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频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马新群;钱美娟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 高频超声, 乳腺疾病
摘要:目的:观察高频多普勒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进行乳腺疾病诊治的患者150例,所有患者来诊时均进行高频多普勒进行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终诊断结果,观察高频多普勒对良性与恶性肿物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在高频多普勒检查中良、恶性肿物的超声征象比较。结果:150例患患者,经超声诊断良性肿瘤112例,恶性肿瘤38例,终病理诊断良性肿瘤110例,恶性肿瘤40例,灵敏度为96.36%,特异度为85.00%。对良性肿物与恶性肿物的高频多普勒征象进行比较后发现,肿物边缘毛刺、微钙化、血流信号L/T、穿支血管、频谱形态等方面具有较为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频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好,超声征象明显,对于临床上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能够提供重要依据。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桡骨头及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桡骨头及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对我科2008年4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6例桡骨头及桡骨颈骨折患者经手术治疗并跟踪随访疗效评价后探讨手术治疗中的注意事项。结果:本组病例经手术治疗,肘关节功能恢复较好,手术效果满意。讨论:桡骨头及桡骨颈骨折经手术治疗,桡骨头切除术或努力达到骨折解剖复位,多能达到满意的功能恢复。

    作者:郭延新;孙振国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综合ICU口腔气管插管病人导管滑脱的预防和护理

    目的:综合I C U口腔气管插管患者导管滑脱的预防和临床护理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92例I C U口腔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的导管滑脱预防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临床的护理路径,观察两组患者在经过各自预防和护理后的临床导管滑脱比。结果:经比较得知,增加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患者在导管滑脱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增加预防管导管滑脱的护理路径能够明显提高ICU口腔气管插管患者的救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医疗纠纷,值得加大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作者:贾青容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优质护理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及对肺部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对肺部功能的影响以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56例,按随机数字表地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对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肺部功能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以及肺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可以辅助促进患者的治愈率,同时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许凤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侧后路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与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中期应用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PTED)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0年12月至2013年6月86例行侧后路椎间孔镜手术的患者,通过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来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72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4.6±4.8月(20~32个月)。术前、术后3d、3个月及后一次随访时的V A S评分分别为7.4±1.2、2.2±0.4、0.9±0.2、0.3±0.04分,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d、3个月及后一次随访时的ODI指数分别为70.8±15.4、23.3±6.6、18.3±5.4、8.1±2.4,术前术后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52例,良14例,可3例,差3例。结论:侧后路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疗效可靠。

    作者:陈日高;余洋;樊效鸿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中药治疗肝脏占位性病变1例

    2015年7月1日,笔者随导师收治肝脏占位性病变1例,经内服中药汤剂治疗,肝脏占位缩小,治疗成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蓝兰;冯艺兰;方威;李世杰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分析踝关节术后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50例踝关节骨折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给予对照组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的患者采取全面性的护理措施,护理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为9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卫晓花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中医辨证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82例脑梗死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治疗)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常规西医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A D L)评分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6%)相对于对照组(87.8%)明显偏高,而且实验组患者A D L评分(44.1±3.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2.2±1.1)分,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的临床效果良好,可针对性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刘玉兵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浅谈临床科室高值医用耗材的管理

    高值医用耗材是医疗耗材的特殊种类,不管是在医院管理,还是在科室管理工作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由于高值医用耗材大部分直接进入人体,且价格比较昂贵,因此,高值医用耗材的管理一直是医院、科室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作者:李琴;张晓芹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复方骨肽注射液促进四肢骨折愈合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复方骨肽注射液促进四肢骨折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抗感染、补钙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复方骨肽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为(8.2±1.3)周,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4±1.9)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骨肽注射液能有效的促进四肢骨折愈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煜;程斌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宫腹腔镜联合术治疗不孕不育症围术期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术治疗不孕不育症围术期的护理配合。方法:对医院收治的75例不孕不育症患者进行宫腹腔镜联合术治疗,并在患者围术期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评估其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本组75患者均痊愈,术后三年受孕率是81.3%,护理满意度是98.7%。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术治疗不孕不育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受孕率高,而应用针对性护理可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杨琴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一种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能预防痴呆

    日本国立长寿医疗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经过实验发现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异丙肾上腺素”能抑制阿尔茨海默氏症(早老性痴呆症)导致的脑神经细胞减少,从而预防痴呆。该发现有助于开发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的新方法。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疼痛规范化管理在骨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疼痛规范化管理在骨科住院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骨科术后的护理,观察组采用规范化疼痛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夜间的睡眠质量和患者对疼痛的控制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疼痛强度和睡眠满意度差异均有显著意义;观察组患者经过规范化管理后,有效缓解疼痛。结论规范化疼痛管理能有效缓解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提高睡眠满意度和疼痛护理的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谭春尼;陈梨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对多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对多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诊治的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57例,均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的改变情况,评定神经功能及疼痛,分析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患者治疗后Cobb角、椎管占位率、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患者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患者治疗后Frankel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优良率为98.2%。并发症发生率为7.0%。结论: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是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江祖洪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降低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探讨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从而降低ICU患者非计划拔管。方法:回顾性分析前三年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原因,针对原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培训后组织实施。结果: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后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高了ICU护士风险防范意识,保证了患者安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徐素佳;尤敏;王兴磊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临床路径教学法在中医肛肠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教学法在肛肠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选取70名实习护生按照简单随机方法分配至实验组(临床路径式教学)和对照组(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教学评价和护生评价均优于对照组,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试验组护生理论、操作、综合能力考核成绩及对教学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路径教学法提高了护生的理论、操作、综合能力,同时规范了教学流程,提高了教师的带教水平及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

    作者:步琪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手法复位结合过伸体位下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人椎体压缩性骨折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结合过伸体位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人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对67例76个椎体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行术前及术中手法复位,使压缩椎体形态改善后在过伸体位下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观察手术前后椎体形态的变化和疼痛缓解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椎体内骨水泥注射量3.5~6.0m L,术前骨折椎体前平均高度为原椎体高度的(60.2±14.3)%,术后明显改善恢复至(81.23±13.5)%,骨折脊柱后凸也得到了明显的矫正;术后一周的治疗有效率100%,椎体成形术镇痛和稳定脊柱的有效率,症状缓解与成形术前后椎体形态的改善具有一定的依存关系。

    作者:王开荣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甲状腺癌术后有效控制低钙血症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全甲状腺切除术后进行有效控制低钙血症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我科收入一例甲状腺癌根治术后并发低钙血症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体会。结果:通过有效的控制低钙血症的护理,病人术后恢复良好。结论:有效的控制甲状腺癌根治术后低钙血症的发生,常规进行预防性静脉滴注钙剂治疗。在进行静脉补钙治疗的过程中,从护理方面加强病情观察,落实相应护理措施,有效控制低钙血症重症发作导致严重后果,病人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作者:王晓杰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电动气压止血带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探讨电动气压止血带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通过30例骨科手术患者电动气压止血带的使用中,严格掌握电动气压止血带的适应症及禁忌症;做好患者的宣教工作以取得配合;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流程,方法及注意事项;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止血效果好,术野清晰,便于术者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同时还可使手术出血量降至低限度,达到预期的目的。结论:电动气压止血带使用于骨科手术中可减少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马琴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螺旋CT诊断肺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双排螺旋C T诊断肺癌的方法,并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26例肺部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均经过螺旋C T诊断为肺癌,请外院专家来我院会诊穿刺,在螺旋C T引导下对该26为患者进行穿刺活检,并对螺旋CT诊断结果的准确率和病理活检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析和对比评价。结果:CT征象主要包括:“三阻”征、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等。双排螺旋C T检出28例肺癌患者,穿刺活检病理检查诊断其中肺癌22例,螺旋C T对肺癌诊断准确率高达78.57%。22例肺癌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10例,腺癌16例,鳞癌5例,小细胞肺癌1例,另外6例为炎性组织和结核肉芽组织,临床诊断价值较高。结论:螺旋CT诊断肺癌临床价值较高,可以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诊断方法值得临床借鉴和广泛的推广使用。

    作者:王丹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盐酸曲唑酮治疗苯二氮卓类药物依赖性失眠症的效果分析

    目的:对应用盐酸曲唑酮(TH)治疗苯二氮卓类药物依赖性失眠症(下文简称BDI)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苯二氮卓类药物依赖性失眠症(BDI)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盐酸曲唑酮(TH)戒断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PSQI)评分情况,并观察临床疗效、治疗期间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1d相比,患者在治疗2周和4周后的PSQI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疗程结束后治愈68例,好转9例,治愈率为88.3%(68/77)。用药期间3例患者有轻微口干,1例出现乏力,1例便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5/80)。结论:盐酸曲唑酮治疗苯二氮卓类药物依赖性失眠症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失眠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邱厚胜;陈辉;张智 刊期: 2016年第21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