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康教育联合中医护理在外科骨析患者的护理效果

王淑琼

关键词:外科骨折, 健康教育, 中医护理
摘要:目的:对健康教育联合中医护理在外科骨折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100例外科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外科骨折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联合中医护理,能够明显提高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度。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椎旁神经联合皮神经阻滞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椎旁神经联合皮内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A B两组,A组采用口服加巴喷丁治疗,B组采用椎旁神经联合皮神经阻滞辅以口服加巴喷丁胶囊治疗。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7天,15天,30天,90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 A S),血浆P物质浓度,睡眠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 A 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P物质浓度均较治疗前有降低,但B组治疗后各时间点P物质降低程度明显低于A组(P<0.05)。24小时睡眠时间治疗后B组较A组睡眠时间长(P<0.05)。B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椎旁神经阻滞联合皮神经阻滞能有效减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黄辉;艾万辉;陈理红;李晓电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认知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认知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0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96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认知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评分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韦玉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开胸顺气丸微生物限度方法验证研究

    目的:建立开胸顺气丸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进行计数方法验证,采用直接接种法进行控制菌方法验证。结果:可采用培养基稀释法(0.2m l/皿)进行细菌菌数检查,可采用常规法进行霉菌和酵母菌数检查;可采用直接接种法进行大肠埃希菌和大肠菌群的控制菌检查。

    作者:郑敏;路京;赵静;卫延明;吕倩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pH敏感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进展

    人们已经认识到,在许多治疗方案中,药物比如抗癌药等要想发挥高效作用。药物运载系统要想将药物运载到靶向部位,需要克服重重困难,总体概括为细胞外与细胞内。在细胞外,运载体在血液中的稳定性,血液中的循环时间,靶向组织部位的累积情况等等。在细胞内,运载体如何高效进入细胞,内含体逃逸问题,药物可控释放等等。

    作者:王鹏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整体护理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在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4例到我院行急诊急救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普通护理)和观察组(整体护理),两组患者的人数均为5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①观察组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为(48.52±17.65)min,对照组为(74.87±16.64)min,两组差异显著(P<0.05);②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综合满意度为96.15%(50/52),对照组为80.77%(42/52),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诊急救护理中应用整理护理,可赢得抢救时间,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作者:宋欢欢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如何运用有效的护患沟通促进护患关系的良好发展

    新的技术,新的改革不断的推动着医疗的进步,人们对于健康这两个字的意识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现在的患者对于生病,不单仅存于治疗,对医护人员技术含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以至于让不愿接受自己疾病事实的患者在隐形中对护理工作者逐渐产生了不满,提升了护患的矛盾,增加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所以对一名优秀的护士来说,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广博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还必须具备较强的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沟通是人类的行为基础,是促进护患关系的有利桥梁,能否很好的运用沟通技巧,对于把握患者需求、解决护理问题、提高护理质量有着直接影响。有效掌握好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技巧是提升我们护理工作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基础,更能改善护患关系,减少护理纠纷。

    作者:马丽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瘢痕子宫中期引产相关问题思考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中期引产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方法:对2014年2月~2016年2月间我站收治的80例瘢痕子宫妊娠中期引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整个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80例患者均采用药物引产,仅1例出现子宫破裂征象并及时给予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均未见其他并发症,治疗方法安全可靠,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结论:瘢痕子宫中期引产目前已不再是临床禁忌症,做好引产前风险评估、选择恰当的引产方法,在引产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出现子宫先兆破裂征象立即剖宫取胎。

    作者:戚萍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浅析慢性胃炎的临床护理方法

    目的:讨论并分析慢性胃炎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选取的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医的35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护理病例进行讨论,分析更适合于我市目前慢性胃炎医疗状况的临床护理方法。结果:35例慢性胃炎患者都已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临床护理是治疗慢性胃炎的关键之一,能够有效的提高治愈率。

    作者:张晖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射频技术在慢性疼痛中的应用

    目的:在慢性疼痛治疗活动中应用射频技术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择来我院接受治疗慢性疼痛疾病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随后,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射频技术治疗方案进行干预,而对对照组患者实施药物治疗方案(双氯芬酸钠含片)进行干预。结果:在射频技术治疗方案干预下的观察组,其所获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而对照组患者在药物治疗方案(双氯芬酸钠含片)干预下,其所获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2.1%,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慢性疼痛临床治疗活动中射频技术治疗方案值得实施与推广。

    作者:吴刚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新检测技术有助高效诊断罕见癌症

    剑桥大学发布的研究显示,一种新开发的无创、低成本检测技术能更好地帮助医生诊断恶性生殖细胞瘤,以便及时展开治疗,提高疗效。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健康人群体检中肠道沙门氏菌属和志贺氏菌属的带菌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健康人群体检中肠道沙门氏菌属和志贺氏菌属的带菌情况。方法:分别对我市2010~2014年共32866份健康人员体内肠道沙门氏菌属和志贺氏菌属进行常规检测,分析其带菌率各自的血清型群分布情况。结果:32866份健康人员检测结果中以沙门氏菌属为主,带菌率为0.28%,而志贺氏菌属带菌率为0.04%;91株沙门氏菌分别分布于A、B、C、D、E 5个血清群和19个血清型,以B血清群为主;13株沙门氏菌分别分布于A、B、C、D 4个血清群和8个血清型,以B血清群为主。结论:肠道沙门氏菌属和志贺氏菌在健康人体内广泛存在,尤其以沙门氏菌居多,因此在日常检测工作中应特别注意。

    作者:冯贤贵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关节松动术配合小针刀治疗功能障碍肩周炎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关节松动术配合小针刀治疗功能障碍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86例功能障碍肩周炎的患者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取关节松动术治疗,治疗组46例,采取关节松动术配合小针刀治疗,总结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7.5%,在减轻疼痛方面和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方面,治疗组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松动术配合小针刀治疗功能障碍肩周炎可以明显减轻疼痛,解除肩部组织粘连效果显著,可使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大,临床疗效确切,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建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结肠、直肠癌活检的病理诊断研究

    目的::对结肠、直肠癌活检的病理诊断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临床诊疗的300例结肠、直肠癌患者以及30例腺瘤癌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诊断时采用活检石蜡切片进行病理诊断,并与术后切除标本病理诊断进行比较。结果:术前经活检可知,300例均诊断为癌的患者,术后经复查切片,184例无法确认癌侵及黏膜下层。随后行手术切除标本均确诊为浸润癌,癌的浸润深度:21例为癌侵及黏膜下层,128例为癌侵及肌层,151例为癌侵及浆膜。经活检诊断为腺瘤癌变的30例患者中,术后标本病理诊断结果:2例局限在黏膜内,4例侵及黏膜下层,9例侵及肌层,15例侵及浆膜。结论:虽然结肠、直肠癌活检具有一定的确诊率,但对无法确诊的病例,不得将其诊断为黏膜内肿瘤,其原因为,经术后切片病理诊断,均可见癌浸润;而且,针对腺瘤癌变可采取黏膜内肿瘤诊断。

    作者:何磊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高频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观察高频多普勒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进行乳腺疾病诊治的患者150例,所有患者来诊时均进行高频多普勒进行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终诊断结果,观察高频多普勒对良性与恶性肿物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在高频多普勒检查中良、恶性肿物的超声征象比较。结果:150例患患者,经超声诊断良性肿瘤112例,恶性肿瘤38例,终病理诊断良性肿瘤110例,恶性肿瘤40例,灵敏度为96.36%,特异度为85.00%。对良性肿物与恶性肿物的高频多普勒征象进行比较后发现,肿物边缘毛刺、微钙化、血流信号L/T、穿支血管、频谱形态等方面具有较为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频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好,超声征象明显,对于临床上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能够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马新群;钱美娟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闭孔疝18例临床诊治分析体会

    目的:探讨闭孔疝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9月至2015年10月期间18例闭孔疝病例。结果:18例患者均以肠梗阻收住入院,术前确诊13例,确诊率72.22%。1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均康复出院。结论:闭孔疝缺乏临床特异性表现,多发于老年多产女性,术前确诊率低。应加强对该病临床表现的认识,早期手术治疗.探讨闭孔疝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CT检查可以提高闭孔疝的诊断率。准确的诊断以及及时的手术是改善闭孔疝患者预后的关键。

    作者:陈光胜;王华强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MRI诊断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撕裂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撕裂患者利用MRI进行诊断的方法以及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诊断及治疗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0月到2015年10月通过关节镜证实为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有无撕裂患者资料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60例患者的MRI表现,将MRI检查结果和膝关节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记录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撕裂利用MRI进行诊断的敏感性以及准确率。结果:将关节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60例患者通过M R I检查诊断为盘状半月板撕裂敏感性为100%,准确率为90.0%。结论:针对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撕裂利用MRI进行诊断的敏感性以及准确率高,具有较理想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为临床诊断盘状半月板撕裂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作者:陈炜旎;印隆林;陈加源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病毒性肝病生化检验指标变化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研究病毒性肝病的生化检验指标的变化特点,就其临床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85例病毒性肝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90例体检为正常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的血清进行常规生化指标和新生化指标的检验,记录两组人员的生化检验指标水平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人员的常规生化指标(TP、ALB、GLO、A/G)及新生化指标(ADA、PA、LAP)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肝病生化检验指标临床诊断价值确切,具有操作简单、诊断快速、准确率高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霞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管理的做法分析

    目的:探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管理的做法。方法:对相关组织机构进行建立,并对相应管理制度进行制定,对管理人员培训相关药物知识,临床科室和辅助科室要做到密切配合。结果:我院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医生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观念也明显好转,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也做到了基本规范。结论: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而制定的管理制度得到了初步的成效,具有实际意义,同时为其他医院对抗菌药物滥用情况的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吴燕漫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β-阻滞剂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方法疗效。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40例在我科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经治疗5天无效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治疗,显效20例,改善14例,无效6例自动出院,有效率85%。结论:行周密观察其可逆转和可治疗的病因。在血管扩张剂、正性肌力药物、非血管扩张剂等药物联合应用时,需要以有创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来评估其改善状况。

    作者:尹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中药穴位贴敷应用于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胀的护理成效

    目的:探究中药穴位贴敷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胀的护理成效。方法:选取82例进行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其肛门排气时间、腹胀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护理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和腹痛胀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穴位敷贴对行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进行护理其护理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缩短其肛门排气时间和腹胀消失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莫惠萍 刊期: 2016年第21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