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术后护理

胡双燕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 护理
摘要:报告了1例急性胰腺患者的护理,其措施主要包括:生命体征的监测、围手术期动态监测血钙、凝血功能的改变、尿量的观察、加强营养和心理支持、手术后各种管道的护理、营养支持护理及心理护理等。由于监测严密,选择手术时机及护理得当,患者痊愈出院。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用循证医学方法评价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方法评价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为面瘫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循证医学方法对2010年~2015年发表在我国各类期刊杂志中有关针灸治疗面瘫的相关医学文献进行收集和评价,对针灸治疗面瘫的效果进行循证评价。结果:通过本次研究检索的文章可知,针灸对于治疗面瘫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本次研究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较少,样本数量不足,文献的质量也较低,对结论的可靠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后期的研究工作应该尽可能多的选取高质量的参考文献,提高结论的可靠性。结论:采用针灸治疗面瘫可有效的缩短治疗时间,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红芳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重症心肌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究重症心肌炎患者应采取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7月收治的64例重症心肌炎患者进行护理研究,随机分组,实验组35例患者选择综合护理,对照组29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的总满意度为91.43%,对照组护理的总满意度为79.31%。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对较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心肌炎患者接受综合护理,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接受各项护理措施,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治疗效果以及身体的舒适度,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作者:邓红娟;李飞;朱祥苓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安眠药可助小鼠中风后康复

    与服用安慰剂的对照组相比,经过小剂量安必恩(一种安眠药)治疗后,小鼠可以更快地从中风中恢复。安必恩是一种典型的唑吡坦药物。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用于肿瘤治疗的pH响应性纳米载药胶束的设计原则

    肿瘤部位的pH值要比正常组织的pH值低,研究者利用这个特点来设计具有pH响应性的纳米胶束,pH响应的化学结构通常是特殊的化学键以及与pH转变有关的静电作用和亲疏水转变。通过适当的设计,可以使纳米胶束在符合一般药物胶束的特性要求的同时,实现对肿瘤部位低pH值的环境响应性释药。

    作者:王鹏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侧后路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与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中期应用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PTED)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0年12月至2013年6月86例行侧后路椎间孔镜手术的患者,通过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来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72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4.6±4.8月(20~32个月)。术前、术后3d、3个月及后一次随访时的V A S评分分别为7.4±1.2、2.2±0.4、0.9±0.2、0.3±0.04分,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d、3个月及后一次随访时的ODI指数分别为70.8±15.4、23.3±6.6、18.3±5.4、8.1±2.4,术前术后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52例,良14例,可3例,差3例。结论:侧后路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疗效可靠。

    作者:陈日高;余洋;樊效鸿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针灸治疗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索针灸治疗偏瘫患者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60例确诊的偏瘫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观察时间为4周:对照组给予西医对症治疗加康复训练,实验组给予针灸治疗加康复训练;结果:实验组对于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结论:针灸治疗偏瘫患者,对其功能的恢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作者:谢荣波;王俊伟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浅析我院常见超说明书用药

    目的:收集整理本院的超药品说明书用药情况并分析,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在日常工作中收集整理并归纳出我院常见的几种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院各类超说明书用药多数较为合理,亦有少数属不合理用药。结论:虽然临床实践中超说明书用药现象非常普遍,但必须慎重,应找出对策,通过药剂科与医务科的共同干预,尽量减少或避免。

    作者:杨益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循证护理在产前健康教育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产前健康教育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168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4例,对照组84例,对照组给予产前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产前行循证护理模式下的健康教育,观察两组产妇妊娠结局及阴道分娩时间。结果: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20.24%,2.38%,同对照组35.71%,9.52%比较,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短(P<0.05)。结论:在产前给予孕妇循证护理模式下的健康教育,能有效减少危险因素,改善分娩结局,值得推广。

    作者:梁灿容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妇科宫颈癌护理中的人文关怀以及心理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妇科宫颈癌患者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人文关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宫颈癌手术患者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宫颈癌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和干预组(宫颈癌术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和人文关怀),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心理障碍改善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等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心理障碍改善总有效率(96.7%)相对于对照组(73.3%)明显偏高(P<0.05)。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为96.7%,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总满意度为(73.3%),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文关怀、心理护理用于妇科宫颈癌术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良好,可有效减轻患者心理障碍症状,确保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蒋勤花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管理的做法分析

    目的:探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管理的做法。方法:对相关组织机构进行建立,并对相应管理制度进行制定,对管理人员培训相关药物知识,临床科室和辅助科室要做到密切配合。结果:我院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医生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观念也明显好转,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也做到了基本规范。结论: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而制定的管理制度得到了初步的成效,具有实际意义,同时为其他医院对抗菌药物滥用情况的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吴燕漫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高频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观察高频多普勒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进行乳腺疾病诊治的患者150例,所有患者来诊时均进行高频多普勒进行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终诊断结果,观察高频多普勒对良性与恶性肿物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在高频多普勒检查中良、恶性肿物的超声征象比较。结果:150例患患者,经超声诊断良性肿瘤112例,恶性肿瘤38例,终病理诊断良性肿瘤110例,恶性肿瘤40例,灵敏度为96.36%,特异度为85.00%。对良性肿物与恶性肿物的高频多普勒征象进行比较后发现,肿物边缘毛刺、微钙化、血流信号L/T、穿支血管、频谱形态等方面具有较为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频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好,超声征象明显,对于临床上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能够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马新群;钱美娟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特殊护理干预对胎膜早破产妇分娩方式和临床效果的影响

    目的:分析特殊护理干预对胎膜早破产妇分娩方式和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的选择本院收治70例胎膜早破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时所采用不同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40例行特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和分娩方式。结果:研究组SAS、SDS评分分别为(32.12±5.24)分、(29.33±1.12)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8.15±5.79)分、(35.84±2.89)分;研究组自然分娩率55%显著高于对照组33.33%,两组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殊护理干预对胎膜早破产妇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优化分娩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芦文婷;衣晨瑶;武红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荧光标记聚合物胶束在实验性肝癌小鼠体内的靶向效应研究

    目的:探讨荧光标记聚合物胶束在实验性肝癌小鼠体内的靶向效应。方法:选取10只昆明种小鼠,将其随机分为罗丹明胶束组与游离罗丹明组,每组5只。比较两组小鼠活体成像情况及小鼠药物注射后的1,3,6,12,24,48h活体成像荧光强度值。结果:(1)游离组小鼠给药1h以内,游离的罗丹明会随着血液循环快速地遍布患者全身,药物代谢速度较大,24h之后药物代谢保持较大程度;罗丹明胶束组给药之后,小鼠体内药物水平会缓缓升高,3h肿瘤发生药物集聚情况,6h药物水平达到峰值,12h时药物水平仍然处于较高水平;(2)罗丹明胶束组小鼠在不同时间点活体成像荧光强度比值均高于相应时间点的游离罗丹明组(P<0.05~0.01)。结论:荧光标记聚合物胶束在实验性肝癌小鼠体内具有非常明显的靶向效应,从而为选择合理抗癌药物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吕欧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高频主灶切开对口引流治疗复杂肛瘘的临床体会

    肛瘘长期以来是公认的肛肠外科难题。其病因、病理复杂,在诊断、治疗方面均有一定的难度,近年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结合采用挂线、旷置、内口修补脱管、切缝挂线引流以及皮瓣移植等综合方法,手术中注意保护肛门的括约肌,在保持肛门的节制功能,减少复发以及术后的并发症等方面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但由于一次性的手术较低的治愈率、手术后的并发症以及后遗症较多、肛门的功能和形态受到严重的损坏和破坏、疗程周期长以及大多易复发等问题,因此仍存在进行多次手术的现象。在肛瘘的治疗中,即保护肛门功能、根治肛瘘、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笔者就高频电刀主灶切开对口引流技术进行阐述,以更好的服务临床实践。

    作者:虞洋生;任东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克霉唑与氟康唑联合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复发性的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利用克霉唑和氟康唑进行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利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选取了200例复发性的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复发性的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均利用克霉唑阴道片放入患者的阴道,观察组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氟康唑进行治疗。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9.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克霉唑联合氟康唑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临床疗效较好,且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婷;李旭敏;肖庆;舒红利;杨丽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氢吗啡酮用于上肢手术超前镇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氢吗啡酮应用于上肢手术患者超前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月60例上肢手术患者按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阵痛、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或皮下自控镇痛以及氢吗啡酮作用的超前镇痛3种不同阵痛方法随机分组进行观察,进而对比研究不同方法的实施效果。结果:通过对3个观察组的实验对比得出,氢吗啡酮在上肢手术运用中起到更加有效的超前镇痛作用。结论:氢吗啡酮对缓解上肢手术患者疼痛作用较强、起效较快、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且对患者的苏醒质量影响较小并对患者的肾上腺素、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上有抑制作用。

    作者:马喜岗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综合ICU口腔气管插管病人导管滑脱的预防和护理

    目的:综合I C U口腔气管插管患者导管滑脱的预防和临床护理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92例I C U口腔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的导管滑脱预防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临床的护理路径,观察两组患者在经过各自预防和护理后的临床导管滑脱比。结果:经比较得知,增加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患者在导管滑脱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增加预防管导管滑脱的护理路径能够明显提高ICU口腔气管插管患者的救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医疗纠纷,值得加大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作者:贾青容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当归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分析

    目的:对当归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方法:总结和分析近些年国内外有关文献。结果:当归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化学成分。结论:当归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中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作者:母月红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超声诊断先天性肌性斜颈39例分析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9例先天性斜颈的超声表现。结果:先天性斜颈患儿患侧胸锁乳突肌声像图较健侧均发生明显异常改变,其中21例表现为肿块型,6例表现为均匀增厚型,12例表现为局部增厚型。结论:高频超声对婴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李怡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中药穴位贴敷应用于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胀的护理成效

    目的:探究中药穴位贴敷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胀的护理成效。方法:选取82例进行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其肛门排气时间、腹胀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护理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和腹痛胀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穴位敷贴对行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进行护理其护理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缩短其肛门排气时间和腹胀消失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莫惠萍 刊期: 2016年第21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