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ICC导管应用于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临床应用及护理效果

刘术容

关键词:PICC导管, 乳腺癌, 并发症
摘要:目的:探讨PICC导管在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临床应用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58例,对患者行PICC导管置入进行化疗,并实施一定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所有患者的置管成功率为100%,置管留置时间为140d以上,0例患者出现药物渗漏性血管损伤以及皮肤损伤等相关并发症。结论: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进行PICC导管,同时加强实施导管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置管成功的情况,并更好的避免了化疗后的不良反应,保留时间长,其值得临床上推广。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当归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分析

    目的:对当归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方法:总结和分析近些年国内外有关文献。结果:当归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化学成分。结论:当归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中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作者:母月红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小儿咳嗽的中医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并分析小儿咳嗽的中医临床治疗方式。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慢性咳嗽患儿纳入到本研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84例患儿分为中医治疗组(n=42)与西医治疗组(n=42),对于中医治疗组,采用中药疗法,药物选择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对于西医治疗组,采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液、盐酸溴已新片、复方磷酸可待因溶液、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溶液、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硫酸沙丁胺醇喷雾剂(万托林)、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小儿伪麻美芬滴剂等治疗,对比两组患儿咳嗽、咳痰、喘息变化情况。结果:中医治疗组在咳嗽、咳痰、喘息改善情况上,优于西医治疗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咳嗽患儿,对症治疗更能够取得理想的疗效,在这一方面,中医治疗法优于西医治疗法,该种治疗措施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和使用。

    作者:王锦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直肠癌患者术后行放疗结合化疗疗效观察

    目的:对于直肠癌属于Ⅱ期以及Ⅲ期的患者,在手术后行放疗结合化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将术后通过病理诊断确定为直肠癌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平均划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进行放疗结合化疗治疗,对照组进行单纯的放疗治疗。对于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有关临床症状以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3年以及4年的生存率以及远处转移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近期毒副反应方面,实验组出现腹泻和呕吐以及恶心的情况略高于对照组,但症状均为轻微,经相应处理后,患者均可正常完成治疗。而其他种类的毒性反应结果较为一致。结论:采用放疗结合化疗的方式,对Ⅱ期、Ⅲ期直肠癌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好,毒副反应较低且均可耐受,因此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刘颖溢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射频技术在慢性疼痛中的应用

    目的:在慢性疼痛治疗活动中应用射频技术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择来我院接受治疗慢性疼痛疾病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随后,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射频技术治疗方案进行干预,而对对照组患者实施药物治疗方案(双氯芬酸钠含片)进行干预。结果:在射频技术治疗方案干预下的观察组,其所获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而对照组患者在药物治疗方案(双氯芬酸钠含片)干预下,其所获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2.1%,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慢性疼痛临床治疗活动中射频技术治疗方案值得实施与推广。

    作者:吴刚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宫颈机能不全43例分析

    目的:探讨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妊娠结局。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3例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为手术组(宫颈环扎术)32例和非手术组11例,比较两组的新生儿存活率、平均延长孕周两项指标。结果:新生儿存活率手术组为70.4%,明显高于非手术组的33.3%(P<0.05);平均延长孕周:手术组13.6±3.212周,明显长于非手术组6.2±2.146周(P<0.01)。结论:宫颈机能不全容易导致妊娠晚期流产和早产,而宫颈环扎术可以显著延长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妊娠孕周,提高胎儿存活率。

    作者:姜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尿毒症性心包炎观察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尿毒症性心包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尿毒症性心包炎患者,将其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应用血液透析疗法,观察组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胸闷、胸痛、胸腔积液、气促、脉压差、心包积液、皮肤瘙痒的基本情况,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尿毒症性心包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虹;廖汉文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胸腔内注射不同药物治疗肺癌胸腔积液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究肺癌胸腔积液患者在胸腔内注射不同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1例肺癌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33例接受顺铂和金葡素的综合治疗,对照组28例仅给予单纯的顺铂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9.88%,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43%。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胸腔积液患者在胸腔内注射顺铂和金葡素,能够控制胸腔积液,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高,提高身体舒适度,值得在临床广泛推荐。

    作者:闫凌丽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PVP与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骨折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 V 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 K 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骨折近期疗效。方法:将65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结果:观察组VAS疼痛评分和椎间隙高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桂曙光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病毒性肝病生化检验指标变化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研究病毒性肝病的生化检验指标的变化特点,就其临床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85例病毒性肝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90例体检为正常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的血清进行常规生化指标和新生化指标的检验,记录两组人员的生化检验指标水平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人员的常规生化指标(TP、ALB、GLO、A/G)及新生化指标(ADA、PA、LAP)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肝病生化检验指标临床诊断价值确切,具有操作简单、诊断快速、准确率高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霞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消毒供应中心质控管理方式的初步研究

    消毒供应中心对于医疗系统的作用日益突出,所以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消毒供应中心除了要建立健全的质控管理制度,通过制定严格的质控标准和完善的培训制度对员工消毒工作进行约束之外,还要在消毒流程中进行质量控制,对车间、人员以及待消毒的物品进行消毒控制,消毒流程结束后的控制也不可缺少,消毒流程结束后要进行严格的消毒监测并制定质控考核办法对消毒流程进行考核,并定期组织召开会议,积极总结经验。

    作者:卡尼木古丽·吾热孜艾力;张宏瑛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基于临床药学多元化服务实证研究

    目的:阐述临床药学服务促进合理使用药物和指导作用。方法:在临床服务实践基础上,对抗菌药物药品不良反应给予评价及防治。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应主动跟踪临床遵循并坚持药物治疗策略,优化临床、患者需求的药学服务,建立健全临床药学工作制度和法规组织、干预、融入治疗团队,推进临床药学发展。

    作者:刘娟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超声引导下乳腺肿块穿刺活检过程中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乳腺肿块穿刺活检过程中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0例超声引导下乳腺肿块穿刺活检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60例穿刺活检均顺利完成,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穿刺点局部疼痛,经精心护理后患者无特殊不适。结论:超声刺活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诊断方法,而积极、优质的护理是保证乳腺穿刺成功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陈琦;何婷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普外科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通过探讨普外科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疗效,旨在为减轻患者疼痛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普外科手术患者36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24h、术后48h、术后72h的VAS评分情况及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24h、术后48h、术后72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普外科术后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减轻疼痛,提高护理满意率。

    作者:黄大敏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艾灸护理对肛周脓肿术后换药疼痛患者的护理效果

    目的:探讨艾灸护理对肛周脓肿术后换药疼痛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在医院201年5月到2014年5月期间诊治肛周脓肿术患者中抽取80例作研究对象并参考随机抽样法原则分成两组,观察组(n=40)接受艾灸护理,对照组(n=40)行常规术后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变化、护理依从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V A S疼痛评分是(3.62±0.91)分,护理依从度是97.50%(39/40),护理满意度是92.50%(37/40);对照组护理后的VAS疼痛评分是(5.41±1.22)分,护理依从度是82.50%(33/40),护理满意度是77.50%(31/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护理对肛周脓肿术后换药疼痛患者的护理效果确切,其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并提升其对院方提供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依从度。

    作者:徐芳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89例冠心病心率变异性与护理关系初探

    目的:探讨护理对冠心病心率变异性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两组冠心病心率变异性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障碍、语言障碍、心理障碍等情况,对照组在临床对症治疗基础上提供常规护理配合,研究组接受临床治疗时在常规护理配合基础上加用变异性冠心病的特殊护理方式。结果:两组冠心病心率变异性患者护理前生活能力、运动能力对比结果P>0.05;经上述不同方法护理后两组Barthel、SDS量表评分均较之前显著提高,研究组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率变异性患者给予变异性冠心病的特殊护理方式将显著提高其生活能力,对改善患者负面情绪也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靖海波;王海燕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中药穴位贴敷应用于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胀的护理成效

    目的:探究中药穴位贴敷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胀的护理成效。方法:选取82例进行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其肛门排气时间、腹胀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护理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和腹痛胀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穴位敷贴对行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进行护理其护理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缩短其肛门排气时间和腹胀消失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莫惠萍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浅议正畸、修复联合疗法治疗牙缺损伴牙颌畸形的临床疗效

    目的:讨论研究应用正畸、修复联合疗法治疗牙缺损伴牙颌畸形的临床疗效与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牙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普通组与联合组,分别给予常规方法及正畸、修复联合疗法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不同方法治疗后恢复情况及治疗优良率。结果:联合正畸修复组患者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75.5%(P<0.05)且3年后联合组各项功能恢复人数于复发人数均优于普通组(P<0.05)。结论:使用正畸、修复联合疗法治疗牙缺损伴牙颌畸形可促进面部形态结构与咬颌关系恢复,能够更好的解决患者发音与咀嚼等各方面问题。

    作者:张慧娟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踝关节闭合性骨折应用中医闭合手法复位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踝关节闭合性骨折应用中医闭合手法复位治疗的疗效。方法:取我院近几年收治的踝关节闭合性骨折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收治的50例踝关节闭合性骨折患者设为对照组,予以对照组手术治疗,予以观察组中医闭合手法复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优良率82%与对照组的8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闭合性骨折应用中医闭合手法复位治疗,踝部功能恢复明显,优良率可达到手术后的优良率,值得推广。

    作者:阳斯伟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蒙脱石混悬液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蒙脱石混悬液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婴幼儿腹泻患者13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1例和对照组66例。治疗组给予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蒙脱石混悬液治疗,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混悬液治疗;治疗3d 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7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78.79%)。结论:在综合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蒙脱石混悬液治疗婴幼儿腹泻有明显疗效,方便安全,值得临床治疗推广应用。

    作者:周晓玲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双腔气管插管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的气道管理分析

    目的:对双腔气管插管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间气管道管理方式以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间57例在手术麻醉中使用双腔气管插管的患者,对所有患者麻醉复苏过程中的气管管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对患者手术前、拔除气管插管前、拔管时、拔管后5min、拔管后10min、手术后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调查患者气管管理效果。结果: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前、拔管时两个时间的心率、中心静脉压、呼吸次数、血氧饱和度与其他时间段相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加强双腔气管插管麻醉复苏期的气管道管理能够帮助患者维持稳定的生命体征,对患者的康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许伯林;王庆安;李良文 刊期: 2016年第21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