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心病与情志变化相关研究

申力

关键词:冠心病, 情志, 抑郁, 焦虑
摘要:冠心病(CHD)的发病与多种因素诱发有关,如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以及长期焦虑、压抑等情绪障碍的综合作用.中医认为情志活动与内脏关系密切,若情志异常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不调,易导致疾病的发生,尤与心病发病关系密切.现代医学已经认识到,单纯的药物和介入治疗不能满足冠心病患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应及时通过心理疏导、干预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而中医历代医家对情志致病多有论述,中医对冠心病情志变化研究也已引起重视,导师认为冠心病的治疗应遵循“形神统一”的理论,临床上患者除了主症得到缓解甚至消失,各种神志异常的症状也会得到改善.有临床证明,中药治疗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且疗效满意.现对冠心病与情志变化的相关研究作一梳理,以期有效控制冠心病发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谷参肠安胶囊联合锡类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谷参肠安胶囊联合锡类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我病房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美沙拉秦治疗(4g,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谷参胶囊联合锡类散灌肠治疗,疗程为4周.结果:治疗组能明显改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肠镜下炎症改善情况,治疗组83.33%,对照组7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疾病活动指数降低,降低幅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谷参肠安联合锡类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那坤;武亮;赵冬琰;李莹;胡菱;王玉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

    通过对近年来强直性脊柱炎(AS)中医药临床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探讨和展望,从临床表现、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建设性的方法.中医药治疗AS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存在疗效评价缺乏客观性、中医特色的AS科研设计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应将RCT实验和循证医学方法运用到临床,严格筛选中药的有效成分,运用细胞、基因遗传学技术等手段,结合中医药寻找药物作用的新靶点,建立具备中医特色的AS测量体系,培养中医原创性思维等促进AS的中医内涵性建设.

    作者:温俊茂;李佳颖;陈鹏;高天琪;周驰;唐宏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吴敏治疗甲状腺结节合并乳腺增生经验

    甲状腺结节和乳腺增生病是妇女多发的内分泌疾病,近年来随着环境因素影响的加剧、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以及饮食结构的变化,这2种疾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同时患有2种疾病的患者也不在少数.吴敏教授认为从中医学角度分析,两者有共同的致病机理,即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气滞、血瘀、痰凝且多责之于气滞血瘀.临床上,运用脏腑辨证法从肝论治,运用疏肝活血法治疗甲状腺结节合并乳腺增生病,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取得了显著疗效.

    作者:吴姣;吴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论现代中医研究继承与创新中的定比

    在现代中医的研究中,继承与创新间处处皆有可比性,在可比的选择中求发展,这才是研究的实际价值.今从中医学术突出的“类比”思维特征着手,提出升华思维维度而展开维属所限定的“定比”,发掘整理通常道法于自然的思维用意、关系关联、取象推演、关注生机等已经显在的认知外,尚可发明整合意义的公维公共、公约公同、公理公通、公察公正、公道公用等潜在理念,这将在具体的研究中直接影响着可选择的取向,具备预期研完目的的可走向.关键性决定着思维维度为源头的系统可导向.

    作者:萧昌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基于现代名老中医经验的肺痿病因病机及证素规律研究

    目的:基于现代百余年名老中医诊治肺痿的文献,分析肺痿的病因病机与证素分布规律,为丰富肺痿病因病机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已建立的“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和“期刊中医肺病数据库”,建立“现代名老中医诊治肺痿文献研究数据库”,利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肺痿常见病因有内伤、体虚、热邪、痰邪等,病机以气阴两虚、痰热壅肺、表虚、热盛津伤较为常见.18个证素中,病性证素以阴虚、气虚、痰、热较常见,病位证素以肺为主,涉及表、肾、脾、胃、心,证素组合以两证素和三证素组合为主.病性证素组合以气虚+阴虚、痰+热、痰+瘀较为常见,病位均主要在肺.结论:现代名老中医对肺痿病因病机的理论认识与目前教材、专著论述大致相同,也有部分独到见解具有更丰富的内涵,有待进一步总结.

    作者:马锦地;李建生;余学庆;王至婉;李庆磊;蔡永敏;孙曙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影响桡骨远端骨折中医康复效果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桡骨远端骨折中医康复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门诊就诊的桡骨远端骨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72例,通过中央随机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试验组36例,脱落1例,男3例,女32例,平均年龄(61.78±8.61)岁;对照组36例,脱落2例,男7例,女27例,平均年龄(61.64±10.12)岁,终完成69例.试验组给予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中药熏洗+功能锻炼治疗,均治疗3周.以Garland和Wedey腕关节评分、焦虑自评量表、影像数据为评定标准,采集治疗前、治疗3周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康复介入时间、骨折复位质量、康复方法、焦虑情绪4个因素与腕关节中医康复疗效有相关性,康复方法的选择和焦虑情绪是影响腕关节功能中医康复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系统完善的中医综合康复指导及治疗对腕关节康复疗效的影响至关重要,而焦虑情绪作为影响腕关节功能康复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生必须给予足够重视.

    作者:赵勇;董青青;秦伟凯;闫安;张宽;赵国东;王钢;耿进朝;王站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六味地黄丸抗焦虑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的抗焦虑作用.方法:采用改良天敌应激复制小鼠焦虑模型,与地西泮阳性对照组比较,观察高、中、低3个浓度的六味地黄丸对焦虑小鼠体质量、体温、饮水量、行为、血清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lic,acid,GABA)水平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减轻、体温升高,平均饮水量大,OE%、OT%、血清GABA浓度低;与模型组比较,其余各组体质量增加,阳性对照组体温降低,六味地黄丸高、中剂量组平均饮水量小且与阳性对照组的OE%、OT%、血清GABA浓度均较高;与六味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体温降低,平均饮水量小,OE%、OT%、血清GABA浓度高.结论:六味地黄丸滋肾阴而抗焦虑,具有量效依赖性,提高GABA水平是可能机制之一.

    作者:陈嵘;李菊;谭丽萍;殷华;朱晓松;汝晶;杨杏芝;朱梦茹;季恩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略论《黄帝内经》喘证理论及临床应用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对喘证描述详细,但其内容较分散且仅有病而未有治法.笔者根据《内经》原文,对喘证的病因病机进行归纳,因六淫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欲久病、痰饮瘀血等病因引起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气无所主而发.根据相关原文,总结喘证在五脏和胃肠二腑不同证候的症状、治则、治法,根据临床运用经验进而列出其治疗方药.故总结了《内经》对喘证的论述,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丰富、完善了本病的中医治疗理论,为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孙景环;周天寒;李远梯;刘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肝气窜案

    肝气窜证指患者自觉有一股气遍窜全身,所到之处或胀或痛,莫可名状,痛苦异常,以老年妇女为多见,属于神经官能症一类,西医学无特效治疗方法,而中医采用辨证论治,多证属肝气郁结、气血不和,针灸结合中药治疗本病每获良效,现举其验案报道如下.

    作者:盖晓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金杰运用加味四妙散经验拾萃

    介绍金杰教授运用加味四妙散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不安腿综合征、腰椎病和抽搐疾病的经验,首先分析加味四妙散的方解及其证治特点,认为本方有清热燥湿、通筋利痹之效,其次列举治疗验案,后总结加味四妙散所治疾病病机总与湿热邪气密切相关,认为在治疗湿热引起的痿、痹证时应抓准病因病机,灵活运用古方治疗现代疾病.

    作者:王娜娜;吴明阳;金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三种针法对PCPA失眠大鼠海马5-HT、5-HIAA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针刺失眠方、脐内环穴及失眠方合脐内环穴对PCPA失眠大鼠海马5-HT、5-HIAA含量影响,并对3种针法优选.方法:70只大鼠经随机、PCPA失眠造模及筛选后共分6组各10只,正常组、模型组无特殊处理,3个观察组分别给予针刺失眠方、针刺脐内环穴、针刺失眠方合脐内环穴干预,非穴组给予针刺非穴处理,治疗6d后取大鼠海马匀浆,ELISA法检测5-HT和5-HIAA含量.结果:PCPA模型大鼠海马5-HT和5-HIAA明显降低,3种针法均显著升高5-HT、5-HIAA含量;而失眠方合脐内环穴针刺作用更好,优于2种单一方法并显示其叠加作用.结论:3种针法可能通过升高海马内5-HT、5-HIAA含量而改善失眠,实验支持失眠方合脐内环穴针刺为失眠症的优选干预方法.

    作者:罗本华;王燕;张亚飞;罗梅桂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补肾助孕方调节生殖轴促进胚胎着床的机制探讨

    补肾助孕方是基于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提出的“心(脑)-肾-子宫轴”理论指导下形成的经验方剂.临床研究已证实,其为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性(LPD)不孕症的有效方药,并能提高患者胚胎着床期P、LH等水平,实验结果提示其能改善卵巢黄体功能及子宫内膜容受性.基于中西医对LPD性不孕为生殖轴功能失调认识上的一致性,课题组认为补肾助孕方能够作用于垂体,提出“通过GnRH受体后信号通路调控垂体GTH表达进而调节生殖轴功能”的作用新机制假说.首次从GnRH受体后PKC-MAPK、Ca2+-CAM、cAMP-PKA信号通路,开创性地研究补肾助孕方对垂体GTH表达分泌的调控及补肾法治疗LPD的助孕新机制,为中药治疗LPD不孕症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作者:戴佳轩;徐建亚;谢彤;蒋凤荣;姜淼;周伯如;周惠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紫癜性肾炎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探讨

    国医大师郑新教授认为,紫癜性肾炎病因病机基本特征是本虚标实,即肺脾肾亏虚为本,风、湿、热、毒、虚致瘀为标,是风湿热毒虚致瘀,困遏三焦,导致肺气虚失于通调、肃降,脾气虚失于运化、统摄,肾虚失于开阖,精室扰动、肾络灼伤,诱发蛋白尿、血尿为主要病机.治疗上以补肺健脾益肾治本,以活血化瘀通络为治瘀总则,分辨致瘀成因(风、热、温、毒、虚)进行分证论治.

    作者:刘洪;杨敬;黎颖;郑新;熊维建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针灸序贯疗法成功助孕反复IVF-ET失败13次病案1例

    目的:报道1例患者4年间接受13次辅助生殖治疗均失败,再次接受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治疗前给予针灸序贯疗法干预的病案.方法:根据月经周期的排卵期、黄体期、月经期、卵泡期不同阶段生理及病理特点,选用与之相适应的针刺疗法,配合使用艾灸、温针灸、刺络拔罐、电针,每周治疗2次,对治疗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结果:患者4个月共接受33次针灸序贯治疗后,顺利进行取卵、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妊娠并足月分娩健康龙凤胎一对.结论:该案例的成功提示针灸序贯疗法能加速性腺功能恢复,改善子宫内环境,对IVF-ET全程起到良性调节.

    作者:周莉;王茵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艾灸治疗运动系统疾病和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为中医学的一种重要疗法,艾灸拥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运动系统包括骨、关节、骨骼肌、韧带与肌腱等主要结构,运动系统疾病和损伤不仅困扰运动员而且影响其运动成绩和职业生涯,而且也影响大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将艾灸应用于运动系统领域可以丰富运动系统疾病和损伤的治疗方法,故综述艾灸治疗骨质疏松症、关节炎、骨骼肌损伤、韧带与肌腱损伤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艾灸应用于更多的运动系统疾病和损伤提供依据.

    作者:史晓伟;张新定;龙碧波;周学兰;何茹;石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梅尼埃病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梅尼埃病是耳科一种常见病,以间歇发作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等特点而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且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因此治疗梅尼埃病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治疗梅尼埃病的方法各异、效果不一,现将有关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张炜悦;李峰;马捷;韩晨霞;郭思媛;周梦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以“深度翻译”理论模式探索中医英译

    旨在从“深度翻译”的视角探讨中医英译.中医包含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有关中医内容的英译在本质上是对中医文化的翻译.“深度翻译”既是一种具体翻译方法,也是一种翻译研究方法,其阐释性和文化再现功能不仅可以有效实现语言和意义的双重转化,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背景知识、话语语境、主体意图的充分解读,能够将中医文化保留在译文中,使译文读者有条件更好地理解、欣赏中医文化的深刻内涵,理解文化差异,实现文化再现,从而让中医通过译介真正走向世界.

    作者:蒋辰雪;刘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补肾活血方治疗肾虚血瘀型月经过少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治疗肾虚血瘀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诊治中48例月经过少(肾虚血瘀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给予补肾活血方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周期治疗,比较和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中医症状积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活血方在恢复月经量及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势明显,疗效显著.

    作者:卢燕;左亚威;王佩娟;汪兰兰;李恩恩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冠心病与情志变化相关研究

    冠心病(CHD)的发病与多种因素诱发有关,如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以及长期焦虑、压抑等情绪障碍的综合作用.中医认为情志活动与内脏关系密切,若情志异常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不调,易导致疾病的发生,尤与心病发病关系密切.现代医学已经认识到,单纯的药物和介入治疗不能满足冠心病患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应及时通过心理疏导、干预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而中医历代医家对情志致病多有论述,中医对冠心病情志变化研究也已引起重视,导师认为冠心病的治疗应遵循“形神统一”的理论,临床上患者除了主症得到缓解甚至消失,各种神志异常的症状也会得到改善.有临床证明,中药治疗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且疗效满意.现对冠心病与情志变化的相关研究作一梳理,以期有效控制冠心病发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申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基于数据挖掘对清代医家治疗闭经用药规律的研究

    目的:通过搜集和整理清代医家治疗闭经的内服方剂,总结治疗该病的常用有效药物及其配伍关系.方法:筛选清代治疗妇科疾病具有代表性的古籍,对其中治疗闭经的内服方剂进行收集和整理,建立闭经方剂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用药规律.结果:共收集到治疗闭经的方剂72首,剂型以汤剂、丸剂居多,药物类型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为主,药性以温、平居多,药味以甘、辛、苦居多,归经以肝、脾和心经药物为主,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并形成6个聚类方.

    作者:牛静云;侯丽辉;李妍;徐芳;王颖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