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定珍;杨晓兰;刘广军;方焕荣
本文通过分析扬州市医养融合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建立高水平的医养融合照护体系,必须整合服务内容、丰富服务层次、适当增加养老护理院数量、社区与三级医院开展紧密型合作、发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功能、加强相关人才培养、逐步设立护理保险、加强对弱势群体医养照护问题关注.
作者:叶奎英;孙德秋;刘红雨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平均住院日是考量医疗机构运营效率和产出效益的基础指标,2015年10月以来江苏省各大公立医院均开始施行新的医改方案,文章拟探讨医院在新医改背景下如何缩短平均住院日.方法:采用讨论组、根本原因分析、文献法等方法研究目前影响平均住院日的因素.结果:调查指出制度、服务流程、人员、技术、管理、其他等六类因素直接影响平均住院日.结论:通过科室、医院、政府等环节持续改进以缩短平均住院日.
作者:徐朗;赵建美;仇永贵;曹德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为做好三级医院评审的迎评工作,医院狠抓医疗质量管理,构建和完善质控体系.运用PDCA、品管圈、根因分析法、追踪方法学等管理工具,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活动.通过迎评工作,医院加强了制度建设,规范了医疗授权,充实了急诊工作,严格了手术安全管理,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血,推进了多学科联合诊疗和医疗不良事件的处置;践行“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医院医疗质量、保障了医疗安全.
作者:冯源;张晶;陈御妹;吕荣林;夏正;王华;计小琴;李艳;王丽芳;钱涵哲;徐云君;孔凯凯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完善预出院流程,缩短患者出院等候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应用PDCA管理工具,通过对患者满意度的调查和预出院每个环节的检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拿出改进措施,并在措施的落实过程中再检查,使之更合理.结果:预出院医嘱率由80%提高到96%,患者出院当日在医生查房后到出院结账处一次办结,即到即办,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通过使用PDCA管理工具,发现预出院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改进环节质量,提高了出院患者办理出院的满意度.
作者:陆康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随着医疗改革事业的推进,医院实行的收支结余计提奖金的绩效分配模式已不适应现代医院的管理的需要,本文介绍了以RBRVS为基础的考核模式在医院绩效考核分配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对医院实行RBRVS为基础的绩效考核模式进行了探讨.
作者:邹云;单莉;周杨阳;汪峰;魏钰云;周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着力打造“患者需求至上”的服务理念,通过学习国际先进经验,采取就诊患者的调查分析、医务人员头脑风暴等一系列措施,分析目前居民对医疗的需求,进一步提出基于“患者需求至上”的医院文化建设推进措施,从而达到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努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便捷服务的目的.
作者:蔡林;李小民;胡蓉;马肖;刘乐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服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与社会支持之间的现状,以期探索提高患者康复状况的护理方法.方法:采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和领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PSSS)对江苏省监狱管理局江北医院的111例服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111例患者社会功能总分为(21.55±6.72)分,处于中度缺陷水平;领悟社会支持总分为(60.69±5.01)分,处于较低水平;服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系数为0.342(P< 0.05).结论:服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偏低,且社会支持与社会功能水平呈正相关.在服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过程中,应重视社会支持对服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积极影响.
作者:牛奔;姜柏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减少门诊投诉数量的对策.方法:对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2012-2016年五年门诊投诉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服务态度是投诉案例中的重灾区,临床科室是投诉的主要角色,小类别原因比重较大,无效投诉中的有原因投诉比重大.结论:引进360全方位管理理念,开展多部门协作;加强制度建设,严格门诊服务流程;开展培训教育,提升门诊医务工作者综合素质;加强门诊软环境建设,营造良好诊疗氛围.
作者:欧阳敏思;乔学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通过收集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2016年发表的SCI论文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客观评价医院近5年来SCI论文产出和科研能力建设等综合水平.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运用EXCEL表格按照论文的分布年份、科室分布、学科类别、基金资助、以及影响因子等进行分类统计整理分析.结果:5年来共发表SCI论文共137篇,涵盖了全院24个临床医技科室,2个科研平台,成持续增长趋势,发表科室占全院临床医技科室的61.54%,主要还是集中在肿瘤内科、神经外科及泌尿外科等重大项目上的高产出.有10篇文章发表在IF≥5的期刊上,仅占总发表论文数的7.3%(10/137).结论:SCI论文数量和质量与国内相关医院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作者:邓志勇;张志琴;于宗良;陆荣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该文以仪征市妇幼保健所转型升级为仪征市妇幼保健院为研究切入点,分析仪征市妇幼保健所现状、转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促进仪征市妇幼保健所向妇幼保健院顺利转型的方案,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转型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作者认为应在发展方向、资金投入、政策保障、人力资源、设施设备、内部考核等方面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管理效率,多措并举推动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可持续发展,以提升区域内妇幼卫生质量.
作者:曹玲玲;何晓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县级公立医院医务人员隐性缺勤的现状,探讨职业倦怠、工作满意度、离职意愿对隐性缺勤的影响向.方法:分层抽取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300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体基本特征、职业倦怠量表通用版、工作满意度、离职意愿及斯坦福隐性缺勤问卷(SPS-6),多因素分析用嵌套线性回归模型.结果:医务人员隐性缺勤得分的均数为16.32±3.88分,情感耗竭均数为2.61±1.23分,情感疏远2.20±1.25分,成就感低落为2.69±1.30分,57.75%的医护人员总体上自评工作满意,34.51%的有离职倾向.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情感耗竭(β=0.79,P<0.001)、情感疏远(β=0.72,P<0.001)及成就感低落(β=0.66,P<0.001)与隐性缺勤正相关;工作满意度与隐性缺勤负相关(β=-1.22,P< 0.001);离职意愿与隐性缺勤呈正相关(β=0.53,P<0.001);自评健康与隐性缺勤负相关(β=-0.80~-1.44,P<0.001).结论:职业倦怠、工作满意度、离职意愿及自评健康是影响医务人员隐性缺勤的因素.医院应加强工作场所的干预,提高工作满意度,减少隐性缺勤.
作者:唐雪华;高月霞;仲亚琴;周震;肖静;吴徐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对行风查房反馈意见和处理方式进行汇总分析,查找医院管理薄弱点,采取相应改进措施.方法:收集2008-2015年查房反馈问题和解决方式的原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共计195件病人意见,其中27件表扬,168件负面意见,意见类型排名前三位的是后勤保障、服务质量、伙食条件.负面意见中落实整改的解决方式使用多,共68件.结论:因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趋向多层面,多样化,了解患者需求,强化服务意识,加强有效沟通等,有利于提升患者全方位的满意度.
作者:解月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某区(武进区)的四家医院农保胆囊结石患者的住院总费用及各单项均次费用情况的调查,为完善当地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中医疗费用的约束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某区2011-2013年农保胆囊结石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住院费用为应变量,研究对象的性别、住院天数、手术情况、年龄、年份为自变量,运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特征人群的住院费用,并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医院农保胆囊结石住院患者的住院费用与住院天数、手术情况、年龄、年份、性别等有关,其影响程度顺序为住院天数>手术情况>性别>年份>年龄.结论:住院天数、是否手术及性别成为影响住院费用主要的因素,为进一步控制农保住院费用的过快增长,可采取以患者为中心建立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不断降低平均住院天数.同时进一步推行临床路径管理,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
作者:路定珍;杨晓兰;刘广军;方焕荣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低年资护士压力源及应对方式,为寻找科学的解决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样187名低年资护士,借鉴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年龄≤25岁护士的压力高于年龄> 25岁的护士;在病人护理、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学历越高压力越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对方式上,>25岁和本科以上学历选择解决问题得分高于≤25岁和大专学历;大专学历选择自责得分高于本科以上学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及社会需更加关注低龄和低学历层次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应对方式.
作者:孙皓明;郑爱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为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有效落实,通过回顾性督查、调查访谈、模拟患者及现场环节追踪的模式对我院现状进行调研,以项目化管理会议的形式对常见和潜在问题运用柏拉图进行分析与评价,提出了危急值管理中的对策,从提高认识、执行流程、项目维护、完善登记和处置、减少漏报、加强临床医技间沟通和长效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作者:丁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通过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加强对滨海县人民医院外科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降低Ⅰ类切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调查该院外科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现状,查找造成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率低的主要原因,制定相应对策加以实施,并评价对策的有效性.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该院外科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率由活动前的77.24%下降到活动后的39.67%,且圈员们的品管手法、自信心、积极性、责任感等无形成果均得到提高.结论: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可降低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率,值得推广.
作者:戴斌;蒯绘华;李莉;刘光亮;单金丽;杨丽萍;周颖;洪晔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灾害脆弱性(HVA)分析风险管理在提高急诊医疗质量管理及患者满意度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急诊科进行HVA分析,与未实施HVA风险管理时的医疗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对策及措施,对其医疗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实施HVA风险管理后,急诊医务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91.08±5.13)、医疗文书书写规范性(90.56±5.45)、沟通能力(95.45±5.31)、责任心(90.68±5.50),服务态度(96.48±6.04)、应急能力(92.40±6.68),各项评分均高于实施前的(77.08±6.73)(81.09±6.72)(80.19±5.37)(80.09±5.47)(80.41±6.09)(83.07±5.21)分,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HVA风险管理后急诊患者满意度为96.39%,明显高于实施前的7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医疗管理中应用HVA风险管理,可增强急诊医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有效控制和预防医疗风险的发生,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黄素云;周立军;蒋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建湖县为促进县级综合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分工协作机制的形成,试点成立了三个医疗联合体.运用信息化手段,解决了医联体运转过程中的信息共享、上下转诊等问题,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有效落实.
作者:张国霞;刘延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程序化、规范化、数据化、标准化是医院精细化管理的大特点,通过组织的各个单元达到精确、协同和高效的运作[1].近年来,随着我国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原先的粗放式管理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医院科学发展的需要,省内外的三级甲等医院开始将精细化管理模式引入医院管理,走精细化管理的路线让这些医院焕发了勃勃生机.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是一所三级乙等的县市级公立医院,于2012年开始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
作者:李欣;陈健;尹弘青;李翀;陈雨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指医学专业毕业生在完成医学院校教育之后,以住院医师的身份在国家卫计委认定的培训基地接受以提高临床能力为主的系统化、规范化培训[1].妇产科专业规培是培养合格妇产科专业住院医师的必要途径,直接关系妇女健康的保障与人口质量的高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薄弱的师资团队会严重制约规培教学的质量,加强师资带教是提升住院医师能力的重要举措,带教师资队伍的建设是规培工作的坚实基础.
作者:刘蔚;卢建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