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
目的::探讨关节松动术配合小针刀治疗功能障碍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86例功能障碍肩周炎的患者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取关节松动术治疗,治疗组46例,采取关节松动术配合小针刀治疗,总结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7.5%,在减轻疼痛方面和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方面,治疗组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松动术配合小针刀治疗功能障碍肩周炎可以明显减轻疼痛,解除肩部组织粘连效果显著,可使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大,临床疗效确切,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建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结合过伸体位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人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对67例76个椎体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行术前及术中手法复位,使压缩椎体形态改善后在过伸体位下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观察手术前后椎体形态的变化和疼痛缓解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椎体内骨水泥注射量3.5~6.0m L,术前骨折椎体前平均高度为原椎体高度的(60.2±14.3)%,术后明显改善恢复至(81.23±13.5)%,骨折脊柱后凸也得到了明显的矫正;术后一周的治疗有效率100%,椎体成形术镇痛和稳定脊柱的有效率,症状缓解与成形术前后椎体形态的改善具有一定的依存关系。
作者:王开荣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PICC导管在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临床应用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58例,对患者行PICC导管置入进行化疗,并实施一定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所有患者的置管成功率为100%,置管留置时间为140d以上,0例患者出现药物渗漏性血管损伤以及皮肤损伤等相关并发症。结论: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进行PICC导管,同时加强实施导管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置管成功的情况,并更好的避免了化疗后的不良反应,保留时间长,其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刘术容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观察穴位治疗50例妊娠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给予穴位治疗,对照组给予米汤灌肠法,干预同样的时间,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1天后,试验组患者的呕吐次数下降进食量增加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7,P=0.04);而两组患者尿酮体转阴的比例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治疗可以有效地治疗妊娠呕吐,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作者:杨艳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胃肠镜下消化道息肉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135例消化道息肉患者,本研究中患者均行胃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对本研究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加以分析、总结。结果:本研究中患者135例,消化道息肉共189枚,185枚息肉经胃肠镜下行高频电凝一次性切除,切除率为97.9%(185/189),余下4枚息肉经胃肠镜下行高频电凝行二次切除,二次切除率为100.0%;本研究入组患者共135例,其中,5例有出血现象,以金属钛夹等治疗成功止血,未见消化道穿孔现象,并发症发生率为3.7%(5/135)。在随访的6个月~2年中,腺瘤性息肉患者复发1例,但经再次切除后痊愈。结论:胃肠镜下消化道息肉高频电凝电切术简便快捷且疗效良好,安全可靠,故值得借鉴在县级以下基层医院广泛推广。
作者:粟锡康 刊期: 2016年第21期
急性肾损伤(AKI)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死亡率较高,且自身为独立死亡因素,一直备受关注。尽管随着医学的发展, AKI的治疗效果较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若不能早期发现,其预后仍然较差,病死率较高。因此,对AKI进行早期诊断尤为重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对AKI早期诊断生物学标志物的探索。这些标志物包括肾损伤分子-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C、白细胞介素18等,以及一些新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如miRNA等。
作者:蒲薪羽;卢珊;赵占正 刊期: 2016年第21期
肿瘤部位的pH值要比正常组织的pH值低,研究者利用这个特点来设计具有pH响应性的纳米胶束,pH响应的化学结构通常是特殊的化学键以及与pH转变有关的静电作用和亲疏水转变。通过适当的设计,可以使纳米胶束在符合一般药物胶束的特性要求的同时,实现对肿瘤部位低pH值的环境响应性释药。
作者:王鹏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研究甲状腺全切除术在甲状腺癌外科治疗中的影响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中抽取5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25例,A组甲状腺癌患者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B组采取双叶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甲状腺癌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0.5±18.5)min,术中出血量为(59.2±10.8) ml,住院时间为(6.2±1.4)d,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0%;B组甲状腺癌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09.6±25.3)min,术中出血量为(97.8±18.2) ml,住院时间为(7.8±1.3)d,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4.0%,A组状腺癌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优于B组(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甲状腺癌患者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甲状腺癌外科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兆兴;郭晓峰;杨少军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研究病毒性肝病的生化检验指标的变化特点,就其临床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85例病毒性肝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90例体检为正常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的血清进行常规生化指标和新生化指标的检验,记录两组人员的生化检验指标水平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人员的常规生化指标(TP、ALB、GLO、A/G)及新生化指标(ADA、PA、LAP)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肝病生化检验指标临床诊断价值确切,具有操作简单、诊断快速、准确率高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霞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分析针对老年脑血栓患者应用综合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中纳入我院住院部在时间段2015年1月~2015年12月区间收治老年脑血栓患者共8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编号奇偶性方法进行分组,分别将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观察组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之上采取综合护理模式进行干预。以临床疗效为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38/40),对照组为77.50%(31/4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并且具有统计学方面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脑血栓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模式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应用价值值得肯定并予以推广。
作者:陈仙方;王风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法联合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颈肩腰腿痛患者125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患者给予单纯性针灸治疗,而研究组62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熏蒸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时研究组与对照组VAS评分分别为(4.7±0.57)分及(5.5±0.52)分,研究组患者V A 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研究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13%(53/63)和96.77%(60/62),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759,P<0.05)。结论:中药熏蒸法联合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效果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元新;陈建法;薛世伟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压疮管理小组在降低院内压疮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对2014年第一季度到2015年第四季度我院的院内压疮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成立压疮管理小组,进行现状分析及要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实施。结果:在压疮管理小组的跟踪及指导下,院内压疮发生率由2014年1~6月份的0.677‰降至2015年7~12月份的0.147‰。结论:压疮管理小组在降低院内压疮发生率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嘉宁;杨爱菊;董晓玲;葛红霞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通过对老年便秘患者进行科学的原因分析及积极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有效改善便秘症状。方法:分析老年人便秘症状及病因,针对性地给予相应的饮食、药物、运动、心理及中医等方面具体指导护理。结果:减少或减轻因便秘而引起的老年患者的痛苦,有效控制或诱发其它疾病的发作。结论:对老年便秘患者给予积极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蔡月娥 刊期: 2016年第21期
本文主要通过对70例骨科患者的护理过程分析发现,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很容易造成护理风险的发生。
作者:夏梵 刊期: 2016年第21期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田野教授团队在全球首次将声动力疗法成功应用于下肢及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人治疗。临床观察表明,此疗法能在较短时间内明显缩小和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解除病人肢体疼痛和头晕等症状。相关学术论文已陆续发表于《血栓与止血》等多家国际著名专业期刊上。专家评价说,声动力疗法有望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治疗困境中突出“重围”,铸造出一把“削斑利器”。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应用双排螺旋C T诊断肺癌的方法,并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26例肺部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均经过螺旋C T诊断为肺癌,请外院专家来我院会诊穿刺,在螺旋C T引导下对该26为患者进行穿刺活检,并对螺旋CT诊断结果的准确率和病理活检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析和对比评价。结果:CT征象主要包括:“三阻”征、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等。双排螺旋C T检出28例肺癌患者,穿刺活检病理检查诊断其中肺癌22例,螺旋C T对肺癌诊断准确率高达78.57%。22例肺癌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10例,腺癌16例,鳞癌5例,小细胞肺癌1例,另外6例为炎性组织和结核肉芽组织,临床诊断价值较高。结论:螺旋CT诊断肺癌临床价值较高,可以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诊断方法值得临床借鉴和广泛的推广使用。
作者:王丹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产房护理中的危险因素与应对措施。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随意抽取的200例产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护理风险管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在护理质量评分上,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投诉与产妇并发症率上,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房护理中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对应的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的提升护理质量,减少护理投诉,建立和谐护患关系。
作者:江冬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副教授陈佩领导的研究团队成功开发一套软骨组织再生技术。该技术可利用人体自身的细胞,主要是骨髓中的干细胞,培植全新的一套关节软骨组织,并构建至适当的形状大小,应用于软骨组织修复移植。与传统疗法透过移植病人其他部位的健康软骨组织作修补相比,新疗法利用病人自己的细胞在体外培植全新的软骨组织,无须损伤到健康的软骨组织,病人在手术后有望更快康复且没有并发症。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澳大利亚科研团队发明了一种可分离血液中癌细胞的生物芯片,能甄别出血液中的癌细胞并将其移除。该技术可大幅降低癌症治疗费用,有望延长患者生命。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观察研究中医综合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曲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15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8例,观察组联合使用中西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仅使用西医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均为期2周,终比较分析两组的颈椎曲度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所好转,观察组显示的效率为91.5%,对照组显示的效率为76.9%,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低于观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椎曲度治疗前后差值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能明显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曲度且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应用于临床治疗。
作者:刘永全 刊期: 2016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