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鑫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6例产后抑郁症病人,对其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结果:26例产后抑郁症病人,通过我们常规产后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及心理护理等积极的护理干预后,其产后抑郁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均能主动爱护婴儿,情绪好转,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结论:积极的护理干预对治疗产后抑郁症有积极作用。
作者:董红 刊期: 2016年第21期
中药真伪,掺假对临床使用药效有影响,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笔者在工作中遇到以下中药伪品及掺假,要认真区分鉴别,方法简便准确,值得推广。
作者:王乐芳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联合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试验择取病例人员均是老年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到院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时间为2013年5月~2015年9月,获得病人和其家属同意以后,随机将66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人数相同,各33例,对照组患者施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基于常规治疗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和对照组比较,明显要高,可达90.9%,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症状积分减少情况更加显著,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老年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中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效果确切,对于患者症状表现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运用价值高,建议若条件允许可积极使用。
作者:汪学红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对双腔气管插管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间气管道管理方式以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间57例在手术麻醉中使用双腔气管插管的患者,对所有患者麻醉复苏过程中的气管管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对患者手术前、拔除气管插管前、拔管时、拔管后5min、拔管后10min、手术后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调查患者气管管理效果。结果: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前、拔管时两个时间的心率、中心静脉压、呼吸次数、血氧饱和度与其他时间段相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加强双腔气管插管麻醉复苏期的气管道管理能够帮助患者维持稳定的生命体征,对患者的康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许伯林;王庆安;李良文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复方骨肽注射液促进四肢骨折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抗感染、补钙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复方骨肽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为(8.2±1.3)周,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4±1.9)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骨肽注射液能有效的促进四肢骨折愈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煜;程斌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荧光标记聚合物胶束在实验性肝癌小鼠体内的靶向效应。方法:选取10只昆明种小鼠,将其随机分为罗丹明胶束组与游离罗丹明组,每组5只。比较两组小鼠活体成像情况及小鼠药物注射后的1,3,6,12,24,48h活体成像荧光强度值。结果:(1)游离组小鼠给药1h以内,游离的罗丹明会随着血液循环快速地遍布患者全身,药物代谢速度较大,24h之后药物代谢保持较大程度;罗丹明胶束组给药之后,小鼠体内药物水平会缓缓升高,3h肿瘤发生药物集聚情况,6h药物水平达到峰值,12h时药物水平仍然处于较高水平;(2)罗丹明胶束组小鼠在不同时间点活体成像荧光强度比值均高于相应时间点的游离罗丹明组(P<0.05~0.01)。结论:荧光标记聚合物胶束在实验性肝癌小鼠体内具有非常明显的靶向效应,从而为选择合理抗癌药物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吕欧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分析研究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撕裂患者利用MRI进行诊断的方法以及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诊断及治疗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0月到2015年10月通过关节镜证实为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有无撕裂患者资料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60例患者的MRI表现,将MRI检查结果和膝关节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记录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撕裂利用MRI进行诊断的敏感性以及准确率。结果:将关节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60例患者通过M R I检查诊断为盘状半月板撕裂敏感性为100%,准确率为90.0%。结论:针对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撕裂利用MRI进行诊断的敏感性以及准确率高,具有较理想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为临床诊断盘状半月板撕裂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作者:陈炜旎;印隆林;陈加源 刊期: 2016年第21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患者在出院后的护理需求增加,但是医院的人力资源相对紧张,无法为出院患者提供完善的医疗护理服务,社区护理中开展延续性护理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满足患者出院后的康复需求。社区家庭开展延续性护理可以将医院与社区卫生站工作联系在一起,以医院为中心,联合多个社区的服务模式,为居民提供从医院到社区的完整医疗服务。
作者:张欢欢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对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分析。方法:我院在2010年3月至2015年11月间,对患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并且记录其在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进行分析。结果:平均的记录时间在十个月,对于手术前来说,手术后对患者的VAS评分、MiGill-Melzack 评分(P<0.05)以及生活质量的综合评估值有了明显的改善。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对于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具有显著疗效,它可以很好的减轻患者的病痛感,不仅加强了椎体的硬度,还对患者本身的创伤度很小,是一种能够提高患者生活品质的好方法。
作者:唐正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在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4例到我院行急诊急救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普通护理)和观察组(整体护理),两组患者的人数均为5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①观察组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为(48.52±17.65)min,对照组为(74.87±16.64)min,两组差异显著(P<0.05);②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综合满意度为96.15%(50/52),对照组为80.77%(42/52),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诊急救护理中应用整理护理,可赢得抢救时间,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作者:宋欢欢 刊期: 2016年第21期
英国《自然》杂志公开发表的一项分析显示,肿瘤的发展受到环境和外在因素的影响更大,而内在因素,例如DNA复制中随机错误的影响,却并没有以往所认为的那么大。该研究表明,在癌症的预防和研究当中,考虑这些外在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观察精细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脑出血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精细护理路径模式,记录对比护理临床效果,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精细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出血患者临床,可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者健康知识掌握,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较高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并广泛应用。
作者:王珊珊;侯凤枝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预防血液透析并发症状性低血压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就医的106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为5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整体护理,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液透析患者的病情得到了缓解。但是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采用的整体护理效果更为显著,观察组患者的发生低血压的次数明显比对照组少,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采取整体护理,其临床护理效果有效显著,降低了患者低血压的发生次数,明显的达到了护理预想效果,有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申晓芹 刊期: 2016年第21期
肿瘤部位的pH值要比正常组织的pH值低,研究者利用这个特点来设计具有pH响应性的纳米胶束,pH响应的化学结构通常是特殊的化学键以及与pH转变有关的静电作用和亲疏水转变。通过适当的设计,可以使纳米胶束在符合一般药物胶束的特性要求的同时,实现对肿瘤部位低pH值的环境响应性释药。
作者:王鹏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究益母草注射液与缩宫素结合使用于防治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4年5月~2015年12月进行剖宫产术的产妇27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141例,观察组137例。对照组单独使用缩宫素,观察组则将益母草注射液与缩宫素结合使用。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30%和95.62%,且观察组出血天数更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益母草注射液与缩宫素结合使用于防治剖宫产产后出血效果良好,且能保证安全性,应当在临床工作中广泛使用。
作者:何芳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分析针对老年脑血栓患者应用综合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中纳入我院住院部在时间段2015年1月~2015年12月区间收治老年脑血栓患者共8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编号奇偶性方法进行分组,分别将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观察组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之上采取综合护理模式进行干预。以临床疗效为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38/40),对照组为77.50%(31/4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并且具有统计学方面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脑血栓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模式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应用价值值得肯定并予以推广。
作者:陈仙方;王风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分析特殊护理干预对胎膜早破产妇分娩方式和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的选择本院收治70例胎膜早破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时所采用不同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40例行特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和分娩方式。结果:研究组SAS、SDS评分分别为(32.12±5.24)分、(29.33±1.12)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8.15±5.79)分、(35.84±2.89)分;研究组自然分娩率55%显著高于对照组33.33%,两组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殊护理干预对胎膜早破产妇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优化分娩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芦文婷;衣晨瑶;武红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到2014年3月收治的7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实验组A和对照组B,每组38人,实验组A患者给予西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盐酸氨溴索口服液和止嗽加味汤剂治疗;对照组B患者给予西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盐酸氨溴索口服液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经过半个月治疗后,A组临床效果中30例为显效;7例为有效;1例为无效,治愈率为97.4%。B组临床效果中20例为显效;10例为有效;8例为无效,治愈率为78.9%。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且副作用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所以能受到许多患者的拥护和支持,在临床上应该广推使用。
作者:芦峰 刊期: 2016年第21期
中医历来重视养生和预防疾病。《黄帝内经》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其理论体系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它对中医的养生、预防疾病具有指导作用。文章通过对黄帝内经天人合一、治未病养生思想的阐述结合个人学习体会,分析其现代意义,使中医经典养生思想得以推广和发展。
作者:沈淑慧 刊期: 2016年第21期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田野教授团队在全球首次将声动力疗法成功应用于下肢及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人治疗。临床观察表明,此疗法能在较短时间内明显缩小和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解除病人肢体疼痛和头晕等症状。相关学术论文已陆续发表于《血栓与止血》等多家国际著名专业期刊上。专家评价说,声动力疗法有望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治疗困境中突出“重围”,铸造出一把“削斑利器”。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