进的护理流程。对照组仍采取常规护理,每组各18例患者。比较两组术后12周后的骨折愈合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改进护理流程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愈合具有积极的意义,达到了完全治愈的目标。值得在临床上借鉴。

    作者:崔晶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斑秃中医治法概要

    本研究具体综述了中医药临床对于斑秃的治疗方法,以期为斑秃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陆熙铭;陆文生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基于CYP2C19基因型分组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短期内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目的:评价基于CYP2C19基因型分组方式,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短期临床预后及安全性的评价。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6月至2014年11月我院住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至少置入一枚支架的患者,术后行CYP2C19基因检测,根据CPY2C19基因检测结果分为不同的代谢型组(快代谢型、中间代谢型、慢代谢型)。分别接受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阿司匹林100mg/d+氯比格雷150mg/d或者阿司匹林100m/+替格瑞洛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主要观察主要心脏事件(心脏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以及预期外的支架植入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和不良事件(包括轻微出血、过敏、呼吸困难)。比较根据基因型分组后患者,上述事件的发生率是否存在组间差异。结果:204例接受了冠脉支架植入患者中,主要心脏事件在慢代谢组患者中依次高于中间代谢型(HR=1.026 P=0.01)和快代谢型患者(HR=1.036 P=0.02),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无组间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CYP2C19基因型检测结果指导下的ADP受体拮抗剂的选择对术后心脏缺血性事件的预测有意义,在CYP2C19位点基因突变的患者中波立维150mg以及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替格瑞洛短期内安全有效。

    作者:杨煜;张敏;张超群;陈建辉;王志荣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卵巢癌筛查显著降低疾病死亡率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发表报告说,该校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针对卵巢癌筛查效果的试验显示,基于血液检测的筛查可显著降低这类疾病的死亡率。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沐舒坦对于新生儿肺炎的治疗效果体会

    目的:分析沐舒坦对新生儿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入住我院的84例新生儿肺炎患儿(2013年4月至2015年9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其实施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实验组采取沐舒坦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实验组(95.24%),且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新生儿肺炎患儿采取沐舒坦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韦萍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关于社区医院开展药学服务模式的探讨

    药学服务是药师所提供的以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为目的,以合理药物治疗为中心的相关服务。社区医院药师处于药学服务的一线,要提高药学服务的水平,可以从提供全程化、标准化和互动式的药学服务入手。尽快实现药学工作任务从“以药物保障供应为中心”到“以病人合理药物治疗为中心”的转变。

    作者:朱雯雯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护理进展

    作为临床医学中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乳腺癌严重影响着女性的身心健康,近年来呈现出逐年增高的趋势,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临床医学中多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尽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然而也伴随着一系列毒副作用,使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都遭受着巨大的折磨,因此对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对患者的有效护理能够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促进康复治疗,在临床医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作者:何全英;陈启兰;黄粤荣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一种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能预防痴呆

    日本国立长寿医疗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经过实验发现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异丙肾上腺素”能抑制阿尔茨海默氏症(早老性痴呆症)导致的脑神经细胞减少,从而预防痴呆。该发现有助于开发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的新方法。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罗哌卡因用于预防导尿患者术后躁动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低浓度罗哌卡因预防全身麻醉后留置导尿患者在术后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行择期手术全身麻醉后留置导尿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后选择小一号导尿管留置导尿,试验组在手术结束前30分钟经导尿管注入0.2%罗哌卡因20m l夹毕导尿管15分钟后松开导尿管,观察并记录术后苏醒期患者的躁动分级情况。结果:试验组仅出现轻微躁动8例、不躁动42例,对照组出现4级躁动3例、3级躁动14例、轻微躁动18例、不躁动15例,试验组术后苏醒期躁动分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可以有效预防全身麻醉后留置导尿患者的术后苏醒期躁动。

    作者:林大勇;刘晏辛;李倩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不同氧浓度肺复张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血气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氧浓度肺复张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机械通气患者血气的影响和意义。方法:试验纳入80例患者,前瞻性自身对照,将4种氧浓度肺复张组合(A组氧浓度为30%,B组为40%,C组为50%,D组为60%)以随机顺序依次实施予各患者。监测肺复张(RM)前(T0)及RM后5min(T1)、1h(T2)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RM后5min各组患者PaO2大于复张前水平(P<0.05),RM后1h,A组PaO2恢复到复张前水平,B、C、D组仍大于复张前水平(P<0.05)。RM后,4组PaCO2和P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28,P>0.05;F=0.39,P>0.05)。结论:RM可改善ARDS患者氧和,采用至多40%氧浓度RM在维持RM效果的同时,避免了高浓度氧气的吸入对肺的损伤。

    作者:彭冲;程青虹;李建华;刘瑞芳;刘颖;葸英博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老年脑血栓患者应用综合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针对老年脑血栓患者应用综合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中纳入我院住院部在时间段2015年1月~2015年12月区间收治老年脑血栓患者共8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编号奇偶性方法进行分组,分别将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观察组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之上采取综合护理模式进行干预。以临床疗效为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38/40),对照组为77.50%(31/4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并且具有统计学方面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脑血栓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模式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应用价值值得肯定并予以推广。

    作者:陈仙方;王风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管状胃在食管癌外科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对管状胃在食管癌外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6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随机分配法将其分成实验组(32例)与对照组(28例),分别行管状胃成形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结果:实验组术后并发症率6.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7%(P<0.05)。结论:应用管状胃成形术治疗管状胃患者,可明显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缩短手术治疗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张明星;聂志勇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人性化护理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临床研究

    目的:对我院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提高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依从性中的积极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确诊为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80例,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为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护理后哭闹次数明显更少,体质重量增长更为明显,体温波动减小,血氧饱和度明显增加,睡眠时间明显延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对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具有明显的应用效果,有利于促进蓝光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康飞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如何运用有效的护患沟通促进护患关系的良好发展

    新的技术,新的改革不断的推动着医疗的进步,人们对于健康这两个字的意识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现在的患者对于生病,不单仅存于治疗,对医护人员技术含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以至于让不愿接受自己疾病事实的患者在隐形中对护理工作者逐渐产生了不满,提升了护患的矛盾,增加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所以对一名优秀的护士来说,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广博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还必须具备较强的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沟通是人类的行为基础,是促进护患关系的有利桥梁,能否很好的运用沟通技巧,对于把握患者需求、解决护理问题、提高护理质量有着直接影响。有效掌握好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技巧是提升我们护理工作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基础,更能改善护患关系,减少护理纠纷。

    作者:马丽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健康教育联合中医护理在外科骨析患者的护理效果

    目的:对健康教育联合中医护理在外科骨折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100例外科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外科骨折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联合中医护理,能够明显提高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度。

    作者:王淑琼 刊期: 2016年第21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