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尿液代谢组学的通路分析

陈夏;郑景辉;梁健;简维雄;秦伟夫;刘华盛;王伟;吴发胜;付蕾

关键词:代谢组学, 心血瘀阻证, 代谢通路, 半乳糖代谢, 酮体的合成和降解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尿液代谢组学的通路.方法:通路的生物学分析使用KEGG数据库进行检索和构建,代谢产物分子注释、相关的酶或转运蛋白及其相关性质分析使用HMDB代谢组学数据库进行检索,代谢产物路径可视化采用MetPA网络软件构建.结果: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代谢通路显示,6个差异性代谢产物共参与了10条代谢路径,其中“半乳糖代谢”、“酮体的合成和降解通路”影响值分别为0.00276和0.0000.结论: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中“半乳糖代谢”、“酮体的合成和降解通路”发生变化参与其病理过程.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婴儿论》学术价值与论治特色研究

    《婴儿论》是在我国失传但曾在日本盛传的清代儿科著作.该书仿照张仲景《金匮要略》体例撰写而成,凡儿童所犯疾病无不论及,详细周密,涉及内科、外科、眼耳鼻喉等五官科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等,实为一部临床实用的婴幼儿疾病论治全书.本书治防兼重,所论切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临床重视四诊合参,尤以闻诊为见长,且运用独特的儿科三焦辨证方法诊治儿科疾病,其遣方用药既遵从中医经典,又结合历代儿科证治精华,以及大量的时方及个人治疗经验,内容丰富,全面实用,其出版将成为当今儿科病论治有益的参考书.

    作者:邓月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老年性痴呆中医证型与血浆乙酰胆碱、β-淀粉样蛋白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AD中医证型与血浆Ach、β-淀粉样蛋白相关性.方法:将142例纳入的AD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髓海不足证、肝肾阴虚证、脾肾两虚证、心肝火旺证、痰浊阻窍证和气滞血瘀证,并以30倒健康老人设为正常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Ach、β-淀粉样蛋白含量.结果:AD患者血浆Aeh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AD患者血浆Aβ1-40、Aβ1-42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AD患者各证型问比较,髓海不足证血浆Ach的含量低于肝肾阴虚证、心肝火旺证和痰浊阻窍证,而血浆Aβ1-42含量高于心肝火旺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痰浊阻窍证血浆Aβ1-40含量高于肝肾阴虚证、心肝火旺证和气滞血瘀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痰浊阻窍证和气滞血瘀证血象Aβ1-42含量均高于心肝火旺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D中医证型与血浆Ach、β-淀粉样蛋白含量有相关性.

    作者:李帅;张震中;于福鑫;袁晓霞;辛小红;巴哈尔·哈德尔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五运六气脉法之研究

    脉诊为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刘完素、李中梓等古代名医重视以人脉应于五运六气所至、所变,气口脉位、四时脉形、南北政脉法等脉诊法都与五运六气医理密切相关.以六气的主气次序来阐释寸口六部脉位,自金元后渐获肯定,成为气口脉位的经典阐释之一.天地之气随四时阴阳变化,脉象应之,不仅对脉形的四时变化描述更为细致,而且创制出六气分合六部时日诊候法,据不同节气、不同脉位的脉形变化判断病变特点及疾病走势.历代多从脉位、脉形阐释南北政脉法,主张姑存经义,待后贤者参详,南北政脉法仍居研究热点.

    作者:杨威;于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基于《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探讨心气以“降”为顺

    通过对《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的分析,认为其治疗胸痹“九方”内舍“心气以降为顺”的思路,并从心属“阳”,其用当降;脾胃为枢,心随胃降;心居上焦,君火宜降;宗气积胸中,贯心脉下行角度分析了立论基础,指出“降”是因势利导的散耶救危之法,进一步结合后世医家的传承论述了该观点.

    作者:金华;金钊;张蕾蕾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试析《内经》三焦的歧义

    《内经》三焦的概念有四:作为六腑的三焦,作为食物在体内消化、吸收、排泄的3个部位,经络学说中的手少阳三焦经和病症名称.三焦的功能散见于《内经》多个篇章,从《内经》原文可以推断三焦当有形有质.关于三焦的脏腑相合理论,既说“肾合三焦膀胱”,又说三焦“是孤之腑”,不与其他脏器合.《内经》有关三焦的歧义性,催生了后世众多医家针对三焦的学术争鸣,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丰富、完善了中医基础理论.

    作者:马作峰;姜瑞雪;黄密;牛志尊;王平;张六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火针为主治疗神经性皮炎体会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与神经精神因素有关的慢性皮肤病,病因尚不明确.《素问·调经论》认为:“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故从“血”论治,以火针为主,配合毫针、围刺进行治疗,通过调整局部与整体、多种针刺疗法并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文霞;张春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徐学义治疗月经周期紊乱经验拾萃

    月经周期紊乱因传统治疗服药时间长,患者多难于坚持,且常见停药后复发情况,成为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徐学义教授治疗月经周期紊乱独具特色:首先经期用药,药少效宏;另外重视调节冲、任、带脉的功能,并宗叶桂奇经用药经验,循经选药;其次注重疏肝,喜用柴胡疏肝散,尤其是独特的“经期用花”的用药思路,收到显著临床效果的同时还强调女子多郁证,并注意防治未病.

    作者:叶瑜;徐学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宋政府推广普及煮散剂的原因

    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宋代政府推行煮散剂的原因进行了全面剖析,认为由于国家推行仁政,广泛提供免费医药;学医、业医数量增加;军费庞大,用药极费;人口数量迅速增加等导致药材需求大幅增加,药材资源相对不足.另有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如中央及地方财力不足,煮散剂本身具有方便临床应用、有利于有效成分提出、有利于药品运输与保存、有利于保证药材质量等优势,以上诸因素都是宋代政府大力推广煮散剂的原因.

    作者:傅延龄;宋佳;张林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基于循证医学小儿偏肺病毒和博卡病毒肺炎的中医疗效评价研究思路

    为科学评价中医药治疗小儿偏肺病毒、博卡病毒肺炎的临床疗效,应借鉴循证医学这一重视证据的科学思维方法,因此中医药治疗小儿偏肺病毒、博卡病毒肺炎疗效评价研究应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方法.中医药治疗小儿偏肺病毒、博卡病毒肺炎的疗效评价还需体现中医自身特点和优势,故评价疗效时还必须选择反映中医药特色的证候疗效指标.遵循循证医学的临床研究方法,全面的疗效评价还应包括安全性评价和卫生经济学评价.

    作者:王明明;韩新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徐荣谦小儿“少阳学说”学术思想探讨

    少阳学说是中医儿科重要的病因病机理论,也是中医儿科临床治疗特色理论之一.其思想内涵为小儿阴阳平衡是阳气占据主导地位的阴阳平衡,涵盖“纯阳学说”和“稚阴稚阳学说”.徐荣谦教授探讨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把“纯阳”和“稚阴稚阴”建立在对立统一的“少阳学说”之中.认为其内容包括纯阳学说、潜涵、稚阴稚阳学说、纯阳而非孤阳等,包括肝肾同源、阴阳和、肝脾和,对少火学说与少阳学说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深入探究,对指导临床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尚建;徐荣谦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尿液代谢组学的通路分析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尿液代谢组学的通路.方法:通路的生物学分析使用KEGG数据库进行检索和构建,代谢产物分子注释、相关的酶或转运蛋白及其相关性质分析使用HMDB代谢组学数据库进行检索,代谢产物路径可视化采用MetPA网络软件构建.结果: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代谢通路显示,6个差异性代谢产物共参与了10条代谢路径,其中“半乳糖代谢”、“酮体的合成和降解通路”影响值分别为0.00276和0.0000.结论: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中“半乳糖代谢”、“酮体的合成和降解通路”发生变化参与其病理过程.

    作者:陈夏;郑景辉;梁健;简维雄;秦伟夫;刘华盛;王伟;吴发胜;付蕾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精神分裂症中医诊疗概述

    精神分裂症是对身心损害巨大的精神类疾病,在漫长的中医学发展进程中对精神类疾病有诸多的论述和治疗,也取得了一些疗效,但终究不能突破其瓶颈,迫切需要探索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而联合用药是近期普遍采用的治疗方法,有着独特的优势.

    作者:贾海骅;赵红霞;连智华;王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不孕症辨治心得及验案举隅

    不孕症是指育龄期夫妇未采用避孕措施,有正常性生活,同居1年而未能妊娠的一种低生育力状态,近年来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笔者致力于不孕不育论治十裁,采撷精卵虚弱不孕、精卵不合不孕、输卵管不通不孕、倒经不孕、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5例,以兹共飨.

    作者:吴曦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汪受传治疗儿童咳嗽用药规律分析

    目的: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挖掘汪受传教授治疗咳嗽的方剂数据.方法:以汪受传教授门诊治疗儿童咳嗽的758份有效病例为基础,建立相应方剂的药物配伍网络进行中药配伍规律的研究.结果:汪受传教授治疗该病以黄芩、桑白皮、前胡、桑叶为核心药物,配伍辛夷、枇杷叶、炙麻黄,辅以虎杖、杏仁、生甘草、款冬花,并以清热化痰为治疗原则.结论:复杂网络方法可分析方剂中中药配伍规律,可用于名老中医处方经验的数据挖掘.

    作者:谢辉辉;祁波;徐珊;戴启刚;汪受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小檗碱抗乳腺癌机制研究进展

    小檗碱是广泛存在于黄连、黄柏等天然产物中的异喹啉类生物碱.研究发现,小檗碱具有抑制乳腺癌发生、促进乳腺癌细胞凋亡、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转移、侵袭和血管生成的作用,故就其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赵小飞;毛婷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李发枝运用经方治疗艾滋病合并肝硬化腹水经验

    探讨李发枝教授运用当归芍药散合防己黄芪汤、鸡鸣散加减治疗艾滋病合并肝硬化废水的经验.首先分析了艾滋病合并肝硬化度水的病因病机,认为艾滋病合并肝硬化腹水的病机为肝郁脾虚、气血疼滞、水湿内停;其次对当归芍药散合防己黄芪汤、鸡鸣散加减的组成、功用、适应证及典型病例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对艾滋病合并肝硬化腹水的治疗应切中病机,灵活运用经万.

    作者:王丹妮;李政伟;李青雅;陈莉华;蒋自强;郭会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中医“脉象”名称英译探讨——基于两个《黄帝内经》英译本中的脉象英译比较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早的一部中医学经典著作,其收录了十分丰富的脉诊资料.然而作者在创建完成多个《黄帝内经》英译本的双语平行语料库后发现,脉象名称的英译存在诸多问题.借此作者提取了李照国版和Paul Unschuld版两个译本中关于脉象名称的英译语料,对其总体翻译方法和策略、具体的名称英译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认为两译本在脉象的英译上各有优缺点,希望各英译本在再版中能扬长避短,让中医典籍的英译能够更加准确.

    作者:叶晓;董敏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尿浊病证治一得

    参照相关文献资料对尿浊病的病因病机提出“三因”,即内内、外因、其他原因所致的观点;探讨尿浊病的类证鉴别;对尿浊病的辨治提出了脾肾两虚、湿热内蕴、本虚标实3种临床常见证型,认为尿浊病临床以虚证、本虚标实证为多见,治疗当以分清化浊、益肾固精贯穿始终;并自拟化浊固本方(绵萆薜20 g,石菖蒲10 g,盐菟丝子10 g,益智仁10 g,芡实10 g,焦白术15 g,炒山药30 g,莲须6 g,茯苓20 g,甘草6 g)作为治疗尿浊病的通用基本方.

    作者:程运友;任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栗德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经验

    栗德林教授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中医“历节”范畴,初起为正气不足、卫外不固、营卫失调、风寒湿热之邪侵袭,阻滞经络,使气血运行不畅.日久内合五脏,脏腑亏虚,痰浊瘀血内生,耗伤气血,损伤正气,正邪胶着难解.治法初当祛风除湿散寒清热、舒经通络、调和营卫;久痹重补、扶助正气为主,合化痰活血、祛风散寒除湿清热通络之法.风寒湿痹基本方为自拟二龙蠲痹汤,脾虚湿盛加苓桂术甘汤,正虚热生用木防己汤,湿热盛兼虚用当归拈痛汤.

    作者:沈艳莉;栗德林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论癌症归属中医“痹痰”的范畴

    笔者从《金匮要略》《内经》《难经》等进行剖析,认为瘢瘕积聚不等于癌症,癌症与痰病相关,又与痹症相关,遵循痰病的命名规则,癌症就是兼有痹症特征的痰病,也就是痹痰,这样命名不仅符合癌症的基本特征,而且名正言顺地为癌症疼痛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更多的外治手段.

    作者:罗安明;戎志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