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中护肝药物应用的必要性研究

黄闪;刘炜

关键词:甲氨蝶呤,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肝功能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中护肝药物应用的必要性。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4年间156例在本院给予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患儿化疗期间ALT、AST、ALP、TBA、TBil等肝酶的变化,按化疗初即给予护肝药物和不给予护肝药物分为两组,研究两组患儿化疗后转氨酶的转归。结果:两组患儿化疗后ALT、AST、ALP、TBA、TBil等肝酶的变化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期间给予护肝药物治疗不能明显降低化疗药物肝损害程度,因此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可不常规给予护肝药物治疗。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小剂量右美托咪啶与七氟烷控制性降压方案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脊柱手术中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探讨小剂量右美托咪啶与七氟烷控制性降压方案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脊柱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将80例行脊柱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啶,研究组采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啶联合七氟烷控制性降压方案,均使用同一种的麻醉诱导与维持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T0-T6的MAP(平均动脉压)、HR(心率)、SEVO(吸入七氟烷浓度)以及血乳酸浓度值。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和T2-T5的HR、MA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中的T3~T6血乳酸浓度值与麻醉诱导后5分钟相比有所增加,而研究组的增加幅度比对照组低,并没有发现对机体代谢有明显影响。结论:小剂量右美托咪啶与七氟烷控制性降压方案可以有效改善老年高血压脊柱手术患者术中出血量,安全可行。

    作者:罗成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超声诊断先天性肌性斜颈39例分析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9例先天性斜颈的超声表现。结果:先天性斜颈患儿患侧胸锁乳突肌声像图较健侧均发生明显异常改变,其中21例表现为肿块型,6例表现为均匀增厚型,12例表现为局部增厚型。结论:高频超声对婴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李怡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艾灸护理对肛周脓肿术后换药疼痛患者的护理效果

    目的:探讨艾灸护理对肛周脓肿术后换药疼痛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在医院201年5月到2014年5月期间诊治肛周脓肿术患者中抽取80例作研究对象并参考随机抽样法原则分成两组,观察组(n=40)接受艾灸护理,对照组(n=40)行常规术后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变化、护理依从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V A S疼痛评分是(3.62±0.91)分,护理依从度是97.50%(39/40),护理满意度是92.50%(37/40);对照组护理后的VAS疼痛评分是(5.41±1.22)分,护理依从度是82.50%(33/40),护理满意度是77.50%(31/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护理对肛周脓肿术后换药疼痛患者的护理效果确切,其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并提升其对院方提供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依从度。

    作者:徐芳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60例,已随机的方式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有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腹腔引流时间皆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具有康复迅速、安全可靠等特性,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周华君;李忠国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盐酸曲唑酮治疗苯二氮卓类药物依赖性失眠症的效果分析

    目的:对应用盐酸曲唑酮(TH)治疗苯二氮卓类药物依赖性失眠症(下文简称BDI)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苯二氮卓类药物依赖性失眠症(BDI)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盐酸曲唑酮(TH)戒断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PSQI)评分情况,并观察临床疗效、治疗期间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1d相比,患者在治疗2周和4周后的PSQI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疗程结束后治愈68例,好转9例,治愈率为88.3%(68/77)。用药期间3例患者有轻微口干,1例出现乏力,1例便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5/80)。结论:盐酸曲唑酮治疗苯二氮卓类药物依赖性失眠症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失眠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邱厚胜;陈辉;张智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医院门诊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模式应用于门诊药房的效果,以提高药房工作效率、减少患者候药时间。方法:2015年1月我院门诊药房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根据人性化管理要求,以服务为中心,处理存在或潜在问题,降低影响药房药品调配速率的影响因素,制定人性化工作流程。对比制度实施前后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前,平均候药时间为(16.1±4.3)m i n、平均处方调配时间(5.7±2.1)min、人员每日发药量为(315±17)次;实施后分别为(8.2±1.7)min、(3.2±1.3)min、及(522±44)次;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2014年度平均满意度为73.1%,2015年度为92.4%。结论:人性化管理模式应用于门诊药房管理工作中,既可以提升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和工作热情,又可以减少候药时间,改善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杜青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151例双唑泰栓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了解双唑泰栓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与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烟台市2010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有关双唑泰栓的151份不良反应报告,从患者年龄分布、合并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名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药患者以21~40岁之间居多,占报告总数的80.13%;患者合并使用其他药物的仅占报告总数的5.30%,且均为两种药物联合使用;不良反应症状涵盖面广,以瘙痒、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频率为高。结论:应重视双唑泰栓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及时就诊。企业应重视不良反应监测,加强药品的安全性研究,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刘玉菲;李星辰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科学家发现雾霾致病新机制

    大气颗粒物(P M)暴露可增加哮喘、慢阻肺和肺癌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但其致病机理却一直不清楚。中国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首次阐明了超细颗粒物诱导气道炎症和粘液高分泌的一种新机制。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医用取皮机和碾皮机处理流程及注意事项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在整形手术中所使用的器械也越来越精准,取皮机和碾皮机就是其中之一,手术过程中取皮机和碾皮机能否正常使用与我们用后的正确处理密切相关。所以我们在使用后的处理过程中,一定要遵照生产商提供的使用说明和要求,以免损坏产品,影响临床科室使用。

    作者:温雨琼;严冬梅;谢华琴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浅析慢性胃炎的临床护理方法

    目的:讨论并分析慢性胃炎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选取的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医的35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护理病例进行讨论,分析更适合于我市目前慢性胃炎医疗状况的临床护理方法。结果:35例慢性胃炎患者都已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临床护理是治疗慢性胃炎的关键之一,能够有效的提高治愈率。

    作者:张晖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整体护理预防血液透析并发症状性低血压的价值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预防血液透析并发症状性低血压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就医的106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为5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整体护理,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液透析患者的病情得到了缓解。但是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采用的整体护理效果更为显著,观察组患者的发生低血压的次数明显比对照组少,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采取整体护理,其临床护理效果有效显著,降低了患者低血压的发生次数,明显的达到了护理预想效果,有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申晓芹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高频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观察高频多普勒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进行乳腺疾病诊治的患者150例,所有患者来诊时均进行高频多普勒进行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终诊断结果,观察高频多普勒对良性与恶性肿物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在高频多普勒检查中良、恶性肿物的超声征象比较。结果:150例患患者,经超声诊断良性肿瘤112例,恶性肿瘤38例,终病理诊断良性肿瘤110例,恶性肿瘤40例,灵敏度为96.36%,特异度为85.00%。对良性肿物与恶性肿物的高频多普勒征象进行比较后发现,肿物边缘毛刺、微钙化、血流信号L/T、穿支血管、频谱形态等方面具有较为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频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好,超声征象明显,对于临床上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能够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马新群;钱美娟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老年痴呆患者个性化护理及效果评价

    目的:对老年痴呆患者个性化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2例老年痴呆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个性化护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于生活能力(ADL)、生活质量(QOL-AD)以及智能状态检查(MMSE)等方面的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关于ADL、QOL-AD、MMSE等方面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能够有效提升老年痴呆患者的生活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并使患者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孟玉霞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研究甲状腺全切除术在甲状腺癌外科治疗中的影响效果

    目的:研究甲状腺全切除术在甲状腺癌外科治疗中的影响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中抽取5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25例,A组甲状腺癌患者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B组采取双叶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甲状腺癌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0.5±18.5)min,术中出血量为(59.2±10.8) ml,住院时间为(6.2±1.4)d,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0%;B组甲状腺癌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09.6±25.3)min,术中出血量为(97.8±18.2) ml,住院时间为(7.8±1.3)d,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4.0%,A组状腺癌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优于B组(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甲状腺癌患者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甲状腺癌外科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兆兴;郭晓峰;杨少军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脱落细胞涂片染色法的细胞涂片结果分析

    脱落细胞涂片染色法是病理科常用的、较可靠的一种检查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清晰地显示出细胞结构,从而较容易发现异常细胞,特别是能早期发现癌细胞。由于方法简单,检查速度快,阳性率和准确率较高,也是肿瘤普查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取含有脱落细胞的体液或分泌物制成涂片以镜下观察脱落下来的正常或异常细胞形态的变化。

    作者:于立伟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脐带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检测在胎膜早破新生儿的应用

    目的:探讨脐血中性粒细胞C D64指数在胎膜早破新生儿感染的早期诊断学意义。方法:将64例患儿分为病例组(胎膜早破组)32例、对照组(非胎膜早破)32例,对所有入选新生儿出生时在产房内即留取脐血,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中性粒细胞表面分子C D64的表达,并留取病例组新生儿外周血查血培养。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胎膜早破新生儿C D64明显升高,且血培养阳性患儿CD64指数明显升高。结论:脐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对胎膜早破新生儿感染的早期诊断有明确提示意义。

    作者:钟蓓;冯罗华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罗哌卡因用于预防导尿患者术后躁动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低浓度罗哌卡因预防全身麻醉后留置导尿患者在术后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行择期手术全身麻醉后留置导尿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后选择小一号导尿管留置导尿,试验组在手术结束前30分钟经导尿管注入0.2%罗哌卡因20m l夹毕导尿管15分钟后松开导尿管,观察并记录术后苏醒期患者的躁动分级情况。结果:试验组仅出现轻微躁动8例、不躁动42例,对照组出现4级躁动3例、3级躁动14例、轻微躁动18例、不躁动15例,试验组术后苏醒期躁动分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可以有效预防全身麻醉后留置导尿患者的术后苏醒期躁动。

    作者:林大勇;刘晏辛;李倩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浅议正畸、修复联合疗法治疗牙缺损伴牙颌畸形的临床疗效

    目的:讨论研究应用正畸、修复联合疗法治疗牙缺损伴牙颌畸形的临床疗效与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牙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普通组与联合组,分别给予常规方法及正畸、修复联合疗法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不同方法治疗后恢复情况及治疗优良率。结果:联合正畸修复组患者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75.5%(P<0.05)且3年后联合组各项功能恢复人数于复发人数均优于普通组(P<0.05)。结论:使用正畸、修复联合疗法治疗牙缺损伴牙颌畸形可促进面部形态结构与咬颌关系恢复,能够更好的解决患者发音与咀嚼等各方面问题。

    作者:张慧娟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餐前胰岛素注射及时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餐前胰岛素注射及时率的影响,通过护理干预改善餐前胰岛素注射不及时的行为,提高注射及时率。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设计餐前胰岛素注射不及时查检表,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确立并落实改进措施。结果:餐前胰岛素注射及时率由活动前的64.5%上升至89%。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改善了餐前胰岛素注射及时率低的现状,是一种有效提高餐前胰岛素注射及时率的方法。

    作者:曾前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脾胃病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脾胃病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到我院进行脾胃病治疗患者80例,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为40例,研究组为40例,给予对照组一般常规性护理方法,给予研究组循证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率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给予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法后,对照组的护理总体有效率为87.5%,患者对护理总体满意率为85%;研究组的护理总体有效率为95%,患者对护理总体满意率为97.5%。研究组不管是在护理有效率还是在护理满意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循证护理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方法,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汪宏玲;王霞 刊期: 2016年第21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