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月宁;王爱兵;佟琳;安阿玥
沈绍功教授在“二仙汤”及其变化的基础上尊重原意进行调整,灵活运用“加减二仙汤”并扩展其滋肾阴、温肾阳、调冲任的功效.针对临床因内分泌功能失调而出现的更年期高血压、更年期综合征、更年期精神分裂症、闭经、肾炎、神经衰弱、糖尿病及多种慢性病属肾亏阴阳两虚、虚火上炎等一系列病症有治疗价值.方中当归、益母草调冲任,进而协调肾阴肾阳之平衡;如此配伍可谓精妙,阴阳之药易格拒,此组药物却可促成阴阳药物的相互融合.
作者:贾海骅;李玉波;李志更;张治国;韩学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急性腰扭伤是临床常见病,中医药治疗具有一定优势,故对近年来中医药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对针灸推拿疗法、中药疗法、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进行分类分析和评述.其研究仍以针灸推拿疗法为主,主要进展表现在文献挖掘、规律性总结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新型特殊针法相关临床研究不断涌现,超短波、红外射频等现代科技手段引入中医药治疗急性腰扭伤领域,并对中医药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前景及不足进行了展望.
作者:仇秀宇;赵丹;屠立平;许家佗;龚博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痛风是尿酸盐结晶沉积引起的病变,造成急性炎症反应性滑膜的反复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而历代中医对其病名、病因病机论述不一.《景岳全书》是明·张景岳所著,熔其毕生临床心得、处方体会、用药特长于一炉,其中属于现代痛风范畴的中医病名如风痹、脚气、历节、骨痹、热痹等具有独特的见解.笔者通过对《景岳全书》中有关痛风范畴的中医病名相关诊治方法进行整理与分析,并总结其中与痛风相关的论述,为痛风的早期预见性诊断、干预治疗及其预防调护提供理论指导.
作者:谢平金;邓铭聪;柴生颋;刘成丽;吴栩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中药健脾消癌方对大肠癌肝转移裸鼠模型肝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表达的影响,探索其防治大肠癌肝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人大肠癌细胞肝转移裸鼠模型,将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健脾消癌方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并观察各组裸鼠肝转移情况,测定其肝组织中MMP-9、TIMP-1表达量.结果:健脾消癌方组肝转移率低于模型组及阳性对照组;健脾消癌方组肝组织中MMP-9及TIMP-1表达低于阳性对照组及模型组,高于空白对照组;健脾消癌方组MMP-9/TIMP-1比值低于阳性对照组及模型组,而与空白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健脾消癌方可抗结肠癌肝转移,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MP-9及TIMP-1表达、保持二者间的动态平衡有关.
作者:杨晓;蒋益兰;李勇敏;谭小宁;简小兰;罗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读《临证指南医案》须重视书中附论注释和所载案例互证.故从“肺胃同调”“喜用鲜药,巧用陈药”“脾虚夹痰,扶正祛邪”“温通脾阳,化湿祛邪”“药寓食疗”5个方面解析《临证指南医案·脾胃》,5个方面均贯穿着叶天士重视脾胃及脾胃分治的理念,并附两则应用案例.
作者:赵家有;宋春生;张颖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五苓散降压作用及其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方法:选择50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按随机数字袁法分为模型组、五苓散高、中、低剂量组、替米沙坦组各10只,选择10只Wistar京都大鼠作为正常组,测量大鼠用药前后2、4、6、8周的血压、心率以及体质量.测定给药8周各组血清中肾素(Renin)、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水平以及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ACE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 mRNA的表达.结果:用药后第4周起五苓散各剂量组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心率以及体质量均有降低作用;用药8周后,五苓散高、中剂量组血清中Renin、AngⅡ、ALD的含量均低于模型组,五苓散各剂量组心肌组织中AT1 mRNA的表达量低于模型组,ACE2 mRNA的表达量高于模型组.结论:五苓散能够降低血压,其机制可能与RAAS系统的调控作用有关.
作者:江宏;钱林超;奚胜艳;彭立;杨宗保;赵玉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风湿宁胶囊(FSN)含药血清干预对CIA-FLS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血清干预24、48、72 h后对CIA-FLS细胞增殖状态的影响;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通过流式细胞仪观察各组血清干预48 h后对CIA-FLS细胞早期和晚期凋亡情况的影响.结果:CCK-8法结果表明,在24 h,FSN各浓度(20%、10%和5%)含药血清干预对CIA-FLS细胞的增殖无抑制作用;在48 h,20% FSN含药血清和10%FSN含药血清干预对CIA-FLS细胞的增殖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在72 h,FSN各浓度(20%、10%和5%)含药血清对CIA-FLS细胞增殖均可见显著的抑制效果,其中20%风湿宁胶囊含药血清效果好.Annexin V-FITC/PI双染检测结果表明,风湿宁胶囊含药血清各浓度(20%、10%和5%)组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细胞总凋亡率,其中20%风湿宁胶囊含药血清组对CIA-FLS细胞凋亡促进作用强.结论:风湿宁胶囊含药血清对CIA-FLS细胞增殖的抑制及凋亡的促进可能是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之一.
作者:王一婕;王永辉;张晓圆;周然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自拟“车葛楂苓汤”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儿均来自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车葛楂苓汤加减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蒙脱石散、庆大霉素颗粒口服,2组疗程均为5d,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研究结果显示,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车葛楂苓汤对小儿腹泻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袭雷鸣;金喻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少弱精子症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常合并有慢性前列腺炎、精囊炎、精索静脉曲张等男科常见病、多发病.史宏教授诊疗少弱精子症紧扣中医特色,注重中西医结合,认为本病的病位在精室,肾虚是贯穿其始末的基本病机,或肝肾阴虚,或脾肾阳虚,或肺肾阴虚,或伴有不同程度的气滞血瘀、湿热蕴结,阻碍精子的发生发育,抑制精子的活动,使精子密度减少、活力降低,导致男性不育症的发生.治疗主张“治病必求其本”,补肾乃是治疗少弱精子症的根本大法,以滋补肝肾、健脾益肾、润肺补肾、清热祛湿、活血化瘀为法.创有“红黄仙子饮”、“参术仙子饮”、“乌黄仙子饮”、“丹七仙子饮”等经验方,并运用“阶梯疗法”治疗复杂性少弱精子症,临床取效显著.
作者:陆良喜;王文杰;陆杰;胡小利;陈忞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探析梅国强教授拓展“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治法运用于杂病辨治的思维方式和临证经验.围绕通阳法,以“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为切入点,结合梅国强拓展通阳法思路,运用于辨治杂病的认识及其辨治各科病证的验案进行分析.从通阳不在温,然非尽在利其小便,并将其拓展至清热祛湿(痰)、淡渗利湿、活血化瘀、化痰(饮)宣痹等法以通阳来阐释其拓展运用思路.
作者:周贤;方方;邢颖;许乐思;刘松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中医亚健康学是近年来中医学与亚健康学科相互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从2008年开始创立到现在,已经初步完整地构建了中医亚健康学的学科体系构架.本文对近年来中医亚健康学学科发展的背景进行介绍,重点从教材的编写、科研平台的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学科基地的建设以及学术环境的建设等方面对中医亚健康学的建立做了系统的总结,并对目前学科建设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与分析,以期对中医亚健康学日后的发展方向提出可参考的建议.
作者:张冀东;何清湖;孙贵香;孙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益气温阳法临床疗效及免疫疗效机制.方法:采用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流式细胞仪三色荧光直接免疫法检测T、B淋巴细胞亚群,探讨CITP病人免疫紊乱状态及疗效机理.结果:本研究治疗组总病例数28例,完全反应4例(14.29%),有效8例(28.57%),总有效率42.86%.治疗前平均Plt计数(23.02±13.69),治疗后平均计数(46.18±50.47),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机制研究提示,治疗后显著降低NKT细胞、CD3DR+活化T细胞比值;升高CD19+ CD5+/CD19+比值、CD4+ CD25+ Treg细胞和Th2细胞,起到免疫调节和免疫耐受作用.结论:益气温阳法通过降低NKT细胞、CD3DR+活化T细胞,提高CD4+ CD25+ Treg细胞和Th2细胞,显著改善免疫紊乱状态,改善外周血小板水平.
作者:全日城;张姗姗;杨晓红;许勇刚;胡晓梅;刘锋;麻柔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电针穴位对大鼠分娩的镇痛效应及其中枢5-HT、2A受体基因与蛋白的表达.方法:120例孕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电针三阴交穴组、电针合谷穴组、电针合谷加三阴交组、电针血海穴组及药物组.热水甩尾观察镇痛效应,ELISA法检测血清5-HT水平,Real-timePCR、Westernblot检测中枢5-HT及2A受体mRNA与蛋白表达.结果:大鼠痛阈值治疗前(f=0.73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F=216.36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5-HT、大脑、脊髓5-HT及2A受体mRNA与蛋白表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电针不同穴位由低至高依次为空白组<血海组<合谷加三阴交组<合谷组<三阴交组<药物组,不同程度降低血清5-HT表达水平,提高大鼠痛阈值及大脑、脊髓5-HT及2A受体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结论:电针不同穴位产生不同针效作用与电针不同程度降低血清5-HT表达水平及提高中枢5-HT、2A受体mRNA与蛋白表达相关,揭示5-HT及2A受体参与电针穴位镇痛的作用机制.
作者:蒋秋燕;王美丽;李丽;李艳林;王梦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表证是外感病邪引发的一类初期综合表现,以恶寒、发热、苔薄、脉浮为主,常常伴随疼痛、咳嗽或腹泻.恶寒、寒战是对外邪初期的抵抗,其本质是诱导产热,从而诱发骨骼肌的颤抖高效产热,为发热做动员.发热不利于病邪(病原微生物)的生存,而有利于人体正气的增强,但高热会危及生命,人体有相应机制应对.辛味中药中的TR PV1激动剂在早期使用,可以成功抑制寒战,阻止产热;在发热期使用可以迅速使得腠理开泄,汗出热退且不易反弹.此外,这些激动剂也有优良的止痛、止咳作用,对外感证有全面的疗效.辛味中药在解表时优先考虑其辛散作用,至于其温凉之分的分子意义有待进一步阐明.热敏通道激动剂的消炎作用并非杀菌或病毒,而是阻止其病理产物不良信号的传递.由于感染的复杂多样性,应将解表法与其他治法有机结合起来使用.
作者:杨桢;汪文来;刘珍洪;高蔚;杨阳;安致君;赵红霞;Michael Xi Zhu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清代名医陈士铎对虚汗证的辩证治疗有独特见识.故在探讨陈士铎所著《辨证录》治疗虚汗证三则医案的用药特色和病因病机,进而总结出治疗虚汗证“补阴摄阳、滋肾水兼清心火、补肾滋阴”的学术思想,并发现陈士铎在治疗虚汗证的三则医案中尤为固护肾水的重要性,肾水足则五脏阴阳调和,五脏阴阳调和则汗液止.陈士铎治疗虚汗证的重要思想为我们临床治疗虚汗证提供了明确的辩证思路,对临床虚汗证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范红江;闫海峰;刘厚涞;王克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糖尿病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代谢综合征,属于中医“消渴”范畴.中医认为消渴病的基本病机为阴虚燥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虚燥热常常累及肺、脾、肾三脏,因此中医治疗消渴病常以“三消”立论.吴颢昕教授认为现代的糖尿病与古代消渴病的证型已有所不同,临床辨证不可拘于一格,应突破三消辨证,把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并认为气阴两虚、脾肾俱亏为糖尿病发病之本,且伏热为标、瘀滞为变,治疗上以益气养阴、健脾补肾为主,佐以清泻伏热、活血化瘀并贯穿始终.
作者:徐达;吴颢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与穴位特异性比较,有关穴位的非特异性效应研究和报道相对较少.实际上,穴位非特异性效应可能是针灸特异性效应产生的基础和前提.故从国内外有关经穴效应特异性研究的争论热点出发,提出经穴效应非特异性研究值得思考.从临床疗效等对经穴非特异性效应的表现形式进行了总结,初步阐释了穴位非特异性的实质内涵,并分析提出经穴效应非特异性产生的基础可能包括皮肤结构系统、皮肤信号传导系统、针灸后穴位局部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以及中枢广泛效应机制等,为今后的穴位非特异性效应的研究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作者:曾传;杨惠;张何骄子;吴巧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青龙、白虎、朱雀及玄武上应天象,张仲景将其创造性地用于命名汤方治疗伤寒类疾病,创立了四象方阵并被后人沿用至今.青龙、白虎及玄武汤在《伤寒论》中均有明确记载,而有关朱雀汤的存在与否及具体何方,学术界主要持5种观点:一是朱雀汤本就不存在或已散逸;二是朱雀汤为群方说;三是朱雀汤为十枣汤;四是朱雀汤为黄连阿胶汤;五是朱雀汤为四逆汤类,并一一进行了阐述.
作者:蒋莉娅;唐正利;江淑秋;赵弘卿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伤寒论》中病证名的英译一直以来都是《伤寒论》英译的重点和难点,其具有多义性、抽象性、模糊性、文学性、专业性等文本特点.译者在翻译《伤寒论》的病证名时需要考虑语言因素和文化因素等对译文可接受性的影响,灵活运用直译法、直译法结合注释法、意译法、音译法结合注释法等多元化的翻译方法,以准确完整地翻译词义进而提高译文的可接受性.
作者:白雅雯;麻春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痰湿质、气虚质、平和质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于广东省中医院进行健康体检中医体质辨识为痰湿质、气虚质、平和质的岭南地区中老年人群,对比分析3种体质之间血压、尿酸、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体质量指数水平和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超重/肥胖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痰湿体质血压、尿酸、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体质量指数水平和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超重/肥胖发生率显著高于气虚质和平和质,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气虚质和平和质.结论:痰湿质是岭南地区中老年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密集的危险体质,提示可以基于中医体质角度防治心血管疾病.
作者:蔡海荣;赵帅;黄永莲;黄炬明;陈伯钧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