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芳
目的:了解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及耐药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2015年5649例疑似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患者的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检测结果,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检出率为47.27%,U u、M h、U u+M h检出率分别为11.61%、23.66%、36.19%。女性支原体检出率(52.63%)高于男性(33.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五年支原体感染类型均以U u感染为主,近年来U u与M h混合感染比例有所上升,构成比由13.15%上升到20.16%。Uu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螺旋霉素耐药率较高;Mh对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Uu与Mh混合感染对罗红霉素,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结论: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以Uu感染为主,Uu与Mh混合感染耐药率高于单纯Uu及Mh感染。临床根据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监测结果合理用药,对获得佳疗效并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至关重要。
作者:王春;曾白华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 V 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 K 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骨折近期疗效。方法:将65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结果:观察组VAS疼痛评分和椎间隙高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桂曙光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在慢性疼痛治疗活动中应用射频技术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择来我院接受治疗慢性疼痛疾病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随后,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射频技术治疗方案进行干预,而对对照组患者实施药物治疗方案(双氯芬酸钠含片)进行干预。结果:在射频技术治疗方案干预下的观察组,其所获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而对照组患者在药物治疗方案(双氯芬酸钠含片)干预下,其所获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2.1%,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慢性疼痛临床治疗活动中射频技术治疗方案值得实施与推广。
作者:吴刚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观察研究中医综合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曲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15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8例,观察组联合使用中西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仅使用西医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均为期2周,终比较分析两组的颈椎曲度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所好转,观察组显示的效率为91.5%,对照组显示的效率为76.9%,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低于观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椎曲度治疗前后差值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能明显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曲度且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应用于临床治疗。
作者:刘永全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管理的做法。方法:对相关组织机构进行建立,并对相应管理制度进行制定,对管理人员培训相关药物知识,临床科室和辅助科室要做到密切配合。结果:我院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医生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观念也明显好转,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也做到了基本规范。结论: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而制定的管理制度得到了初步的成效,具有实际意义,同时为其他医院对抗菌药物滥用情况的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吴燕漫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中护肝药物应用的必要性。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4年间156例在本院给予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患儿化疗期间ALT、AST、ALP、TBA、TBil等肝酶的变化,按化疗初即给予护肝药物和不给予护肝药物分为两组,研究两组患儿化疗后转氨酶的转归。结果:两组患儿化疗后ALT、AST、ALP、TBA、TBil等肝酶的变化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期间给予护肝药物治疗不能明显降低化疗药物肝损害程度,因此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可不常规给予护肝药物治疗。
作者:黄闪;刘炜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82例脑梗死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治疗)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常规西医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A D L)评分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6%)相对于对照组(87.8%)明显偏高,而且实验组患者A D L评分(44.1±3.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2.2±1.1)分,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的临床效果良好,可针对性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刘玉兵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研究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蒙脱石混悬液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婴幼儿腹泻患者13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1例和对照组66例。治疗组给予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蒙脱石混悬液治疗,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混悬液治疗;治疗3d 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7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78.79%)。结论:在综合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蒙脱石混悬液治疗婴幼儿腹泻有明显疗效,方便安全,值得临床治疗推广应用。
作者:周晓玲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复方骨肽注射液促进四肢骨折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抗感染、补钙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复方骨肽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为(8.2±1.3)周,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4±1.9)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骨肽注射液能有效的促进四肢骨折愈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煜;程斌 刊期: 2016年第21期
中国在计划生育政策和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大背景下,当前出现一大群失独老人,同时失独老人的数量在急剧增大。这一特殊人群目前的生存状态堪忧,逐步引起各个层面的关注。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亟待解决,目前社会存在的养老方式并不切合失独老人的养老需求。当下需加快建立、完善失独老人养老保障体系。各级政府急需出台行之有效的具体政策,兼顾失独老人生理及心理需求。
作者:包雅娟 刊期: 2016年第21期
中医历来重视养生和预防疾病。《黄帝内经》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其理论体系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它对中医的养生、预防疾病具有指导作用。文章通过对黄帝内经天人合一、治未病养生思想的阐述结合个人学习体会,分析其现代意义,使中医经典养生思想得以推广和发展。
作者:沈淑慧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4年12月我院诊断为掌骨骨折的患者,均为开放性骨折。骨折部位为掌骨干、掌骨头等。随机分为:30例研究组(接受微型钢板治疗)和30例对照组(接受克氏针治疗)。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掌骨骨折愈合时间、延迟愈合情况。(2)研究组和对照组掌骨骨折治疗疗效。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掌骨骨折愈合时间、延迟愈合情况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掌骨骨折治疗疗效分别为96.7%、90%,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微型钢板治疗掌骨骨折疗效肯定,能明显缩短掌骨骨折愈合时间。
作者:潘永杰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扁桃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扁桃体恶性肿瘤患者1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结束时,原发病灶及转移灶完全消退者(CR)9例,消退在1/2以上者(PR)1例,无NR病例。经治疗后1~3年观察,1年生存率为70%,3年生存率为30%。结论:早期肿瘤( T1、T2期),常采用放疗,对经选择的早期病变也可行较宽范围的扁桃体切除术或经口行激光切除。
作者:张丽娜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胸腺肽α1辅助治疗肠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肠结核患者64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抗结核药物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胸腺肽α1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免疫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胸腺肽α1辅助治疗肠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叶小平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分析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并探究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措施。方法:选择综合医院出现医院感染的18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医院感染病原菌和耐药性情况。结果:医院感染神经外科所占比重高,其次为普通外科、保健医疗部和血液科;所有1858例医院感染患者分离出1675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为69.43%,革兰阳性菌占27.22%,真菌占3.34%;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以及粪肠球菌均具有较高耐药性,只有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敏感率高;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以及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性较高,而大肠埃希菌和鲍氏不动杆菌的对各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更低。结论:综合医院发生医院感染的现象较为严重,需要加强病原菌相关监测工作,强化细菌消毒等预防措施,并且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
作者:李伟红 刊期: 2016年第21期
探讨炭疽芽胞杆菌的微生物学检验的方法与鉴定。炭疽芽胞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炭疽病的病原菌,为人、畜共患性疾病,快速有效的检验和鉴定炭疽牙孢杆菌是为重要的。采取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分离培养与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方法进行检查。快速的病原学诊断在控制疾病流行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丽鑫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通过监测、分析多药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分布情况,为有效的预防控制多药耐药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临床标本中检出的104株多药耐药菌进行目标性监测,常规分离培养并鉴定菌种,根据标准筛选多药耐药菌,并对多药耐药菌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检出的104株多药耐药菌前5位菌株依次为屎肠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占31.73%、20.19%、10.57%、7.69%、7.69%;标本来源主要为尿液、痰液、分泌物,分别占43.27%、27.88%、18.27%;尿液中多药耐药菌以屎肠球菌为主,痰液中多药耐药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分泌物中多药耐药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各临床科室均有检出多药耐药菌,检出科室前3位依次为神外科、神内科、心内科。结论:通过多药耐药菌临床分布风险评估确定预防控制重点,加强对高危科室、高危环节和易感人群的干预,减少多药耐药菌感染和传播。
作者:张桂芬;张永丽 刊期: 2016年第21期
随着医疗改革的逐渐深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渐增强,患者对临床护理的要求逐渐增加,在医疗工作中为满足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要求,不断提高和改进其护理措施,强化护理服务至关重要。口腔疾病在临床中十分多见,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种植体植入的临床治疗逐渐增多,如何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逐渐受到临床重视。笔者针对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手术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作一综述。
作者:李佳俞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脐血中性粒细胞C D64指数在胎膜早破新生儿感染的早期诊断学意义。方法:将64例患儿分为病例组(胎膜早破组)32例、对照组(非胎膜早破)32例,对所有入选新生儿出生时在产房内即留取脐血,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中性粒细胞表面分子C D64的表达,并留取病例组新生儿外周血查血培养。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胎膜早破新生儿C D64明显升高,且血培养阳性患儿CD64指数明显升高。结论:脐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对胎膜早破新生儿感染的早期诊断有明确提示意义。
作者:钟蓓;冯罗华 刊期: 2016年第21期
报告了1例急性胰腺患者的护理,其措施主要包括:生命体征的监测、围手术期动态监测血钙、凝血功能的改变、尿量的观察、加强营养和心理支持、手术后各种管道的护理、营养支持护理及心理护理等。由于监测严密,选择手术时机及护理得当,患者痊愈出院。
作者:胡双燕 刊期: 2016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