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业云;史罗明;龚菁;张锁才
胃间质瘤临床少见,我院近收治二例,现报告如下:例1,男性,64岁,因黑便3天入院.体格检查:贫血貌,心肺腹检查无异常.
作者:高建军;马维龙 刊期: 2002年第11期
随着心内心电生理学工作的开展,尤其是随着导管消融术的发展,Mahaim纤维的临床、电生理特征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目前认为Mahaim旁道位于右侧游离壁,心房端插入三尖瓣环心房侧,心室端插入三尖瓣环心室侧为房室旁道,心室端插入右束支远端为房束旁道.目前国内已有治疗成功的病例.我院于今年应用射频消融术成功治疗1例Mahaim纤维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病人,现将心电图特征报告如下:
作者:洪美满;林荣;曾碧英 刊期: 2002年第11期
肾组织检查是肾脏疾病诊治的金标准.为了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判断预后,且无肾穿刺禁忌证时,内科各种原发、继发及遗传性肾实质疾病皆可穿刺[1].本院自1997年~2001年肾穿刺共46例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金烈;吕春燕;黄渊;吕洪华;黄甘霖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急性腹泻是老年人多发病之一,由于临床表现明显,容易导致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而危及生命.我所二年来收治老年急性腹泻患者24例,现将治疗观察及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狄维鹏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我科于1994年1月~1998年10月间,用液氮冷冻治疗面部基底细胞癌16例,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向建光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有无早期肾病.方法:观察住院165例2型糖尿患者晨尿微量白蛋白,分初诊组,复诊组,对照组以t检验比较.结果:初诊2型糖尿病组有20%尿微量白蛋白增高,可能诊为早期肾病,但无临床肾病发现.糖尿病病程愈长,尿微量白蛋白愈高,直到临床肾病期.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实际病程已数年,尽早诊断糖尿病并干预治疗对糖尿病患者预防十分重要.
作者:吕国萍 刊期: 2002年第11期
近年来,结核病发病率增高,抗结核药的应用随之增多,抗结核药导致肝损害的病例数明显增多,现对我科收治的28例抗结核致肝损害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钟庆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的老年性疾病之一.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病人及早康复.1998~2001年,我们对23例病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开展了早期康复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祥庆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甲亢可引起血液系统改变,笔者近年来共收集资料完整的病例87例,现将治疗前后的外周血象变化分析如下.
作者:葛明;阮立功;嵇月月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治疗方案及疗程.方法:选择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118例,随机分成4组,1组用硝酸咪康唑200mg,每天早晚各1次塞阴道,共7次为一疗程,2组在1组基础上,下1次月经干净后3天重复1疗程,3组在1组基础上,口服伊曲康唑200mg,每日1次,共3天为一疗程.4组在3组基础上,下1次月经干净后3天重复1疗程.停药后4、8周评定疗效.结果:停药后4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8周1、2、3组与4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联合用药延长用药周期能有效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
作者:杨敏;劳金美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HBsAg阳性原发性肝癌(PHC)和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IgM型HBcAb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免疫法测定HBsAg阳性PHC组(40例)和乙肝后肝硬化组(45例)血清IgM型HBcAb的阳性率.结果:HBsAg阳性PHC组IgM型HBcAb的阳性率(23/40)明显高于乙肝后肝硬化组(6/45),P<0.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血清IgM型HBsAb是HBsAg阳性PHC的肿瘤标记物.
作者:王业忠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我院自1997年到1999年共做内镜检查14862例,其中内镜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有1335例,本文着重分析遗传及其它因素对发病的影响.
作者:赵理梅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我科自1997年3月~2001年10月共收治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86人,给予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其中有22人自主呼吸完全恢复,撤离呼吸机后又突然呼吸停止,再次插管机械通气,现将其原因分析汇报如下.
作者:江倩萍;金杨 刊期: 2002年第11期
1临床资料我科于2001年收治1例病人,男性,31岁,个体户,住院号23561.患者于住院前3天,睡眠7小时后突发右下肢肿胀,活动不能,当时就治我院.以:①右下肢深静脉血栓;②肿瘤伴急性出血收住外科.
作者:阿丽努尔;阿迪拉;岳华;何卫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糖尿病合并肺炎或合并肺结核较多,但同时合并这两种感染很少,我院从1995年至2000年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肺部双重感染18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维娟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合并糖尿病的外科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对60例该型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高血糖的发生机理、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该型患者发生酮症酸中毒8例,高渗性昏迷2例,感染12例.临床治愈36例;好转9例:轻残3例,中残4例,重残2例;死亡12例.结论:尽早清除颅内血肿,降低颅内压;及时确诊和治疗糖尿病,防治并发症,可减少死亡率和残存率.
作者:杨本勤;丰喆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伴AFP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口服拉米夫定100mg/天,6个月后进行第一阶段评定,接连第二阶段仍以拉米夫定攻固.结果:8例病人经6个月治疗后HBV-DNA全转阴,AFP、ALT随HBV-DNA阴转而逐渐恢复正常.但是第二阶段治疗时有2例HBV-DNA复阳,其中一例YMDD变异.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伴AFP增高疗效显著,但是用药时间不宜过长,长期服用会出现病毒耐药和变异.
作者:傅淑艳;赵慧敏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人工流产术前使用米索前列醇对宫颈软化扩张的效果.方法: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的初孕妇,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术前5小时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待宫颈软化宫口松弛后手术,时照组按传统宫颈扩张施行手术.结果:实验组宫颈充分软化扩张达83%,对照组为0.软化不佳实验组5%,而对照组85%,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人工流产前口服米索前列醇比传统的吸宫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及人流综合反应,减少受术者的痛苦.
作者:陈碧雄 刊期: 2002年第11期
近年来,药物流产已在国内广泛使用,大量的临床研究在验证了其高达90%的完全流产率和药物副反应十分轻微的同时,也发现了其不可忽视的缺点--药流后阴道出血时间长,出血量较多,个别潜伏大出血危险,排囊后有10%左右仍需清宫,故药流只能部分替代而非完全替代吸宫术.鉴于以上情况,根据米索前列醇对宫颈的扩张作用和对子宫肌的收缩作用引用至吸宫术,在人流术前应用米索前列醇,然后再行人工流产术,大大减轻了受术者的痛苦,收到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瞿丽芬 刊期: 2002年第11期
传统的输血方法就是不管病人需要什么血液成分都输注全血.
作者:赵献敏 刊期: 200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