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整体护理预防血液透析并发症状性低血压的价值

申晓芹

关键词:整体护理, 血液透析, 并发症, 低血压, 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预防血液透析并发症状性低血压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就医的106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为5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整体护理,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液透析患者的病情得到了缓解。但是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采用的整体护理效果更为显著,观察组患者的发生低血压的次数明显比对照组少,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采取整体护理,其临床护理效果有效显著,降低了患者低血压的发生次数,明显的达到了护理预想效果,有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多糖铁复合物治疗6~36月龄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红源达”多糖铁复合物治疗6~36月龄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建立临床资料统一登记管理,专人负责,设立治疗前后对照组研究收集临床生长发育各指标,纵向对比分析。结果:165例应用糖铁复合物治疗,各项生长发育指标前后对比,隐匿性贫血(Ⅰ)组:体重(K g)(10.89±2.51;11.46±2.50),身长(c m)(79.92±0.49;82.46±1.21),头围(cm)(47.64±2.01;48.01±1.96);隐匿性贫血(Ⅱ)组:体重(Kg)(9.81±2.60;10.45±1.91),身长(cm)(79.12±0.51;82.17±1.32),头围(cm)(46.88±2.11;48.34±1.46);轻中度贫血组:体重(Kg)(19.71±2.66;10.44±2.01),身长(cm)(78.04±0.38;81.46±1.36),头围(c m)(46.51±2.16;48.39±1.26)。结论:应用多糖铁复合物治疗6~36月龄营养性铁缺乏症临床疗效较好,小儿胃肠道反应少,药物依从性好。

    作者:李莹;李明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我国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后的检测体系探究

    一直以来血吸虫病对人们生命健康都有着十分严重的危害,并且血吸虫病传播控制也是临床上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发展,当前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已经达到预期目标,但之后的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后的检测体系研究仍有待于进一步发展。本文就我国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后的检测体系进行分析。

    作者:刘宏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有关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及护理防范对策分析

    本文主要通过对70例骨科患者的护理过程分析发现,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很容易造成护理风险的发生。

    作者:夏梵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艾灸关元,气海穴治疗老年急性脊柱骨折后癃闭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目的:观察艾灸关元气海穴治疗老年急性脊柱骨折后癃闭的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护理疗法,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加用艾灸关元,气海穴,观察两组患者排尿情况。结果:采用艾灸关元气海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1%,并且总体排尿时间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法治疗老年急性脊柱骨折后癃闭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明显的改善尿潴留情况。

    作者:黄丽霞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认知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认知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0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96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认知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评分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韦玉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术后护理

    报告了1例急性胰腺患者的护理,其措施主要包括:生命体征的监测、围手术期动态监测血钙、凝血功能的改变、尿量的观察、加强营养和心理支持、手术后各种管道的护理、营养支持护理及心理护理等。由于监测严密,选择手术时机及护理得当,患者痊愈出院。

    作者:胡双燕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艾灸护理对肛周脓肿术后换药疼痛患者的护理效果

    目的:探讨艾灸护理对肛周脓肿术后换药疼痛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在医院201年5月到2014年5月期间诊治肛周脓肿术患者中抽取80例作研究对象并参考随机抽样法原则分成两组,观察组(n=40)接受艾灸护理,对照组(n=40)行常规术后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变化、护理依从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V A S疼痛评分是(3.62±0.91)分,护理依从度是97.50%(39/40),护理满意度是92.50%(37/40);对照组护理后的VAS疼痛评分是(5.41±1.22)分,护理依从度是82.50%(33/40),护理满意度是77.50%(31/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护理对肛周脓肿术后换药疼痛患者的护理效果确切,其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并提升其对院方提供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依从度。

    作者:徐芳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PBL与传统教学方法在运动系统模块课程临床教学中的比较

    目的:探讨传统教学方法与PBL教学法相结合在运动系统模块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骨外科学方向120名学生分为2组。在运动系统模块课程临床教学中,分别采取单纯的传统教学法和P B L教学法。课程结束后,考察各组成绩。结果:实验组理论考试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除知识的全面性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外,实验组在知识掌握牢固程度、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课堂气氛、学习兴趣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LB教学方法应用于运动系统模块课程临床教学中可取得较好教学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梅红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香港大学开发软骨组织再生技术

    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副教授陈佩领导的研究团队成功开发一套软骨组织再生技术。该技术可利用人体自身的细胞,主要是骨髓中的干细胞,培植全新的一套关节软骨组织,并构建至适当的形状大小,应用于软骨组织修复移植。与传统疗法透过移植病人其他部位的健康软骨组织作修补相比,新疗法利用病人自己的细胞在体外培植全新的软骨组织,无须损伤到健康的软骨组织,病人在手术后有望更快康复且没有并发症。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稳定性分析

    目的:分析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稳定性。方法:建立以T1及K为参数的稳定性评价指标,考察制备温度与贮存温度对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贮存温度为4℃时,T1为72h,K为-0.0051h-1,此时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稳定性好。结论: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的稳定性与制备温度、贮存温度有关。

    作者:吕欧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餐前胰岛素注射及时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餐前胰岛素注射及时率的影响,通过护理干预改善餐前胰岛素注射不及时的行为,提高注射及时率。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设计餐前胰岛素注射不及时查检表,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确立并落实改进措施。结果:餐前胰岛素注射及时率由活动前的64.5%上升至89%。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改善了餐前胰岛素注射及时率低的现状,是一种有效提高餐前胰岛素注射及时率的方法。

    作者:曾前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胃肠镜下消化道息肉高频电凝电切术临床应用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探讨胃肠镜下消化道息肉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135例消化道息肉患者,本研究中患者均行胃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对本研究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加以分析、总结。结果:本研究中患者135例,消化道息肉共189枚,185枚息肉经胃肠镜下行高频电凝一次性切除,切除率为97.9%(185/189),余下4枚息肉经胃肠镜下行高频电凝行二次切除,二次切除率为100.0%;本研究入组患者共135例,其中,5例有出血现象,以金属钛夹等治疗成功止血,未见消化道穿孔现象,并发症发生率为3.7%(5/135)。在随访的6个月~2年中,腺瘤性息肉患者复发1例,但经再次切除后痊愈。结论:胃肠镜下消化道息肉高频电凝电切术简便快捷且疗效良好,安全可靠,故值得借鉴在县级以下基层医院广泛推广。

    作者:粟锡康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闭孔疝18例临床诊治分析体会

    目的:探讨闭孔疝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9月至2015年10月期间18例闭孔疝病例。结果:18例患者均以肠梗阻收住入院,术前确诊13例,确诊率72.22%。1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均康复出院。结论:闭孔疝缺乏临床特异性表现,多发于老年多产女性,术前确诊率低。应加强对该病临床表现的认识,早期手术治疗.探讨闭孔疝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CT检查可以提高闭孔疝的诊断率。准确的诊断以及及时的手术是改善闭孔疝患者预后的关键。

    作者:陈光胜;王华强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西药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及对策

    目的:应用统计学方法探讨西药处方中的不合理之处并对相应应对对策进行分析讨论。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4月~12月西药处方10000份,统计10000份西药处方的不合理用药问题,以选药不合理、药物配伍禁忌、药物用法、用量或疗程不合理、重复用药、处方书写不规范等作为观察指标,其中联合用药的不合理性包括联合用药后产生副作用或者导致药效降低。结果:统计结果表明,10000份处方中不合理处方共计532份,占统计总量的5.32%,主要问题包括选药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药物用法、用量或疗程不合理、重复用药、处方书写不规范等。结论:选药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药物用法、用量或疗程不合理、重复用药是我国西药处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展开具体探讨,制定相应的应对对策对于降低西药处方中不合理用药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解丹平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手法复位结合过伸体位下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人椎体压缩性骨折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结合过伸体位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人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对67例76个椎体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行术前及术中手法复位,使压缩椎体形态改善后在过伸体位下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观察手术前后椎体形态的变化和疼痛缓解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椎体内骨水泥注射量3.5~6.0m L,术前骨折椎体前平均高度为原椎体高度的(60.2±14.3)%,术后明显改善恢复至(81.23±13.5)%,骨折脊柱后凸也得到了明显的矫正;术后一周的治疗有效率100%,椎体成形术镇痛和稳定脊柱的有效率,症状缓解与成形术前后椎体形态的改善具有一定的依存关系。

    作者:王开荣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手术的护理进展

    随着医疗改革的逐渐深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渐增强,患者对临床护理的要求逐渐增加,在医疗工作中为满足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要求,不断提高和改进其护理措施,强化护理服务至关重要。口腔疾病在临床中十分多见,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种植体植入的临床治疗逐渐增多,如何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逐渐受到临床重视。笔者针对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手术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作一综述。

    作者:李佳俞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改良密闭式吸痰冲洗方式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后的密闭式吸痰冲洗装置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科使用密闭式吸痰的机械通气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滴注式冲洗,对照组采用手推式冲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冲洗过程中有无呛咳反应,冲洗前后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冲洗过程中实验组患者发生呛咳反应的机率低于对照组,冲洗前后实验组HR和SPO2的变化小于对照组HR和SPO2的变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蔡静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

    目的:对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于我院产科行剖宫产手术或自然分娩的158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表法将所有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剖宫产妇340例+自然分娩产妇440例,共780例)与对照组(剖宫产妇350例+自然分娩产妇450例,共800例),对照组给予缩宫素,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联合使用益母草,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预防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宫缩持续时间(3.53±2.14)h、子宫底下降速度(1.51±0.49)c m/d、恶露持续时间(13.1±5.0)d以及产后出血率,产时、产后2h及24h出血量均由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母草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促进产妇更快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潘建川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老年痴呆患者个性化护理及效果评价

    目的:对老年痴呆患者个性化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2例老年痴呆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个性化护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于生活能力(ADL)、生活质量(QOL-AD)以及智能状态检查(MMSE)等方面的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关于ADL、QOL-AD、MMSE等方面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能够有效提升老年痴呆患者的生活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并使患者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孟玉霞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无痛胃镜联合结肠镜检查的配合与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无痛胃镜配合结肠镜检查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进行胃肠镜检查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有效护理方法。结果: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胃肠镜检查,经过有效护理,没有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并发症,仅有1例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1例患者血压升高。结论:无痛胃肠镜联合结肠镜进行胃肠镜检查的效果明显,在检查过程中辅以有效的护理,能够明显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谢晓霞 刊期: 2016年第21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