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六味地黄丸抗焦虑作用的实验研究

陈嵘;李菊;谭丽萍;殷华;朱晓松;汝晶;杨杏芝;朱梦茹;季恩

关键词:六味地黄丸, 焦虑, γ-氨基丁酸, 小鼠, 实验
摘要: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的抗焦虑作用.方法:采用改良天敌应激复制小鼠焦虑模型,与地西泮阳性对照组比较,观察高、中、低3个浓度的六味地黄丸对焦虑小鼠体质量、体温、饮水量、行为、血清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lic,acid,GABA)水平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减轻、体温升高,平均饮水量大,OE%、OT%、血清GABA浓度低;与模型组比较,其余各组体质量增加,阳性对照组体温降低,六味地黄丸高、中剂量组平均饮水量小且与阳性对照组的OE%、OT%、血清GABA浓度均较高;与六味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体温降低,平均饮水量小,OE%、OT%、血清GABA浓度高.结论:六味地黄丸滋肾阴而抗焦虑,具有量效依赖性,提高GABA水平是可能机制之一.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民国中医期刊《现代国医》的价值研究

    民国中医期刊承载了近代中医药的珍贵文献资料,促进了中医药的学术交流,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等诸多内容,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故以《现代国医》为例,研究民国中医期刊在中西医论争、中医教育和中药发展三方面的史料价值,同时介绍了民国中医期刊连载的专著、名家医案及中医名家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

    作者:张云;李文林;陈仁寿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补肾活血方治疗肾虚血瘀型月经过少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治疗肾虚血瘀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诊治中48例月经过少(肾虚血瘀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给予补肾活血方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周期治疗,比较和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中医症状积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活血方在恢复月经量及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势明显,疗效显著.

    作者:卢燕;左亚威;王佩娟;汪兰兰;李恩恩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髓减致痿”病机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中医“髓减致痿”病机的科学性.方法:将6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补肾组5组,切除大鼠双侧卵巢制作骨质疏松症模型.阳性对照组灌胃给予戊酸雌二醇,补肾组灌胃给予左归丸,连续给药3个月.采用Micro CT检测股骨BV/TV(%),骨计量学方法检测胫骨骨组织形态.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骨丢失率显著增加,股骨BV/TV以及胫骨TBV%均显著减少,而TRS%、TFS%夏其TRS/TFS显著增加;同时髓腔中出现大量脂肪细胞,ABS%显著增加,而其他骨髓细胞相对减少.而给予左归丸和戊酸雌二醇后,上述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发生逆转.结论:切除大鼠卵巢3个月后,在骨量显著丢失的同时,骨髓中脂肪细胞大量增多而其他骨髓细胞明显减少,而补肾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这一情况的发生,证明了中医“髓减致痿”病机的科学性.

    作者:胡华刚;陶黎;吴佳莹;赵宏艳;汪文来;于峥;刘红;潘静华;李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对月经周期理论新解

    运用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对月经周期分期提出新的见解.首先从阴阳图两极属性对月经周期分期重新定位,其次从阳气生长化收藏角度认识卵泡的发育规律,阐述月经周期阴阳消长的变化,后认为由三阴三阳气机升降出入变化异常导致月经紊乱,可变生出阴阳寒热虚实的各种临床症状.故治疗月经病宜顺应三阴三阳开阖升降出入的动态时位,灵活使用各种方法,推动完成生长化收藏的过程,让月经恢复规律.

    作者:杨洪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冠心病与情志变化相关研究

    冠心病(CHD)的发病与多种因素诱发有关,如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以及长期焦虑、压抑等情绪障碍的综合作用.中医认为情志活动与内脏关系密切,若情志异常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不调,易导致疾病的发生,尤与心病发病关系密切.现代医学已经认识到,单纯的药物和介入治疗不能满足冠心病患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应及时通过心理疏导、干预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而中医历代医家对情志致病多有论述,中医对冠心病情志变化研究也已引起重视,导师认为冠心病的治疗应遵循“形神统一”的理论,临床上患者除了主症得到缓解甚至消失,各种神志异常的症状也会得到改善.有临床证明,中药治疗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且疗效满意.现对冠心病与情志变化的相关研究作一梳理,以期有效控制冠心病发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申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叶天士治疗月经病学术思想探讨

    清代著名医学家叶天士在月经病的治疗方面重视奇经八脉尤其是冲任二脉的作用,认为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调经当先调冲任;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主藏血、主疏泄,与冲任二脉相交汇,调经不离于肝;注重调理脾胃功能,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与女子月经密切相关;同时善于运用经方并化裁古方,如桂枝汤、理中丸、二陈汤、甘麦大枣汤、四物汤等,临证总以辨证施治为要.

    作者:张亚萍;唐振宇;李永亮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医健康教育在治未病中的运用

    中医健康教育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对大众进行中医健康理念、养生保健知识和方法传播与指导,是中医治未病的核心和灵魂,是重要方法和首要环节.中医健康教育内容涵盖中医健康概念、中医健康理念、中医病因、中医治未病总则、中医养生方法、中医干预方法等,极具中医健康教育特色优势.广泛开展中医健康教育,使健者中医健康素养极大提高,养生保健防病知识技能迅速普及,以期人们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心身健康,延年益寿,将有力提升治未病服务,推进健康服务业发展.

    作者:袁尚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自建中医典籍双语平行语料库促进中医英译

    随着中医日益得到世界医学界的认可,如何准确地传达中医赋有丰富哲学意义和文化内涵的概念成为中医走向世界的关键,故从语料库的角度讨论中医翻译是中医对外交流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国内高校还未建成大型中医双语平行语料库,故外语专业教师可以先自建小型中医双语平行语料库进行中医英译的研究.同时介绍如何简单易行且不降低质量地建立中医典籍双语平行语料库,以期促进中医对外交流的发展.

    作者:刘春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肝肾同源”理论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中的应用分析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病程迁延难愈,可并发肾小球肾炎、肝肾综合征及肝性脊髓病,是肝病领域的难题.“肝肾同源”是指肝肾两脏虽然在结构、功能上有差异,但却在中医生理中有相同的起源和密切的联系.应用“肝肾同源”理论,可以从疫毒和免疫功能紊乱角度分析CHB的发病机制,并通过临床表现及症状判断CHB的病情程度及预后,也为CHB的并发症提供了中医理论依据.因此应用“肝肾同源”理论分析CHB,可以指导现代医学与中医理论相结合,为临床及基础研究提供新思路.

    作者:杨婉;王兆林;王盖昊;于晓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基于潜变量转移模型的宁夏地区多囊卵巢综合征证演变规律研究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证的演变规律.方法:应用证调查表,收集宁夏地区126例多囊卵巢综合征96周证的变化,采用潜变量转移模型分析其证演变规律.结果:通过3次访视证的转移情况分析发现,血瘀证、气滞证均有不同程度向肾虚证转移.血瘀证有24.83%向肾虚证转移,气滞证有11.11%向肾虚证转移.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随着疾病的进展,证演变由血瘀证、气滞证向肾虚证转移.

    作者:王燕;杨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从《黄帝内经》“春夏养阳”探析“冬病夏治”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理论既是养生保健的法则,亦是中医治疗疾病的“规矩”.“三伏天”是一年四季中天气为炎热之时,亦是人体阳气为隆盛、“脾土主令”之时,此时脾气健运、“阳气迅发”,体内痰湿、水饮易消弥.古人云:“百病皆因痰作祟”“怪病多痰”,这就说明大多数慢性疾病的发生均与“痰湿”、“水饮”有关,通过“三伏贴”刺激背腧穴,疏通经络、激发脏腑功能,抑或温灸抑或服用温阳益气、健脾利湿的方药调理治疗,使一些慢性疾病的“夙根”得以“蠲除”,因此“冬病夏治”是治疗一些慢性病的佳时机.

    作者:王亨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三种针法对PCPA失眠大鼠海马5-HT、5-HIAA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针刺失眠方、脐内环穴及失眠方合脐内环穴对PCPA失眠大鼠海马5-HT、5-HIAA含量影响,并对3种针法优选.方法:70只大鼠经随机、PCPA失眠造模及筛选后共分6组各10只,正常组、模型组无特殊处理,3个观察组分别给予针刺失眠方、针刺脐内环穴、针刺失眠方合脐内环穴干预,非穴组给予针刺非穴处理,治疗6d后取大鼠海马匀浆,ELISA法检测5-HT和5-HIAA含量.结果:PCPA模型大鼠海马5-HT和5-HIAA明显降低,3种针法均显著升高5-HT、5-HIAA含量;而失眠方合脐内环穴针刺作用更好,优于2种单一方法并显示其叠加作用.结论:3种针法可能通过升高海马内5-HT、5-HIAA含量而改善失眠,实验支持失眠方合脐内环穴针刺为失眠症的优选干预方法.

    作者:罗本华;王燕;张亚飞;罗梅桂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舌苔量化分析探索性研究

    目的:探索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舌苔颜色和厚薄特点.方法:采集103例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舌中、舌根、舌尖、舌两边舌苔颜色及全舌舌苔厚薄信息,不同部位舌苔颜色用红绿蓝三基色分值量化并比较其差异.结果:厚苔为主(73.79%);不同部位舌苔三基色分量值分析,舌中大、舌根小,舌边(左)与全舌接近,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病位不只在心而是五脏兼顾,故用舌苔颜色和厚薄来指导辩证确有依据.

    作者:陈艳;史大卓;董国菊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

    通过对近年来强直性脊柱炎(AS)中医药临床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探讨和展望,从临床表现、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建设性的方法.中医药治疗AS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存在疗效评价缺乏客观性、中医特色的AS科研设计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应将RCT实验和循证医学方法运用到临床,严格筛选中药的有效成分,运用细胞、基因遗传学技术等手段,结合中医药寻找药物作用的新靶点,建立具备中医特色的AS测量体系,培养中医原创性思维等促进AS的中医内涵性建设.

    作者:温俊茂;李佳颖;陈鹏;高天琪;周驰;唐宏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吴敏治疗甲状腺结节合并乳腺增生经验

    甲状腺结节和乳腺增生病是妇女多发的内分泌疾病,近年来随着环境因素影响的加剧、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以及饮食结构的变化,这2种疾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同时患有2种疾病的患者也不在少数.吴敏教授认为从中医学角度分析,两者有共同的致病机理,即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气滞、血瘀、痰凝且多责之于气滞血瘀.临床上,运用脏腑辨证法从肝论治,运用疏肝活血法治疗甲状腺结节合并乳腺增生病,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取得了显著疗效.

    作者:吴姣;吴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凝练研究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价值彰显了中医药行业的特色和优势,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优良品质.以核心价值为研究点,综合古籍文献、现代期刊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不同领域及学科专家、中医药管理者及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对中医药文化进行了深层次的挖掘、整理和凝练,终提出了“医道自然、精诚仁和”的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八字释义.

    作者:国华;柳长华;周琦;宋歌;高宏杰;高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温针灸对坐骨神经离断大鼠术后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目的:评价温针灸对经显微手术修复的完全离断周围神经的功能康复作用.方法:将大鼠坐骨神经横断,经显微手术缝合后在电针基础上加入温针灸疗法,观察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腓肠肌湿重的变化,并与单纯电针组、模型组和正常组比较.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单纯电针组和温针组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虽然温针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单纯电针组,但经统计学检验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灸对周围神经完全离断经显微手术修复后的功能康复作用并不明显,但有必要继续深入研究.

    作者:苏静;孙志;沈素娥;孙郁婷;侯玉昆;李朕;刘海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天突深刺配合冷热球囊扩张术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天突深刺治疗吞咽障碍是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陈枫教授数十年临床经验的结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旨在观察天突深刺配合冷热球囊扩张术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病人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男50名,女30名,平均年龄(58.65±8.30)岁.实验组为天突深刺配合冷热球囊扩张术治疗吞咽障碍,对照组只使用天突深刺方法治疗吞咽障碍.使用配对£检验,并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组患者治疗4周后SSA评分和VFSS评分表明,实验组SS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t=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VF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天突深刺配合冷热球囊扩张术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疗效比仅使用天突深刺方法效果要好.

    作者:董继革;蔡向红;陈枫;申岩;罗丽华;凌梦馨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梅尼埃病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梅尼埃病是耳科一种常见病,以间歇发作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等特点而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且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因此治疗梅尼埃病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治疗梅尼埃病的方法各异、效果不一,现将有关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张炜悦;李峰;马捷;韩晨霞;郭思媛;周梦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肖和印推拿治疗小儿便秘临床经验

    便秘是小儿常见疾病,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儿科主任肖和印教授认为小儿便秘常分为虚秘和实秘两类,虚者多因气血亏虚、津液不足,实者多与乳食积滞、燥结气滞有关,敌应运脾导滞、攻补兼施为法,其多年来致力于推拿疗法治疗小儿便秘,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陈艳霞;郭凯;张丽;毛娜;王红娟;龙小雅;杨兵宾;肖和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