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良;张美萃;潘小丹
结合证候实质研究成果指出,热证是冠心病的重要证候,但以往一直被忽视.交感神经兴奋是冠心病的重要病理;证候实质研究成果表明,热证时交感神经兴奋,所以热证是冠心病的重要证候;冠心病的热证一直被忽视,冠心病的热证为什么被忽视?冠心病确有虚寒证,交感神经兴奋是冠心病的重要病理,其性质是“热”.但“热”的程度低,远不足以出现“热、黄、稠、干、动”等热证的常见表现,因此被忽视不难理解.但在冠脉狭窄的前提下,这种交感神经兴奋导致的心肌缺血、缺氧,后果严重,因此热证是冠心病的重要证候.近年来冠心病辨热证有增多趋势,故与其着眼点和辨证结果不同.结语:热证是冠心病的重要证候,因此临床应慎用温热药,冠心病患者的体质应保持偏凉,目的是惜用心力,让心肌多休养生息.
作者:陈小野;屈伸;邵晶晶;于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药对舒张功能不全大鼠心肌细胞心功能及钙转运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压力负荷致舒张功能不全大鼠模型,按干预因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组、活血组、益气活血组.造模后给药8周检测大鼠心功能,分离心肌细胞,检测心肌细胞收缩、舒张功能及钙瞬变、胞内钙浓度.结果:益气活血组舒张早/晚期峰值血流速度(E/A)较模型组升高;各给药组舒张50%时间(TR50)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其中益气活血组效果明显;活血组、益气活血组钙瞬变衰减常数(Tau)较模型组缩短;益气活血组舒张期钙浓度较模型组降低.结论:益气活血药通过改善心肌细胞钙转运能力,提高心肌细胞舒张功能,改善心脏舒张功能,并降低心衷心肌细胞钙浓度,从而预防心衰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作者:李思耐;石晓璐;武乾;林谦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五苓散加减辨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围光凝期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4年1月7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围光凝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分成2组,对照组36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39例,加用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五苓散治疗,观察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视力提高比率41.67%,总有效率66.67%;观察组视力提高比率58.98%,总有效率84.62%;对照组显效率38.9%,总有效率69.45%,观察组显效率56.41%,总有效率87.12%,以上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在荧光渗漏面积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五苓散加减能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围光凝期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效果.
作者:马宇;刘意;牛琳琳;周利晓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药物四气即药性的寒热温凉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应的:“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分别是《素问·至真要大论》及《神农本草经》提出的四气用药基本原则.古今名方中,寒热药相互配伍者甚多,故就寒热药配伍的意义作一探讨,认为寒热药相伍具有协调阴阳、分治寒热、制性存用、反佐药用4方面作用.
作者:聂晶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耳鸣耳聋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可伴发多种疾病亦可单独出现,发病率很高,其致病及影响因素复杂多变,属于疑难杂病,治疗需全面、多方位考虑.中医认为耳与周身气血、脏腑及经络之间的关系密切,故治疗当从整体出发,遵循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并从辨虚实、辨病因、辨六经及辨兼证等方面考虑.
作者:王金秀;李浩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肝主宣发”之说源于《内经》,而后世所论“肺主宣发”实为张冠李戴.“室发”之义体现在对肝之疏泄、舒展特性的描述上,而肺之特性并非宣发,实以肃降为主.肝的宣发与肺的肃降作用相反相成,共同调节人体的气机升降及水液代谢.“肝主宣发”的生理作用有二:一是宣发卫气,固护肌表;二是升提肾水,上济心火.在临床上,凡邪气在上而难出者、邪气在肌表而无力透达者、阳气升发无力而下陷者、卫气虚而肌表不固者、肾水不济而心火亢盛者,均可补其肝助其宣发而诸疾易愈也.
作者:刘少灿;李鲁钦;张德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方法等方面总结周世印教授辨治湿疹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是以湿为本,风湿热邪夹杂,强调温邪贯穿疾病始终.周世印教授在治疗方面提出了败毒泻火、化湿养血,健脾利温、升阳祛风,益气养血、渗利温热的方法,同时适当加用外洗药物,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王雪梅;周世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闫慧敏教授治疗小儿脾系疾病颇有建树,其辨证用药注重平补脾胃、醒脾助运,运脾以健脾;肝脾同调,动态调畅脏腑气机;活用消导,补泻兼施,健脾开胃;重视幽门螺杆菌的清除,清热化湿,攻伐有度;调和气血、行气散瘀、行补兼施等,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郝静;闫慧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黄癸素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黄癸素对MCF-7细胞信号通路分子STAT3及AKT表达的影响,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黄癸素对MCF-7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以及采用TranswellTM细胞侵袭实验检测黄癸素对MCF-7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黄癸素可明显上调STAT3及AKT的表达;黄癸素组、黄癸素联合DMSO组、黄癸素联合JAK/STAT3组、黄癸素联合PI3K/AKT组平均划痕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黄癸素可促进MCF-7细胞的迁移力,JAK/STAT3信号通路抑制剂AG490及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可抑制黄癸素对MCF-7细胞的促迁移作用.黄癸素组、黄癸素联合DMSO组、黄癸素联合JAK/STAT3组、黄癸素联合PI3K/AKT组穿膜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黄癸素能够促进MCF-7细胞的促侵袭作用.结论:黄癸素对MCF-7细胞的促迁移作用与PI3K/AKT及JAK/STAT3信号通路有关,黄癸素促进MCF-7细胞的侵袭特性与JAK/STAT3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郑春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健脾益肾中药强精煎对少弱精子症模型大鼠附睾精子腺苷酸环化酶(AC)、磷酸二酯酶(PDE)基因表达影响.方法:80只成年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正常组大鼠每天给予生理盐水,模型组给予奥硝唑(ornidazde,ORN) 800mg/(kg·d),黄精赞育胶囊组给予[ORN800 mg/(kg·d)+黄精赞育胶囊400 mg/(kg·d)],强精煎组大鼠每天给予[ORN800 mg/(kg·d)+强精煎10 g/(kg·d)],4周后取各组大鼠附睾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AC、PDE基因表达的测定.结果:强精煎组大鼠PDE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而AC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结论:强精煎中药可明显下调少弱精子症模型大鼠附睾精子PDE基因表达水平并显著上调其AC基因的表达水平,可能是其治疗少弱精子症的机制之一.
作者:宾彬;陆海旺;王杰;王德胜;徐杰新;覃智标;梁劲松;庞秋华;崔锦珠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糖尿病足创面往往深达肌腱,若治疗失当不但导致其变性乃至坏死,而且感染也会沿肌腱扩散,患者被迫截肢或失去生命.临床观察发现,在给邪出路理论指导下,局部创面引流通畅的部位,创面处变性但尚未完全失去活性的肌腱表层可见散在分布的新生肉芽岛,并逐渐生长与周围的肉芽相接,终裸露的肌腱被新生的肉芽组织完全覆盖,此现象可称之为“筋之血化”.经过此过程后创面上有上皮生长,终伤口愈合.由此可知,给邪出路理论必须贯穿糖尿病足创面治疗始终,通过内外治结合创造利于创面修复的微环境,令“筋之血化”现象出现,可有效控制感染延糖尿病足肌腱扩散,并终促进伤口愈合.
作者:徐强;张朝晖;朱朝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孙一奎(1522~1619),字文垣,号东宿,别号生生子,是我国明代著名医家,为名医汪机的再传弟子,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提出“命门动气”的理论,著有《赤水玄珠》、《医旨绪余》、《孙氏医案》等书.明代是医学大发展的时代,而孙一奎正是明代众多医家当中具有鲜明特点的一位.他融会儒、释、道三教之理,首倡“医易同源”之论,以太极之说演绎医理,其治学以《内》、《难》为宗,对历代前贤诸说持公允之论,反对门户之见,主张博收众长,择善而从,而又常常能自出机杼,独有创见,其医学思想与理论成就对中医学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作者:张宇鹏;杜松;尹玉芳;于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就脾虚型单纯性肥胖症基于温针灸和电针治疗进行对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所收治的100例脾虚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温针灸组和电针组各50例.结果:温针灸组总有效率92%,电针组总有效率76%,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温针灸组的临床疗效要优于电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体质量均较治疗前出现了较为显著的降低,但温针灸法效果更好,2组患者疗程结束后6个月随访部分病例,这些病例的体质量都未出现较为明显的反弹.结论:采用温针灸法治疗脾虚型单纯性肥胖临床疗效好,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德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孟河医家深求脾胃实学,注重临床实效,立论和缓平正,治法清润平稳,通过“抑木扶土、调营畅中、醒脾运湿、温补脾肾”等调脾胃理念处处顾护脾胃中气,务求调气复平.颜德馨教授深谙孟河脾胃学术思想,在补脾运脾健脾基础之上,提出动静结合、通补相兼,将其灵活运用于膏方伍用,可强固本清源之功,增祛疾扶正之效,并探讨如下.
作者:杨志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栀子苷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金黄地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脂质代谢、肝组织病理变化及炎症损伤的影响,并与栀子进行比较,以明确栀子抗脂肪肝作用的效应成分.方法:24只雄性金黄地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栀子组和栀子苷组.实验后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并检测肝组织TG含量、血清TG、CHO含量及ALT、AST活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栀子组、栀子苷组肝TG含量、血清TG、CHO含量及ALT、AST活性均显著降低,且栀子苷对ALT、AST活性的降低作用优于栀子.结论:栀子苷与栀子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地鼠脂肪肝均有显著干预作用,且栀子苷抗炎症损伤作用优于栀子.
作者:李国辉;周海虹;赵正晓;张玉梅;柳进;陈少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瑶族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南方山区.瑶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形成了独特的医药理论,初步构建了学术体系框架.故对瑶医理论体系及其学术内涵进行总结探析,从瑶医的天人自然观、病因病机论以及临床治疗用药特点进行探讨,认为瑶医学术内涵丰富、理论独特,应进一步发掘整理、充实完善.
作者:宋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治神”是《内经》针灸理论中重要的概念术语,与针刺实践密切相关,然其具体所指在经文中未有明确解释,后世医家理解也多有分歧.故通过对《内经》中与神相关概念术语、形神关系、上下文语境以及道家相关文献的分析研究,认为“治神”乃治医家之神,而非病者之神.这与道家在进行某种高超操作技艺时对“神”的追求与重视不谋而合,与道家的思想认识密切相关.由此提示,早期针灸理论源流梳理、概念术语的厘清,在系统爬梳相关医学文献的同时,尚需从早期思想文化观念与医学理念相互交织的层面多加审视,综合辨析.
作者:朱玲;杨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脾虚证是结直肠癌常见的临床证候.脾失健运呼吸链功能障碍导致低氧状态和HIF-1α表达增高,肥人脾虚产生的慢性炎症及释放细胞因子促进糖酵解,可能是结直肠癌能量代谢障碍,即瓦博格效应的主要原因.脾虚通过低氧诱导因子1α介导的能量代谢障碍促进上皮间质转化,健脾益气中药通过健脾化痰改善结直肠肿瘤细胞的慢性炎症和能量代谢障碍,从而调控肿瘤微环境,抑制EMT,改善结直肠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作者:徐文娟;孙学刚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聪耳通窍汤加针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我院耳鼻喉科、五官科神经性耳鸣患者9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31例)、聪耳通窍汤组(31例)及针药合用组(31例),3组均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为10 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液中5-HT及Rho/ROCK信号通路的变化.结果:3个疗程后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比较,针刺组有效率71%,中药复方组55%,针药合用组87.1%,其中针药合用组相对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HPLC检测患者血液中5-HT发现,治疗后相对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检测Rho/ROCK信号通路发现,治疗后患者ROCK蛋白明显下降.结论:针药合用治疗神经性耳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治疗效果可能与抑制5-HT/Rho/ROCK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邹春花;毕言萍;亓秀英;邹连琦 刊期: 2015年第05期
黄体功能不全性疾病与心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尤其当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治疗的方向应在传统的肾肝脾辨治领域中引入心肾相交学说,在补肾调周基础上进行调心养神,同时顺应新医学模式体系,注重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同步进行生物学及心理学治疗.
作者:杨丽娟;周惠芳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