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药治疗水痘的研究现状

万勇;林云华

关键词:水痘, 中医药, 治疗方法, 研究症状
摘要:水痘是一种呈全球性分布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中医药治疗水痘有较深远的经验积累,近年来也有进一步的发展,故就水痘在中医古籍中的记载加以归纳和分析,并通过归纳总结各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的阐述提出了新的见解,对水痘治法方药的临床研究近况加以综述,同时对中医药治疗水痘的优势和缺陷提出了个人见解.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陶弘景养生学术思想探析

    陶弘景(公元456 ~536年)是我国著名的道学理论家、医药学家、文学家,其著作《养性延命录》集中反映了陶弘景的养生学术思想,在中医养生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陶弘景主张众术合修,并躬身力行,提出一套形神兼养、饮食调摄、服气调息、导引按摩为一体的较为全面的养生保健体系,成为后世医道两家奉行的养生法则.

    作者:张玉辉;杜松;金香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尿浊病证治一得

    参照相关文献资料对尿浊病的病因病机提出“三因”,即内内、外因、其他原因所致的观点;探讨尿浊病的类证鉴别;对尿浊病的辨治提出了脾肾两虚、湿热内蕴、本虚标实3种临床常见证型,认为尿浊病临床以虚证、本虚标实证为多见,治疗当以分清化浊、益肾固精贯穿始终;并自拟化浊固本方(绵萆薜20 g,石菖蒲10 g,盐菟丝子10 g,益智仁10 g,芡实10 g,焦白术15 g,炒山药30 g,莲须6 g,茯苓20 g,甘草6 g)作为治疗尿浊病的通用基本方.

    作者:程运友;任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试论单纯型精神分裂症及其治疗

    单纯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自身易生瘀血,系此型易发之禀赋性体质所形成;所生之疼滞碍血气之运行,心血乏供,神失所养而出现疲懒呆滞、孤僻退缩等病态.对此虚中夹实之候,宜攻补兼施而缓图.故文中列举了治疗之经验方药与针灸疗法,并强调督导患者配合诊疗做功能活动锻炼等之重要性.

    作者:丁德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李发枝运用经方治疗艾滋病合并肝硬化腹水经验

    探讨李发枝教授运用当归芍药散合防己黄芪汤、鸡鸣散加减治疗艾滋病合并肝硬化废水的经验.首先分析了艾滋病合并肝硬化度水的病因病机,认为艾滋病合并肝硬化腹水的病机为肝郁脾虚、气血疼滞、水湿内停;其次对当归芍药散合防己黄芪汤、鸡鸣散加减的组成、功用、适应证及典型病例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对艾滋病合并肝硬化腹水的治疗应切中病机,灵活运用经万.

    作者:王丹妮;李政伟;李青雅;陈莉华;蒋自强;郭会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培土温金、化饮平喘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的疗效.方法:将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应用王明福老中医临床经验方加味苓桂术甘汤内服,对照组仅给予西医对症治疗,2周后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7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及主要症状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疗效满意.

    作者:刘丽杰;贾晨光;何长生;任绍林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五运六气脉法之研究

    脉诊为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刘完素、李中梓等古代名医重视以人脉应于五运六气所至、所变,气口脉位、四时脉形、南北政脉法等脉诊法都与五运六气医理密切相关.以六气的主气次序来阐释寸口六部脉位,自金元后渐获肯定,成为气口脉位的经典阐释之一.天地之气随四时阴阳变化,脉象应之,不仅对脉形的四时变化描述更为细致,而且创制出六气分合六部时日诊候法,据不同节气、不同脉位的脉形变化判断病变特点及疾病走势.历代多从脉位、脉形阐释南北政脉法,主张姑存经义,待后贤者参详,南北政脉法仍居研究热点.

    作者:杨威;于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舒血宁注射液辅助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有效性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有效性.方法:检索CNKI、万方、VIP、CMB以及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网站,全面收集舒血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所有类型的临床研究.纳入随机/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24个研究2371例不稳定心绞痛的随机/半随机对照研究.症状加硝酸甘油用量方面,6项研究的2个亚组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RR值为1.23和1.37).心电图改善方面,11项研究的4个亚组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RR值分别为1.29、1.25、1.24、1.56),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可降低心绞痛症状和硝酸甘油用量,改善心电图表现,提示其能进一步减轻心肌缺血的状况,且临床应用较为安全.

    作者:周英武;谢雁鸣;王连心;王智耀;杨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徐学义治疗月经周期紊乱经验拾萃

    月经周期紊乱因传统治疗服药时间长,患者多难于坚持,且常见停药后复发情况,成为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徐学义教授治疗月经周期紊乱独具特色:首先经期用药,药少效宏;另外重视调节冲、任、带脉的功能,并宗叶桂奇经用药经验,循经选药;其次注重疏肝,喜用柴胡疏肝散,尤其是独特的“经期用花”的用药思路,收到显著临床效果的同时还强调女子多郁证,并注意防治未病.

    作者:叶瑜;徐学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老年性痴呆中医证型与血浆乙酰胆碱、β-淀粉样蛋白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AD中医证型与血浆Ach、β-淀粉样蛋白相关性.方法:将142例纳入的AD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髓海不足证、肝肾阴虚证、脾肾两虚证、心肝火旺证、痰浊阻窍证和气滞血瘀证,并以30倒健康老人设为正常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Ach、β-淀粉样蛋白含量.结果:AD患者血浆Aeh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AD患者血浆Aβ1-40、Aβ1-42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AD患者各证型问比较,髓海不足证血浆Ach的含量低于肝肾阴虚证、心肝火旺证和痰浊阻窍证,而血浆Aβ1-42含量高于心肝火旺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痰浊阻窍证血浆Aβ1-40含量高于肝肾阴虚证、心肝火旺证和气滞血瘀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痰浊阻窍证和气滞血瘀证血象Aβ1-42含量均高于心肝火旺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D中医证型与血浆Ach、β-淀粉样蛋白含量有相关性.

    作者:李帅;张震中;于福鑫;袁晓霞;辛小红;巴哈尔·哈德尔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柴胡疏肝散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调节HPA轴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柴胡疏肝散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海马调节HPA轴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制造慢性应激大鼠模型,分别用Western bolt法和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MR和GR及下丘脑CRH蛋白的表达,检测血浆ACTH和血清CORT含量.结果:治疗组大鼠海马GR蛋白表达明显增高,下丘脑CRH蛋白表达及血浆ACTH和血清CORT的含量明显降低.结论:柴胡疏肝散能够抑制慢性应激所致的大鼠HPA轴功能的亢进,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大鼠海马GR蛋白表达、进而发挥对HPA轴功能的抑制作用有关.

    作者:樊蔚虹;禹方;姚建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论癌症归属中医“痹痰”的范畴

    笔者从《金匮要略》《内经》《难经》等进行剖析,认为瘢瘕积聚不等于癌症,癌症与痰病相关,又与痹症相关,遵循痰病的命名规则,癌症就是兼有痹症特征的痰病,也就是痹痰,这样命名不仅符合癌症的基本特征,而且名正言顺地为癌症疼痛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更多的外治手段.

    作者:罗安明;戎志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基于毒邪入络谈糖尿病足干性坏疽切痂时机

    糖尿病足干性坏疽往往形成痂,部分患者痴下积脓积液,需要切痂排脓,防止毒素吸收.脓液中含有多种毒素,创面的细菌和内毒素能够入侵感染组织的毛细血管,然后进入血液循环,回流后对机体造成中毒症状,即是毒邪入络.痴下无积脓积液的患者可延迟切痂,待患者血液循环改善后,痂与正常组织逐渐出现分界线且逐渐出现分泌物,为切痂时机,此时注意引流,保持创面引流通畅.

    作者:朱朝军;马静;张朝晖;樊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针刀苍龟探穴治疗颈型颈椎病571例临床观察

    颈型颈椎病是各型颈椎病的早期阶段,约占颈椎病的40% ~60%,我们采用针刀苍龟探穴法治疗颈型颈椎病,长期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资料来源选择2000年10月至2013年5月在唐山市开平区亚林中医医院门诊治疗的571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性255例,女性316例,平均年龄49岁,病程短者半年,长者8年.

    作者:黄亚林;张启明;李瀚鹏;杨志秀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精神分裂症中医诊疗概述

    精神分裂症是对身心损害巨大的精神类疾病,在漫长的中医学发展进程中对精神类疾病有诸多的论述和治疗,也取得了一些疗效,但终究不能突破其瓶颈,迫切需要探索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而联合用药是近期普遍采用的治疗方法,有着独特的优势.

    作者:贾海骅;赵红霞;连智华;王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徐荣谦小儿“少阳学说”学术思想探讨

    少阳学说是中医儿科重要的病因病机理论,也是中医儿科临床治疗特色理论之一.其思想内涵为小儿阴阳平衡是阳气占据主导地位的阴阳平衡,涵盖“纯阳学说”和“稚阴稚阳学说”.徐荣谦教授探讨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把“纯阳”和“稚阴稚阴”建立在对立统一的“少阳学说”之中.认为其内容包括纯阳学说、潜涵、稚阴稚阳学说、纯阳而非孤阳等,包括肝肾同源、阴阳和、肝脾和,对少火学说与少阳学说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深入探究,对指导临床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尚建;徐荣谦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中医“脉象”名称英译探讨——基于两个《黄帝内经》英译本中的脉象英译比较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早的一部中医学经典著作,其收录了十分丰富的脉诊资料.然而作者在创建完成多个《黄帝内经》英译本的双语平行语料库后发现,脉象名称的英译存在诸多问题.借此作者提取了李照国版和Paul Unschuld版两个译本中关于脉象名称的英译语料,对其总体翻译方法和策略、具体的名称英译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认为两译本在脉象的英译上各有优缺点,希望各英译本在再版中能扬长避短,让中医典籍的英译能够更加准确.

    作者:叶晓;董敏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汪受传治疗儿童咳嗽用药规律分析

    目的: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挖掘汪受传教授治疗咳嗽的方剂数据.方法:以汪受传教授门诊治疗儿童咳嗽的758份有效病例为基础,建立相应方剂的药物配伍网络进行中药配伍规律的研究.结果:汪受传教授治疗该病以黄芩、桑白皮、前胡、桑叶为核心药物,配伍辛夷、枇杷叶、炙麻黄,辅以虎杖、杏仁、生甘草、款冬花,并以清热化痰为治疗原则.结论:复杂网络方法可分析方剂中中药配伍规律,可用于名老中医处方经验的数据挖掘.

    作者:谢辉辉;祁波;徐珊;戴启刚;汪受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小檗碱抗乳腺癌机制研究进展

    小檗碱是广泛存在于黄连、黄柏等天然产物中的异喹啉类生物碱.研究发现,小檗碱具有抑制乳腺癌发生、促进乳腺癌细胞凋亡、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转移、侵袭和血管生成的作用,故就其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赵小飞;毛婷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基于《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探讨心气以“降”为顺

    通过对《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的分析,认为其治疗胸痹“九方”内舍“心气以降为顺”的思路,并从心属“阳”,其用当降;脾胃为枢,心随胃降;心居上焦,君火宜降;宗气积胸中,贯心脉下行角度分析了立论基础,指出“降”是因势利导的散耶救危之法,进一步结合后世医家的传承论述了该观点.

    作者:金华;金钊;张蕾蕾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从三焦论“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人体的水液需要阳气的蒸化才能敷布周身,濡养脏腑,并正常地排出体外,即正常的水液代谢依赖于人体脏腑正常的气化功能,否则就会导致人体水液不正常的停留.伤寒或杂病的阳虚会导致气化不利、水液停留,当用温阳化气利水之法治疗;而湿热病导致的小便不利并非阳气不足、气化不利,而是阳气被湿热郁遏,不能正常履行其气化功能所致,故不用温阳化气利水之法,而用利小便、通气机、畅三焦之法治疗.

    作者:宋清江;刘文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