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晋红;潘秋霞;张城浩;王香婷;王聪慧;魏民
目的:探讨分析清开灵联合抗生素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合并感染的疗效优越性.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60例COPD患者分为抗生素组30例,根据病原菌结果确定给予敏感抗生素单一治疗;清开灵组30例,给予敏感菌抗生素基础上加用清开灵,分别于治疗前1d和治疗14 d后第2天评价2组患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呼吸困难量表评分及其临床疗效、细菌感染率比较,同时采集患者空腹静脉检测血清中CRP浓度及肺功能测定FEV1/FVC(%)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APACHEⅡ评分、呼吸困难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4 d后与抗生素单一治疗组比较,清开灵组APACHEⅡ评分与呼吸困难评分均有显著性降低(t=-9.326,P=0.000 VS t=-18.04,P=0.001);与治疗前比较,清开灵组与抗生素组的CRP范围均呈极显著降低或显著性降低(=5.341,P=0.000 VSt=1.186,P=0.024),2组患者的FEV1/FVC(%)均较治疗前显著性升高(t=-4.712,P =0.0052VS t=-1.020,p=0.0421);在治疗14 d的临床疗效评定中,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45,P =0.105),但2治疗组显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清开灵组显示出疗效的优越性(x2=5.5445,P=0.018);另外,清开灵联合用药组在抗感染及预后方面体现极显著优越性(x2=5.455,P=0.02).结论:清开灵联合抗生素应用可以有效纠正老年COPD患者各临床指标,可控制治疗过程中的细菌感染,避免耐药性发生的同时改善其临床症状特征.
作者:张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李鲤教授认为,瘘证病源多端,虽涉及五脏但与脾肾关系为密切,该病以脾肾亏虚为基本病机兼有痰瘀阻络.李鲤根据《素问·瘘论》“治瘘独取阳明”的理论,临证将健运脾胃、补后天以养先天作为瘘证的主要治法,自拟保和丸化裁方保和滋肾汤,根据病情辨证加减,疗效显著.该疗法不但可明显改善症状,加快控制病情,缩短急性发作时间,而且可防治西药治疗的副作用,调节机体免疫状态,减少复发,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何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遣方用药是中医诊疗处置的落脚点,对常用方剂的灵活运用,能体现医学知识的理解深度和覆盖广度.兹举儿科常用的四君子汤类方为例,以窥豹一斑.1 儿科尤重调补脾胃儿童处于生机旺盛的阶段,本为稚阴稚阳之体,多见易虚易实之病.儿科又称哑科,由于儿童表述困难、依从性差,加之不耐攻伐、不受苦味,用药受限,爱护有加,因此儿科临证的难度较大.清·石寿堂《医原·儿科论》称:“稚阳未充,则肌肉疏薄,易于感触;稚阴未长,则脏腑柔弱,易于传变,易于伤阴.”小儿形气未充,脾胃常见不足,加之饮食不知自节,易伤于饮食而重伤脾胃.
作者:刘宏艳;尹玉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治疗白塞氏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BM、CNKI、PubMed、EMBASE、CENTRAL,检索时间从建库截止2014年3月7日,纳入中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白塞氏病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 Reviewer's Handbook 5.1.0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研究质量,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获得相关文献73篇,纳入9篇符合标准的RCT,共645例患者(中药组348例,西药组29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西药组比较中药组可显著提高总有效率(OR=2.89,95%CI:1.90~4.40,P<0.05),降低3个月复发率(OR =0.15,95%CI:0.05 ~0.41,P<0.05),降低C-反应蛋白含量(MD=-3.57,95%CI:-4.54 ~2.61,P<0.05),2组治疗后口腔溃疡和针刺反应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外阴溃疡、眼炎、皮肤病变、发热和关节病变积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治疗白塞氏病的疗效优于西医组,鉴于纳入研究样本量小且质量较低,推荐今后开展大样本量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其疗效.
作者:张志瑞;徐继莲;何等旗;田金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狐惑病又被称为“白塞氏综合征”(Behcet's disease,B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多系统炎症性疾病,该病的特征是反复发作的自限性炎症性反应,其主要表现为口腔及生殖器溃疡、角膜溃疡或虹膜炎以及皮肤丘疹脓疱、结节性红斑样皮损损害的症状.本病常多见于青壮年,男女均可发病.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报道,对“狐惑”病的病名和病因病机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指导该病的临床治疗.
作者:陈忞超;史宏;冯媛媛;陆杰;陆良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钟刺对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密度、骨计量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5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Bham)、模型组(OVX)、己烯雌酚组、电针组各10只.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复制骨质疏松模型,造模饲养13用后开始治疗.分别给予己烯雌酚灌胃,针刺穴取“三阴交”、“足三里”、“肾俞”、“脾俞”,连接电针每次15 min,所有治疗均连续5d,休息2d,共治疗13周.治疗结束后,测量全身骨密度(BMD),处死大鼠取左侧胫骨近端1/3,制作不脱钙骨切片,观察骨小梁体积百分比(TBV%)、骨小梁吸收表面百分比(TRS%)、骨小梁形成表面百分比(TFS%)、类骨质平均宽度(OSW)、骨小梁矿化率(MAR)、骨皮质矿化率(mAR).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MD显著降低,胫骨TBV%显著降低,TRS%、TFS%、OSW、MAR和mAR均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BMD明显增高,胫骨TBV%明显增高,TRS%、TFS%、OSW、MAR和mAR均明显降低.结论:针刺可以提高去卵巢后大鼠的骨密度和大鼠胫骨TVB%,同时降低大鼠胫骨TRS%、TFS%、OSW、MAR和mAR,提示针刺治疗骨质疏松主要是通过对骨吸收的影响发挥作用.
作者:王亚军;刘梅洁;鞠大宏;刘静;徐亚莉;刘丁龙;高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系统评价国内针灸治疗中晚期胃癌的文献质量,分析临床研究的现状.方法:搜索2013年前国内各期刊公开发表的中晚期胃癌针灸治疗的临床实验/观察类文献,参考Cochrane手册相关原则对其进行评价.结果:3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RCT文献15篇.对所有文献就实验对象的纳入、实验的设计、实验的疗效分析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结论:针灸是治疗中晚期胃癌的重要中医方法,但有关针灸治疗中晚期胃癌的文献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吴节;李秘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活血定痫方在脑梗死后继发性癫痫的加减辨治过程中的作用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32例脑梗死后继发性癫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丙戊酸钠或卡马西平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定痫方(桃仁、黄芪、赤芍、当归、川芎、石菖蒲等每天1剂)进行辨治,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脑电图改善结果、治疗效果和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变化.结果:对照组常规治疗后脑电图总改善率89.4%,实验组总改善率97.0%,实验组脑电图总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治疗后对照组治愈占47.0%,好转41.0%,未愈12.1%,治愈率87.9%.实验组治愈占51.5%,好转47.0%,未愈1.5%,治愈率98.5%.对照组疗效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差异不大,分别治疗后对照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12.19±1.65)和实验组(9.38±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活血定痫方加减辨治脑梗死后继发性癫痫疗效明显,癫痫状态得到有效缓解.
作者:周亚林;刘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电项针结合电头针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分别给予单纯美多芭治疗和美多芭联合电项针和电头针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UPDRS评分和Webster总有效率评价.结果:UPDRS评分显示,治疗1个疗程后,2组评分均见明显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个疗程后,2组评分仍持续下降,治疗组表现更为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bster总有效率显示,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高于同期对照组.结论:电针结合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比单纯使用药物作用更持久,疗效更显著.
作者:索庆芳;王丽晔;彭明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探讨运气学说推演甲午年及其初之气的气候变化及疾病发病规律,可知全年土运太过,初之气为太阳寒水加临厥阴风木.将其应用于心血管病的临床诊治中,提出治疗以祛湿为主,再结合个体差异佐以疏肝解郁、助火温阳等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辨病、辨证、辨体质、辨情志的基础上,加之辨五运六气,以期更全面地指导中医诊治心血管疾病.
作者:孙京;陈守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评价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488例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4例,2组均给予必要的康复治疗,其中治疗组给予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疗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周后评定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功能独立性测量表及中医证侯为观察指标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4%(228/244),优于对照组61.5% (150/244,P <0.05),2组患者治疗后肌张力Ashworth分级、Fugl-Meyer评分、功能独立性FIM评分及中医证侯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在肌张力Ashworth分级、Fugl—Meyer评分、功能独立性FIM评分及中医证侯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确切.
作者:韩淑凯;郝海燕;刘凤辉;靳红强;杨新伟;杨伟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采用舒肝解郁法治疗各种术后出现的非机械性胃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4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舒肝解郁法进行干预治疗,观察患者痊愈情况及胃管拔除时间等.结果:采用舒肝解郁法治疗胃瘫总有效率100%,且胃管拔除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舒肝解都法能快速有效地治疗胃瘫综合征.
作者:刘淑刚;贾楠;安坤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医体质辨识理论结合解郁合欢汤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68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特惠者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体质辨识理论结合解郁合欢汤治疗,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PSQL)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94.12%,较对照组总治疗有效率73.5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在住院当天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待治疗后第6周末,观察组SDS评分为(53.17±5.02)分,时照组为(60.38±4.86)分,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1年内复发1例(2.9%),对照组复发5例(1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取中医体质辨识理论结合解郁合欢汤治疗失眠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有利于提高其睡眠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孙淑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对中药“毒”内涵的形成发展历程进行梳理,研究发现中药“毒”在不同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内涵,既可以用来指代中药,也可以用来标识中药药性之偏、作用之峻厉以及对人体之损害等.
作者:刘鹏;张成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通过《黄帝内经》对耳鸣耳聋的认识,结合五行互藏思想,五脏和面部官窍互相深入联系,立足五脏整体观,充分考虑窍和五脏的复杂关系,以便更好地治疗该类疾病,为中医耳鼻喉科提供更加充分的理论依据并指导临床实践.
作者:尹金磊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较常见的精神行为障碍性痰患,目前其病因及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有的临床治疗方法包括西药、中药内服、针灸、心理行为矫正治疗等.西药以中枢神经兴奋剂为有效的方法,中医药相对具有优势,治疗以调理肝脾为重点,兼以补肾、养心、益智、安神、豁痰、开窍;心理行为矫正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故对该病有关治疗的研究及进展进行分析评价,以期对临床治疗该病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
作者:黄羚;王俊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资料源探讨补髓方剂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按照方剂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经过筛选得到补髓方剂365首,再将365首方剂所收集的中药进行正别名考证,并将异名同药进行合并,后得到387味药物,总频数为4394次.运用频数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对所得数据进行研究,确定70频次以上的高频药物有17味,其中包含药对2个、药组2个.分析认为,补髓方剂用药及组方有一定的规律,补益肝肾药物是补髓方剂的主药,经典补肾方剂是补髓方的基础方.
作者:刘源香;杨继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放化疗目前仍然是治疗癌症的主要手段,但如何合理掌握放化疗使用分寸,不使其太过或不及是值得探讨的.放射线与化疗药按其毒性大小属于中医“大毒”范畴.故通过《素问·五常政大论》中“大毒治病,十去其六”的理论(简称为大毒理论),从大毒适用、大毒适度和大毒适时3方面进行了阐释,对临床上应用此理论指导癌症放化疗实践有的放矢,以达到邪祛正安的目的,并供同道借鉴.
作者:罗安明;戎志斌;郭文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医体质与过敏性紫癜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流调法对正常儿童及过敏性紫癜儿童进行体质分析.结果:正常儿童中医体质构成比为均衡质60.12%,偏气虚质15.33%,偏阴虚质13.49%,偏阳虚质和偏痰温质各5.53%;过敏性紫癜儿童中医体质构成比为均衡质36.94%,偏阴虚质33.78%,偏气虚质19.37%,偏痰湿质和偏阳虚质各4.95%.结论:正常儿童与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存在显著差异,过敏性紫癜患儿不均衡质多于正常儿童;偏阴虚质者与偏气虚质较不均衡质其他类型儿童易患过敏性紫癜.
作者:张少卿;张君;王绍洁;李铁男;陈家惠;赵历军;张蕊鹂;孔金凤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以黄芪注射液和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用药为代表的益气活血法对缺氧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缺氧损伤模型,实验设对照组、模型组、黄芪组、川芎嗪组及联合用药组.采用MTT检测法、AnnexinV-FITC/PI双染结合流式细胞术凋亡检测法和ELISA检测法,观察药物对HUVEC增殖、凋亡和功能(分泌NO和ET)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组和川芎嗪组及联合用药组均可不同程度地减轻缺氧对HUVEC的损伤,提高其生存率,降低其凋亡率,促进NO的分泌,抑制ET的分泌,两药联用比单用效果好.结论:益气活血法可通过促进增殖、抗凋亡及改善细胞分泌功能,有效减轻缺氧后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作者:陈冰;李玉梅;张立石;薛欣;马雅銮 刊期: 2015年第07期