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学;张瑾枫;贺晓婷;朱叶萍;郭立中
目的:探讨聪耳通窍汤加针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我院耳鼻喉科、五官科神经性耳鸣患者9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31例)、聪耳通窍汤组(31例)及针药合用组(31例),3组均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为10 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液中5-HT及Rho/ROCK信号通路的变化.结果:3个疗程后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比较,针刺组有效率71%,中药复方组55%,针药合用组87.1%,其中针药合用组相对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HPLC检测患者血液中5-HT发现,治疗后相对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检测Rho/ROCK信号通路发现,治疗后患者ROCK蛋白明显下降.结论:针药合用治疗神经性耳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治疗效果可能与抑制5-HT/Rho/ROCK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邹春花;毕言萍;亓秀英;邹连琦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足三里、三阴交、大椎配伍治疗在肿瘤化疗过程中对白细胞和机体造血机制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SPF级小鼠10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处方组各36只,对模型组和处方组均采用环磷酰胺(CTX) 100 mg/kg/d进行造模,3d后空白组蒸馏水灌胃,处方组采用足三里、三阴交、大椎配伍进行针灸治疗,比较小鼠体质量及骨髓造血细胞变化情况.结果:造模前3组小鼠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红细胞、骨髓有核细胞计数、Cyclin D1蛋白积分光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造模组的上述指标较空白组在造模后第1、3、7天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处方组上述指标随着时间均呈增长趋势,与造模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足三里、三阴交、大椎配伍治疗对肿瘤化疗过程中的小鼠具有升高白细胞、淋巴细胞和保护骨髓造血功能的作用.
作者:侯玉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中医学与瑶医学都擅长运用刮痧疗法治疗疾病,2种刮痧疗法操作方法相似,功效和主治病证略有差别.主要表现在所依据的理论有所不同,而瑶医学的刮痧疗法以口传心授为传承方式,更注重经验的传承,强调自然而然的状态,理论指导的痕迹不明显.这些特点的产生与其民族的历史、生存环境、文化传承方式以及瑶医学理论本身的特点有关.
作者:刘春强;陆云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电针足三里对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诱发大鼠肝损伤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对药源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C组、APAP1组和Acup1组、APAP2组和Acup2组,各组大鼠连续给药或针刺14 d后,检测大鼠血清和肝脏组织匀浆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 F-α)的含量.结果:与APAP1组和APAP2组比较,Acup1组和Acup2组大鼠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水平均显著性升高.与APAP1组和APAP2组比较,Acup1组和Acup2组大鼠血清和肝脏匀浆组织液中IL-6、IL-8和TNF-α含量水平均显著升高.结论:电针足三里上调APAP诱导大鼠肝损伤血清和肝脏组织炎症细胞因子的反应和表达水平,可能会对APAP诱导的肝脏损伤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蒙光义;王冬晓;彭评志;庞家莲;莫金权;杨斌;严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孙一奎(1522~1619),字文垣,号东宿,别号生生子,是我国明代著名医家,为名医汪机的再传弟子,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提出“命门动气”的理论,著有《赤水玄珠》、《医旨绪余》、《孙氏医案》等书.明代是医学大发展的时代,而孙一奎正是明代众多医家当中具有鲜明特点的一位.他融会儒、释、道三教之理,首倡“医易同源”之论,以太极之说演绎医理,其治学以《内》、《难》为宗,对历代前贤诸说持公允之论,反对门户之见,主张博收众长,择善而从,而又常常能自出机杼,独有创见,其医学思想与理论成就对中医学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作者:张宇鹏;杜松;尹玉芳;于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健脾益肾中药强精煎对少弱精子症模型大鼠附睾精子腺苷酸环化酶(AC)、磷酸二酯酶(PDE)基因表达影响.方法:80只成年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正常组大鼠每天给予生理盐水,模型组给予奥硝唑(ornidazde,ORN) 800mg/(kg·d),黄精赞育胶囊组给予[ORN800 mg/(kg·d)+黄精赞育胶囊400 mg/(kg·d)],强精煎组大鼠每天给予[ORN800 mg/(kg·d)+强精煎10 g/(kg·d)],4周后取各组大鼠附睾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AC、PDE基因表达的测定.结果:强精煎组大鼠PDE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而AC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结论:强精煎中药可明显下调少弱精子症模型大鼠附睾精子PDE基因表达水平并显著上调其AC基因的表达水平,可能是其治疗少弱精子症的机制之一.
作者:宾彬;陆海旺;王杰;王德胜;徐杰新;覃智标;梁劲松;庞秋华;崔锦珠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就脾虚型单纯性肥胖症基于温针灸和电针治疗进行对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所收治的100例脾虚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温针灸组和电针组各50例.结果:温针灸组总有效率92%,电针组总有效率76%,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温针灸组的临床疗效要优于电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体质量均较治疗前出现了较为显著的降低,但温针灸法效果更好,2组患者疗程结束后6个月随访部分病例,这些病例的体质量都未出现较为明显的反弹.结论:采用温针灸法治疗脾虚型单纯性肥胖临床疗效好,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德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黄体功能不全性疾病与心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尤其当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治疗的方向应在传统的肾肝脾辨治领域中引入心肾相交学说,在补肾调周基础上进行调心养神,同时顺应新医学模式体系,注重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同步进行生物学及心理学治疗.
作者:杨丽娟;周惠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复方益气化痰方及其拆方辨治老年抑郁症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9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分成2组,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益气化痰方及其拆方治疗,观察治疗后临床效果变化.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1.11%,观察组总有效率88.8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相关指标如治疗时间、症状缓解时间、生活满意度、日常生活能力、治疗费用、中医证候积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益气化痰方及其拆方辨治老年抑郁症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低.
作者:李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玄麦甘桔汤加减联合穴位拔罐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感染后咳嗽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玄麦甘桔汤加减联合穴位拔罐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甲氧那敏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2周后观察中医证候疗效及前后咳嗽、咯痰和咽痒症状积分变化,并观察咳嗽症状起效时间及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用药后咳嗽、咳痰、咽痒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2组患者在咳嗽、咳痰、咽痒症状改善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咳嗽平均缓解及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提示治疗组更快、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咳嗽症状.结论:玄麦甘桔汤加减联合穴位拔罐能有效改善感染后咳嗽的中医症状,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范良;张美萃;潘小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栀子苷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金黄地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脂质代谢、肝组织病理变化及炎症损伤的影响,并与栀子进行比较,以明确栀子抗脂肪肝作用的效应成分.方法:24只雄性金黄地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栀子组和栀子苷组.实验后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并检测肝组织TG含量、血清TG、CHO含量及ALT、AST活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栀子组、栀子苷组肝TG含量、血清TG、CHO含量及ALT、AST活性均显著降低,且栀子苷对ALT、AST活性的降低作用优于栀子.结论:栀子苷与栀子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地鼠脂肪肝均有显著干预作用,且栀子苷抗炎症损伤作用优于栀子.
作者:李国辉;周海虹;赵正晓;张玉梅;柳进;陈少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探索中医外治法、食疗在耳鸣中的应用规律.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收集耳鸣相关文献,建立Access数据库,运用SQL数据平台处理数据,人工降噪后分析中医外治法、食疗的应用规律.结果:针灸、穴位注射、按摩、推拿等为文献中出现的高频中医外治法,山药、枸杞等为文献中出现的高频食疗法.结论:利用文本挖掘方法,从文献报告频数方面呈现了中医外治法、食疗在耳鸣治疗中的应用规律.
作者:沈姗姗;姜淼;黄允瑜;郑光;赵宁;贾冬梅;吕爱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下肢缺血再灌注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的影响.方法:24只清洁级SD雄性大鼠分为正常组(n=6)和糖尿病组(n=18),糖尿病组采用链脲佐菌素造模.饲养1个月后,选择部分糖尿病大鼠(n=9)作为缺血再灌注组,暂时阻断腹主动脉、髂总动脉和股动脉3个h,再灌注7d后测量各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动作电位波幅,光镜、电镜下观察坐骨神经形态学变化.结果:糖尿病缺血再灌注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动作电位波幅均明显下降,并出现神经内膜水肿、神经纤维密度下降、异常神经纤维数目增多、髓鞘肿胀、裂解、轴索萎缩等变化.结论:下肢缺血再灌注可以造成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严重损伤,采用此方法可以在短期内建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动物模型.
作者:黄达;李鸣镝;郑亚琳;王秋虹;林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继承张珍玉教授思想,对“火郁发之”理论进行深入探究.认为“火郁”为“心郁”;“火郁发之”理论启示“火郁”所致之证病位在“心”;病机在“郁”,“心郁”乃为心“主通明”、“主降”之特性受到抑制,进而使心之功用失常产生疾病;治疗思想为“顺势而治”,治疗法则为“发之”,如疏通气血、活血祛瘀、通阳、调神、散热泻火等均属“发”法范畴.同时,结合张珍玉教授治疗口疮之病案,根据“火郁发之”理论对其临床治疗用药加以分析,进一步阐释“火郁发之”理论的临床应用.
作者:任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系统评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对休克的影响.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万方、维普等数据库,结合手工检索搜集有关参附注射液治疗休克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应用RevMan5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和合并效应量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17篇共计974例,其研究质量均为C级.Meta分析表明,参附注射液配合西医常规能更好地提高休克的临床疗效[RR =2.38,95%CI(1.59,3.56),P<0.0001],升高收缩压[WMD =6.52,95%Cl(3.60,9.44),P<0.0001],改善心率[WMD=12.24,95%CI(8.81,15.67),P<0.00001],增加心室射血分数[WMD =9.79,95%CI(2.67,16.91),P=0.007],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西医常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休克有一定的疗效优势.
作者:王月;张硕;郭利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老龄大鼠24 h及水负荷后5h尿量、尿中Na+、K+、Cl-浓度及血清皮质醇(Cort)含量的变化,研究肾虚多尿模型.方法:老年大鼠20只,青年大鼠20只,用代谢笼法测24 h尿量及水负荷5h尿量,用生化分析仪测尿液中Na+、K+、Cl-浓度,采用ELISA测血中Cort的含量.结果:老龄大鼠5h、24 h尿量明显增多,尿液中Na+、Cl-浓度明显增加,K+浓度明显降低,血清中Cort的含量明显降低.结论:老龄大鼠尿量增多,且Na+、K+及Cl-排泄异常,血清中Cort的含量明显降低,表明其可作为肾虚多尿模型进行试验研究.
作者:吴君;韩芸;梁伟玲;荆雪宁;黄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治神”是《内经》针灸理论中重要的概念术语,与针刺实践密切相关,然其具体所指在经文中未有明确解释,后世医家理解也多有分歧.故通过对《内经》中与神相关概念术语、形神关系、上下文语境以及道家相关文献的分析研究,认为“治神”乃治医家之神,而非病者之神.这与道家在进行某种高超操作技艺时对“神”的追求与重视不谋而合,与道家的思想认识密切相关.由此提示,早期针灸理论源流梳理、概念术语的厘清,在系统爬梳相关医学文献的同时,尚需从早期思想文化观念与医学理念相互交织的层面多加审视,综合辨析.
作者:朱玲;杨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西北燥证易感体质,辨识易感人群,防治西北燥证.方法:在新疆4地区共收集435例健康组对其进行西北燥证及虚证体质辨识,运用卡方检验、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西北燥证罹患者体质特征.结果:燥证组气血阴阳虚证及五脏虚证罹患率、积分均高于非燥证组;阴虚体质罹患西北燥证的风险为非阴虚体质者的2.43倍(95%CI 1.541~3.831);肝虚体质罹患西北燥证的风险为非肝虚者的5.264倍(95% CI 2.066~13.413).结论:西北燥证罹患者整体体质状态较差,西北燥证易感体质为阴虚、肝虚.
作者:王晓忠;王燕;何永泉;马丽;赵长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各35例,分别采用星萎承气汤加减保留灌肠、星萎承气汤加减口服和开塞露灌肠进行比较研究,观察疗效并进行NIHSS评分、巴氏指数及中医症状积分等指标.结果:入院治疗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7.1%,对照1组总有效率85.7%,对照2组总有效率68.5%,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NIHSS评分、巴氏指数(BarthelIndel)和中医症状积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疗效满意.
作者:刘惠杰;徐寅平;顾兆一;肖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药对舒张功能不全大鼠心肌细胞心功能及钙转运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压力负荷致舒张功能不全大鼠模型,按干预因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组、活血组、益气活血组.造模后给药8周检测大鼠心功能,分离心肌细胞,检测心肌细胞收缩、舒张功能及钙瞬变、胞内钙浓度.结果:益气活血组舒张早/晚期峰值血流速度(E/A)较模型组升高;各给药组舒张50%时间(TR50)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其中益气活血组效果明显;活血组、益气活血组钙瞬变衰减常数(Tau)较模型组缩短;益气活血组舒张期钙浓度较模型组降低.结论:益气活血药通过改善心肌细胞钙转运能力,提高心肌细胞舒张功能,改善心脏舒张功能,并降低心衷心肌细胞钙浓度,从而预防心衰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作者:李思耐;石晓璐;武乾;林谦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