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海骅;赵红霞;连智华;王仑
目的: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挖掘汪受传教授治疗咳嗽的方剂数据.方法:以汪受传教授门诊治疗儿童咳嗽的758份有效病例为基础,建立相应方剂的药物配伍网络进行中药配伍规律的研究.结果:汪受传教授治疗该病以黄芩、桑白皮、前胡、桑叶为核心药物,配伍辛夷、枇杷叶、炙麻黄,辅以虎杖、杏仁、生甘草、款冬花,并以清热化痰为治疗原则.结论:复杂网络方法可分析方剂中中药配伍规律,可用于名老中医处方经验的数据挖掘.
作者:谢辉辉;祁波;徐珊;戴启刚;汪受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探讨李发枝教授运用当归芍药散合防己黄芪汤、鸡鸣散加减治疗艾滋病合并肝硬化废水的经验.首先分析了艾滋病合并肝硬化度水的病因病机,认为艾滋病合并肝硬化腹水的病机为肝郁脾虚、气血疼滞、水湿内停;其次对当归芍药散合防己黄芪汤、鸡鸣散加减的组成、功用、适应证及典型病例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对艾滋病合并肝硬化腹水的治疗应切中病机,灵活运用经万.
作者:王丹妮;李政伟;李青雅;陈莉华;蒋自强;郭会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笔者从《金匮要略》《内经》《难经》等进行剖析,认为瘢瘕积聚不等于癌症,癌症与痰病相关,又与痹症相关,遵循痰病的命名规则,癌症就是兼有痹症特征的痰病,也就是痹痰,这样命名不仅符合癌症的基本特征,而且名正言顺地为癌症疼痛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更多的外治手段.
作者:罗安明;戎志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时光荏苒,自是一年新春景!在各位的呵护下,《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喜迎弱冠之年.谨此向长期关怀、指导、支持杂志成长的各位学者,特别是广大编委、作者和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作者:胡镜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糖尿病足干性坏疽往往形成痂,部分患者痴下积脓积液,需要切痂排脓,防止毒素吸收.脓液中含有多种毒素,创面的细菌和内毒素能够入侵感染组织的毛细血管,然后进入血液循环,回流后对机体造成中毒症状,即是毒邪入络.痴下无积脓积液的患者可延迟切痂,待患者血液循环改善后,痂与正常组织逐渐出现分界线且逐渐出现分泌物,为切痂时机,此时注意引流,保持创面引流通畅.
作者:朱朝军;马静;张朝晖;樊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陶弘景(公元456 ~536年)是我国著名的道学理论家、医药学家、文学家,其著作《养性延命录》集中反映了陶弘景的养生学术思想,在中医养生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陶弘景主张众术合修,并躬身力行,提出一套形神兼养、饮食调摄、服气调息、导引按摩为一体的较为全面的养生保健体系,成为后世医道两家奉行的养生法则.
作者:张玉辉;杜松;金香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和评价退行性膝骨关节病的腹针动气疗法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腹针动气疗法时35例(63膝)退行性膝骨关节病患者进行治疗,每周3次,共治疗8周,并于治疗前、治疗中、治疗结束后随访进行评分及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93.65%;治疗前后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随访之间膝关节严重性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8.301).结论:腹针动气疗法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病临床疗效显著,尤其在改善关节功能和减少膝关节疼痛方面疗效确切.
作者:郭鑫;王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恒久弥坚和与时求新是经典两个方面的品格,中医学理论就是以经典为筑基发展起来的.希腊特尔菲(Delphi)神庙内题有诸神的一句至言:“认识你自己”!明经而知本,方可堪“因虑而处物之智”(《灵枢·本神》).我认为,中医学理论有如下特点.
作者:孟庆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单纯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自身易生瘀血,系此型易发之禀赋性体质所形成;所生之疼滞碍血气之运行,心血乏供,神失所养而出现疲懒呆滞、孤僻退缩等病态.对此虚中夹实之候,宜攻补兼施而缓图.故文中列举了治疗之经验方药与针灸疗法,并强调督导患者配合诊疗做功能活动锻炼等之重要性.
作者:丁德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名医汤宗明教授认为,人体无论是脏腑、经络、气血等生理结构还是功能变化,均有机地统一于气机升降出入之中.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均与气机升降出入失调有关,调治疾病须重视调理人体气机升降出入,调畅气机是治疗疾病的重要大法.调畅气机当根据气机失调的不同分类,运用药物的寒热温凉、升降出入之性辨证施治.并以半夏厚朴汤为例,论述汤宗明教授运用该方调畅气机治疗不同系统疾病并取得佳效的临证经验.
作者:严兴茂;汤宗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脉诊为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刘完素、李中梓等古代名医重视以人脉应于五运六气所至、所变,气口脉位、四时脉形、南北政脉法等脉诊法都与五运六气医理密切相关.以六气的主气次序来阐释寸口六部脉位,自金元后渐获肯定,成为气口脉位的经典阐释之一.天地之气随四时阴阳变化,脉象应之,不仅对脉形的四时变化描述更为细致,而且创制出六气分合六部时日诊候法,据不同节气、不同脉位的脉形变化判断病变特点及疾病走势.历代多从脉位、脉形阐释南北政脉法,主张姑存经义,待后贤者参详,南北政脉法仍居研究热点.
作者:杨威;于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宋代政府推行煮散剂的原因进行了全面剖析,认为由于国家推行仁政,广泛提供免费医药;学医、业医数量增加;军费庞大,用药极费;人口数量迅速增加等导致药材需求大幅增加,药材资源相对不足.另有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如中央及地方财力不足,煮散剂本身具有方便临床应用、有利于有效成分提出、有利于药品运输与保存、有利于保证药材质量等优势,以上诸因素都是宋代政府大力推广煮散剂的原因.
作者:傅延龄;宋佳;张林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AD中医证型与血浆Ach、β-淀粉样蛋白相关性.方法:将142例纳入的AD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髓海不足证、肝肾阴虚证、脾肾两虚证、心肝火旺证、痰浊阻窍证和气滞血瘀证,并以30倒健康老人设为正常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Ach、β-淀粉样蛋白含量.结果:AD患者血浆Aeh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AD患者血浆Aβ1-40、Aβ1-42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AD患者各证型问比较,髓海不足证血浆Ach的含量低于肝肾阴虚证、心肝火旺证和痰浊阻窍证,而血浆Aβ1-42含量高于心肝火旺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痰浊阻窍证血浆Aβ1-40含量高于肝肾阴虚证、心肝火旺证和气滞血瘀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痰浊阻窍证和气滞血瘀证血象Aβ1-42含量均高于心肝火旺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D中医证型与血浆Ach、β-淀粉样蛋白含量有相关性.
作者:李帅;张震中;于福鑫;袁晓霞;辛小红;巴哈尔·哈德尔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参照相关文献资料对尿浊病的病因病机提出“三因”,即内内、外因、其他原因所致的观点;探讨尿浊病的类证鉴别;对尿浊病的辨治提出了脾肾两虚、湿热内蕴、本虚标实3种临床常见证型,认为尿浊病临床以虚证、本虚标实证为多见,治疗当以分清化浊、益肾固精贯穿始终;并自拟化浊固本方(绵萆薜20 g,石菖蒲10 g,盐菟丝子10 g,益智仁10 g,芡实10 g,焦白术15 g,炒山药30 g,莲须6 g,茯苓20 g,甘草6 g)作为治疗尿浊病的通用基本方.
作者:程运友;任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益母草与马齿苋配伍对早孕不完全流产大鼠的出血量、血液流变学、部分激素水平及子宫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造成旱孕大鼠不完全流产子宫出血模型,观察药物对出血量、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检测子宫匀浆液中ET和NO的含量及放免法检测血液激素水平和免疫组化法观察子宫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表达的变化,研究药物对子宫出血模型大鼠的效应及机制.结果:益母草与马齿苋配伍可减少子宫NO分泌,提高局部TGF-β水平,减少子宫出血量.结论:益母草与马齿苋配伍能明显缓解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导致的早孕大鼠出血症状.
作者:董自波;李超;洪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尿液代谢组学的通路.方法:通路的生物学分析使用KEGG数据库进行检索和构建,代谢产物分子注释、相关的酶或转运蛋白及其相关性质分析使用HMDB代谢组学数据库进行检索,代谢产物路径可视化采用MetPA网络软件构建.结果: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代谢通路显示,6个差异性代谢产物共参与了10条代谢路径,其中“半乳糖代谢”、“酮体的合成和降解通路”影响值分别为0.00276和0.0000.结论: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中“半乳糖代谢”、“酮体的合成和降解通路”发生变化参与其病理过程.
作者:陈夏;郑景辉;梁健;简维雄;秦伟夫;刘华盛;王伟;吴发胜;付蕾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内经》三焦的概念有四:作为六腑的三焦,作为食物在体内消化、吸收、排泄的3个部位,经络学说中的手少阳三焦经和病症名称.三焦的功能散见于《内经》多个篇章,从《内经》原文可以推断三焦当有形有质.关于三焦的脏腑相合理论,既说“肾合三焦膀胱”,又说三焦“是孤之腑”,不与其他脏器合.《内经》有关三焦的歧义性,催生了后世众多医家针对三焦的学术争鸣,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丰富、完善了中医基础理论.
作者:马作峰;姜瑞雪;黄密;牛志尊;王平;张六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与神经精神因素有关的慢性皮肤病,病因尚不明确.《素问·调经论》认为:“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故从“血”论治,以火针为主,配合毫针、围刺进行治疗,通过调整局部与整体、多种针刺疗法并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文霞;张春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杨保林教授从事临床医疗30余年,擅长中西合参、优势互补诊治疑难杂症,收效甚佳,兹择验案二则介绍如下.1 直肠点滴调治贲门癌案陈某,男,87岁,2014年3月21日就诊,住院号L835.患者2013年9月于地坛医院经肿标、胃镜及病检结果确诊为“贲门癌”,半年间坚持自服汤药治疗.近1周来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加重,频发恶心呕吐,伴吞咽困难、纳差、乏力.大便1周一行,小便可.
作者:高莹;杨保林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在壮医学“三气同步、三道两路”等基本理论指导下,从顺应自然、形神共养、调摄饮食、解毒补虚、节欲葆精5个方面入手,深入探讨壮医养生法则,对丰富和完善壮医养生保健内容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唐振宇;庞宇舟;蓝丽霞;李永亮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