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龄大鼠尿量、离子浓度及皮质醇的变化

吴君;韩芸;梁伟玲;荆雪宁;黄萍

关键词:老龄大鼠, 尿量, 离子浓度, 皮质醇
摘要:目的:观察老龄大鼠24 h及水负荷后5h尿量、尿中Na+、K+、Cl-浓度及血清皮质醇(Cort)含量的变化,研究肾虚多尿模型.方法:老年大鼠20只,青年大鼠20只,用代谢笼法测24 h尿量及水负荷5h尿量,用生化分析仪测尿液中Na+、K+、Cl-浓度,采用ELISA测血中Cort的含量.结果:老龄大鼠5h、24 h尿量明显增多,尿液中Na+、Cl-浓度明显增加,K+浓度明显降低,血清中Cort的含量明显降低.结论:老龄大鼠尿量增多,且Na+、K+及Cl-排泄异常,血清中Cort的含量明显降低,表明其可作为肾虚多尿模型进行试验研究.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栀子苷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金黄地鼠脂质代谢及炎症损伤的影响

    目的:观察栀子苷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金黄地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脂质代谢、肝组织病理变化及炎症损伤的影响,并与栀子进行比较,以明确栀子抗脂肪肝作用的效应成分.方法:24只雄性金黄地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栀子组和栀子苷组.实验后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并检测肝组织TG含量、血清TG、CHO含量及ALT、AST活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栀子组、栀子苷组肝TG含量、血清TG、CHO含量及ALT、AST活性均显著降低,且栀子苷对ALT、AST活性的降低作用优于栀子.结论:栀子苷与栀子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地鼠脂肪肝均有显著干预作用,且栀子苷抗炎症损伤作用优于栀子.

    作者:李国辉;周海虹;赵正晓;张玉梅;柳进;陈少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参附注射液治疗休克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对休克的影响.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万方、维普等数据库,结合手工检索搜集有关参附注射液治疗休克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应用RevMan5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和合并效应量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17篇共计974例,其研究质量均为C级.Meta分析表明,参附注射液配合西医常规能更好地提高休克的临床疗效[RR =2.38,95%CI(1.59,3.56),P<0.0001],升高收缩压[WMD =6.52,95%Cl(3.60,9.44),P<0.0001],改善心率[WMD=12.24,95%CI(8.81,15.67),P<0.00001],增加心室射血分数[WMD =9.79,95%CI(2.67,16.91),P=0.007],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西医常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休克有一定的疗效优势.

    作者:王月;张硕;郭利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继承创新话传承——李德新教授访谈录之一

    为深入挖掘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李德新教授的学术思想、专业成就、形成脉络及学术贡献,故就以下4个问题与导师进行了学术交流及深度访谈,即中医药的继承与发展问题、中医药传承工作与国家博士后制度相结合的意义、学术思想的内涵及如何准确总结提炼学术思想、如何做好传承博士后工作、提高科研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这些真知灼见对于中医药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作者:海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周世印治疗湿疹经验

    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方法等方面总结周世印教授辨治湿疹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是以湿为本,风湿热邪夹杂,强调温邪贯穿疾病始终.周世印教授在治疗方面提出了败毒泻火、化湿养血,健脾利温、升阳祛风,益气养血、渗利温热的方法,同时适当加用外洗药物,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王雪梅;周世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基于文本挖掘技术分析耳鸣中医外治法和食疗应用特点

    目的: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探索中医外治法、食疗在耳鸣中的应用规律.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收集耳鸣相关文献,建立Access数据库,运用SQL数据平台处理数据,人工降噪后分析中医外治法、食疗的应用规律.结果:针灸、穴位注射、按摩、推拿等为文献中出现的高频中医外治法,山药、枸杞等为文献中出现的高频食疗法.结论:利用文本挖掘方法,从文献报告频数方面呈现了中医外治法、食疗在耳鸣治疗中的应用规律.

    作者:沈姗姗;姜淼;黄允瑜;郑光;赵宁;贾冬梅;吕爱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孙一奎学术思想渊源探析

    孙一奎(1522~1619),字文垣,号东宿,别号生生子,是我国明代著名医家,为名医汪机的再传弟子,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提出“命门动气”的理论,著有《赤水玄珠》、《医旨绪余》、《孙氏医案》等书.明代是医学大发展的时代,而孙一奎正是明代众多医家当中具有鲜明特点的一位.他融会儒、释、道三教之理,首倡“医易同源”之论,以太极之说演绎医理,其治学以《内》、《难》为宗,对历代前贤诸说持公允之论,反对门户之见,主张博收众长,择善而从,而又常常能自出机杼,独有创见,其医学思想与理论成就对中医学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作者:张宇鹏;杜松;尹玉芳;于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耳鸣耳聋辨治思路探讨

    耳鸣耳聋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可伴发多种疾病亦可单独出现,发病率很高,其致病及影响因素复杂多变,属于疑难杂病,治疗需全面、多方位考虑.中医认为耳与周身气血、脏腑及经络之间的关系密切,故治疗当从整体出发,遵循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并从辨虚实、辨病因、辨六经及辨兼证等方面考虑.

    作者:王金秀;李浩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瘀热相搏证在难愈性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

    瘀热论是周仲瑛教授的重要学术思想之一,瘀热病机在临床所表现的证候为瘀热相搏证,凉血化瘀是其基本治法.慢性湿疹、结节囊肿性痤疮是临床常见、难愈性皮肤病,分析其病因病机发现,瘀热或兼夹痰湿相互搏结是其病变的主要病机.应用瘀热相搏理论指导临床治疗,将凉血与活血化瘀两法有机、联合使用作为核心治法.慢性湿疹以活血凉血清热、健脾养血祛湿,结节囊肿性痤疮以活血凉血、清热化痰为基本治法,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夏智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五维二步健康状态中医测评量表》的初步构建

    目的:基于中医脏腑辨证思路,研制可用于人群健康状态辩识的量表工具.方法:运用文本分析技术对9部标准、教材及论著中所载症状文本信息进行分析.共纳入4149个症状术语,结合频次分析、“症状-证型”复杂网络、专家意见进行筛选.结果:初步筛选出常用健康评估指标,制成包括29道题干136个症状在内的五维二步健康状态中医测评量表.结论:该量表可实现对填表人全身情况的信息采集,并基于脏腑辨证方法对个体健康状态进行综合辩识.

    作者:吴夏秋;黄丹卉;尹爱宁;胡镜清;彭锦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指寸定位法探析

    在近现代针灸著作中,编著者往往惯用指寸定位法作为取穴定位的一种方法给予介绍.故以建国后一套统编《针灸学》教材为例,探讨指寸定位法的有关内容,指出指寸定位法的定义欠妥帖,适用范围存在错位,揭示了指寸与折量寸之间的关系,找出了惯用指寸定位法的错误观点和传承至今的症结.并试以操作简便、取穴定位准确而快捷而自制的“人体腧穴体表定位比例尺”替代指寸定位,进而催生出“度量骨度定位法”,以期不断完善传统的腧穴定位方法提供给同道参考.

    作者:方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黄芩素在人喉癌Hep-2增殖抑制中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黄芩素对人喉癌Hep-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黄芩素对Hep-2细胞的抑制作用,DAPI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现象,流式细胞术法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ing检测NF-κB亚基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黄芩素与对照组(0.1% DMSO)比较,对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该抑制作用与时间、剂量呈依赖性;黄芩素对Hep-2细胞具有诱导凋亡作用,黄芩素通过阻止p65的核移位从而抑制NF-κB活性来诱导Hep-2细胞凋亡,并通过抑制P53活性而诱导Hep-2细胞凋亡.结论:黄芩素对Hep-2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具有诱导肿瘤细胞Hep-2凋亡的作用.

    作者:李登辉;康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从“肝脾病位、痰瘀病性”论治桥本甲状腺炎

    通过古今文献研究对桥本甲状腺炎的认识进行了阐述,总结笔者临床侍诊中诊治桥本甲状腺炎的思路,分析该病的病位病性,着重从“肝脾病位、痰瘀病性”角度对该病进行诊治,提出从“痰”论治,重在疏肝理气、健脾化痰和从“瘀”论治,重在疏肝清化痰瘀、健脾温化痰瘀的思路.同时结合临床案例,总结出桥本甲状腺炎的病位以肝为主,累及脾,病性以气滞、痰凝、血瘀为主,并通过病位病性同辨的思路对该病案进行诊治,效果较为良好.

    作者:谷鑫;吴承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局部穴位注射配合艾灸背俞穴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配合艾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8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迎香、印堂穴位注射,肺俞、肾俞和脾俞进行无烟艾条温和灸治疗,疗程结束后随访半年评定疗效.结果:治愈32例,好转51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96.51%.结论:病位局部穴位注射配合背俞穴艾灸治疗变应性鼻炎能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王荻;李丽红;侯珣瑞;杨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黄癸素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作用机制分析

    目的:探讨黄癸素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黄癸素对MCF-7细胞信号通路分子STAT3及AKT表达的影响,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黄癸素对MCF-7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以及采用TranswellTM细胞侵袭实验检测黄癸素对MCF-7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黄癸素可明显上调STAT3及AKT的表达;黄癸素组、黄癸素联合DMSO组、黄癸素联合JAK/STAT3组、黄癸素联合PI3K/AKT组平均划痕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黄癸素可促进MCF-7细胞的迁移力,JAK/STAT3信号通路抑制剂AG490及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可抑制黄癸素对MCF-7细胞的促迁移作用.黄癸素组、黄癸素联合DMSO组、黄癸素联合JAK/STAT3组、黄癸素联合PI3K/AKT组穿膜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黄癸素能够促进MCF-7细胞的促侵袭作用.结论:黄癸素对MCF-7细胞的促迁移作用与PI3K/AKT及JAK/STAT3信号通路有关,黄癸素促进MCF-7细胞的侵袭特性与JAK/STAT3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郑春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复方益气化痰方辨治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复方益气化痰方及其拆方辨治老年抑郁症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9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分成2组,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益气化痰方及其拆方治疗,观察治疗后临床效果变化.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1.11%,观察组总有效率88.8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相关指标如治疗时间、症状缓解时间、生活满意度、日常生活能力、治疗费用、中医证候积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益气化痰方及其拆方辨治老年抑郁症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低.

    作者:李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郭立中疑难杂病真寒假热证辨析方法

    郭立中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真寒假热证并非只有在疾病危急关头才出现,而在慢性杂病尤其是久治不愈的疑难杂病中亦普遍存在,因此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辨析疑难杂病真寒假热证的方法.首先全面细致地认识所有症状,分清证候是否有寒热独自分布特点,留意证候之间有无寒热矛盾情形;证候表现复杂迷离时,抓特异症以断寒热真假;寒热症状真假疑似时,舍症而以舌脉为凭据;后还要参考病因、体质情况、治疗经过以综合进行分析.

    作者:刘新学;张瑾枫;贺晓婷;朱叶萍;郭立中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清热活血方药对类风湿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OPG、RANKL、TNF-α及IL-17表达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清热活血方药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A-HFLS) OPG、RANKL、TNF-α、IL-17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剂量的清热活血方药治疗8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ELISA法检测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中的OPG、TNF-α及IL-17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RANKL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A、B、C3组与对照组的TNF-α、IL-17水平、RANKL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872,P=0.003;F=9.831,P=0.011;F=7.392,P=0.039),A、B、C3组高于对照组,B、C2组低于A组(P<0.05),C组低于B组;A、B、C3组与对照组的OPG分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856,P=0.008),A、B、C3组高于对照组,B、C2组高于A组,C组高于B组.结论:清热活血方药能够抑制RA-HFLS中RANKL、TNF-α及IL-17OPG的表达,促进OPG的分泌.

    作者:刘彦龙;杨林;刘娟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脑缺血作用机制的实验室研究概况

    通过总结整理近15年来国内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脑缺血实验研究的相关文章,从对缺血区电解质Ca2+、Na+、K+、H+的影响,对脑缺血相关代谢产物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及兴奋性氨基酸的影响,对肿瘤坏死因子-α、c-fos蛋白和HSP70蛋白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证明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可有效地保护缺血脑细胞,减少脑水肿的发生发展,增强脑的修复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目前研究尚不够完善,有待进一步深入.

    作者:梁慧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10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各35例,分别采用星萎承气汤加减保留灌肠、星萎承气汤加减口服和开塞露灌肠进行比较研究,观察疗效并进行NIHSS评分、巴氏指数及中医症状积分等指标.结果:入院治疗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7.1%,对照1组总有效率85.7%,对照2组总有效率68.5%,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NIHSS评分、巴氏指数(BarthelIndel)和中医症状积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疗效满意.

    作者:刘惠杰;徐寅平;顾兆一;肖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电针足三里对对乙酰氨基酚诱发大鼠肝损伤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研究电针足三里对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诱发大鼠肝损伤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对药源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C组、APAP1组和Acup1组、APAP2组和Acup2组,各组大鼠连续给药或针刺14 d后,检测大鼠血清和肝脏组织匀浆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 F-α)的含量.结果:与APAP1组和APAP2组比较,Acup1组和Acup2组大鼠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水平均显著性升高.与APAP1组和APAP2组比较,Acup1组和Acup2组大鼠血清和肝脏匀浆组织液中IL-6、IL-8和TNF-α含量水平均显著升高.结论:电针足三里上调APAP诱导大鼠肝损伤血清和肝脏组织炎症细胞因子的反应和表达水平,可能会对APAP诱导的肝脏损伤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蒙光义;王冬晓;彭评志;庞家莲;莫金权;杨斌;严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