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宏玲;王霞
目的:对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于我院产科行剖宫产手术或自然分娩的158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表法将所有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剖宫产妇340例+自然分娩产妇440例,共780例)与对照组(剖宫产妇350例+自然分娩产妇450例,共800例),对照组给予缩宫素,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联合使用益母草,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预防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宫缩持续时间(3.53±2.14)h、子宫底下降速度(1.51±0.49)c m/d、恶露持续时间(13.1±5.0)d以及产后出血率,产时、产后2h及24h出血量均由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母草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促进产妇更快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潘建川 刊期: 2016年第21期
一直以来血吸虫病对人们生命健康都有着十分严重的危害,并且血吸虫病传播控制也是临床上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发展,当前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已经达到预期目标,但之后的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后的检测体系研究仍有待于进一步发展。本文就我国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后的检测体系进行分析。
作者:刘宏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对老年痴呆患者个性化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2例老年痴呆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个性化护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于生活能力(ADL)、生活质量(QOL-AD)以及智能状态检查(MMSE)等方面的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关于ADL、QOL-AD、MMSE等方面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能够有效提升老年痴呆患者的生活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并使患者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孟玉霞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分析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3月~2015月3月我院收治的98例胃溃疡合并出血患者进行实验观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基础上采取静脉滴注雷尼替丁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出血停止时间和不良反应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对胃溃疡合并出血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可以明显提升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出血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章燕红;冀子中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红源达”多糖铁复合物治疗6~36月龄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建立临床资料统一登记管理,专人负责,设立治疗前后对照组研究收集临床生长发育各指标,纵向对比分析。结果:165例应用糖铁复合物治疗,各项生长发育指标前后对比,隐匿性贫血(Ⅰ)组:体重(K g)(10.89±2.51;11.46±2.50),身长(c m)(79.92±0.49;82.46±1.21),头围(cm)(47.64±2.01;48.01±1.96);隐匿性贫血(Ⅱ)组:体重(Kg)(9.81±2.60;10.45±1.91),身长(cm)(79.12±0.51;82.17±1.32),头围(cm)(46.88±2.11;48.34±1.46);轻中度贫血组:体重(Kg)(19.71±2.66;10.44±2.01),身长(cm)(78.04±0.38;81.46±1.36),头围(c m)(46.51±2.16;48.39±1.26)。结论:应用多糖铁复合物治疗6~36月龄营养性铁缺乏症临床疗效较好,小儿胃肠道反应少,药物依从性好。
作者:李莹;李明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骨科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实践运用。方法:60名在本院实习的护理中职学生依据学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人;实验组应用护理程序进行骨科护理教学查房,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教学查房方式,对两组护生理论成绩与实践成绩以及带教质量(包括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增加、交流水平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提升等)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护生成绩比较,实验组护生理论与实践成绩分别为(83.12±10.91)、(94.11±4.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90±8.10)、(81.76±4.1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生带教质量比较,实验组护生均明显强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护理程序在骨科护理教学查房中值得推广。
作者:陈小琴;王翠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胃肠镜下消化道息肉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135例消化道息肉患者,本研究中患者均行胃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对本研究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加以分析、总结。结果:本研究中患者135例,消化道息肉共189枚,185枚息肉经胃肠镜下行高频电凝一次性切除,切除率为97.9%(185/189),余下4枚息肉经胃肠镜下行高频电凝行二次切除,二次切除率为100.0%;本研究入组患者共135例,其中,5例有出血现象,以金属钛夹等治疗成功止血,未见消化道穿孔现象,并发症发生率为3.7%(5/135)。在随访的6个月~2年中,腺瘤性息肉患者复发1例,但经再次切除后痊愈。结论:胃肠镜下消化道息肉高频电凝电切术简便快捷且疗效良好,安全可靠,故值得借鉴在县级以下基层医院广泛推广。
作者:粟锡康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通过电话回访出院病人护理满意度的调查,探讨其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14年7月~2015年9月17个临床科室的出院病人中有效接受电话回访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护理质量调查。调查内容:护理管理,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护理告知,健康宣教,环境卫生设施等。结果:有效调查19390人,平均电话回访率79.66%,各季度满意率分别为88%、90%、92%、93%、94%,病人平均满意率91.4%。结论:出院病人满意度调查是一种直接、真实、客观的护理质量反馈方法,为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提供依据,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熊芙蓉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通过监测、分析多药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分布情况,为有效的预防控制多药耐药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临床标本中检出的104株多药耐药菌进行目标性监测,常规分离培养并鉴定菌种,根据标准筛选多药耐药菌,并对多药耐药菌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检出的104株多药耐药菌前5位菌株依次为屎肠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占31.73%、20.19%、10.57%、7.69%、7.69%;标本来源主要为尿液、痰液、分泌物,分别占43.27%、27.88%、18.27%;尿液中多药耐药菌以屎肠球菌为主,痰液中多药耐药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分泌物中多药耐药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各临床科室均有检出多药耐药菌,检出科室前3位依次为神外科、神内科、心内科。结论:通过多药耐药菌临床分布风险评估确定预防控制重点,加强对高危科室、高危环节和易感人群的干预,减少多药耐药菌感染和传播。
作者:张桂芬;张永丽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观察5%聚维酮碘液对Livingstone地区真菌性角膜炎/溃疡治疗的效果。方法:116人116眼只用5%聚维酮碘液点眼,每两小时一次,必要时行睑裂闭合术,待角膜荧光染色阴性后渐减至停药。结果:治愈率达79.3%。结论:在贫困地区用5%聚维酮碘液点眼,是一个可行的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袁祖旭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为有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临床探究CHOP方案联合利妥昔单克隆抗体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6月期间96例经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单一组48例、联合组48例,单一组采用CHOP方案,联合组采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CHOP方案,观察两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临床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8%、8.3%,单一组依次为83.3%、18.8%,联合组较单一组疗效好、不良反应少,P<0.05。结论:临床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老年患者采用CHOP方案联合利妥昔单克隆抗体,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性高。
作者:文斌;姜海亮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肿胀程度进行观察,并探讨相关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50例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研究,选取自2012年1月~2015年6月。对这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分析,于手术后对这50例患者施行针对性的护理,对比护理前、后患者的膝关节屈曲度数、膝关节肿胀程度以及疼痛程度,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患者的膝关节屈曲度数明显改善(P<0.05),膝关节肿胀程度和疼痛程度均明显减轻(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对患者膝关节肿胀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缓解膝关节肿胀、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功能。
作者:张丽娜 刊期: 2016年第21期
消毒供应中心对于医疗系统的作用日益突出,所以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消毒供应中心除了要建立健全的质控管理制度,通过制定严格的质控标准和完善的培训制度对员工消毒工作进行约束之外,还要在消毒流程中进行质量控制,对车间、人员以及待消毒的物品进行消毒控制,消毒流程结束后的控制也不可缺少,消毒流程结束后要进行严格的消毒监测并制定质控考核办法对消毒流程进行考核,并定期组织召开会议,积极总结经验。
作者:卡尼木古丽·吾热孜艾力;张宏瑛 刊期: 2016年第21期
随着医疗改革的逐渐深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渐增强,患者对临床护理的要求逐渐增加,在医疗工作中为满足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要求,不断提高和改进其护理措施,强化护理服务至关重要。口腔疾病在临床中十分多见,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种植体植入的临床治疗逐渐增多,如何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逐渐受到临床重视。笔者针对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手术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作一综述。
作者:李佳俞 刊期: 2016年第21期
在临床实践中,护患纠纷发生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成为护患关系的敏感点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脑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许多护患纠纷与护患沟通有着间接或是直接的关系,少见护理差错和事故发生。所以,在脑外科护理工作中要及早发现护患纠纷隐患,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患沟通,将护患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作者随机选择我院近期收治110例脑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护患沟通在脑外科护理应用的临床效果,以避免和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机会。
作者:郭旭;王莹莹;李金秋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本文详细地探讨了通过改进护理流程,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的疗效产生的影响。有利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的伤口愈合。方法:本文案例全选自于我院外科2015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由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的患者共36例临床资料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分类。并对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采取改进的护理流程。对照组仍采取常规护理,每组各18例患者。比较两组术后12周后的骨折愈合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改进护理流程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愈合具有积极的意义,达到了完全治愈的目标。值得在临床上借鉴。
作者:崔晶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究推拿手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肩周炎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信封随机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仅接受推拿治疗,实验组则接受推拿与穴位注射联合治疗,对比2组肩周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肩周炎患者治疗后的症状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肩周炎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肩周炎患者优, P<0.05。结论:推拿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崔华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餐前胰岛素注射及时率的影响,通过护理干预改善餐前胰岛素注射不及时的行为,提高注射及时率。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设计餐前胰岛素注射不及时查检表,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确立并落实改进措施。结果:餐前胰岛素注射及时率由活动前的64.5%上升至89%。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改善了餐前胰岛素注射及时率低的现状,是一种有效提高餐前胰岛素注射及时率的方法。
作者:曾前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研究脊柱胸腰段骨折截瘫合并胸外伤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5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截瘫合并胸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以上患者的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归纳。结果:对以上患者随访1~2年,平均1.2年。在胸外伤随访结果上,气管切开和膈肌修补各4例、腹腔闭式引流7例,其中14例治愈,1例死亡;另外,4例患者手术治愈,5例患者效果显著改善,其他6例没有明显改善。结论:对于脊柱胸腰段骨折截瘫合并胸外伤患者,及时正确的治疗和处理对临床症状的改善存在直接影响。
作者:马永成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对健康教育联合中医护理在外科骨折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100例外科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外科骨折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联合中医护理,能够明显提高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度。
作者:王淑琼 刊期: 2016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