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以半夏厚朴汤探微汤宗明调畅气机的学术思想

严兴茂;汤宗明

关键词:调畅气机, 名中医, 汤宗明, 学术思想, 半夏厚朴汤
摘要:名医汤宗明教授认为,人体无论是脏腑、经络、气血等生理结构还是功能变化,均有机地统一于气机升降出入之中.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均与气机升降出入失调有关,调治疾病须重视调理人体气机升降出入,调畅气机是治疗疾病的重要大法.调畅气机当根据气机失调的不同分类,运用药物的寒热温凉、升降出入之性辨证施治.并以半夏厚朴汤为例,论述汤宗明教授运用该方调畅气机治疗不同系统疾病并取得佳效的临证经验.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探讨心气以“降”为顺

    通过对《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的分析,认为其治疗胸痹“九方”内舍“心气以降为顺”的思路,并从心属“阳”,其用当降;脾胃为枢,心随胃降;心居上焦,君火宜降;宗气积胸中,贯心脉下行角度分析了立论基础,指出“降”是因势利导的散耶救危之法,进一步结合后世医家的传承论述了该观点.

    作者:金华;金钊;张蕾蕾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从三焦论“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人体的水液需要阳气的蒸化才能敷布周身,濡养脏腑,并正常地排出体外,即正常的水液代谢依赖于人体脏腑正常的气化功能,否则就会导致人体水液不正常的停留.伤寒或杂病的阳虚会导致气化不利、水液停留,当用温阳化气利水之法治疗;而湿热病导致的小便不利并非阳气不足、气化不利,而是阳气被湿热郁遏,不能正常履行其气化功能所致,故不用温阳化气利水之法,而用利小便、通气机、畅三焦之法治疗.

    作者:宋清江;刘文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大黄配伍土茯苓降浊利湿在慢性肾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慢性肾衰竭是临床难治病,终发展为尿毒症.本研究通过对大黄、土茯苓的功效和应用进行系统分析,认为大黄能走气分祛除水温痰浊等一切有形实邪,入血分破除瘀血阻滞;土茯苓利湿解毒,性质平和,二者配伍既可增强降浊利湿之效,又可缓解峻下伤正之弊端,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有效配伍.同时辅以培补脾肾、活血化瘀之品,对疾病治疗大有裨益.

    作者:郑丽莉;高霞;朱述英;陈丙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中医学理论的特点

    恒久弥坚和与时求新是经典两个方面的品格,中医学理论就是以经典为筑基发展起来的.希腊特尔菲(Delphi)神庙内题有诸神的一句至言:“认识你自己”!明经而知本,方可堪“因虑而处物之智”(《灵枢·本神》).我认为,中医学理论有如下特点.

    作者:孟庆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婴儿论》学术价值与论治特色研究

    《婴儿论》是在我国失传但曾在日本盛传的清代儿科著作.该书仿照张仲景《金匮要略》体例撰写而成,凡儿童所犯疾病无不论及,详细周密,涉及内科、外科、眼耳鼻喉等五官科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等,实为一部临床实用的婴幼儿疾病论治全书.本书治防兼重,所论切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临床重视四诊合参,尤以闻诊为见长,且运用独特的儿科三焦辨证方法诊治儿科疾病,其遣方用药既遵从中医经典,又结合历代儿科证治精华,以及大量的时方及个人治疗经验,内容丰富,全面实用,其出版将成为当今儿科病论治有益的参考书.

    作者:邓月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正交设计法筛选“肠病方”佳刺激参数组合的研究

    目的: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筛选电针治疗肠黏膜损伤的佳刺激参数组合.方法:制备大鼠肠黏膜损伤模型,以三因素三水平组合电针腧穴“肠病方”,观察肠黏膜损伤指数及组织学变化.结果:各刺激参数治疗作用的显著性排列为电针频率>留针时间>治疗频次,治疗频次影响不显著.各因素中不同水平影响排序为:100 Hz>30 Hz>2 Hz; 30 min >20 min=10 min;每日2次、2d1次、每日1次均可.结论:电针腧穴“肠病方”治疗肠黏膜损伤的佳刺激参数组合为:100 Hz,30 min,每日2次.

    作者:闫丽萍;冀来喜;祁超;双源;燕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柴胡疏肝散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调节HPA轴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柴胡疏肝散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海马调节HPA轴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制造慢性应激大鼠模型,分别用Western bolt法和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MR和GR及下丘脑CRH蛋白的表达,检测血浆ACTH和血清CORT含量.结果:治疗组大鼠海马GR蛋白表达明显增高,下丘脑CRH蛋白表达及血浆ACTH和血清CORT的含量明显降低.结论:柴胡疏肝散能够抑制慢性应激所致的大鼠HPA轴功能的亢进,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大鼠海马GR蛋白表达、进而发挥对HPA轴功能的抑制作用有关.

    作者:樊蔚虹;禹方;姚建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栗德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经验

    栗德林教授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中医“历节”范畴,初起为正气不足、卫外不固、营卫失调、风寒湿热之邪侵袭,阻滞经络,使气血运行不畅.日久内合五脏,脏腑亏虚,痰浊瘀血内生,耗伤气血,损伤正气,正邪胶着难解.治法初当祛风除湿散寒清热、舒经通络、调和营卫;久痹重补、扶助正气为主,合化痰活血、祛风散寒除湿清热通络之法.风寒湿痹基本方为自拟二龙蠲痹汤,脾虚湿盛加苓桂术甘汤,正虚热生用木防己汤,湿热盛兼虚用当归拈痛汤.

    作者:沈艳莉;栗德林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汪受传治疗儿童咳嗽用药规律分析

    目的: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挖掘汪受传教授治疗咳嗽的方剂数据.方法:以汪受传教授门诊治疗儿童咳嗽的758份有效病例为基础,建立相应方剂的药物配伍网络进行中药配伍规律的研究.结果:汪受传教授治疗该病以黄芩、桑白皮、前胡、桑叶为核心药物,配伍辛夷、枇杷叶、炙麻黄,辅以虎杖、杏仁、生甘草、款冬花,并以清热化痰为治疗原则.结论:复杂网络方法可分析方剂中中药配伍规律,可用于名老中医处方经验的数据挖掘.

    作者:谢辉辉;祁波;徐珊;戴启刚;汪受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小檗碱抗乳腺癌机制研究进展

    小檗碱是广泛存在于黄连、黄柏等天然产物中的异喹啉类生物碱.研究发现,小檗碱具有抑制乳腺癌发生、促进乳腺癌细胞凋亡、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转移、侵袭和血管生成的作用,故就其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赵小飞;毛婷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益母草与马齿苋配伍对早孕大鼠不完全流产子宫出血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母草与马齿苋配伍对早孕不完全流产大鼠的出血量、血液流变学、部分激素水平及子宫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造成旱孕大鼠不完全流产子宫出血模型,观察药物对出血量、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检测子宫匀浆液中ET和NO的含量及放免法检测血液激素水平和免疫组化法观察子宫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表达的变化,研究药物对子宫出血模型大鼠的效应及机制.结果:益母草与马齿苋配伍可减少子宫NO分泌,提高局部TGF-β水平,减少子宫出血量.结论:益母草与马齿苋配伍能明显缓解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导致的早孕大鼠出血症状.

    作者:董自波;李超;洪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宋政府推广普及煮散剂的原因

    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宋代政府推行煮散剂的原因进行了全面剖析,认为由于国家推行仁政,广泛提供免费医药;学医、业医数量增加;军费庞大,用药极费;人口数量迅速增加等导致药材需求大幅增加,药材资源相对不足.另有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如中央及地方财力不足,煮散剂本身具有方便临床应用、有利于有效成分提出、有利于药品运输与保存、有利于保证药材质量等优势,以上诸因素都是宋代政府大力推广煮散剂的原因.

    作者:傅延龄;宋佳;张林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培土温金、化饮平喘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的疗效.方法:将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应用王明福老中医临床经验方加味苓桂术甘汤内服,对照组仅给予西医对症治疗,2周后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7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及主要症状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疗效满意.

    作者:刘丽杰;贾晨光;何长生;任绍林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老年性痴呆中医证型与血浆乙酰胆碱、β-淀粉样蛋白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AD中医证型与血浆Ach、β-淀粉样蛋白相关性.方法:将142例纳入的AD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髓海不足证、肝肾阴虚证、脾肾两虚证、心肝火旺证、痰浊阻窍证和气滞血瘀证,并以30倒健康老人设为正常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Ach、β-淀粉样蛋白含量.结果:AD患者血浆Aeh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AD患者血浆Aβ1-40、Aβ1-42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AD患者各证型问比较,髓海不足证血浆Ach的含量低于肝肾阴虚证、心肝火旺证和痰浊阻窍证,而血浆Aβ1-42含量高于心肝火旺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痰浊阻窍证血浆Aβ1-40含量高于肝肾阴虚证、心肝火旺证和气滞血瘀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痰浊阻窍证和气滞血瘀证血象Aβ1-42含量均高于心肝火旺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D中医证型与血浆Ach、β-淀粉样蛋白含量有相关性.

    作者:李帅;张震中;于福鑫;袁晓霞;辛小红;巴哈尔·哈德尔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对中医学术流派与传承方式的若干思考

    中医学术流派与传承问题,对中医学的继承和创新发展尤其是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及其传承人认定的要素,认为创新而独特的学术思想、稳定的传承模式和人才梯队是中医学术流派形成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以名老中医为核心的学习团队成为现代学术继承的特点之一,但名老中医不等于流派;现代传承形式众多,应区别对待学术传承人和继承者,但学生不代表继承人,只有继承和传扬了流派的学术思想才能认定为传承人.

    作者:王莹莹;杨金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从古代文献探讨甲状腺肿的病因病机

    通过梳理中医古代文献有关甲状腺肿病因病机的论述,认为本病与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外感邪毒以及体质因素关系密切,而气滞血瘀、痰湿互结于颈前是疾病发生的重要病机.

    作者:谢绍锋;黄莉吉;刘克冕;刘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心神在情志活动中的作用探析

    “心主神明”是中医心理学的重要命题.心神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高主宰者,掌控着人体的生理、心理活动,它不仅主导脏腑机能活动的协调,也主导着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并在情志与脏腑之间的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情志活动中,心神以脏腑为生理基础,通过认知主导人体对客观世界的态度体验,进而主导情志的产生,并影响着情志活动对脏腑的反映.

    作者:邵祺腾;李黎;杜渐;王昊;王克勤;杨秋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徐荣谦小儿“少阳学说”学术思想探讨

    少阳学说是中医儿科重要的病因病机理论,也是中医儿科临床治疗特色理论之一.其思想内涵为小儿阴阳平衡是阳气占据主导地位的阴阳平衡,涵盖“纯阳学说”和“稚阴稚阳学说”.徐荣谦教授探讨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把“纯阳”和“稚阴稚阴”建立在对立统一的“少阳学说”之中.认为其内容包括纯阳学说、潜涵、稚阴稚阳学说、纯阳而非孤阳等,包括肝肾同源、阴阳和、肝脾和,对少火学说与少阳学说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深入探究,对指导临床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尚建;徐荣谦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尿液代谢组学的通路分析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尿液代谢组学的通路.方法:通路的生物学分析使用KEGG数据库进行检索和构建,代谢产物分子注释、相关的酶或转运蛋白及其相关性质分析使用HMDB代谢组学数据库进行检索,代谢产物路径可视化采用MetPA网络软件构建.结果: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代谢通路显示,6个差异性代谢产物共参与了10条代谢路径,其中“半乳糖代谢”、“酮体的合成和降解通路”影响值分别为0.00276和0.0000.结论: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中“半乳糖代谢”、“酮体的合成和降解通路”发生变化参与其病理过程.

    作者:陈夏;郑景辉;梁健;简维雄;秦伟夫;刘华盛;王伟;吴发胜;付蕾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动脉粥样硬化中医学营血辨证论治体系研究

    心脑血管疾病高居疾病谱前列,动脉粥样硬化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头号杀手.中医学建立动脉粥样硬化统一病症名,专题研究意义深远重大.在20多年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过程中,初步建立了动脉粥样硬化防治数字库,从病因学、流行病学、病理学和病症学等全方位比较研究了动脉粥样硬化与中医温病学的相关性,由此而建立了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确立了营分证、血分证等主要证型和相应的论治原则、方法和方药,倡导“络通阳和”防治理念,用络通阳和安脉方加减治疗.

    作者:王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