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梵
肛瘘长期以来是公认的肛肠外科难题。其病因、病理复杂,在诊断、治疗方面均有一定的难度,近年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结合采用挂线、旷置、内口修补脱管、切缝挂线引流以及皮瓣移植等综合方法,手术中注意保护肛门的括约肌,在保持肛门的节制功能,减少复发以及术后的并发症等方面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但由于一次性的手术较低的治愈率、手术后的并发症以及后遗症较多、肛门的功能和形态受到严重的损坏和破坏、疗程周期长以及大多易复发等问题,因此仍存在进行多次手术的现象。在肛瘘的治疗中,即保护肛门功能、根治肛瘘、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笔者就高频电刀主灶切开对口引流技术进行阐述,以更好的服务临床实践。
作者:虞洋生;任东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现将敦煌市医院1990~2013年心内科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AMI)1626例,将其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作者:司亚蓉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桡骨头及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对我科2008年4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6例桡骨头及桡骨颈骨折患者经手术治疗并跟踪随访疗效评价后探讨手术治疗中的注意事项。结果:本组病例经手术治疗,肘关节功能恢复较好,手术效果满意。讨论:桡骨头及桡骨颈骨折经手术治疗,桡骨头切除术或努力达到骨折解剖复位,多能达到满意的功能恢复。
作者:郭延新;孙振国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联合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试验择取病例人员均是老年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到院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时间为2013年5月~2015年9月,获得病人和其家属同意以后,随机将66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人数相同,各33例,对照组患者施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基于常规治疗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和对照组比较,明显要高,可达90.9%,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症状积分减少情况更加显著,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老年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中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效果确切,对于患者症状表现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运用价值高,建议若条件允许可积极使用。
作者:汪学红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分析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并探究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措施。方法:选择综合医院出现医院感染的18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医院感染病原菌和耐药性情况。结果:医院感染神经外科所占比重高,其次为普通外科、保健医疗部和血液科;所有1858例医院感染患者分离出1675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为69.43%,革兰阳性菌占27.22%,真菌占3.34%;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以及粪肠球菌均具有较高耐药性,只有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敏感率高;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以及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性较高,而大肠埃希菌和鲍氏不动杆菌的对各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更低。结论:综合医院发生医院感染的现象较为严重,需要加强病原菌相关监测工作,强化细菌消毒等预防措施,并且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
作者:李伟红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研究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蒙脱石混悬液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婴幼儿腹泻患者13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1例和对照组66例。治疗组给予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蒙脱石混悬液治疗,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混悬液治疗;治疗3d 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7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78.79%)。结论:在综合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蒙脱石混悬液治疗婴幼儿腹泻有明显疗效,方便安全,值得临床治疗推广应用。
作者:周晓玲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本文详细地探讨了通过改进护理流程,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的疗效产生的影响。有利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的伤口愈合。方法:本文案例全选自于我院外科2015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由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的患者共36例临床资料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分类。并对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采取改进的护理流程。对照组仍采取常规护理,每组各18例患者。比较两组术后12周后的骨折愈合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改进护理流程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愈合具有积极的意义,达到了完全治愈的目标。值得在临床上借鉴。
作者:崔晶 刊期: 2016年第21期
药学服务是药师所提供的以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为目的,以合理药物治疗为中心的相关服务。社区医院药师处于药学服务的一线,要提高药学服务的水平,可以从提供全程化、标准化和互动式的药学服务入手。尽快实现药学工作任务从“以药物保障供应为中心”到“以病人合理药物治疗为中心”的转变。
作者:朱雯雯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析介入溶栓术治疗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塞的观察与护理。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治疗的84例进行了介入溶栓术治疗的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实验,采用掷币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患者。对照组采取神经外科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率明显高于观察组,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观察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取介入溶栓术治疗的的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塞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心理舒适度和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杜志红;王密密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通过探讨普外科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疗效,旨在为减轻患者疼痛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普外科手术患者36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24h、术后48h、术后72h的VAS评分情况及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24h、术后48h、术后72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普外科术后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减轻疼痛,提高护理满意率。
作者:黄大敏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归纳关于经胃镜下食管静脉套扎术护理干预内容及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收治接受经胃镜下食管静脉套扎术治疗,随机抽取80例于2013年-2015年期间就诊患者。根据其接受护理干预差异以每组40例分为对照组(常规胃镜治疗护理干预)与观察组(针对性经胃镜下食管静脉套扎术护理干预),对比两种护理模式下患者并发症与满意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再出血、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等并发症患者例数5例,对照组出现并发症例数10例,数据对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调查问卷方式了解患者对护理服务不满情况,观察组无患者对照组有6例患者,对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对胃镜下食管静脉套扎术患者采取针对性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是保障手术预后质量的重要内容,提高患者在医院治疗护理体验。
作者:吴春雨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手法牵引复位联合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年来收治的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手法牵引复位联合PKP治疗法,对照组仅采用PKP手术治疗法。经治疗后,观察分析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估疗效。结果:两组VAS评分不断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V A 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O D I评分不断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O D 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牵引复位联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能够有效改善老年患者治疗后的疼痛和功能障碍,值的临床推广。
作者:郭海涛;蔡江林;张晓卫;栾斌;周占国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析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及分析。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婴幼儿腹泻患儿,分别实施常规细菌培养与免疫胶体金方法检测病原微生物。结果:100例患儿中共检出54例病原微生物,病毒阳性率为39%,致病菌为15%,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100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检测中,5例非伤寒沙门菌,占13.2%,3例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占7.9%,12例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占31.6%,5例非伤寒沙门菌,占13.2%,共20例,均属于沙门菌属;4例福氏志贺菌,占11.1%,7例宋内志贺菌,占19.4%,共11例,均属于志贺菌属,1例白色假丝酵母菌,占2.8%,属于气单胞菌属,4例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在免疫胶体金技术病毒检测过程中,34例轮状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占34%,4例腺道病毒为阳性,2例埃可病毒与柯萨奇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占2%,共40例。结论: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以轮状病毒为主,因此在临床诊断中,需实施针对性检测,以确定患儿的感染病菌,给予有效治疗,以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时止泻,保障患儿的身体健康。
作者:陈开军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总结无痛胃镜配合结肠镜检查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进行胃肠镜检查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有效护理方法。结果: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胃肠镜检查,经过有效护理,没有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并发症,仅有1例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1例患者血压升高。结论:无痛胃肠镜联合结肠镜进行胃肠镜检查的效果明显,在检查过程中辅以有效的护理,能够明显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谢晓霞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分析针对老年脑血栓患者应用综合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中纳入我院住院部在时间段2015年1月~2015年12月区间收治老年脑血栓患者共8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编号奇偶性方法进行分组,分别将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观察组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之上采取综合护理模式进行干预。以临床疗效为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38/40),对照组为77.50%(31/4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并且具有统计学方面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脑血栓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模式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应用价值值得肯定并予以推广。
作者:陈仙方;王风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关节松动术配合小针刀治疗功能障碍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86例功能障碍肩周炎的患者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取关节松动术治疗,治疗组46例,采取关节松动术配合小针刀治疗,总结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7.5%,在减轻疼痛方面和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方面,治疗组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松动术配合小针刀治疗功能障碍肩周炎可以明显减轻疼痛,解除肩部组织粘连效果显著,可使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大,临床疗效确切,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建 刊期: 2016年第21期
急性胆囊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也日益增多,患者合并疾病多,手术风险大,伴发病发生率可以高达42%~54%,伴发疾病增加了病情的复杂性和危险性,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急诊手术死亡率高,老年患者急症胆囊切除术病死率可达到30%,且老年患者合并胆总管结石多见。对这些急性胆囊炎手术高危患者如何进行微创治疗,一直是困扰内镜医师的难题之一。
作者:周军;张智民;孙凤银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对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于我院产科行剖宫产手术或自然分娩的158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表法将所有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剖宫产妇340例+自然分娩产妇440例,共780例)与对照组(剖宫产妇350例+自然分娩产妇450例,共800例),对照组给予缩宫素,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联合使用益母草,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预防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宫缩持续时间(3.53±2.14)h、子宫底下降速度(1.51±0.49)c m/d、恶露持续时间(13.1±5.0)d以及产后出血率,产时、产后2h及24h出血量均由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母草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促进产妇更快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潘建川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讨论并分析慢性胃炎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选取的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医的35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护理病例进行讨论,分析更适合于我市目前慢性胃炎医疗状况的临床护理方法。结果:35例慢性胃炎患者都已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临床护理是治疗慢性胃炎的关键之一,能够有效的提高治愈率。
作者:张晖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26例临床护理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良好23例,中残1例,重残1例,死亡1例。结论;护士能够及时发现动脉瘤患者的颅高压症状和脑血管痉挛等表现。患者的并发症降至低,患者的痛苦减轻。
作者:马松萍 刊期: 2016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