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肖和印推拿治疗小儿便秘临床经验

陈艳霞;郭凯;张丽;毛娜;王红娟;龙小雅;杨兵宾;肖和印

关键词:推拿, 小儿便秘, 肖和印
摘要:便秘是小儿常见疾病,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儿科主任肖和印教授认为小儿便秘常分为虚秘和实秘两类,虚者多因气血亏虚、津液不足,实者多与乳食积滞、燥结气滞有关,敌应运脾导滞、攻补兼施为法,其多年来致力于推拿疗法治疗小儿便秘,临床疗效显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天突深刺配合冷热球囊扩张术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天突深刺治疗吞咽障碍是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陈枫教授数十年临床经验的结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旨在观察天突深刺配合冷热球囊扩张术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病人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男50名,女30名,平均年龄(58.65±8.30)岁.实验组为天突深刺配合冷热球囊扩张术治疗吞咽障碍,对照组只使用天突深刺方法治疗吞咽障碍.使用配对£检验,并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组患者治疗4周后SSA评分和VFSS评分表明,实验组SS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t=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VF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天突深刺配合冷热球囊扩张术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疗效比仅使用天突深刺方法效果要好.

    作者:董继革;蔡向红;陈枫;申岩;罗丽华;凌梦馨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以“深度翻译”理论模式探索中医英译

    旨在从“深度翻译”的视角探讨中医英译.中医包含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有关中医内容的英译在本质上是对中医文化的翻译.“深度翻译”既是一种具体翻译方法,也是一种翻译研究方法,其阐释性和文化再现功能不仅可以有效实现语言和意义的双重转化,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背景知识、话语语境、主体意图的充分解读,能够将中医文化保留在译文中,使译文读者有条件更好地理解、欣赏中医文化的深刻内涵,理解文化差异,实现文化再现,从而让中医通过译介真正走向世界.

    作者:蒋辰雪;刘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凝练研究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价值彰显了中医药行业的特色和优势,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优良品质.以核心价值为研究点,综合古籍文献、现代期刊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不同领域及学科专家、中医药管理者及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对中医药文化进行了深层次的挖掘、整理和凝练,终提出了“医道自然、精诚仁和”的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八字释义.

    作者:国华;柳长华;周琦;宋歌;高宏杰;高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从《黄帝内经》“春夏养阳”探析“冬病夏治”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理论既是养生保健的法则,亦是中医治疗疾病的“规矩”.“三伏天”是一年四季中天气为炎热之时,亦是人体阳气为隆盛、“脾土主令”之时,此时脾气健运、“阳气迅发”,体内痰湿、水饮易消弥.古人云:“百病皆因痰作祟”“怪病多痰”,这就说明大多数慢性疾病的发生均与“痰湿”、“水饮”有关,通过“三伏贴”刺激背腧穴,疏通经络、激发脏腑功能,抑或温灸抑或服用温阳益气、健脾利湿的方药调理治疗,使一些慢性疾病的“夙根”得以“蠲除”,因此“冬病夏治”是治疗一些慢性病的佳时机.

    作者:王亨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民国中医期刊《现代国医》的价值研究

    民国中医期刊承载了近代中医药的珍贵文献资料,促进了中医药的学术交流,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等诸多内容,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故以《现代国医》为例,研究民国中医期刊在中西医论争、中医教育和中药发展三方面的史料价值,同时介绍了民国中医期刊连载的专著、名家医案及中医名家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

    作者:张云;李文林;陈仁寿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六味地黄丸抗焦虑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的抗焦虑作用.方法:采用改良天敌应激复制小鼠焦虑模型,与地西泮阳性对照组比较,观察高、中、低3个浓度的六味地黄丸对焦虑小鼠体质量、体温、饮水量、行为、血清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lic,acid,GABA)水平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减轻、体温升高,平均饮水量大,OE%、OT%、血清GABA浓度低;与模型组比较,其余各组体质量增加,阳性对照组体温降低,六味地黄丸高、中剂量组平均饮水量小且与阳性对照组的OE%、OT%、血清GABA浓度均较高;与六味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体温降低,平均饮水量小,OE%、OT%、血清GABA浓度高.结论:六味地黄丸滋肾阴而抗焦虑,具有量效依赖性,提高GABA水平是可能机制之一.

    作者:陈嵘;李菊;谭丽萍;殷华;朱晓松;汝晶;杨杏芝;朱梦茹;季恩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

    通过对近年来强直性脊柱炎(AS)中医药临床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探讨和展望,从临床表现、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建设性的方法.中医药治疗AS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存在疗效评价缺乏客观性、中医特色的AS科研设计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应将RCT实验和循证医学方法运用到临床,严格筛选中药的有效成分,运用细胞、基因遗传学技术等手段,结合中医药寻找药物作用的新靶点,建立具备中医特色的AS测量体系,培养中医原创性思维等促进AS的中医内涵性建设.

    作者:温俊茂;李佳颖;陈鹏;高天琪;周驰;唐宏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补肾助孕方调节生殖轴促进胚胎着床的机制探讨

    补肾助孕方是基于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提出的“心(脑)-肾-子宫轴”理论指导下形成的经验方剂.临床研究已证实,其为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性(LPD)不孕症的有效方药,并能提高患者胚胎着床期P、LH等水平,实验结果提示其能改善卵巢黄体功能及子宫内膜容受性.基于中西医对LPD性不孕为生殖轴功能失调认识上的一致性,课题组认为补肾助孕方能够作用于垂体,提出“通过GnRH受体后信号通路调控垂体GTH表达进而调节生殖轴功能”的作用新机制假说.首次从GnRH受体后PKC-MAPK、Ca2+-CAM、cAMP-PKA信号通路,开创性地研究补肾助孕方对垂体GTH表达分泌的调控及补肾法治疗LPD的助孕新机制,为中药治疗LPD不孕症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作者:戴佳轩;徐建亚;谢彤;蒋凤荣;姜淼;周伯如;周惠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痒”“癢”考辨

    痒、癢二字混乱已久,汉字简化方案中亦将“癢”简化为“痒”,但就其本源而言二者意义并不相同.“痒”字早出,早在先秦即已出现,其义指心忧惫之病、身之疮疡,为病名.“癢”字后出,先秦及汉初文献多作“養”,其本字为“浒”,表搔痒义.《玉篇》始将二者混同,此后多混用无别.在医籍训释中应注意明辨“痒”“癢”二字,否则极易导致误读.

    作者:王明强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对月经周期理论新解

    运用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对月经周期分期提出新的见解.首先从阴阳图两极属性对月经周期分期重新定位,其次从阳气生长化收藏角度认识卵泡的发育规律,阐述月经周期阴阳消长的变化,后认为由三阴三阳气机升降出入变化异常导致月经紊乱,可变生出阴阳寒热虚实的各种临床症状.故治疗月经病宜顺应三阴三阳开阖升降出入的动态时位,灵活使用各种方法,推动完成生长化收藏的过程,让月经恢复规律.

    作者:杨洪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肖和印推拿治疗小儿便秘临床经验

    便秘是小儿常见疾病,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儿科主任肖和印教授认为小儿便秘常分为虚秘和实秘两类,虚者多因气血亏虚、津液不足,实者多与乳食积滞、燥结气滞有关,敌应运脾导滞、攻补兼施为法,其多年来致力于推拿疗法治疗小儿便秘,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陈艳霞;郭凯;张丽;毛娜;王红娟;龙小雅;杨兵宾;肖和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针灸序贯疗法成功助孕反复IVF-ET失败13次病案1例

    目的:报道1例患者4年间接受13次辅助生殖治疗均失败,再次接受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治疗前给予针灸序贯疗法干预的病案.方法:根据月经周期的排卵期、黄体期、月经期、卵泡期不同阶段生理及病理特点,选用与之相适应的针刺疗法,配合使用艾灸、温针灸、刺络拔罐、电针,每周治疗2次,对治疗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结果:患者4个月共接受33次针灸序贯治疗后,顺利进行取卵、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妊娠并足月分娩健康龙凤胎一对.结论:该案例的成功提示针灸序贯疗法能加速性腺功能恢复,改善子宫内环境,对IVF-ET全程起到良性调节.

    作者:周莉;王茵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影响桡骨远端骨折中医康复效果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桡骨远端骨折中医康复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门诊就诊的桡骨远端骨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72例,通过中央随机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试验组36例,脱落1例,男3例,女32例,平均年龄(61.78±8.61)岁;对照组36例,脱落2例,男7例,女27例,平均年龄(61.64±10.12)岁,终完成69例.试验组给予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中药熏洗+功能锻炼治疗,均治疗3周.以Garland和Wedey腕关节评分、焦虑自评量表、影像数据为评定标准,采集治疗前、治疗3周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康复介入时间、骨折复位质量、康复方法、焦虑情绪4个因素与腕关节中医康复疗效有相关性,康复方法的选择和焦虑情绪是影响腕关节功能中医康复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系统完善的中医综合康复指导及治疗对腕关节康复疗效的影响至关重要,而焦虑情绪作为影响腕关节功能康复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生必须给予足够重视.

    作者:赵勇;董青青;秦伟凯;闫安;张宽;赵国东;王钢;耿进朝;王站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梅尼埃病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梅尼埃病是耳科一种常见病,以间歇发作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等特点而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且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因此治疗梅尼埃病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治疗梅尼埃病的方法各异、效果不一,现将有关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张炜悦;李峰;马捷;韩晨霞;郭思媛;周梦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基于现代名老中医经验的肺痿病因病机及证素规律研究

    目的:基于现代百余年名老中医诊治肺痿的文献,分析肺痿的病因病机与证素分布规律,为丰富肺痿病因病机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已建立的“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和“期刊中医肺病数据库”,建立“现代名老中医诊治肺痿文献研究数据库”,利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肺痿常见病因有内伤、体虚、热邪、痰邪等,病机以气阴两虚、痰热壅肺、表虚、热盛津伤较为常见.18个证素中,病性证素以阴虚、气虚、痰、热较常见,病位证素以肺为主,涉及表、肾、脾、胃、心,证素组合以两证素和三证素组合为主.病性证素组合以气虚+阴虚、痰+热、痰+瘀较为常见,病位均主要在肺.结论:现代名老中医对肺痿病因病机的理论认识与目前教材、专著论述大致相同,也有部分独到见解具有更丰富的内涵,有待进一步总结.

    作者:马锦地;李建生;余学庆;王至婉;李庆磊;蔡永敏;孙曙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电针大肠俞募穴对功能性便秘小鼠结肠内GDNFmRNA、 RaimRNA表达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电针大肠俞募穴对功能性便秘小鼠结肠组织内GDNFmRNA、Rai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复方地芬诺酯灌胃造模,电针刺激“天枢”、“大肠俞”后观察结肠上皮细胞形态、结肠组织内GDNFmRNA、Rai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小鼠结肠上皮细胞凋亡增多,GDNFmRNA、RaimRNA表达降低.电针组结肠上皮细胞凋亡减少,GDNFmRNA、RaimRNA表达增强.结论:电针能改善功能性便秘小鼠结肠上皮细胞凋亡情况,上调GDNFmRNA、RaimRNA的表达水平.

    作者:张微;李瑛;刘丽莎;罗芳丽;赵中亭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病络理论本源与临床

    东学西渐、西学东渐的时代特质,势必将共识疗效推向中医学发展的前沿目标,传统的中医学理论及其方法虽然能被实践证明,但是现有的科学体系难以解释,因此借用相应科学方法进行临床或基础研究所取得的结果往往差强人意.久病入络学说自创建以来,不仅为疑难病的诊疗提供了有益启示,而且络作为一种通道的概念,可以成为中西医共识的一个切入点.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络的理论内涵尚未完善,病络也绝不等同于络病.病络作为核心病机的反映,一定是构建于中医意象思维创造之上,大概念的抽提与其伴生的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的推演并不矛盾,这一点已在毒损脑络的研究上得以印证,故基于中医原创思维,对病络理论本源及临床实践进行探讨.

    作者:张志强;谢颖桢;张华敏;王永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自建中医典籍双语平行语料库促进中医英译

    随着中医日益得到世界医学界的认可,如何准确地传达中医赋有丰富哲学意义和文化内涵的概念成为中医走向世界的关键,故从语料库的角度讨论中医翻译是中医对外交流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国内高校还未建成大型中医双语平行语料库,故外语专业教师可以先自建小型中医双语平行语料库进行中医英译的研究.同时介绍如何简单易行且不降低质量地建立中医典籍双语平行语料库,以期促进中医对外交流的发展.

    作者:刘春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补肾活血方治疗肾虚血瘀型月经过少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治疗肾虚血瘀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诊治中48例月经过少(肾虚血瘀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给予补肾活血方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周期治疗,比较和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中医症状积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活血方在恢复月经量及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势明显,疗效显著.

    作者:卢燕;左亚威;王佩娟;汪兰兰;李恩恩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髓减致痿”病机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中医“髓减致痿”病机的科学性.方法:将6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补肾组5组,切除大鼠双侧卵巢制作骨质疏松症模型.阳性对照组灌胃给予戊酸雌二醇,补肾组灌胃给予左归丸,连续给药3个月.采用Micro CT检测股骨BV/TV(%),骨计量学方法检测胫骨骨组织形态.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骨丢失率显著增加,股骨BV/TV以及胫骨TBV%均显著减少,而TRS%、TFS%夏其TRS/TFS显著增加;同时髓腔中出现大量脂肪细胞,ABS%显著增加,而其他骨髓细胞相对减少.而给予左归丸和戊酸雌二醇后,上述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发生逆转.结论:切除大鼠卵巢3个月后,在骨量显著丢失的同时,骨髓中脂肪细胞大量增多而其他骨髓细胞明显减少,而补肾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这一情况的发生,证明了中医“髓减致痿”病机的科学性.

    作者:胡华刚;陶黎;吴佳莹;赵宏艳;汪文来;于峥;刘红;潘静华;李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